- 积分
- 21690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些粮食分送给这些贫困的人家。
【夜闻鬼唱于门曰。】
住在乡村里,这些鬼怪的事情时有所闻,有的时候还见到,鬼说的有些也听得很清楚。他说: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
这个好像唱歌一样,这些鬼在外面唱。
【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
就是这一年。
【凤竹果举于乡。】
果然应验了,鬼在外面唱,说他家的儿子今年可以中举人,今年去考果然没错,是中了举人。
【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
善有善报,有效验人更努力去修善。
【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
『都堂』就是都察院,像现在的监察院或者是大法官这样的性质,他是掌理刑罚的,他不是监察,掌刑罚的,好比现在的高等法院大法官这样的一个地位。
【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这是讲到最后他的官阶做到两浙巡抚,巡抚就是现在的省主席。这是真心账济贫困,灾难当中发心账济贫困的果报。底下一段: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这是很难得,帮助别人平反冤狱。审判案子再小心、再谨慎,实在说冤枉人是难免的。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说,他在民国初年做过县长,那个时候的县长还兼司法,民国二十几年县长还审案子,审这个刑事的案件。他说他在那个时候,虽然很谨慎、很小心,可是难免还有人受冤枉的,所以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说他一生,他懂得中医,他说我一生给人看病没有误过人,他说审案子就很难说了。由这里就知道做法官、做律师不容易,很难很难,冤枉人纵然不是有意的,也是很大的过失。『屠康僖』屠先生,这个人非常难得,他要使囚犯里减少冤狱,他自己跑到监狱里面去,跟这些囚犯混在一起,了解他们真实的情况,有些人在大堂审讯之下真是丧魂失魄,真实的情况不敢说出来,这种情形确实是有的。从前那个大堂里面的威严,不像现在的法庭,那不一样。
我在小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还看过那个情形,在抗战的初期,因为我父亲也是做官,他在建瓯县政府做主任秘书,那个时候县官县长还是负责审案子,有的时候我们偷偷的跑到后面去看,夹棍那个刑罚都很重,用刑的时候犯人叫的声音之凄惨,听了都害怕。审案多半在早晨,天没有亮,利用那个时候,法堂里面阴森森,真的就像阎罗王审案一样,就有那个味道,看了那个气氛都叫人害怕,所以把囚犯在那个时候拉到大堂,真的像见阎罗王一样,跟现在的完全不相同。
这个『刑部』就像现在的法务部一样,司法行政部一样,『主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科长,所以这个地位并不很高。他到监狱里面去探听,打听囚犯的真实状况。打听之后他不自己居功,他把这个情形写出来给『堂官』,堂官就是刑部的尚书,给他,功劳都归他的长官,他长官当然很欢喜,这是一定的道理。长官在早晨审案的时候,预先就知道这个实际情况,再一桩一桩的问,果然平反了十几个人。『辇下』是指首都,辇是皇帝乘坐的轿子叫辇,辇下就是京师,从前叫京城,现在叫首都。『咸颂尚书之明』,没有一个不赞叹刑部尚书公正廉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
京师是皇帝所在之处,首善之区,这个地方政治清明应该是全国的模范,所以叫京师,师就是师范的意思,给其它都市做模范,京城尚且有这么多冤枉的人。
【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
京师以外其它的城市,冤枉的人一定不少。京城还有这么多冤枉的人,何况其它的地方?
【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这是他的建议,至少每隔五年,朝廷里面派一个官员,重新把这些老案子翻过来再审查一下,核实平反,平反冤狱。这个建议非常之好。
【尚书为奏。允其议。】
这个刑部尚书就把这个意见禀告皇帝,皇帝就准了。
【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刑部尚书对他非常之好,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存心仁厚之人。所以这个制度建立之后,就是国家有了减刑官,刑部也派屠康僖做为减刑官里面的一员,减刑官当然不止一个,很多,每个人分配几个县市去审理这个案件。
【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果然没错,他有了三个儿子,命里头没有儿子,像袁了凡一样,袁了凡命里头也没有儿子,他是求儿子得到的,这个是积功累德,他没有求儿子,命里头没有儿子,天帝鬼神送三个好儿子给他。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
『池阳』在现在的安徽,就是安徽池州,『太守』是地方行政首长。
【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
这是入赘,平湖也是地名,袁家,入赘在袁家。
【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
『二氏』就是佛、老,就是佛教、道教,因为每一次考都没有考取,所以就比较显得消极,学佛去了,学佛、学道,天天跟出家人、道士在一块交游,这个人跟袁了凡算是世家,他们都有往来的。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这一桩事是出于真诚,施金修庙,修建寺庙。他屡次去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对于仕途意冷心灰,大概家境也还很不错,家庭能过得去,所以就学佛、学道去了,才与佛法有缘分。有一天他出去游玩,『泖湖』,这个地名在批注里面都有。偶然在一个村庄,就是乡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