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04|回复: 3

[其它]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7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



找出昨天那個表來,沒講完的那個表。今天又發的新表,這個新表還是講的昨天那一個。為什麼?為了也是講出來的話不好懂,光嘴裡說,聽不明白是什麼東西,所以印出來,還是講的那裡頭的話,一對照明白,就為這個。

假若今天把這個表要是能講出來的話,下次我們就照常講經。不光這個講法麻煩,一句一句的講太麻煩了。講不出來沒法子,總而言之得快把它講出來,大家要明白,講出來不能這個講法了。

最好給諸位說,講的工夫,這一次必須要用心聽,於大家這個幫助,有很重要的一些地方,過去這個機會,不問這個講經的人還能講或是不能講,再聽是不容易的。誰這麼大部頭的講《八十華嚴》?辦不到的,錯了這個機會就辦不到。這個機會說起來還算是外國人、外國華僑幫大家的忙,他胡在這裡造了回謠言,這才逼出來的這一套。

給諸位說一句,每逢一句,這是我的口才不好,一句講一年,一句就講一年也講不清楚,但是在我嘴裡講不了這麼些,沒這個口才,知道的方面也不多。大家一留心,譬如今天,講觀行即,觀行即那個五品,那個五品可相當的麻煩了,能聽明白就不得了了。智者大師,這是《法華經》的得算是祖師,這麼了不得,後來的結果才得個五品,才得個這個樣子的。還是個什麼?五品還是個凡夫,可想了。不過只說到這裡為止,要再說,他虧了是修淨土,要不修淨土,到這個五品那可就不得了了,那也得幾千年,這是因為他修淨土才得個五品。咱們對於這個五品談不到,一品也得不到,這個諸位要知道。既是這個,講到這五品上,咱再接著這五品講,大家翻譯聽明白,講這五品就得看這個新表,新表還是講的舊表的話。

新的表沒有的趕緊跟他們要,我們這就開講了。

這個新的表你看六即一,這個六即表。咱不是講的六即佛嗎?在這裡給諸位先分析分析,這個六即分三種,先明白這個,把它分得清清楚楚的。怎麼分三種?才上來兩種:理即、名字即,這完全是凡夫,完全是門外的凡夫,先認識這一條。可是大家別瞧不起這個,這個階段就不容易得到。這個都不容易得到,這個得到的有多少人?可以給說,譬如這些外國的大總統,大家知道不得了,他連這個外凡,連這個他也得不到,他就是凡夫之凡夫,不夠資格往這裡頭撂,大家要知道這一層。

第二,觀行即跟相似即,這個難講,為什麼?這個是半內半外,這就麻煩了。半內半外大家聽聽,你就講半內半外就是了,半內半外也有些不一樣處,太複雜了。咱今天就講這個半內半外了,半內半外這個觀行即就講那個五品了,半內半外。

還有今天得懂得這個「相似即」。相似即大家可聽明白,先講這三個字給諸位聽。這三個字也是相似法,也是凡夫。也是凡夫,可是門內的凡夫。怎麼個門內的凡夫,給諸位說一說,譬如諸位聽經,你可別怪我,你聽了二十年、三十年,不說不講看不懂。我給諸位說吧,看懂了很難,講出來也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這個佛經要不講就罷,講的工夫就得誠誠懇懇的,知道多少講出多少來,叫人家聽得明白;聽得囫圇吞棗聽不明白,就不如不講。跟《彌陀經》上似的,大家講的就是字模模糊糊的,囫圇吞棗的講。你要是不囫圇吞棗的講,這個《彌陀經》哪一句都不能講,你提哪一句,裡頭就包括了無限的意思,給諸位說吧,就這麼麻煩。

咱今天就講這個相似即。「相似」大家聽明白,「相似」昨天比喻過,不是真正的理。怎麼不是真正的理?跟大家那個理相似,譬如,我舉這個比喻大家別忘了。譬如你看著這個太陽,你透過窗戶看見這個太陽不是真太陽,相似的太陽。我看得清清楚楚的,你怎麼說相似?我講過譬喻,一個茶碗裡,你拿一個碗放上一個錢,你離開,離著離著遠得看不到了;看不到,這個錢就看不到了,距離有多少,你往裡頭倒水,倒上水以後,你在這裡不動,它也不動,那個錢就都看見了。這個大家可以回去實驗,你看的是什麼?不是那個錢,那個錢的影子,水上反出來的這個影,這叫相似法,佛法裡頭有相似法。可雖是相似法是不錯,可是那個影子是真的,譬如我們照的這個相,照的這個相是真人嗎?不是真人,不是真人是真人的影子,也能起作用。(問:經過窗戶看太陽是嗎?答:看的太陽是相似法。)

下頭就好難了,諸位聽著,講到這裡咱得停一停,提出一個問題來大家想想。經上說的菩薩的次第,大家知道什麼吧?「三賢十聖」,這個諸位不常聽說嗎?什麼叫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大家聽過,這就是三賢。十聖是十地,第一地到第十地。這一共四十位。這四十位裡頭哪裡有十信?這個問問大家,十信是怎麼回事情?這是問題了吧?多少的知道的,知道什麼?這是研究過經典的,十信加到十住裡,既是加到十住,為什麼不叫五十個地位?三賢十聖,為什麼不說四賢十聖?這個問題可以問了吧?為什麼十信不提上?這就叫一般人答覆吧,這可不能造謠言,這得有證據,說得明明白白的。諸位,不簡單吧?你怎麼說?我也不會說,我光知道按照經上怎麼說的我給大家解釋。經上你沒看見,你沒看見,沒看見是擺著的清清楚楚,你是看不懂。為什麼看不懂?連字也不認得,那怎麼會看懂了?就跟那個美國華僑似的,他不認字,中國的字一個字有二十多個音,講法也若干,他就是一個字是一個講法,一個音,這就不用說了,那就不能談話了,他光會洋文。譬如我姓李,這個李是一里、二里?或者是吃的李子?是吃的梨呢?這是若干變化,是講的道理呢?中國沒這麼糊塗,那個字寫出的樣子也不一樣,一里、二里那個里大家也會寫;吃的李子這個李,我這姓李的李是個木子李,那怎麼會一樣?吃的那個梨,那個梨也不是木子了;講道理的那個理,是一個真玉,又不是了。樣子也不是、音也不是、講法也不是,哪裡有這麼糊塗的?從前怎麼沒這麼糊塗?從前人都是有老師,幹哪一行都有老師,最不好那個行當最低他也有師,無師之徒什麼都不能幹;今日之下不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會一條萬條都會了,一塌糊塗,給諸位說吧。這是我說出這個來。說出這個來,你把這個翻了,今天就「相似即」,這個十信我給諸位講講。

這個看表不講也叫枉然,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不是妄作聰明就能行的,在這裡我給諸位就交代這個。凡是修過佛法的,都知道只有修十住,沒有修十信,這句話大家可聽明白。沒有十信,那就是三賢十聖,這不是就行了嗎?那麼著為什麼有個十信呢?凡是學過佛的、聽過法師講經的,皆都知道,講十住的工夫,學十住了,十住你看看後頭那個表上,分證即,聖因聖果了,都是內行了。一講那個,那是正因,那怎麼辦?那就是開頭先講十住。開頭先講十住,頭一住是什麼住,我跟大家說,叫「發心住」。怎麼是發心住?這個住跟別的住可不一個講法,大家得聽明白,你要拿著它一個講法又錯了。這個住是什麼?這個住是對於佛法的中道都了解一些,發心,一發心就要修菩薩道,修十住了。住怎麼講?住是發起菩提心來,住這是第一步。有第一步就完了嗎?不完,光這個住就有十條,就有十住,你得一步步的往下進步。

這一住修不完就完了,這一住還不住那就完了。這怎麼辦?安不住,這個大家沒功夫不知道,這個心安不到這個道上。安不到這個道上怎麼個辦法?安不到這個道上,這個發心住就辦不到,這得有一個方便法。方便法是什麼?方便法是十信,這是十住的一種方便法,也叫方便法。這個時候修十信,一修十信,把十信修成了,發心住這個「住」字就成了,就不搖動了,大家聽明白。聽不明白總是要回去,有的是書參考,你查去。你把十信學好了,學十信還是為的發心住,十信一成了功,你這發心住也安住了,就可以往第二步上走。往什麼走?才上來這是因,就可以往果上走,這是一個緣。大家聽明白了吧?聽明白了,這就你再看這個表上,這個十信裡頭這個方便法,你看那個舊表,六即佛,十信住是六根清淨位。這是修十信的辦法,修十信得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怎麼講?這可就麻煩了,這就麻煩了。你翻了這個,先把六根清淨給諸位再說,說明白了六根清淨,這才可以回來再說這個住字,你看複雜吧。

諸位聽明白,這是大乘法門。這一句你不是說廢話嗎?絕對可不是廢話。為什麼?大乘法門講八識,這個給大家說過,小乘法門只講六識,不講第七識、第八識,這個其實交代過。為什麼小乘不講這個?講這個七、八識他不懂得,愚者難分根與塵,證了羅漢果還是個愚人,給大家也解釋過,也打印過表,那個愚人。大乘法非講這兩個不行,不講第八識講不下去。這個根,我先給諸位說,這不看法相學不懂的,根跟大家說明白,上一次也說過,譬如這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六根,這六根看見的幾根?大家知道這根是什麼東西?先說眼、耳、鼻、舌、身,意識看不見,看不見,這五個也不懂得。根是什麼東西?眼,這個眼球可不是根,耳鼓也不是根,這個上一次都說過。誰講經講了眼球是眼根、耳鼓是耳根,這是完全毀謗經典。說六根,這六根在哪裡出?六根,你讀了六根了就得講識,八識那個識字。這個識,識就是主分別,跟外頭的六塵它倆一結合上,上一次給大家比喻過,它就發生;它倆不接觸,不發生。外頭這個,在佛學名詞上叫浮根塵,這是塵,不是根,耳鼓也是塵,幫助根的一種器具,這給大家講講。你要不信,人睡了覺,人才死了,把那個眼扒開,眼球還沒壞,他看不見,根有什麼用處?那不是個死的嗎?這個給羅漢講,他不懂得。懂了七、八識,識主分別,萬法唯識,都是這個分別造出來的。所以普通人修行講究什麼?講究,你們諸位是沒學過禪,講究根跟塵它倆不接觸,一接觸就染塵,染了六塵;不接觸就是不染塵,不染塵就是叫清淨。這種東西沒染上塵土,不是就清淨嗎?撒上塵土就染了塵,這不是好明白嗎?就是不染塵,不染塵才叫個清淨。大家哪一位現在練的清淨了?咱這得憑良心說,心裡不清淨,一心的塵,那怎麼會有清淨呢?這個好懂了吧。

我給諸位說,六根清淨,禪宗的,或者講過《金剛經》的都懂得,懂得怎麼說,做到做不到是另當別論。什麼?不著相,這句話大家都懂得。相是什麼?色、聲、香、味,這都是我說的相。眼不著相,什麼看的這個也不是這個,看著蠟燭不叫蠟燭,蠟燭這是造的,這是假相,這叫著相。耳朵聽聲音,你聽的這聲音那聲音,這都是攪亂。這麼說這個六根就不會清淨的,不會清淨才成功、才清淨。怎麼叫做清淨?這個六根都跟外頭的塵叫它不接觸。我先給大家說一句,不著相了,「凡所有相」,《金剛經》上,「皆是虛妄」,這大家不知道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著相了就見佛。這個大家做不到。這一些,最要緊的,這一些先不管它,要緊是第六識這個意識。所以是我講「十四表」,他聽他的,一樣,領略不進去,叫「防意如城」,這是中國人人人皆知道的這句話。「防意如城」什麼呢?意識防守著它,拿這個意識當個城一樣,城關上城門,不許裡頭的往外走,也不許外頭的上裡來,城是這樣子的,它倆隔開了。防意如城,防意識跟城牆防敵似的,這就意識清淨了。光說這一條,這一條大家誰做得到?做不到你們諸位到時候不能往生,那可不要怨別人。你那個心終日染塵,你做好罷,做壞也罷,那個終日勸你是不聽,你真正是為了求道,那是你害自己,那有什麼辦法?終日染塵。

「守口如瓶」,瓶你看這個花瓶,很大的肚子,很小的個嘴,裡頭一肚子的東西,瓶口一窄,那個都出不來了。現在沒有一個人不好多說話,這個常說,說一句說了不懂。「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沒有這個道理,沒聽這一套的。「打得念頭死,許爾法身活」,白說,相應不理,這有什麼法子?耳朵也是這個樣子的,你聽這些,皆是阿彌陀佛在那裡說法,你會抽象,那就行了,一變化就成功了。這不能詳細講。

所以學十信,信字的要緊就是六根清淨,這是算信。咱們學的這信,有哪一根清淨了,可以咱自己問自己,這怎麼會成功?

那有什麼辦法?什麼辦法跟諸位說,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經上都說,凡是學淨土的,「淨念相繼」,乾淨念頭繼續不斷。什麼叫乾淨念頭?什麼也不想,這個很難。就是換上一句佛號,佛種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一個佛字你只不斷,就能行。這不是怎麼說也做不到嗎?這不怨別人了,都是怨自己。「淨念相繼」也有時間的,我跟大家說,才上來必須要出聲,「口念耳聽」,口念,念得清清楚楚,你的口裡想著念得清清楚楚,你這口就沒閒工夫說別的話,耳朵再聽得清清楚楚,耳跟聲音它倆連成一塊,就不往外頭跑了。講得很清楚,就是大家相應不理,這有什麼辦法?哪經上也是「淨念相繼」,不過別的難,淨土宗容易,這是這個樣子的。

話要這樣講起來那就麻煩了,那不曉得講到多少時間,有成見的人是更不能講。所以是只可以你把十信的信字,你要抓住這個字,先叫它六根清淨,你算十信裡頭那是十條,我說的這一條,十信裡頭之一。六根清淨是十信之一,那九信還沒說呢。做到這一條了吧?今天這個十信六根清淨就講到這裡為止,再往後講,這麼講起來,那講到明年也講不完。

既把這個講了,看這個新表,這才能講這個新表,好明白,大家看這個新表。「住為菩提初」,十住就是後頭聖因聖果之聖因,成聖道的一個原因,這個住是,要緊不要緊?必得安住。安住以後怎麼?後來才得聖的果位。這不很重要嗎、很明白嗎?這是必須經過的一層,你看這個第一步。(這麼短也翻吧,短話咱就短翻,長話長翻。)

看第二條,「無十信」,沒有這十信的功夫,沒有十信的功夫怎麼樣?「難以安住」,你這個心叫它安住不動,辦不到。這給諸位說吧,這個十信,你不修十信,不先得六根清淨,你不得六根清淨安不住心。就這麼簡單,不必講得很詳細了。

這是第一步,給大家說了「口念耳聽」,很難。第二步就容易了,可得做得到。六根清淨了,不必先嘴念,「心念心聽」。在這裡坐著,坐著沒關係,也喝茶,也搧扇子,這是幹什麼?念佛。這叫念佛嗎?對,這叫念佛,心念心聽。這說著很容易吧!大家能做到這個心念心聽就不錯了,幹什麼都行,都有法子的。現在你問我,我說一句妄誕的話,這不是自誇,我現在也學著「心念心聽」,多少的懂得一點。

到了第三點,心念心聽也用不著,叫「神念神聽」,連心都不想。那諸位是讀過《論語》的,到了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那個講起來大家不懂得,到什麼時候你功夫到了那裡,才能講得再進一步;功夫不到,說的叫說廢話。你就先從十信這功夫,第三,十信的功夫成了功。你聽明白,十信修滿了,十信修滿了就是發心住這第一住這個住字就算是成功了。大家聽明白了嗎?十住發心住成了功,成了什麼功?第二住、第三住,一直到第十住都能做到了。發心住是因,那個九住皆是果,就這麼個情形。(這還這麼翻。)

諸位聽著,這十住這不很重要的嗎?十住很重要的,十住是成佛初步的因,有因才有果,沒因怎麼會結果?這個十住有這麼重要。十住你看看這個舊表上,十住不是相似法,大家看看舊表,十住在「分證即」裡,把那個真道理分了三賢十聖分開講,真正道理,這叫分證即,這是聖因。

說了這個,你修了這個,你們只要做到六根清淨,做到這一條,十信之一條就不錯了。為什麼?你是修的淨土法門,只要六根清淨就可以的。為什麼?九界往生,蒼蠅、蚊子牠懂得什麼六根清淨?牠就能往生,牠一往生就是人天小果。這個《彌陀經》上擺著的,清清楚楚,他看不明白,那就不管他了,不管他懂不懂,可就是這麼個辦法。就說第一住修成了,到了第二住是什麼,第十住是什麼,我簡簡單單的舉出名字來,諸位聽聽,你看看。

並不是說說好聽,大家就明白它什麼意思。這個十信得了六根清淨,六根清淨裡頭乾淨了,這一乾淨,第二叫「治地住」。「治地住」這才你這個心地乾淨了,乾淨這才能該種什麼種子,該幹什麼幹什麼,這才能調理。譬如地上,你種園也好、種糧食也好,把裡頭的砂子、石頭都淘汰乾淨了,你才能種;這些東西帶著,種上不行,這才是治地,這才能調理裡頭這個地,這才能下種子等等,這才能這個樣子的。這個這不是重要嗎?為這治地住。要不經過這個六根清淨,不能調理這塊地,不能種東西。這是第二「治地住」。

第二步做得到,最後那一個叫「灌頂住」,第十住。「灌頂」是什麼?這個咱中國不興,你到印度,國王,佛教都這個樣子的,功夫到了給他灌頂,行灌頂禮,行了灌頂禮就跟登記似的,給受了灌頂,某年某月你該成功,就跟登記一樣。中國雖然不興,中國古書上有,可不是這個講法,你去到《禮記》上,多麼大年紀給他叫加冠戴帽子,這個男子,多麼大年紀結婚,都有一定的規矩。現在不講了,現在我不懂,怎麼了呢?現在我沒這麼大的學問,光中國學問我就學不會,現在也有歐洲學問、也有非洲學問,是亂七八糟一套,我沒這麼些,我弄不明白。我是個中國人,我只可以按著孔聖人的東西學學,都有。把這個「灌頂住」給諸位說,到什麼年齡該幹什麼,古來都有一定的規矩。這個你查書去,你查《禮記》去,要是沒有,你可以質問我,在那上頭,我可以給大家介紹。這個「灌頂住」,灌頂住就是灌了頂,就是登記了,某年某月你成功。(把這個先說)

這不是十住就證果嗎?登了記跟證了果一樣嘛,你看這十住就這麼重要,所以十住在「分證即」,就在這個聖因上。聖因這麼講起來這是普通的講,淨土宗九品往生,《無量壽經》有、《十六觀經》也有,《阿彌陀經》怎麼沒有?九品往生《阿彌陀經》上大家找到了嗎?有人說《阿彌陀經》上沒有。《阿彌陀經》上清清楚楚,沒有聽怎麼會什麼?我看著有,看得清清楚楚。大家再不這麼辦,那有什麼辦法?這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十聖,十地,這不四十位嗎?四十位,《彌陀經》上,我問問大家,四色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這是多少位子?這個怎麼講?大家再不講那有什麼辦法?這個青色青光一直到白色白光,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級、最低的、最矮的就是白色,白的在後頭,這個十住就是看了嗎?小白花位子,就是白色白光。這一個往生那就不是普通人天了,那就另當別論了,這多麼清楚。受了灌頂記,就得了果位,就是那個白色白光的小白花。九品蓮花為父母,這麼著大家不是看了《彌陀經》也叫白看嗎?這個我今天給大家舉出來了,淨土宗的便宜。

這個表算是講完了,鐘點也到了,正好。下一次咱就不講這個了,咱就找出原經來,再研究著,選擇著講經。可是這個東西得好好的保存著,以備著參考。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