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2|回复: 1

[其它话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十九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十九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19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五面: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於中现。】
  这是世尊接受韦提希夫人的请求,示现诸佛刹土,叫韦提希夫人自己观察,自己去选择。这也是放光现瑞的一部分。诸佛刹土并不相同,下面经文就看出它的差别相。我们翻开来看一百二十六面第一行:
  【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於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这一段是略略的显示诸佛国土的状况不一样,都是佛净土,让韦提希夫人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地方我们知道韦提希夫人,经上说得很清楚,她是与五百宫女,所以这个见是大家见的。佛当年示这个相,阿难在旁边,目犍连也在旁边,韦提希与五百宫女都亲眼见到的。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
  这是她对於诸佛净土的赞叹。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十方国土在她比较之下,她就是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比较之后选择出来的。由此可以证明,弥陀净土确实是比诸佛净土殊胜。此地是佛没有介绍,是展现出来,让她自由的去选择。选定了,怎么去法?这个要求世尊教导。底下一科是「正请修因」,我们要修什么样的因,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这就提出要求。注解里面说「疏云,思惟是愿」,《疏》是智者大师所说的,思惟是发愿,「愿思是业,正问其因,正受者,非邪曰正,领纳名受,即第二问观行」。这两句话简单的讲,一个是问愿,怎么发愿?一个是问怎样修行?这非常重要。底下是四明尊者的解释,「钞云,此请净土正助二因,初教我思惟,若不思惟,不成愿乐,有愿之思,乃成业因,此请事善助道之业也,次教我正受,离邪倒想,领纳所缘,此请修行净土观法,即正观也」。这一段是疏钞里面的解释。底下一段,「窃谓」,这一段是谛闲法师的话,「据疏意,思惟是愿,观行是行,是以愿导行也,钞据答文」,四明尊者是根据世尊答覆韦提希的启请,答覆的文还在后面。「先示净业是助,次明妙观是正,是正助双修也」,释迦牟尼佛的答覆,是先答覆三种净业,那就是思惟,后面再答覆十六观,这十六种修法,那是讲正受。这是四明尊者根据经义来写的。这两种解释都符合经义,以愿导行,正助双修,正是净宗修学的纲领。
  我们看经文。从经文上,世尊教学方法的善巧可以很活泼、很生动的看出来。佛知道韦提希的意思,也知道她多生多劫的善根今天起现行,所以他特地到皇宫里面来,显示无比的欢喜。这是成佛机缘成熟,所以佛来度她真是无比的欢喜。用这种方式让她自己去选择,实在说,佛知道她一定是选的极乐世界。选出来,提出问题,问修行的方法。我们看底下世尊是怎么答的,在一百二十八面: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
  这个『微笑』里面含的意思就很深。微笑是欢喜,是显示出她善根成熟,选择非常正确。不但她自己得到利益,而且将来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能够得到这个利益。经过她这一问一选择,许多人得到往生净土的利益。
  【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阿那含』是小乘三果,你看国王在那里持戒、修行,证小乘三果。下面的注解,先看智者大师的开示。「从此以下,酬前净业」,酬是酬答,前面韦提希夫人提出问题,佛要在此地给她解答。「近答思惟正受,三种净业」,这是先答覆她,「散心思量,曰思惟,十六正观,名正受」。思惟、正受,这个解释也很好,什么叫思惟,什么叫正受,这与我们现在修行有关系。散是散乱心,散乱心忆佛念佛都叫做思惟;一心专称,那是正受,差别就在此地。放光,佛在没有说法之前先放光,光里面代表的意义很深,不仅有表法的意义在,而且有灭罪、断惑的功德在其中。像净宗经里面,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的经本,虽然《弥陀经》的梵文本里面没有「一心不乱」这个字样,梵文本里面是「一心系念」。罗什大师把它翻作「一心不乱」,玄奘大师没有认为他翻错,是因为往生的人,在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佛来接引先放光注照,放光注照的时候就把他念佛的功夫提升了一倍。因此,罗什大师翻的「一心不乱」,在意思上来讲就没有错误。
  一心不乱的功夫有浅深之别,我们念佛念到烦恼伏住,这才有往生的分;烦恼伏不住,不能往生。能伏住烦恼,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信念具足的时候,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了一倍。所以,佛光有灭罪、有断惑的功德。提升了,从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这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理论上才讲得通。相当於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断八十八品见惑,思惑还没有断,所以他还是在凡圣同居土,他不能到方便有余土。几时再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这才能往生到方便有余土。所以,凡是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蒙佛光照注,他的地位在一般讲应当相当於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此地佛一放光,对於韦提希夫人来讲,也有这个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频婆娑罗王也是给他加持。他在那里精进、用功的修行,遭这个大劫难,他修道的心特别的殷切,修道的心特别真诚,所以他进步非常的快速。佛光一照,他就能够证到阿那含果。
  谛闲法师在此地有几句话,解释经义说得也很好,他的注解在一百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他老人家的话上加了两个字「窃谓」,有这两个字下面就是谛闲老法师的话。「佛因频婆,果熟蒂落,时至理彰,故先放光照触,令其出樊笼,而成圣果,况彼小机,自成小果。」这就是国王、夫人这两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他们心思也不一样。频婆娑罗王是小乘根机,就是过去生中修学小乘时间很长,小乘的习气很重,这一生亲近世尊还是证小乘果。他的缘也成熟了。「不比韦提,是本经发起人,又是当机众」,夫人是大乘根机,不但是大乘根机,是本经的发起人,是当机者。「频婆二事俱无,故令先脱也」,国王不是本经的当机,也不是本经的发起人,所以他是先证小果。
  「佛於未放光前,先微笑者,喜於中,而形於外,谓出世与世,两俱不可思议也」,这个因缘非常不可思议。出世是跟根熟的众生要说一生成佛的法门,这个不可思议。世间法,就是阿闍世王这次政变,引发出这么个因缘,也是不可思议。底下说,「频婆若不生闍世,未必现生,即成圣果」。这是真的,他不那么专心、用心去修道,不专心,一生未必能成就。是因为生这个不好的儿子,反而叫自己证了圣果,这是不可思议。「即使现生得成,亦未必有若斯之速」,即使这一生能够修成,没这么快,不可能现在就证阿那含果。「闍世若不逢恶友」,就是阿闍世他要遇不到提婆达多,「未必便有杀父图王之念」,提婆达多不挑唆他,他也不会动这个念头,「无此极恶之心,断不作此逆事」,他没有这个恶心,不会做这个坏事,「以世间极恶之苦因,助成出世证圣之善果,岂非不可思议者欤」。这是讲阿闍世王、提婆达多、频婆娑罗王他们这些因因果果,不可思议。
  「频婆因亲生子,杀父图王,由是尘念若灰」,对於这个世间真是灰心到了极处。「及至关於七重室内,国政纤芥不闻,此时还他本来面目,兼之以奉戒闻法,三学齐修,是故断惑证真也,宜矣。」这是讲国王的因缘,国王平时政事烦琐,现在被儿子囚禁起来,真的是一切都放下,身心清净。遭这个劫难,对人生没有一丝毫留恋,全心全力在修行,这是个很难得的增上缘。所以谛老讲此时还他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是身心无事,无事就是本来面目。无事要找许多事,这就不是本来面目了。清净心是本来面目,这总是要记住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本来面目。频婆娑罗王被幽禁起来的时候,正是他本来面目恢复了,没有平常这么多事情缠绕。所以他三学增上,三学是戒、定、慧三学,是故断惑证真。
  「频婆证果,佛心舒畅,所以微笑者也」,没想到频婆娑罗王因这么一桩事情,是快速的、加速度让他证到小乘三果。这是佛微笑的一个原因。「光有五色者,表从佛法性五阴体上,显露妙光,照破频婆五阴,转变而成五分法身果也,所以王虽幽闭,而内外心身无不舒畅」,他得的是法喜充满。「七重房壁,万不能遮,虽曰遥见,如在目前,作礼之顷,即证三果,梵云阿那含,华言不来,谓已断欲界九品生因,可以不来下界受生也。」三果叫不来,不来是不到欲界来了。他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四禅五不还天,他到那里去修行,到五不还天修行去。诸位要晓得,到五不还天修行不是身去,他的神识去了。国王被关在那里,也没人送东西给他吃,在我们看国王是饿死了,实际上国王到五不还天去了。这是佛先度他。阿闍世王杀父亲的目的达到了,没有想到父亲生五不还天,四禅天去了,已经证了圣果,他对这个世间已经毫无留恋。
  像这个,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佛在此地不给我们说明,这个问题也没法子交代,国王到底是活著,是死了?到底情况怎么样?这一交代就清清楚楚了。三果罗汉,三果也称为罗汉,具足五种神通,所以他看到佛在王宫给王后说法,他在那里顶礼拜佛,就证了三果,他是五种神通都具足了。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
  佛度两个人几乎是同时的,放光当中同时加持这两个人。告诉韦提希夫人:
  【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这讲西方极乐世界。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这一段话显示启请的功德无量无边。首先,安慰、告诉她,你选择的弥陀净土,去此不远。想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系念谛观彼国』,「系念」是答覆她思惟,「谛观」是答覆她正受。在这个地方虽然没细说,就是告诉她,不但她得利益,『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今天你所选择的这个法门,别人看到了一定羡慕,一定也想往生弥陀净土。这种利益都是你在此地选择而引发的,这个功德利益就太殊胜了。
  此地,智者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说『去此不远』。「疏云,去此不远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的距离是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距离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怎么能说不远?这个答里面有两个意思。「答有二,一以佛力故,欲见即见」,佛今天以他的神力,把十方诸佛国土都展现在韦提希夫人的面前,不远,你看得清清楚楚,你刚才看见了。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光中现土,显於佛顶,一念能缘,言不远也」,恒沙诸佛国土,佛都能在佛光当中展现出来。所以,我们心一动念就能到达。如果从世间事相上来说,确实是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一念就到达。这一念究竟能达到多大的范围?给诸位说,能达到尽虚空遍法界。十万亿国土太近了,就好像放射的电波一样,电波一放射是尽虚空遍法界,十万亿的距离的确是很短,不算是很长。
  所以,念头不可思议,经上常讲「念劫圆融」,一念展开是无量劫,无量劫浓缩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