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2|回复: 13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中论观去来品】》#【更正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8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中论观去来品】》


【偈颂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根据“三论玄义诱蒙”:


问:什麽是“去者”?


答:疏云。如人静坐。直是人耳。正动一足便名“去者”


问:什麽是“去果”?


答:因此之动,称爲“去法”,亦名去果。


问:什麽是“未去”?


答:“将”步步前,名爲未去。


问:什麽是“已去”?


答:足动所经名,爲已去。


问:什麽是“去”?


答:取其现动名爲去。(动作)


问:什麽是“异去”?


答:馀步形,此名爲异去。


问:什麽是“去处”?


答:馀足之所履,称爲去处。


问:上面说的“去者”,“去果”,“未去”,“已去”,“去”,“异去”,“去处”,这些都是什麽一回事呢?


答:★然则衆缘和合,虚受其名。谛察之“无一可得”。★


以上是根据“三论玄义诱蒙”


问曰:世间(人明明)眼见三时“有”作!
(三时是指)已去、未去、去时。以有作故,当知“有”诸法。


答曰: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问:为什麽说“已去无有去”?


答:因为已去是已经完成的过去式。
中论说:已去无有去,已去故。


问:“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这怎麽讲?


答:去不外是已去和未去这二种,离开了已去、未去,那就没有第三种“去”了,因此说: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问:“去时亦无去”,这怎麽讲?


答:中论的长文说:去时名半去、半未去


问:那,什麽是“去时亦无去”呢?


答:1.去不外是已去和未去这二种,离开了已去、未去,那就没有第三种“去”了
2.既然“去时”包括半去、半未去,那,这个“去时”还是不离已去、未去,因此说: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大智论疏说:去时名半去、半未去。不离已去、未去故。


肇论新疏游刃说:
长行释意云。:
1.已去故无有去。业若未去。未有去法去时亦无去者。名半去半未去。
2.意云。如一步初举未有所至。故云半去半不去。
3.若此亦“不离已去、未去”。


问:从以上所说,目的是破外人有异议者说的三时中有去的错误论点!


答:对!


问:你上面说从以上所说,目的是破外人有异议者说的三时中有去的错误论点。


中观论疏说:已去无有去下。第二论主破外人明三时有。论主即明三时无。
然直观此破未觉其精。望淨名经文殊答曰。若来已更不来。去已更不去。此是三时门明无去来。(三时门是指“已去”、未去、去时)


【那,到底法有来去吗?】


答:一切本无去来的!
大集经说:
一切诸法无去来现
大集经又说:
善能筹量“三世”诸法,而知诸法无去来今。
大庄严法门经说:
菩萨虽示生死教化众生,知一切法无去来故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说:
是于诸法正观察, 为从何来至何所, 善知诸法无去来, 常住法性而不动, 是见有为法皆


大集经说:一切大众无去来, 亦无听说无受者, 诸法悉皆如虚空, 唯愿开阐真实界。


大集经又说:道无有去来, 亦无去来者


经都说“一切大众无去来”,那裡有去呀?说“有去”,那就违背经典所说了。


问:师兄,大集经说:一切大众无去来,那我们就不必作读经笔记“观去来品”了!


答:哈哈!一切大众无去来,是站在第一义上来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偈颂说:问曰。
动处则有去,此中有去时,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这是有异议的外人所成立有关“有去”的论调!
宗镜录说:
龙树便以相待破云:若有已去未去。则有去时。若无已去未去。则无去时。
故偈云: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如因两边短。有中间长。若无两边短。即无中间长也。


问:其意思是什麽呢?


答:这些有异议的外人认为明明有去的行动相,怎麽可以说没有去呢?
大乘中观释论说: 非已去未去
释曰。彼异意者。谓以去时有行动相。乃说去时以成去义。
大乘中观释论说:是故去时去
释曰。异意(者)谓:离已去、未去、去时有去。


问:中论的长行说:
1.随有作业处。是中应有去。
2.眼见去时中有作业。
3.已去中作业已灭。未去中未有作业。
是故当知去时有去。


答:正如上面说的,谓以去时有行动相。乃说“去时”以成(立)“去”义。
他们认为正在去的时候,这“正在去”是和已去、未去不一样的,因此认为“去时有去”,故说: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问:上面大乘中观释论说:“是故去时去 ”释曰。异意(者)谓:离已去、未去、去时有去。


答:是的!


答曰:
云何于去时,而当有去法,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以上这颂是破异议者所说的“去时去”的论点的


问:中论的长行文怎麽解释以上呢?


答:长行说: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呢?


答:因为,如果离了去法,去时就不可得了。
中论说:何以故。离去法去时不可得


问:为什麽说离去法、去时不可得呢?


答:因为,如果离了去法,而有去时的话,那就是说去时中有去法。
中论说:若离去法有去时者。应去时中有去。(去时和去法(动作)是不相离的)


【问:“去时中有去“,有什麽不对呢?


答:因为,去时和去法(动作)是不相离而存在的,既然如此,怎样能够说“于去时,而当有“去”?


安慧的中论疏记这样解释说:
1.如果说去时中有去,那就有成二个去
2.为什麽说二种去呢?
3.因为“去“是一去,“去时”是一去,因此说二去
4.去法与去时是共存的
5.如果说有二去,即是去时前一去,去时中另一去(也就是去时后一去)
6.这样就是大过
7。什麽大过错呢?
8.这个大过错就是“一法成二法,亦一人成二人也。


中论疏记““原文”说:
硕疏云。汝云去时有去。免前二去。不然则成二种去。若为二种去耶。人解道。去是一去。时是一去。故言二去。
若作此解。不读长行翻成彼义。彼义明。去法与去时共。岂非翻成彼义。
今不尔。如长行。若为是二去。彼自道。因去有去时。即是时前一去。去于去时中有去故。即是时后一去。则有大过。大过若为即是一法成二法。亦一人成二人也。。


问:“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答:中论疏记说:“去法与去时共”,去法与去时是共存的,这样子说,去时和去法(动作)是不相离的,既然如此,那,若离于去法,去时就不可得了。故说: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中论的长行文说:
若谓已去、未去、中无去。去时实有去者。是人则有咎。若离去法有去时。则不相因待。何以故。若说去时有去。是则为二。而实不尔。是故不得言离去有去时。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吉藏大师的“中观论疏”怎麽解释说?


答:中观论疏说:
1.既然称为“去时”,那就是说因为“去”而有“时”
2.也就是说“时”无别体
3.若无别体,这个法依赖什么得“去”呢?
中观论疏说:
汝既称去时。是即因去有时。即时无别体。若无别体,法何所赖而得去耶。


问:这样讲是要破什么呢?要破有异议的外人所说的那一些论点呢?


答:为了说法,而就给它个假名称为“时”,既然如此,那,离开了法,就没有别“时”。
就是用这个论点来破外人的论点!
中观论疏说:
此非用数论,因法假名时,离法无别时,以破外人。


问:但那些外人怎麽想呢?


答:1.外人认为,明明去时是有去嘛!讲这个“时”是因为有“去”嘛!
中观论疏说:
但外人自言,去时有去,即时因于去故


问:实际上是怎样的呢?


答:
1.实际上,这个“时”是没有个别体的,没有体,那法就无有依赖了。
2.因为这个时无体,因此这个“时”是属于“因缘时”
3..因缘“时”是无有自性的
4..若无自性,那就无“时”
5.既然是无时,那,法就没有所依赖了
中观论疏““原文””说:
时无别体。即法无所赖耳。又时无别体,即是因缘时。因缘时无有自性。若无自性,是即无时。既其无时,法何所赖


以上是中观论疏的解释!


偈颂说:【若言去时去,是人则有咎,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问:这偈颂怎麽讲?


答:1.在三时“已去、未去,去时”之中,若说已去、未去中无“去法”
2.但要知道:已去和未去中是没有去法的,因为已去已成为过去,未去还没到来。
3.而你却认为去时有去者,这样就错了。故说:是人则有咎。
中论长行说:若谓已去、未去中无去。去时实有去者。是人则有咎。


问:为什麽这样说则有咎?


答:因为:
1.中论疏记说:去法与去时共(存)
1.这样,去时是不离去法而存在的
2.也就是说不能单有去时,就能成立“去法“的。
3.若不认识到这一关键点,是人则有咎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因为:
1.假如他们不能认识到这个关键点,他就不能明白“去时是不离去法而存在”的道理,就如中论疏记说的:去法与去时共(存)
2.这样子,他们就会认为离了去法还有去时。故说: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问:“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去时独去故”这怎麽讲?


答:因为“去时”是独立存在的。去时离了去法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中论疏记说:去时独去故等者。


中观论疏又说:
1.若相离者去之与时并各独去。
2.独去者两各相离。
3.去(法)不因时是法独义。
4.时不因去(法)是独时也。
5.又有人言。今去时独自去故云独去。此“非文旨”也。


问:难怪中论说说: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答:对!离了去法就没有去时的,也就是说离了动作就没有去时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说“离了动作就没有去时”?


答:因为“去时”是独立存在的。去时离了去法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故说: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中论疏记说:去时独去故等者。
中观论疏说:时不因去(法),是独“时”也。


问:【云何于去时, 而当有去法, 以离于去法 ,去时不可得】


★【大乘中观释论是如何解释的?】


答:大乘中观释论这样说:
1.在一个去法(动作)中,如果有去时可以和合,那就应该有两种去法(动作)
2.但,这个去法(动作)是不可得的
3.既然这个去法(动作)是不可得的,那去时与去法(动作)是相离的
4.也就是没有和合的
5.这就是为什麽偈颂问说:云何于去时, 而当有去法
6.既然去时与去法是相离的,因为离于去法,那,去时就不可得了
故颂说:以离于去法 ,去时不可得


大乘中观释论““原文””说:
释曰。于一去法中若有去时可和合者。即应二种去法有性。而此去法不可得故。如是决定法止遣相离者。此有过失。若此去法有去可和合者。即非去时。如是决定。若言去时去法彼和合者。云何去时而有去邪。何所以邪。復次颂言。


问:关于这个去法(动作)是不可得的,前面有谈到的中论长也说:“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


答:因为,如果了离去法,去时不可得了。
中论说:何以故。离去法去时不可得
。。。。。。。
因此偈颂接下来说:若去时有去,则有二种去,一谓为去时,二谓去时去


问:去时有去(法)在上面刚刚说明了?


答:对!中论长行文说:若谓去时有去(法)是则有过。


问:“则有过”是指什麽?


答:中论长行文说:所谓有二去。一者因去(法)有去时。二者去时中有去(法)。


问曰。若有二去有何咎(错)


答曰: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


问:如果离了去法,那会如何呢?


答:中论说: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问:这点,刚刚在上面也谈过了?


答:对!中论长行文说: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中论长行说:何以故。因去法有去者故。


问:这怎麽讲呢?


答:中论说:一人有二去(法)、二去者。此则不然。


问:“有二去(法)、二去者”说明了什么呢?


答:中论说:是故去时亦无去(法)


中论长行问曰。离去者,无去法可尔。今三时中定有去者


中论答说:答曰。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问:为什麽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呢?


答:中论说: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问:这怎麽讲呢?


答:去者和去法是相互存在的,见去者,必知有去法。因此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中论疏记说:
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
中论长行也说:若离于去者。则去法不可得。今云何于“无”去法中。言三时定有去者


吉藏大师的中观论疏说:


1.初步成(去)者体,(去)者无自体。云何得运初步进至第二步?
2.又纵将初步进至第二步。则至第二步时犹有初步。则一人有二去。无有是处。
3.凡论有去,要初步灭(才)进至第二步。无有将初步至第二步,第二步时犹有初步也。
4.故偈云。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故。
5.又初步灭,则(去)者亦灭,不得至第二步。
6.初步不灭犹有初步。亦不得至第二步。故一切人(去者)无有动步之义也。
7.又一去成(去)者体。此是前时去。
8.一去成(去)者用。此是后时去。
9..但当前时去,未有后时去。至后时去无有前时去。恒是一去只有成义,无有用义。
故偈云。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法)故。
10.又若后时去犹是前时去。当一人则有前后两时去。亦一时中,有前后两(去)法。前后两时,何有此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偈颂说:
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


问:偈颂说“不去者不去”,那为什麽说去者则不去呢?
中论疏记这样问:问曰:不去者不去应乐。去者何以言不去?


答:因为去者不可得故。
中论疏记说:答曰:除去业。去者不可得。除去者。去业不可得。
(除掉去法,去者不可得。除掉去者,去法不可得)


问:你说去者不可得,又说去业不可得,那,这个业是“有”还是“空”呢?


答:中论疏记说:如是等一切业空。是名正业。诸菩萨入一切诸业


问:中论长行如何说明上这一偈: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


答:中论长行说:无有去者。何以故。若有去者则有二种。若去者若不去者。若离是二。无第三去者


【问曰。若去者(有)去(法)有何咎?。
答曰:若言去者(有)去(法),云何有此义?
(答案是):若离于去法,去者不可得


问:“问曰。若去者去有何咎”,这问题是从那一些人的角度来發问这个问题的?


答:是从有异议的外人的角度来發问的。去者有去“法”有什麽错呀?你说!!这是因为这些外人没發觉错误的
中论疏记说:
疏问曰二去有何咎。言外人未觉等者。


问:怎麽讲呢?


答:这去者有去法二个去的过错,其实是小的难题,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
中论疏记说:疏言,二去过微。其人未觉。故致斯问也。
中论疏记接下去又补充说:
述义云。应有二去难者。外人即例难云有何咎。


问:那,主要过错关键点是什麽呢?


答:如果说一定有去者用去法(动作),没有这回事的!
中论长行说:若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是事不然”呢?


答:因为就如前面说的,去者和去法是相互存在的,如上面中论疏记说的: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


问:怎麽讲?


答: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一旦离去法。去者不可得故
中论常行说:何以故。离去法。去者不可得故。若离去者定有去法。则去者能用去法。而实不尔。
。。。。。。。。


【偈颂说:若去者有去,则有二种去,一谓去者去,二谓去法去】


问:以上这偈颂怎麽讲?


答:中论长行说:若言去者用去法。则有二过。


问:如去者用去法,有那二种过错呢?


答:中论长行说:于一去者中而有二去(法)。


问:一去者中而有二种去法,那二种去法呢?


答:中论长行说:
1.一、以去法成去者。
2.二、以去者成去法。
这种说法是错的!


问:这样子说,接下来还会如何呢?


答:中论长行说:去者成已,然后用去法。是事不然。
(说法是错的!因此说是事不然!)


问:如果真的像上面的说法,那,在三时已去、未去、去时中,有去者用去法吗?


答:在三时已去、未去、去时中,有去者用去法。
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中论常行说:是故先三时中。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不然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偈颂说:若谓去者去,是人则有咎,离去有去者,说去者有去】


问:如果说去者有去法(动作),这是错的论点还是对的论点?


答:是错的论点。
偈颂说:若谓去者去,是人则有咎
中论长行也说:若人说去者能用去法。是人则有咎。


问:首先,“离去法有去者”是谁说的?


答:是那些有异议的外人说的。
中观论疏说:
师云。离去(法)有去者。外人怀中作如是解。
中观论疏又说;
离去(法)别有去者。说去者有去(法)。口中復说去者御(用)去法而去


问:那些有异议的外人说的“离去法有去者”,他们对这样的说法是如何自我解释的?


答:他们的意思是说去者用去法。是因为先有去者,后有去法
中论常行说:
离去法有去者。何以故。说去者用去法。是为先有去者后有去法。是事不然


中观论疏也说:
汝明去者用去法,必先有去者而后用去法。即是离去法有去者体也。(但去法和去者是供存的)


问:那麽,正确的说法,在三时已去、未去、去时中有去者吗?


答:中论常行因此说:是故三时中无有去者。


问:你说三时中无有去者,如果说有去法和有去者,那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中论长行说:復次若决定有去有去者。应有初發。
(但是),而于三时中。求發不可得。


问:为什麽说在三时中,这个發起不可得的呢?


答:中论偈颂说:“已去”中无發,“未去”中无發,“去时”中无發,何处当有發
中论长行补充说:何以故。三时中无發。
(因此说,而于三时中。求發不可得)


(般若灯论释说“發”是“發足”,出發用足的意思)


问:请再说明“三时中无發”?


答:我要反问一句:如果未發,那有没有“去时”呢?


问:当然没有去时,因此中论说:未發无去时。
但是,我要借此机会问你:你说“未發无去时”,那,有没有“已去”呢?


答:中论说:未發无去时,亦无有已去


问:为什麽说“未發无去时,亦无有已去”呢?


答:中论说:是二应有發,未去何有發
(既然是未去,还未去怎麽有發起呢?)


因此,中论说:无去无未去,亦復无去时。一切无有發,何故而分别


问:什麽是“何故而分别”?


答:中观论疏说:“何故而分别者”。不应分别有人、法、因、果及三时也。


中观论疏又说:长行云。發无(是指没有發起),故无去,此明因无,故果无也。
1.无去故无去者。
2.法无故人无也。
3.何得有已去、未去、去时?
4.此是法无故无时。
5.亦是“所破”无故,“能破”亦无也


因此,中论长行总结说:
1.若人未發,则无去时。亦无已去。
2.若有發,当在二处。(即在)去时、已去中。(但)二俱不然!
3.未去时,未有發故。未去中何有發?
4.發无,故无去。
5.无去,故无去者。何得有已去、未去、去时。


中论问曰:若无去无去者。应有住住者?


答曰: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偈颂说: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问:什麽是“住”?


答:物不迁论说:住名有为。如来永断去来住相。云何言住?
中论疏记说:
谓去法、去者住法住。此中去、去者为“动”。住住者为“静”也。


问:无极宝三昧经说:
宝来又问:「诸法无想,当作何住得无所住?」


答:经说:佛言:「诸法无住,住则为想,无起之念非想非道亦復是想;断求无想得“住无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说:
又问:「一切众生復云何住?」
答曰:「一切众生彼彼业报亦如是住。」


又问:「世尊!身若空者,何作?何住?」
佛言:「大王!虽有所作,亦无所着。」
又问:「即此无着,当云何说?」
佛言:「无着法者,如实而说,是圣所说。」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
若有菩萨欲得通慧住如通慧,当云何住?于一切法而无所住,斯则为住。


佛说阿闍世王经卷
求一切智者,当如一切智住。当云何住?于诸法一切无所住,是为一切智住。


放光般若经说:
「诸佛无所住。不住意有所止,亦不于五阴住,亦不住于成就,亦不住于不成就,亦不住于有为无为,不于十八法、萨云若有所住。」


问:中论云。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当于何有住?


请说明?


答:经说诸法无住,当然去者和不去者都无所住!那,离了去、不去者,那要如何住?


物不迁论说:般若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无为也。然般若言:法无去来,无动转者。非谓法有所住也。


问:这怎麽讲呢?请进一步说明!


答:如果讲住,那还是有来去的。
物不迁论说:盖住犹去来。既无去来安得有住。


中论疏记说:
即论云。去者则不住者:—
“已去”门中。去者则无有住也。
谓三时六中。云三者无住也。


中观论疏说:
1.去者则不住:(因为)此是正(在)去,(因此)则无有住。


(那些去者,因为正在去,而正在去是属于动态,因此则无住,“住”是属于静态)


2.不去者不住:(不去,因此)无去可待。故无有住。


(无去,既然是无去,那就没有等待“去”这回事,因此也就没有有“住”这回事)
3.又世间有二种住
4.一者未住
5..二者本住。本住者不去,称之为住。亦是"去前"住。
6..未住者(是)息(止)“去”,然后(才)住。亦是“去后”住。
7.去者不住破其未住:若正去即有去者,(因此)而不得住。若其息(掉)“去”,即无復去者。(那)令谁住耶?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偈颂说“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有第三住吗?】


答:中论长文说:若有住、有住者。应去者住。


问:为什麽说“应去者住”?


答:中论说:若不去者住。若离此二(去者、不去者)。应有第三住。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去者则不住”?


答:中论说:去者不住。去未息故。


问:什麽是住?


答:中论说:去者不住。去未息故。与去相违名为“住”。


问:既然说“去者不住。那是因为这个“去”还没息止故”,那,不去者当然不住,对吗?


答:中论说:不去者亦不住。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中论说:何以故。因去法灭故有住。无去则无住。(故说:不去者亦不住)


问:这样子说,离去者、不去者。更无第三住者?


答:对!中论长行接着说:
离去者、不去者。更无第三住者。.


问:如果有第三住者,那又如何说呢?


答:中论说:若有第三住者。即在去者、不去者中。
以是故。不得言去者住。


偈颂说:去者若当住,云何有此义,若当离于去(法),去者不可得


问:“去者若当住,云何有此义”?


答:中论说:汝谓去者住。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去者住,是事不然呢?


答:中论说:何以故。离去法。去者不可得。


问:为什麽说:离去法。去者不可得?


答:大乘中观释论说:“去法不离去者体故”。
中论答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同样的道理,离去法。去者不可得,因为去法不离去者体故)
。。。。。。。
偈颂说:去、未去无住,去时亦无住,所有行止法,皆同于去义


问:如果,我是说“如果”去者有住,那,这个人应该在那三时中住呢?


答:中论说:若谓去者住。是人应在去时、已去、未去中住。


问:当然,这种说法“若谓去者住。是人应在去时、已去、未去中住”,是不成立的!


答:故中论说:三处皆无住。是故汝言去者有住。是则“不然”。


问:偈颂说:“去、未去无住,去时亦无住,所有行止法,皆同于去义”
什麽是“行止法”?


答:中论说:
1.行者。如从穀子相续至芽茎叶等。
2.止者。穀子灭故芽茎叶灭。
3.相续故名“行”。断故名“止”。


问:关于行、止,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答:中论说:如无明缘诸行乃至老死是名“行”。无明灭故诸行等灭是名“止”。


问:虽然上面已经谈到很多有关“破去、去者、住、住者。但是,我们明明有见到有去、住这回事呀?
中论原文这样问曰:汝虽种种门破去去者住住者。而眼见有去住。


答:中论说:答曰。肉眼所见不可信。


问:为什麽你这样说呢?


答:中论说:若实有去(法)、去者。为以一法成(或)为以二法成?


问:以一法成或以二法成,这样说有错吗?


答:中论说:二俱有过。


问:为什麽?何以故?


答:偈颂说: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说如是二俱有过(错)?


答:中论长行说:如是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去法即是去者。是则错乱破于因缘。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中论说:因去(法)有去者。因去者有去(法)。又去名为法。去者名为人。


问:对!去者和去法是相互存在的
因此说:如是二俱有过,中论长行说:何以故。若去法即是去者。是则错乱破于因缘?


答:对!见去者,必知有去法。因此中论偈颂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大乘中观释论说:“去法不离去者体故”。


因此,中论疏记说:
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


问:中论长行接着说:人常法无常!


答:对!人常法无常,若一者则二俱应“常”、二俱“无常”。一中有如是等“过”。


问:偈颂说: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
【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这怎麽讲呢?


答:中论长行说:若异者则(刚好)相违(反)。


问:为什麽呢?


答:中论长行说:未有去法应有去者。未有去者应有去法。不相因待。一法灭应一法在。“异中”有如是等过。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中论说:復次。因去(法)知去者,不能用异去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中论说: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故


中论长行接着说:
随以何去法知去者。是去者不能用异去法。何以故。一去者中。二去法不可得故。


问:为什麽说如是二俱有过(错)?


答:中论长行说:如是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去法即是去者。是则错乱破于因缘。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中论说:因去(法)有去者。因去者有去(法)。又去名为法。去者名为人。


问:对!去者和去法是相互存在的。
因此说:如是二俱有过
中论长行说:何以故。若去法即是去者。是则错乱破于因缘?


答:对!百论说:见去者,必知有去法。


因此中论偈颂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中论疏记说:
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


问:中论长行接着说:人常法无常!


答:对!人常法无常,若一者则二俱应“常”、二俱“无常”。一中有如是等过。
(这样就有二个“常”和二个“无常”。


问:【偈颂说: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
【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这怎麽讲呢?


答:中论长行说:若异者则(刚好)相违(反)。


问:为什麽呢?


答:中论长行说:未有去法应有去者。未有去者应有去法。不相因待。一法灭应一法在。“异中”有如是等“过”。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中论说:復次。因去(法)(而)知去者,不能用异去(法),于一去者中,不得(有)二去(法)故
中论长行解着说:
随以何去法知去者。是去者不能用异去法。何以故。一去者中。二去法不可得故。
(正如上面说:于一去者中,不得(有)二去(法)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关于“二俱有过”与“二俱不然”的概念,般若灯论释如何说?


答:般若灯论释说:
二俱不然。如偈曰。
去法即去者, 如是则不然 ,去法异去者, 是义亦不然


问:为什麽说“不然”?


答:般若灯论释说:
此二种义。云何不然。偈曰。
若谓彼去法, 即是于去者, 作者及作业, 则为一体“过(错)。


问:这样的说法有过咎吗?


答:上面不是说吗“作者及作业, 则为一体(的)过(错)
般若灯论释说:释曰。如是语义。颠倒过咎。


问:为什麽是“颠倒过咎”?


答:般若灯论释说
如(果)声是常。瓶亦是常。以其作故。此义不成。
(二种都是常,这是不能成立的)


【瓶声是比喻无常:
因明大疏说:
爲如虚空声常。爲如瓶声无常。
因明大疏又说:
瓶声同有所作法。瓶声同无常。
如瓶声无常(喩)
瓶声相比无常名也。


成实论
又声从物得名。如说瓶声。不言瓶中声。又人或言见瓶。或言见瓶色。初不言闻瓶。但言闻瓶声


问:请继续说明?


答:如是第一义中。去(法)及去者。此(是)二不(是)一。
上面般若灯论释说:若谓彼去法, 即是于去者, 作者及作业, 则为一体“过(错)。


问:为什麽说去(法)及去者。此二不一?


答:般若灯论释说:何以故。以作者、作业故。如能斫、所斫。此二显现。亦不得异。
1.斫是砍的意思,斫是去法(动作),也就是“作业”,能斫的是人,所斫是去法(动作)
2.如果作者、作业及能斫、所斫是二不一,当此二显现的时候。亦不得“异”!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般若灯论说:.何以故。以去(法)、去者。更互俱空故。


问:“去法、去者。更互俱空”,那会如何呢?


答:般若灯论说:.若去(法)及去者。更互俱空。空无异相。体不可得。汝引能斫所斫为譬喻者。此义不成。


问:为什麽此义不成立?


答:因为,作者及作业, 则为一体“过(错)。
因为原本上,作者、作业及能斫、所斫是二不是一。


问:但去法及去者,从世间的认识来说是可以了解的呀?


答:对!般若灯论说:彼二相差别。世间悉解。
如(果)是能斫所斫。更互俱空。此义(是)成立(的)。
(1.能斫所斫。更互俱空。二更互空,体不可得,此义是成立的
2.作者及作业, 则为一体是过错,汝引能斫所斫为譬喻者。此义不能成立)。


问:请比喻说明?


答:比如说“能”觉和“所”觉,二更互空,但从世谛来说,这能觉和所觉是不同的。
般若灯论释说:如能觉所觉。二更互空。于世谛中。二相异故
般若灯论释又说:
(比如)若谓能斫所斫。(在)第一义中。二体(也是)无异(的)


基本的概念是:
1.去者和去法是相互存在的。
2.百论说:见去者,必知有去法。
3.中论偈颂说: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4.中论疏记说:若离去者无去法。离去法无去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去法异去者, 是事亦不然”
大乘中观释论这样解释说:
【去法异去者 是事亦不然 】


1. 释曰。若离去法而彼去者。即不决定。
2.若离去法不决定时。无復别异去者可去。
3.若有去者、去法二种可得。即去者、去法有二可成。(这是不对的)
4.所以有去法故即有去者。有去者故即有去法。(比)如因果二不相离性。
5..若因果同生,即无性可得。如种生芽。
6.是故有去法故即有去者。有去者故即有去法。
6.若一性所成(或)若异性所成。然去者去法二俱无有。(这是根据)胜义谛中此说成就。
(这是站在胜义谛中而说的


问:从胜义谛中,如何看去者和去法呢?


答:大乘中观论释说:
于胜义谛中欲求实性者。如理应知。
一性、异性诸有物体皆法性故。是中若有所生皆客尘事。
世俗所行,世俗所成。然无异性。““是故去者去法二无异性””。
。。.。。。。。。。


【偈颂说:
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问:偈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什麽是决定者?


答:中论长行说:决定者。名本“实有”。


问:偈说“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什麽是不决定者?


答:中论说:不决定名本“实无”。


问:什麽是三去?


答:中论长行说:三种名未去、已去、去时。
中论疏记说:“三”即已去、来去、去时,即是已动、动时


问:为什麽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答:中论说:若决定有去者。离去法应有去者。不应有住。是故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问:什麽是去法?


答:中论说:去法名身动


问:为什麽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答:中论说:不决定名本实无。以因去法得名去者。以“无”去法故不能用三去。
中论又接着说:
因去法,故有去者。若先无去法,则无去者。


问:中论说:云何言“不决定去者用三去”?


答:中论说:
如去者去法亦如是。若先离去者。决定有去法。则不因去者有去法。是故去者。不能用三去法。


问:菩萨念佛三昧经说:一切法无实,性空无生、灭。
【上面中论说:决定者。名本“实有”,
那,决定者名“实有”,这“决定实有”也就是说一切法有“实体”,这种讲法是正见吗?


答:决定“实有”不是正见。因为一切法无实可得。一切法无实可得才是正见。
不退转法轮经说:
一切法无实可得,应如是知。一切法皆悉平等,除其等想,是名“正见,。


大宝积经说:本性如是,心性不生,一切诸法无实可得,是故彼心不可得也。


问: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是有异议的外人的说法,这说法不是正见?


答:对!


问:上面说说决定是“实有”,上面也说决定“实有”不是正见。
【中论说“不决定”是指“实无”,那实无是正见吗?】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
一切法无实可得,应如是知。一切法皆悉平等,除其等想,是名“正见,。


问:一切法无实可得,为什麽我们凡夫认为是实有?


答:因为我们有无明妄执故。
佛说宝雨经说:一切诸法无实体性,有“情执法”实有体性,


入愣伽经也说:凡夫妄分别, 见诸法实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你说决定“实有”不是正见,“不决定”是指“实无”,实无是正见(经典的一般说法是“无实”比如上的佛说宝雨经,),那,为什麽偈颂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答:经说“法无去来”,异议的外人说有去者,有去法,这都是不对的说法。
因此,这几句偈颂是破那些有异议的外人的错误论点的。
中观论疏说:上半破犊子及假有体。下半破假无体也。


问:这些有异议的外人,他们对实有及实无,有什麽错误的论点呢?


答:这些异议外人是执着有、无。
1.讲“实有”,他们就执着有,就认为一切法都有自实体。
3..讲“实无”他们就执着无,而这个无他们就认为什么都没有,什麽都无。
(请看以下“注”对那些异议外人的“犊子部“的说明)


问:难怪中论偈颂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答:对!


【注:有关上面说“犊子”的意思,就是我们上面多次提到持有“异议的外人”:


1.法华游意说:然《文殊问经》及《宗轮论》说小乘有二十部:
谓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说一切有部、雪转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


2 究竟一乘宝性论说
A.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
B.復有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为彼人故。
C.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须弥山。而不用见憍慢众生计空为有。迦叶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令离世间故。】
。。。。。

问: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这句偈颂作何解?


答:中论长行说:如是思惟观察。去法去者所去处。是法皆相因待。


问:“是法皆相因待”,是怎样的对立论点呢?


答:中论长行说:因去法有去者。因去者有去法。


问:这怎麽讲呢?


答:中论长行说:因是二法则有可去处,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


问:“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说明了什么呢?


答:长行说:是故决定知。三法虚妄。空无所有。但有假名。如幻如化。
大乘中观释论说:
是故当知。此中所说作者、作业、作法。诸有分别皆“无实体”。
为证成是义,故此品生(此品是指中论“观去来品”)


中观论疏说:
1.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者。若作'破义",结破上定有、定无。俱不可得,故云不得言定有及定无也。


2.若作“立义”,因缘义不可定有。不可定无也。
3.又此即二谛义:
A.真谛空故不得定有。
B.世谛有故不得言定无。
此用二谛互破其定有、定无也。


4.又世谛是因缘有,不可得言自性有。真谛是因缘无,不得言自性无。
此破性有无明因缘二谛也。


5.““又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


6.并就世谛,世谛是假有。
A.假有不可言定有。
B.假有不可言定无。
C.假有不可言亦有亦无。
D.假有不可言非有非无。
此是世谛假有,绝性有无四句也


问:【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这句偈颂总的来说,其简要意思是什麽?


答:从胜义谛来看,异议者外人所说的有实体和无实体的论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故上面中观论疏说:.又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
大乘中观释论说:
「是故去去者 所去处皆无 」
释曰。此说“胜义谛”中“成就”。


问:怎麽讲?


答:决定有去者,因为“决定有”,那就是说这个去者是有自性的。
中论疏记说:决定有者。不因去法成去者。即是性有。


问:“决定有去者”说明了什麽呢?


答:因为如果去者是自性有,那就不因为去法而有去者,这去者就不能用三去,这三去也就是已去、未去、去时
中论疏记说:何故尔。既决定有去者。去者不因去法。成此去法。那能用去法。


问:不“决定有去者”说明了什麽?


答:如果说“不决定有去者”,“不决定有”那就是说本来没有去者,那当然就不用三去:已去、未去、去时。


问:因此偈颂说: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答:对!中观论疏说: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者。若作'破义",定有、定无。俱不可得,故云不得言定有及定无也。
因此,偈颂说:是故去(法)去者,所去处皆无
大乘中观释论说:
“是故去去者 所去处皆无”
释曰。此说“胜义谛”中成就。
。。。。。。。。


【总说:】
问:我们明明眼见到有去来的嘛!为什麽大集经说“一切大众无去来呢?到底有没有去来?


答:本来没去来。从开悟的圣者来看,没有去来相的!


问:何以故?


答: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对圣者来说的。已经无我了,谁有去?谁有来?


问:话虽没错,但是圣者也有去来的呀!从圣者来看,他们是如何认识去来的呢?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菩萨摩诃萨出过一切世间之相,究竟佛行心无行处,“虽知去来”,“而常不取去来之相”
(请留意这一句:虽知去来,而常不取去来之相。
这是关键句)


问:为什麽说“虽知去来,而常不取去来之相”呢?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知一切法无依住亦不来还。


问:为什麽呢?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何以故?不见诸法有去无去。


入愣伽经说:
我教诸佛子; 离于有无法, 亦离去来相。


问:为什麽我们凡夫有去来相呢?


答:因为我们有无明执着,愚痴无智的关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若有人以如来身色音声而生贪着,如是人等,分别诸佛有去来相,当知是等,愚痴无智,如无水中而生水想。


问:无去来相是怎麽样的境界呢?圣者看去来是怎麽样的呢?


答:对他们来说是“去而无去,来而无来”。
二隐谧禅师语录说:
优游自在。全体恁麽来,全体恁麽去。全体恁麽来,来而无来;全体恁麽去,去而无去。来而无来,生未曾去;去而无去,灭未曾灭。既证不生不灭道理,便能全体得大涅槃。
(这是证到不生不灭已后的境界)


广钦老和尚临终时的最后一句开示是:无来无去,无什麽代誌。
(代誌是闽南话“事”的意思,无什麽代誌,就是没有事。
整句话是:无来无去,没有什麽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更正版!
发表于 2020-5-18 09: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