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7|回复: 0

[法师开示] 慈师开示:宽容自己允许疾病坦荡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慈师开示:宽容自己允许疾病坦荡生活

  

璎珞经中说渐教 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 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 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 即得不退证无生

万劫修功实难续 一时烦恼百千间

若待娑婆证法忍 六道恒沙劫未期

摘自善导大师《般舟赞》

        

     

药师”二字实是我们本性之光、自性之光、具足之光。药师七佛世尊给我们证实了什么?就是我们人人本来没有病,人人本来健康——你本来应该是健康的!病是什么?是虚妄执著造就出来的,是强制造就出来的——你故意造出来的!人都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本来可以不当作病,当作一个过程,但你把老当成害怕的事情,说不要老、不要老……但一天天地还在衰老,直至死亡。这是一个过程,你知道无常无我,这是必然的,你反而放心了,你就很松散很自得。

要不然你就拼命锻练。我接触过国内几个练体操的人,他们四十来岁死掉了。因果与生死是直接联系的,而不是说我们锻炼什么。有人说吃药能使人长寿,有人说锻练能使人长寿……有个健康的心理、普通的心理、看到一切过程皆无常无我的心理,这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是没有死的。没有死是我们智慧的本源心智,是没有老、没有病。我们的色身是无常无我的,都会老掉、死掉,这是决定无疑的。你不用再找办法,也不用再打主意,你放弃这个主意就对了,心里就坦荡了。把这有限的生命做出一点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有一个善良的宽松的心理,先要原谅自己。你拼命地为自己,想活一百岁,结果你在拼命时候它会背弃你,它会病掉、老死。

这样你就踏实了。这个有限的生命,宽容它,让它正确地不畏惧地面对老、面对病、面对死,坦坦荡荡地面对老、病、死,坦坦荡荡地面对自己周边的变化。这样活得宽松,你就是琉璃光,你就是表里一如,你就会得安乐。这样我们打七有意义了,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我们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延什么寿?你再念,这个色身多说一百岁就死掉了。我们难得见到百岁老人,一般七八十岁就没了,甚至更小就没了,十几二十几岁死掉的也到处都有。

我们的生命在做些什么?还愚痴地拼命地为自己色身在索取,为它奔波,为它化妆,为它劳动,为它资养,结果它唯一报答你的就是病、老、死!老,决定会天天老;病,一定会出现;死亡,决定跟随——你一定要确定这些东西!若不确定你会欺骗自己,然后为这个欺骗服务,做到老死,送到火葬场里,你看着它它成灰了,你就会苦。

所以我们拿这个有限的生命,原谅它,让它做一点宽松的事情,让它做一些对自身、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怎么对待自身?要原谅它、宽松它,不要怕它老,不要怕它病,更不要怕它死。它会老、会病、还会死,但你要理解它,要宽容它,不要说我把它搞得不老、不病、不死……那真是个大的玩笑、大的妄心。千百万年来人们在作这个努力,希望不老、不病、不死,但是自古以来人人都是生老病死。

世尊早看到这一点了,所以告诉我们药师琉璃光如来。什么如来?要了解这种心理、这种业相,你就是个智慧的人,你就了解我们这个愿望。来看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我们就知道也是我们的愿望,什么愿望?不怕自己老,不怕自己病,也不怕自己死;在自己未有老、未有病、未有死、还能做事情的时候,多做一点宽松自己、原谅自己的事情,就是允许它老、允许它病、允许它死,就是不要怕它老,不要怕它病,不要怕它死,来面对世间。这十分重要,要不然你会走一个思想的弯路。

这时候你再看佛陀的愿望,就明白佛陀为什么发这样的愿,是为众生而成佛!为饶益有情而成佛!光耀世间而成佛!为众生离苦、为众生健康而成佛!现在许多人到寺院是为了自己搞名堂、求健康、求家庭和睦——最大的和睦你先要宽容你自己。平时若不尊重自己、不宽容自己,平和不得。要宽容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你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别人,你也一定会尊重别人,你不得不尊重别人,你没有理由不尊重别人。我们不尊重自己才会不尊重他人,不信赖自己才会不信赖他人。你诚实了、如实了,信赖一定会在周边建立。

(节选自《药师佛十二大愿浅示》)上慈下法法师讲授


我们学习佛陀最殊胜直接究竟的教法,一定是从当下解决问题。因为把它丢失在当下,所以我们运用成熟与抉择也在于当下,回归亦在于当下。这是一个必然的、对称的、究竟的教法。一些委曲的说法或者顺应众生心无量颠倒差异而设立无量的法都不需要了,只畅佛本怀!此本怀就是佛性本来的样子。我们所有九界的造作让它一时停止作用,不在九界的徘徊中去选择、迷失与纠缠。直指这个丢失的当下,回归也不离当下。


此文摘自菩提眼小组整理的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慈法法师讲授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