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99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事了。正因为大家想知道,而别人说不出来,佛不得不出现世间为我们指出事实的真相,所以这是说「不可以言其无,不可以言其有」。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1-004-0005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二面,第三行,请看《要解》:
解【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非离此别有自性。】
这个文是继续解释本经所依的理体,就是实相。前面两句就是离虚妄相。圆瑛法师跟我们说的「性离妄相」。下面三句,「相不离性」,这个意思在前面我们都做过说明,要紧的是要细心的去体会。前面佛在经上,常常用金与器来做比喻,金不离器,器也不离金,我们拿金比作性,拿器比作相。金不是器,所以金没有相,它是离虚妄相。相也不离金,就是器决定不离金,金器千千万万种,无论差别再多,它都是金,离开金就不叫金器了,所以相不离性,性不是相。
为什么说性不是相?如果性也是相,这个相就不能变,它要变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真实相了,真实是永远不能变更的。我们晓得,凡是有相,它都是常常在变化。常常变化,所以佛说这个相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相。这个妄相,它不离性,器器都不离金,金不变,这个我们很容易能够明了的。金是不会变的,所以你有十两金子,我喜欢做成项链,项链的相,还是十两金子。我不喜欢了,我把它熔成一个镯子,镯子还是十两金子,金没有变,不变的是性,常常变动的叫相,诸位把这个道理明白之后,这两句经文就好懂了。
「性」,它不是妄相,妄相决定离不开「性」,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见色闻声无不是明心见性。哪一个妄相不是自性变现的?哪一个妄相的实体不是自性?这个比喻明白之后,我们再看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的这段话,『离一切缘虑分别』,这非常重要。什么叫「缘虑」?缘虑就是攀缘心,缘是攀缘,虑就是思虑,缘虑心是指第六识,所以常常打妄想,想东想西、想前想后。「分别」,范围就更大了,八个识都有分别,八识里面,分别功能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识。所以这个缘虑、分别,它上面加了「一切」,是第六意识所起的这些妄念。诸位要晓得,这个不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没有一切缘虑、分别、言语、文字。不但没有缘虑、分别,言语也没有,文字也没有,正如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说无相的实相。
无相的实相是讲的我们真心理体。真心理体,它起作用的时候,有缘虑,也有分别,也有言语,也有文字,这四句代表一切万象。一切相,不管是你心里面想的相,凡是外面境界上的事相,都是从本性现起的,离开了自性,决定不能现相。妄相,也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在这里,我们就应当要体会得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自己。佛法里面常讲「全妄即真」,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自己,无有一法,不是自己变现的。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中所有的境界,梦里面有相,有相分。梦里面有自己,你自己也会胡思乱想,那是见分。见相两分,统统是自性变现之物,我们眼前山河大地,我们这个分别、妄念,哪一法不是从无相的实相变现出无不相的实相?圆瑛法师的批注,如果诸位要有的话可以做参考。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解【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末后这一句很要紧,由此可知,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叫做方便法,为什么?是不得已勉强说的。你可不能执着佛真有法可说,那就坏了。佛无有法可说,不但是无有定法可说,简直是无法可说。好比一个人,我们这个人身体很健康强壮的时候,你遇到一位医生,医生对你无药可用,你身体健康,你没有病,不需要,没有药物可用,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他没有药;你有了病,有病才有对治你病的,那个就叫做药。药从哪来的?药是因为你有病而建立的,你没有病就没有药了。
众生有病,佛才有说法,说这个法是给我们治病的,我们什么病?烦恼的病、见解的病、妄想的病,佛说一切法是把我们这些病拔除,如何拔除?要自己开悟,自己如果一开悟了,烦恼就没有了。你有烦恼,你要晓得可怜,众生烦恼本来无、缘虑本来无、分别本来无、执着本来无;去掉了,你就成佛了。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我们在讲堂里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执着不破不能成就。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破执着的。人我执破了,这是讲执着的根本,大根大本就是一个我执、一个法执。
你无量无边的烦恼,从哪里生的?前面跟诸位讲过,我们过去在《十四讲》里面,大专讲座《十四讲》的一开头就讨论这个问题。烦恼障是从我执生的,没有我哪有烦恼?因为有我执、有我见,才有烦恼、才有贪瞋痴慢,谁贪?我贪,谁瞋?我瞋。「我」都没有了,那问问贪瞋痴慢是落在谁的身上?就没有了。所知障的根本是法执,破了法执就大开圆解,就是经上讲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你全都恢复了,你就是全知全能,像大经里面讲「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不见」,我们在《华严经》上读的。你今天为什么不知不见?就是因为你有所知障,所知障是什么?自以为有知。《楞严经》上说的「知见立知」,那就是所知障,那就是法执。
佛陀当年在世,弟子当中,舍利弗代表的是智慧第一,有人到佛的面前向佛请教,舍利弗为什么他的智慧那么大?有人请教佛,为什么他智慧那么大?佛就举了精舍里面那个鼓,做个比喻来答复他,他说:「你看到鼓没有?」「看到了。」「鼓敲的响不响?」「敲的响。」「鼓里面有什么东西?」「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佛就说:「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样,什么都没有,所以表现出来是无所不知。」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有这么一段公案,告诉我们,心空了,智慧就现前了,心里面有一点点东西,智慧就障碍了,你就没有智慧。
所以今天人读经、听经,不会听、不会念,为什么?经典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