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0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9-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5-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五根品
◎五根品之一 「信」
初入佛门一切皆空白,所以必须「深信」自性清净的佛、法、僧三宝,为一切修行成道的根本,亦能长养一切诸善根。
因为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实践力行的力量,有了行动的力量,才有成熟道果的因缘。但有很多人修行学佛一生都忙碌在心外的佛、法、僧上面下功夫,导致愈学愈迷惑,无法真正修行修心,只会停留在偏差的信仰中,不仅浪费青春,也浪费了生命。最可怕的是一遇到灾难和障碍时,就放弃了自己坚定的信心,而去寻求通灵外道的卜卦算命来作依怙,导致背道而驰,不知道自己在修学什么,故正确的信仰是成道见性的唯一保证。
◎五根之二 「进根」
有了正确的信仰之后,就要勇猛精进不懈怠地踏出求道、成道的第一步。
一般世俗尘染之人,往往因为错误的见解深重,所以信心不够,虽然历经不可思议的觉醒皈依之后,但却依然停留在原地,年复一年,毫无警觉洞彻的能力,直到无常生命的灾难降临之际,才猛然苏醒,但大限已到,只有留下一生的遗恨憾事罢了。
「进根」所指的就是前进的力量,修行求道的过程就像在爬竹竿一样,若是爬到一半就停顿下来,那是永远到达不了顶尖的。因为人生无常,谁也没有把握能再看到明天的太阳,而爬竹竿的原理,就是要一口气就爬上顶尖,否则拖泥带水,只会消耗自己疲惫的身体。这就像世俗事务一样,只会纸上空谈但从不实际去做的人,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更别提心想事成了,故努力持续地前进,是成办所有成功之事的唯一基石。
◎五根品之三 「念根」
善护念当下的「心」修行学佛,不被虚幻的妄念、邪心,来干扰破坏精进努力的正心正念。
吾人的心念随着内在觉悟体会的多寡,而呈现出慈悲智慧的作为。十分智慧之人,就会展现出十分的慈悲作为,当修行之人尚未成熟前,就必须洞悉自身的心灵尚未明心见性,故凡事只能参考,不能当真;若缺乏了自知之明的心念时,就很容易被虚幻不成熟的妄念邪见来动摇。所以,尚未明心见性之人就应该谨慎守护住当下清净的本心,不起一切妄念,这样才能杜绝心魔的入侵。
◎五根品之四 「定根」
坚强不动摇的心念称之为「定」,逐渐生出须根来吸收水份和养份的,称之为「根」;修行求道之人由于心系于道,所以在求道过程中,会逐步地应证修心的自主和掌控,不会轻易被动摇而让心念散乱。因为只有执着和舍不下,才会造成定力的溃散,故持戒能防非止恶地生出定根。
◎五根品之五 「慧根」
智慧是吾人内心本自具足清净的本性,不会被愚痴、顽固的世俗习性所束缚。也能应证世间万法,而不被万法所迷惑地去追求究竟的真相。
以上为五根品的细则。若是修持之人,能将五根的根基扎实稳固,这样才能茁壮成长,增长吾人内在心灵的力量。
(五)五力品
◎五力品之一「信力」
增长信心的力量能消除无知的烦恼,破除外道邪见的迷惑。很多修行之人由于缺乏信心的力量,导致家庭、事业、健康稍有不顺或遇到挫折障碍时,就惊恐、猜疑、痛苦、烦恼,还会将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归咎于都是学佛惹的祸,因此丧失了对三宝的信心,而去寻求外道指点迷津和接受邪见的开示,这样只会为自己带来本末倒置的结果,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延误了解救的时机。若是吾人存有坚定不移的修行信力,自然就不会被疑惑邪见的言行来干扰障碍了。
◎五力品之二 「精进力」
精进勇猛的力量,能去除身心的懈怠,也能对治退堕的道心。对于入世成办佛事的修行居士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持续不间断地精进修持,否则很容易在遇到挫折障碍时,就退堕求道的信心。故修行求道时,要能一心不乱地专注而不退转求道的心,这样才能称名为精进的力量。
◎五力品之三 「念力」
清净智慧的心念能降服邪恶之念,并破解一切的束缚和障碍。祖师云:法不孤起,仗境则生。一心若是向恶则恶念生出,一心若是向善则善念生起。
很多修行学佛之人,经历长久的修持之后,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二年学佛佛在眼前,三年学佛佛在天边。到最后,所有初发虔诚、恭敬的求道之心,就会慢慢退失了,因此离道就愈来愈遥远。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正信的学佛心念,才会造成入宝山空手而回的结局。修行学佛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用虔诚恭敬的正念来修持佛法,这样才能增长智慧,这样才能愈修持愈能产生正确明白的正心正念。
◎五力品之四 「定力」
坚「定」地修行求道,一心不乱地专注进修或成办一切善法,这是成就一切善行的首要力量,而正确的定力能调和散乱的妄心。祖师云:立定志愿、持续不断、实践力行,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体悟无上心灵之道。很多人喜欢曲解「修定」的涵意,自以为盲修瞎练、灰身灭志一片空白的枯坐,就叫做得道禅定,这样只是将「心」隐藏在心灵的避风港内,逃避世俗罢了。专注坚定的心念若是会受到红尘万丈的尘沙吹动,就表示定力还不够,尚需持续加强持戒、修定。简单说:修定的秘诀就是要时常去接触心灵智慧法门,然后再实际去做,自然就能体悟而增长定力。
◎五力品之五 「慧力」
吾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间房子。在这心房中充满着光明和热力,只因无知愚痴的乌云习性浓厚地遮掩,而蒙蔽了吾人心灵本自具足的智慧光明。
修行学佛就是要发菩提心进修八万四千法。修持八万四千法就是为了要应证吾人内在本自清净的智慧,只有心灵智慧的觉醒才能通达事实的真相,才能超越六道生死苦海的轮回。
(六) 七觉支品 (七分菩提)
◎七觉支品之一「择法觉支」
修行学佛追求正确的佛法、真理、智慧,能觉察生命的颠倒、昏沉和无知。
在生命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绝对的自主权力来学习宗教的信仰;释迦佛陀将所有的宗教信仰分成三乘教法。学习之人也有上品大根、中品中根、下品下根三种领悟层次的次第;「择法」就是选择适合自己修行的方法,来获得心灵的觉醒(觉悟之意)。很多人看了一本书之后,就照单全收迷惑在书中,甚至还依样画葫芦地盲修瞎练,这是很危险的事;还有人听到电视上的讲经说法,就先入为主地执着在片面的说词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掉入盲师引瞎徒、相偕跳悬崖的结局。就连释迦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其中的智能涵意也都能环环相扣,互相应证。所以,绝对不可以因为看了几部经典,就妄下断论而来批判释迦佛陀的智慧不够究竟。
「择法觉支」乃是强调,要用清净的智慧来选择正确的法门,这样才不会绕冤枉路而浪费时间及浪费生命。
◎七觉支品之二「精进觉支」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就应该将自己修行学佛所学到的持戒、修定、生慧,用来断除自身的烦恼苦厄。若还是无法降服时,那就代表自己的修行功课有问题,没有用心,所以必须开始反省检讨,否则只会落入盲修瞎练的劳碌打转,愈转就愈迷糊,永远也无法洞悉觉察自身邪见的习气和降服自身的恐惧。毕竟不能用心体悟心灵智慧之道,就会进进退退地空转修行的道路,精神无法专精统一;修行求道不可以懈怠,要持续不间断地前进,这样才可以称为精进。
当吾人在修法、念佛时,就是代表用凡夫的身、口、意三密与本尊的真言、手印、观想相互感应,此即称之为转凡入圣。若是修法、持咒、念佛、诵经皆不能除去心中的杂想妄念,还一味祈求消除业障或追求玄奇的感应,反而忽略了与本尊的慈悲智慧功德相融相入,这样的有所求、有所为、有得失的愚痴无知错误修行,我们就不能称其为精进修行了。
身为一位修行求道的菩萨,必须将自身所学习的慈悲智慧,精进实践在六度万行的作为中(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就是口中念佛持咒,心中忆念诸佛功德事迹,在日常行为中,不惜将自身的生命奉献给尚未开悟的佛(乃指众生),若能不间断地持续进行,这样勇猛大无畏的修行求道,就能称之为精进觉支了。
简单说:专注一心不乱的修行称之为「精」;能持续不间断地去做,称之为「进」;觉察一切自身邪恶无知的信仰和偏差习性,并加以修正与检讨,称之为「觉支」,故总名称之为精进觉支。
◎七觉支品之三 「喜觉支」
这是指心灵上的法喜,而不是颠倒在食、色、睡、名、利五欲中的世俗喜乐。一个修行之人若意志不坚定时,很容易就会动摇退堕求道的心,因为不能精进,所以无法到达法喜充满之境。
世俗众生之所以称之为无知凡夫,是因为沉迷不觉茫茫然地醉生梦死过日子。若能体悟究竟的生命真相时,自然就会认清愚痴无知、自寻烦恼的言行作为只是在虚耗生命,这样就会在佛法、真理、智能的讯息中,开始寻找无上心灵、永恒不死的法身慧命。
很多学佛修行之人,自以为念佛、诵经、持咒、举办法会而获得法喜充满就洋洋得意。其实若能将心灵智能之道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从帮助他人而来成就自己,这样的法喜才真正能化解虚幻不实的苦闷忧烦,才能在迷惑、昏沉的生命中,体悟佛法的殊胜和精神。
◎七觉支品之四「除觉支」
这是指去除一切烦恼的无知邪见,就能获得六根的清净,令身心轻快安适增长智能。
「除」代表除去学佛修法上的不专心、不精进和昏沉颠倒,也就是指去除尘染习性的阶段次第。从三恶道的堕落心境来开始学习,去除严重的贪、嗔、痴三毒习性之后,就能到达三凡道,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的轻微三毒业力也能去除时,即可进入四圣道的声闻罗汉道、缘觉罗汉道、菩萨道、佛道的境界;这就是修行次第能除去吾人心灵层次各阶段的执着和无知。若能断除身、口、意,十恶的烦恼习气,自然就能回复轻安的自在心灵。
当然,八万四千种法门,学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只要遇到适合自己的法门时,就可以专心持用,实践力行,直到通畅为止。千万不要朝三暮四,想东想西,看到什么都要,结果没有一法能专精,能真正去除自身恶质的习气。为什么会如此呢?若吾人只会听闻佛法,却从来就不去实践力行,所以修学再多,都无法去除无知愚痴的痛苦烦恼。
◎七觉支品之五 「舍觉支」
吾人若能舍下有为、有求、有得失、有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修行求道作为时,就能觉察体悟世事如幻,是这么的虚伪和不实在,更能洞悉三世恒常自在如如不动的清净本心了。法师经常告诉大家,昨日的种种都已随风飘逝,过去的心不可追忆,现在的心不可执着,未来的心更不可以期待,唯有当下的一心能常保清净,就能舍离一切执着与尘染。所以修持之人要善护念当下舍离的心,才不会执着一切尘境,而受困在心苦病痛的深渊。
◎七觉支品之六「定觉支」
一心不乱安「定」的心,能沈稳觉察出事实的真相,专注地将心念集中在当下所做的事,这样就没有机会空思妄想,当然也就没有机会痛苦烦恼了。
法师经常强调,到华严寺学佛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愉快呢?因为心浮气躁,喜欢想东想西,说人长短,道人是非,这都是代表内心不清净,充满分别妄念,所以无法专心来学佛;也因为缺乏智慧,所以会无知地在教团中,显露出世俗的想法和言行作为,这些都不是定觉支所产生的清净坚定觉受;严格地说:只要心有罣碍、心有烦恼,就不可能获得自在的定境。
身体的行为必须将心念集中在行动作为上;口中的言语不可以不经思考而随意说说,要心口合一,说到做到言出必行;思想意念上,要远离妄念,不让心散乱,这就是坚「定」求道的真心,坚定地行持诸佛菩萨的本愿功德,这就是定觉支的修行法门。
◎七觉支品之七 「念觉支」
念是心念,将心念归放在中道,定、慧均匀,能觉察定胜则慧沈,慧胜则定浮,故「念觉支」能守护六根的清净。祖师云:一心十法界。就是强调一个心能包容着十种法界的心境,当下一心处在何种境界即是。金刚经云:善护念当下的一心。就是在说明心起动念,是一切法界的根本;能为众生奉献的心念,就是种福田;而能持续不间断地去做,就是修慧。
心念的觉醒乃指从自私、无知的心念中,转化为福德智慧的双修,这就是念觉支的法门。
以上七觉支就是要让修行学佛之人愈修愈明白,愈修愈觉悟。当「心」昏沉迷糊时,就要用择法、精进、喜觉支来对治;若心浮气躁时,就要用除觉支来清净身、口、意的不安;
若执着、生病时,就要用舍觉支来放下一切罣碍;若散乱无法专心时,就要用定觉支来收摄虚妄散乱的心;若无法集中精神,昏睡而失去动力时,就要用念觉支来安定心念,守护六根使其清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