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70|回复: 2

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法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i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佛告诉舍利弗,我现在作一个譬喻;‘国家’喻实报庄严土,‘邑’喻方便有余土,二乘人所住处。‘聚落’喻凡圣同居土。常寂光净土是本,其余三土是迹,最后仍归常寂光净土为本。
  有‘大长者’譬喻为佛。以世间法而言大富长者,具足十德行:(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皈。
  今喻佛为出世之长者,亦具此十德。
  (一)佛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真如实际中生,故曰姓贵。(二)佛证十号此乃位高。(三)佛法财万德圆融,可谓大富。(四)佛具十智力,能降伏天魔外道,故曰威猛。(五)佛有一心三智(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互相通达,此谓智深。(六)佛于无量劫前早成正觉,梵网经载:‘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是为年耆。(七)佛三业(身、口、意)随智慧行,遂能行净。(八)佛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即礼备。(九)十方诸佛同赞叹佛,即上叹。(十)七方便(按天台宗定: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藏教菩萨乘、6、通教菩萨乘、7、别教菩萨乘。以上为七方便,又名七乘),众生同来皈依佛,是为下皈。
  佛十德不出一念生,依观心之智从实相出:(一)生于佛家种姓真正,即姓贵。(二)佛之惑不起(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已著如来衣,称寂灭忍,即位高。(三)三谛(空谛、假谛、中谛)具足法财,即大富。(四)以智慧降伏爱见,即威猛。(五)合乎中道,洞悉权实二法,即智深。(六)能修此观,超乎七方便之上,即年耆。(七)观于心性,名为上定,能令身口意三业皆清净,即行净。(八)遇缘对境,能合乎法度,无失威仪,即礼备。(九)修此观能深信解诸法实相,为十方诸佛所赞叹,即上叹。(十)虽有天龙八部及四部众同来供养,亦不为所动,即下皈。
  又以‘长者’年高则博达古今,譬喻佛之智德。1、佛有智德而能当机立断。2、‘衰迈’则根志纯熟,譬喻佛断德。又以‘财富’譬喻佛万德庄严。‘多有田宅’:良田用以种植可养命。而此福德田可养法身慧命,修行人参禅要藉般若力量增长法身慧命。‘宅’喻实境真智。若论福德,佛广修六度万行;若论智慧,佛无境而不照。故曰佛‘多有田宅’。‘僮仆’乃供人使用者,譬喻方便多门知见圆满,在六道众生中和光同尘,为四顺群机,而实智如僮仆也。
  其家广大。唯有一门。
  以这长者‘家’喻众生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广言‘广大’。以‘一门’喻一乘佛道;唯一佛乘,可离三界。
  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包括五道众生在这宅中,以‘一百’喻天道,以‘二百’喻人道,以‘三百’喻畜生道,以‘四百’喻饿鬼道,以‘五百’喻地狱道。
  天道之中皆有阿修罗(梵语无端正,又名无酒)。有天福而无天德,性好斗。男阿修罗貌丑,女阿修罗则貌美。天帝释恋女阿修罗之美貌,而娶之为妻。婚后阿修罗女对天帝频赴法会听法而生疑心,遂赴法会,见男女同聚法会,妒忌心大发,回报阿修罗王,谓天帝不忠于她。某次,天帝邀请阿修罗王赴宴,宴上天将齐集,修罗王多疑,误会天帝集天将以示威势,遂发兵攻天帝。两军交战,天军屡败,天帝求援于佛。佛教天帝令天将念咒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生大智慧),天将念咒,果然战胜修罗军。
  此段经文谓三界五道之众生,同住于一宅中。
  世上何以有人聪敏,有人愚痴呢?那些人乐于诵经、学佛助印经典,故得智慧。那些人妒才忌贤,更加愚痴。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及大悲咒都很有感应,你们应尽力的助印经典,若是发乎真心者,必得灵验感应!
  堂阁朽故。墙壁陨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
  ‘堂’譬喻欲界,‘阁’譬喻色界、无色界。‘朽’譬喻三界弊恶无常,众生在三界中轮回不息;故譬喻三界非今所造。‘墙壁’譬喻四大(地、水、风、火),酒、色、财、气,犹如人的枷锁,故有偈曰:‘酒色财气四堵墙,许多众生里边藏,有人跳出墙以外,就是长生不老翁。’墙譬喻人的身体,三界易于减损。‘柱根腐败’譬喻人命不长。‘梁栋’譬喻意识;‘梁栋倾危’譬喻意识迁变不息,人将命终。
  须知人命无常,人却在世上争名夺利,此乃不智之举,一切有为相,皆有生灭。吾人应返本还原,明心见性。人性本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楞严经云:‘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若能认识本来面目,烦恼可变菩提,否则菩提亦变烦恼。故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人多是胡作妄为,然你执持正道,他们反会指是作非。修道人应该‘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平常人见色为色、见形为形;但若能明悟本性,视色无色,见形无形,便能回归本来佛性。以上的道理,可能你们曾多番听闻,但知而不行,亦是徒然。你们应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行菩萨道,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为己任;以地藏菩萨为模范,愿度一切罪苦众生,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有酒、色、财、气,菩萨亦有之;菩萨以度众生为‘酒’,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为‘色’,以妙法为‘财’,以六度万行为‘气’。故菩萨所有虽与众生相同,但其义则有天渊之别。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周遍于四大(地、水、火、风)、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故言‘周匝’。四生、四大、八苦皆无常,故言‘俱时’。以‘焚侥舍宅’譬喻人身四大被种种诸苦周遍围绕缠缚,因而有无名火烦恼薪随时随刻有焰然起火焚烧之可能,而生无尽痛苦,故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生无名火,焚烧于人心中功德之林。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长者诸子’譬喻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三乘弟子在三界中。若无此三乘人,则是‘五百人’。这三乘人往昔已闻佛法,对佛有亲切感,故为法王子。法王子有大、中、小乘之分,大乘为菩萨,中乘为缘觉——辟支佛,小乘为声闻。这三乘子为佛的眷属,俱同置身于火宅中。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以佛眼观之,六道众生被五蕴之火包围,从四面起(即常、乐、我、净,四颠倒见: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
  古人陶渊明于归去来辞中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常为这不净之假身作仆役,既知我们自性之田园将荒芜,而今应猛然醒觉,回归正途——佛道,才觉知今是而昨非矣!
  经中以‘十、二十或三十’喻三乘,十、二十与三十之和为六十,六十譬喻六道。由于菩萨、缘觉和声闻三乘人都有十智:(一)世间智(也包括出世间智,能觉悟一切世间法,而后求出世间法)。(二)他心智(乃神通智,从定中生,声闻乘定中有他心智,缘觉乘只要著意即有他心智,而菩萨则随时都有他心智)。(三)苦智(知苦了苦)。(四)集智。(五)灭智(灭烦恼得菩提,证得常乐我净)。(六)道智。(七)法智(有择法眼,去十恶——杀、盗、淫、贪、嗔、痴、恶口、两舌、绮语、妄言)。(八)比智(择善而从之)。(九)尽智。(十)无生智(得无生法忍)。
  所谓四念处:(1)观身不净:我们身体有汗臭,九孔常流不净物,两眼流泪,两耳有耳垢,两鼻孔流涕,口流涎唾或痰,大小便处流粪尿,血肉也是不净,皮肤有钿菌附著。尤其有些人专吃血腥和肥腻补品,消化后储于体内更然,故谓身不净。(2)观受是苦:一切享受皆无意义,故不应执著。(3)观心无常:人念念迁流,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故谓心不可得;孟子载:‘人鸡犬放则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人打妾想即‘放心’,终日妄想纷飞,因为一般人只知求名求利。欲要前途光明,应行好事,莫问前程。(4)观法无我,至人法皆空。
  

发表于 2020-9-3 16: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25 11: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