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5|回复: 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七十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共508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071&lang=zh_CN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一集)  2014/7/6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1-007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页,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又《悲华经》云: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刀兵劫不是普通的战争,是人寿在十岁的时候,减劫减到十岁的时候,刀兵劫就起来了。人与人之间见面就像冤仇一样,怨恨,总是想把对方杀死,手上无论拿什么都变成了武器。这是一个小劫里头,减劫到最后,会出现这种情形。现在人寿平均是七十岁,距离刀兵劫还有六千年。六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在,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年。所以世尊的法运是度过这一个小劫的最后,人寿十岁,从人寿十岁又开始,每一百年加一岁,一千年就加十岁,三千年就是人的寿命到四十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才终结。
  在这个九千年当中,起伏不定,完全在人心,而人心又紧系著教育。如果人类重视教育,重视精神教育,人是有个物质身体,除了物质身体之外,他还有精神,必须这两种,物质与精神平均发展,人才会健康、才会正常、才有幸福。如果只偏重一方面,偏重精神没有物质,当然不可以;偏重物质没有精神,也不行。我们现前的社会就是偏重物质太多了,精神教育完全疏忽了,才造成今天世界的困境。世间有一等聪明人,提醒我们、教导我们要重视精神教育。现在苦头吃多了,慢慢的觉悟过来,知道伦理教育重要、道德教育重要、因果教育重要、圣贤教育重要。有这个警觉心好,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落实精神教育,让精神教育跟物质教育同时并进,人类可以享到科学的成果,不至於过分的造作罪业,能顺其自然。
  道德就是自然,自然叫道,随顺自然这叫德。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能不遵守,不能疏忽。疏忽,人决定造恶业,违背伦常就是罪孽,随顺伦常是德。伦常从哪来的?自然的,佛经说得清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佛教导我们求福、求慧、求长寿,我想全世界的人这三桩事情绝对没有人反对,大家都希望我有智慧、我有德能、我有寿命,寿命是属於德能,我有福报,都希望。能不能求得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要如理如法的求,那享真正的福报。这些福报全在自性里头,不要向外求,求自性里面决定可以得到,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
  老祖宗教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德,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仁,仁要落实在哪里?落实在爱一切众生,《弟子规》上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仁,真正能爱人的人,他有这种爱心,肝脏好,仁爱养肝。义者循理,义是讲理,讲道理,不合道理的事情决定不做,不合道理的决定不要去想它。要遵循道理,也就是遵循道德,不道德的事情不去做,这样肺脏就好,这五脏里肺好。礼,礼是对人恭敬。恭敬从哪里来的?从谦虚来的,谦卑就会恭敬别人,傲慢绝对不会对人恭敬。所以礼,修谦,落实在谦敬,谦虚恭敬,心脏好,养心,谦敬养心。智慧,不迷惑,迷惑就没有智慧,肾脏好。最后一个信,信是信用,决定不欺骗别人,不自欺,不欺人,脾胃好。你看看,仁义礼智信养我们五脏六腑,善修五德身心健康,我们大家要共同勉励。
  老祖宗告诉我们,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把这桩事情变成戒律,要求大家要认真的去学习。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五戒。五戒是佛法的根本戒,你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五戒学起,五戒要落实。五戒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五常是一个意思,你看,世出世间法它相通。刀兵劫里头如何拥护众生?诸位想想,修五戒,行五常,慈悲到极处,弥勒菩萨,他就能真正拥护众生。弥勒菩萨教化就是一个爱心,真诚的爱心,真诚的爱心就是弥勒菩萨所表的。
  我们看下面,还是念老引用《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说的。「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慈,慈悲;隆是隆盛,兴隆;即世是现在世,弥勒菩萨对我们现在世慈悲到极处。他的大悲心一直到最后刀兵劫,刀兵劫是后劫;换句话说,念念不忘苦难众生,总是在众生遇到苦难,他以慈悲之手来帮助我们。「至极之慈」,慈悲到极处,「超出凡小」,凡是六道,六道众生讲慈悲,比不上弥勒菩萨;小是小乘,小乘是以阿罗汉为代表,阿罗汉的慈悲也远远比不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不但阿罗汉比不上,十地以下的菩萨都比不上他,所以下面讲,「故无能胜」,专指慈悲,慈悲第一,讲慈悲没有超过弥勒的。
  「大士位居补处」,他现在是补处菩萨,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他补世尊佛位。什么时候?这下面介绍了,「现在兜率内院」,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9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