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9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5-1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部《金刚经》念下来,别的记不得,这一句很熟,为什么?重复的遍数太多了,重要!对於佛陀的教诲你要接受,那个受持的受就是你要接受。怎样才叫接受?能信、能解、能行这叫接受,接受之后你要保持,什么叫保持?念念不失这叫持。这是大道,大道不可须臾离开,我们懂不懂这一句话的意思?念兹在兹,你才能证果。「受持」两个字里面的含义就是信解行证,后面读诵、为人演说那是利他的,自利就是这两个字。
为什么天天要读诵?读给别人听的。一个人在佛堂读经或者在自己房间读经,没有人听,你记住没有「人」听,但是什么?有鬼神听。所以我们念念是为法界众生,不能说没有人听我就不念了,有鬼神听,有其他法界众生在听,我们怎么能不念?这是大悲心,这是真正利益众生,我们有没有做到?后面一句「为人演说」,这一句就是指定了,这是为我们现前我们生在人道,要为他们表演,要为他们解说。表演什么?我做给他看。《金刚经》上说的菩萨,我要像个菩萨,做个菩萨样子给他看,菩萨是什么样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换句话说,身心世界一切放得下。无我相是身,无我见是心,身心;众生、寿者那是世界,寿者是世,众生是界;人相、众生相这是界,寿者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是讲时间,合起来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这个人叫菩萨。
如果身心世界没有放下,佛在《金刚般若》里面讲,那是假菩萨,不是真菩萨。经文上是这么说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是这个意思吗?这一句我说得通俗一点,身心世界没有放下即非菩萨,你受了菩萨戒有什么用?你不是菩萨。真菩萨一定身心世界统统放下,我们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统统放下。放下之后要提起,提起是什么?「读诵、为人演说」。身心世界放下是在受持里头,《金刚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这些方法境界,我们有没有接受?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尽形寿的做到?这是属於受持两个字。因为你是菩萨,菩萨念念不舍众生,所以你要读诵,你要为人演说。读诵是利益十法界众生,为人演说是利益人道众生,但是要晓得,同时也利益十法界众生,因为你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他们知道。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看得见我们,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能听得到我们的声音,然后你才晓得这一句话的含义多深!境界多广!
我们再想想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给我们的开示,那是多么的重要,那才叫真正对初学。我们学佛就要从这里学起,他讲善法的指十善业道,他讲得并不深、并不复杂。不杀生我们做到没有?不偷盗、不淫欲,在家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做到没有?不仅仅身口要受持,最重要是意,念头!我们还有十恶的念头,那就不行,那就不善。念头上有夹杂,夹杂就不善。诸位一定要晓得,这在整个佛法教学当中,的确是教初学。这个人有没有皈依?还没有皈依,还没有入门,这是佛法教学的先修班、预备班,没有入门,皈依才入门。我们现在有没有入门?说老实话,我们没有入门。皈依是一个形式,形式上我们皈了依,我们受了戒,受了戒这个戒条没有做到,不要说多,五戒都没做到。皈依,这个三皈一条都没做到。
我们同学们都知道,皈依佛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而我们现在依旧是迷而不觉,所以皈依佛这一条没有做到。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我们今天起心动念、生活行持,还是邪而不正,皈依法这一条也没有做到。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我们现前身心依旧是染而不净,这一条也没有做到。三皈只有形式没有实质,这不是佛陀的教诲。「佛教」这两个字我们今天为了避免一般人的误会,不得不罗嗦一点,「佛陀的教诲」。如果单说佛教,人家很容易误会是宗教,这是宗教里面的佛教;我们把话说清楚,是佛陀的教诲,是佛陀的教育,这样的体认就正确,没有把佛教误解。我们有没有接受佛陀的教诲?天天在这个讲堂,展开经卷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好像是真的,是那么回事情,离开讲堂依旧随顺烦恼习气,依旧搞贪瞋痴慢、搞名闻利养,真的是所学非所用。佛法里面讲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只是听说,自己没有享受到,自己也非常羡慕,虽羡慕,怎么样?得不到。你有没有问一问为什么没有得到?没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没有真干!於是我们的忧悲苦恼放不下。我们心有忧喜,身有苦乐,还是堕落在六道里头,依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死凡夫。
如果你还以为值得骄傲,那你就大错特错,你有什么值得骄傲?印光大师,这许多人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人家是什么态度?常惭愧僧。我们都尊敬他、都佩服他,都觉得他修行得不错,他没有觉得值得骄傲,反过来说常惭愧,惭愧是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够圆满,这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这是身教。印祖在世一生当中言教少,身教多。虽然言教少,但是他用文字来代表言说,也留下了非常宝贵丰富的教诲,《印光大师文钞》。任何一篇我们果然参透,能信能解,能行能证,都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在此地说的话,「令法界一切众生舍离懈怠」,这一句话我们在前面特别强调过,我们的大病就是懈怠,提不起精神,不肯吃苦、怕苦。懈怠懒散这是我们一生不能成就真正的原因,第一个原因。
学佛的效果、绩效,你累积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效应?就是这个经典上讲的清净解脱,「普清净」。普清净是一切清净,六根清净、身心清净。怎么清净?就是「所有根欲皆治净」,「根」是六根、六根清净,「欲」就是讲身心清净。见者爱乐主稼神从这个法门悟入,信解行证,悟代表信解,入就是行证。第十首:
【如来出现於世间,普观众生心所乐,种种方便而成熟,此净光神解脱门。】
离垢光明主稼神,我们从德号里面特别要重视离垢光明,垢是染污、是烦恼、是习气,一定要离。光明是什么?光明是智慧,只要你能够离烦恼,你的戒定慧一定现前,不但戒定慧,连著解脱、解脱知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