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3|回复: 1

[其它]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问答及讲座等》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7/3/7  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弟子规答问52-203-01)  档名:52-359-0003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今天藉由这个机会跟诸位同修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在《弟子规》方面的一些修学体会。刚好有同修写了问题,我们做一下交流。

  问:第一个问题,男众想邀请女众照相,《弟子规》有何规范?

  答:这跟往生好像没什么关系。《弟子规》从头到尾讲一个孝字,《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敬字,对人的恭敬。我们所有处世待人能圆融,父母不担心,《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孝字。所以有孝心、有恭敬的心,要落实弟子规就不难,而且孝敬的心是我们本有,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修行人不能讲我的个性怎么样,我的个性怎么样,个性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本善里面跟圣贤、跟佛菩萨是无二无别。我们从心境上去学《弟子规》,落实起来就不困难。是一个孝字、是一个恭敬,也是一个忍字,忍住烦恼,伏住烦恼,放下过去错误的个性。修道人没有个性可言,个性就是贪瞋痴慢,叫个性,修道人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我记得二00五年一月一号到新加坡跟新加坡的同修交流中国文化,师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跟我们提到,「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我们是学佛、学儒,我们不是佛学、儒学,学佛、学儒最重要的就是从存心上去契入。存心上一定是不断的息灭我们自己的贪瞋痴,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切言行,跟佛菩萨、跟圣贤人相不相应。佛菩萨的行持是一切皆是孝敬的心,所以是礼敬诸佛。我们今天去邀请别人照相,要有礼敬的态度,但是我们想想,做任何事情有没有意义要先想。我们每天念著无常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精进就是跟了脱生死、跟往生无关的事就别干了。男众去邀女众照相,这个意义好像不大,真的照完相之后,照片怎么处理还真麻烦!到时候照完洗出来,又被太太看到问「这个人是谁?」那有什么意思?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先想想有没有意义?烦恼就不见了,有意义的事再做。

  那天悟道法师跟大家讲解一段《寒笳集》,蕅益大师的教诲,那段话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我们要深深记在心上。诸位同修们,法会结束了,它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让我们把从每个法师教诲当中给我们的启发,从此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落实下去,这才是真正对所有法师给我们的教诲,真正的供养、真正的回馈。而不是我们到法师面前说「法师,你们讲得太好了!」更重要的,诸位法师最欢喜见到的,还是我们依教奉行,佛菩萨最愿意见到的也是如此。诸位同修们,我们七天课程结束了,每位法师的教诲还有多少印在我们的心上?

  悟道法师那天提到的,「真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我们所有的规矩都是真为生死做的。从这段教诲,「真为生死营福」,我们做一切布施、一切服务大众的事,统统不求来生福报,也不求子孙发达,都不求,只求了脱自己的生死,只求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真为生死」四个字真留在我们的心中,这些问题不会问。佛陀说「系心一处,无事不办」,不管做任何事情,专注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为了这个目标,那一定成就。我们在家庭里面,我们在工作、在处世当中,统统为了广修供养,给世间人做好榜样,都是为了敦伦尽分,求生极乐,那每天的生活统统在积累往生的资粮。

  我们刚刚说到男众邀女众照相,《弟子规》有没有规范?《弟子规》是讲礼敬、礼貌,我们要去邀请别人,当然要对方同意才可以照,这就是「礼者,敬而已矣」,我们用恭敬的心去请教别人、去邀请别人。而且「人不闲,勿事搅」,人家在忙的时候就不要找他去照相,做什么事情。而且不认识的,找也不好,不是很熟的去找人家,人家要拒绝也不是,这就恼害众生。我们邀请他人做任何事,都要让对方感觉很自然、很舒服,这就是一颗柔软的心。

  问:第二个问题是女众不想个别跟男众照相,如何婉谢?

  答: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就直接说「对不起,阿弥陀佛,这个跟往生无关」,然后很恭敬。人跟人不是言语在交流而已,最重要是心境在交流。我们讲这段话说,「你昨天没听课!真为生死还照什么相?」这就跟他结怨了。但是我们是藉由这个机缘广修供养,「真为生死,我看就别照了」。言语「怡吾色,柔吾声」很重要。

  问:第三,优婆塞可否同优婆夷搭肩照相?

  答:有些问题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我们的敏锐度、感受能力就起来了。真的,我们看那个动作看起来不雅观、不文雅、不端庄。我们看到走在路上年轻男女搭著肩走路,他们不累,我都替他们很累,那走起路来多不方便。而且我们要了解,我们为什么出离不了六道轮回?男女的情欲是个大障碍。人跟人,男女没有接触都会生烦恼,更何况接触的时候还太过这种亲密,那对修道都是很大的障碍。我们学贵自知,修道人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任何动作会引起我们贪瞋痴慢这些念头的,尽量持戒,不要犯、不要做,戒是修个清净的心。像俗话讲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英雄,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哪有可能不是英雄还过得了!说实在的,这句话经典也没有,这句话谁说的?那个犯错的人找藉口说的。自己都犯错了,还封自己一个英雄的名号,所以这叫「倘揜饰,增一辜」。讲这句话的人,果报要负很大的责任。倘揜饰这是我们时时要观照到,不能找藉口,确实不能不谨慎。

  我们看到唐朝唐玄宗,唐玄宗帮《孝经》下注解,写得很好,也是很有德行。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治理国家是「开元之治」,是盛世。当然在那时候他旁边有好的大臣,有张九龄、有韩休两个大臣辅助他。唐玄宗当初还没遇到杨贵妃,治国很精进,韩休时时都会指出他的缺点,唐玄宗也很有雅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他的劝谏。但是说实在的,听完劝谏之后还是很难受,直接批评他还是很难受,但是他点点头,也不敢生气,很有修养。大臣就进谗言,「皇帝,韩休对你讲话这么苛刻,你怎么对他这么有礼貌,还这么客气?」唐玄宗讲,韩休讲的话真正利益人民,虽然我听他的话可能三天吃不下饭,我的体重都下降,但是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值得!你看唐玄宗为了听这些直谏,这些好的言语,他自己承受直谏的难受。当然假如学过《弟子规》就不难受了,《弟子规》讲的「闻誉恐,闻过欣」,不只不会难受还高兴。

  我们上一次有提到,大禹为什么是圣人?他「闻善言而拜」,人家指出他的缺点,他给他顶礼道谢。子路是贤人,他「闻过而喜」,人家指出他的过失,他很高兴,道谢。但是我们这里要再往深处去探讨,为什么大禹、子路能闻过而喜,为什么我们不能闻过而喜?心境差别在哪里?差别在慈悲心。因为大禹想著,假如我有过失,我所影响的是整国的人民,他来是要造福人民,不是来障碍人民。他那颗为人民奉献的心,让他做任何事情战战兢兢,深怕自己没做好。有人能提出他的缺点,让他能把服务众生的事办得更好,他欢喜、他感恩。真的,我们修学最根本的还是慈悲心,慈悲为本。

  今天这些圣哲人,当他们被叫君王、当他们被叫老师的时候,他们深怕对不起别人对他们的恭敬,这分慈悲的动力,督促他们每天要「德日进,过日少」。我们今天对治自己的习气,假如悠悠放任,那就要再回到根本上,我们利众的心不够深切。我们今天假如早一天成就,很可能许多有缘众生就不会堕落。他们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不忍心看他堕落下去,时时抱持著「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境,相信这样的心量对治我们的习气不困难。因为当悲心起来,妄心就不复存在,圣狂之分在乎一念之间。下次他人指出我们缺点,我们欢喜、我们感谢。

  后来韩休死了,有两个大臣,一个叫张九龄,一个叫韩休,这两个是最好的大臣,一个老了,一个死了,没有办法帮助他。又出现杨贵妃来,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朝政。当时候的读书人感叹,因为当初韩休在的时候,唐玄宗只要贪玩乐的事情,他边做,很有意思,做了一下突然说「韩休知不知道我在玩?」他的话问完没多久,马上就会听到太监说「报」,韩休的奏摺来了,开始批评他。所以他被韩休批评到只要玩乐,马上就想到韩休,就想到韩休知不知道。我们身旁有没有这么好的善知识?我们在浪费时光的时候,马上想「他知不知道?他知道了又会来批评我」,有这样的朋友是我们人生的大福。可是往往这么好的朋友,我们都离得远远,反而会巴结、谄媚我们的人,我们最喜欢跟他们讲话。这都是很值得我们从历史当中,观照自己的心境、心态。

  「福在受谏」,人生最大的福,面对善友、善知识的谏言,我们能欢喜的去领受。而且更重要的,领受完之后要后不再造,要依教奉行。所以当初杨贵妃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廷很感叹,「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再也没有忠臣的劝谏到朝廷来。唐玄宗的德行算是相当不错的,都抵不过女色这一关,我们男众更应该在修行当中要更注重男女的分寸。唐玄宗跟杨贵妃这段,对我们女众也要好好的有启发,你看写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话,女众招架不招架得了?这个时候要突然想到师父的一句话,「佛菩萨有真感情,众生都是虚情假意」。这句话要会听,谁虚情假意?我们一听完,众生都虚情假意,比半天都比别人,没比自己。其实说实在的,当我们这么一比,一只手指头对别人,几只手指头对自己?四只手指头对自己。

  杨贵妃没学《弟子规》,也不能怪她,她没有办法判断,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祖宗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尽心尽力,他已经没有孝道,没有孝道哪来的爱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学《弟子规》,判断婚姻大事、判断朋友、判断事业的合作伙伴,判断可以找到同生极乐国的这些同修们,都可以从孝道、从《弟子规》判断。杨贵妃她也没有判断,唐玄宗对她的爱是真的吗?所以后人写了一段话很感叹说到,「空忆长生殿上盟」,就想到他们在长生殿上不是在那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吗?「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就是后来逃难的时候,军队不愿意走了,说只要杨贵妃不死我们不走,整个军队统统都停下来。江山重要还是美人重要?「江山情重美人轻」。这个时候唐玄宗头低低的,一句话都没讲,「华清池水马嵬土」,在华清池帮杨贵妃洗澡的是唐玄宗,亲手把杨贵妃害死在马嵬坡,用黄土把她埋掉的也是唐玄宗。「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有真感情吗?假的!关键时期这个爱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当初假如唐玄宗说,这件事情不是杨贵妃的错,是我的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诸位同修,假如当时候唐玄宗是这么样提起一种气慨、一种理智、一种反省,历史会改写,很可能杨贵妃就很感动,之后也会转恶为善。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相信,精诚所至。但是这个时候亲手把杨贵妃给埋掉,缠绵悱恻的两个人的关系,下辈子还是来讨债。所以,我们没有真感情,没有真智慧,每天都在跟人家结恶缘,你看这么好的感情的缘,到最后还是这样收场。真正夫妻有这个因缘,男女有好的因缘、善缘,一定都要导归极乐,一定都要结法缘。

  问:我们接下来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个三岁的小外孙,在两岁时就曾教他背《弟子规.总叙》,但我探亲结束后返回大陆,今年再来雪梨时,他已经不会背《弟子规》了。

  答:你看我们觉得学《弟子规》,什么叫学《弟子规》?这段话就执著在「背」,他不会背了,背不是真学,要做才是真学。谁做?教育的「教」字,小篆的字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只手拿著一枝树枝。这个教字没有嘴巴,不是叫小孩做的,是我们做给小孩看的。所以那两个叉,第一个叉就是父母、老师做出榜样来,下面一个叉就是小孩模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5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