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1|回复: 0

[学佛交流] 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他密谈一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他密谈一天


印光大师几十万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师赐法名为“德明”的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自号“雪庐老人”。

受家庭熏习,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读诵金刚、楞严、法华、圆觉等大乘经典,但对净土佛法门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老太婆的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打响了中原大战,西北军攻占山东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一空,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炳南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时时死在眼前。

一天,又去党部,看到一本丰子恺先生主编的《护生画集》,打开一看,都是劝戒杀放生的漫画和诗偈,感觉很不错,借回住处,一面翻阅,一面赏花观蝶,感叹我放它们的生,谁又来放我的生呢?一时兴起,发誓说:此难若不死,今生不再杀生食肉。


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炳南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与电报局长常相往来。一日,局长送来一封信,上面有弘化社赠书消息,说付部分邮资,即可获赠多本书籍,李炳南却认定这是骗人的,局长怎么劝他都不信。电报局长说:“不信你可以试试啊!”于是代李炳南写信请书。

半个月后,邮差送来一包书,是苏州寄来的。李炳南正在纳闷,电报局长来了,这才想起请书的事。局长笑着说:“人家佛门不欺骗人的。”打开以后,发现都是接引初机的小册子。

李炳南先取《学佛浅说》来读,一开始还嫌内容太浅,认真拜读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学佛简直是闭门造车,过去读《无量寿经》时,都是自作聪明,望文生义。看完全书,他对念佛法门有了正确的理解。

接着读《佛法导论》《普门品讲义》等。这些书大多介绍净土法门,李炳南从此开始念佛。不过怕人知道了讥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仅自学,还劝全家也跟着念佛。那些书多提到印光法师,想必印光法师是得道高僧,李炳南对印光大师心生仰慕,渴望皈依。

后来,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李炳南发起埋尸活动。事后,邻县推荐一位姓林的代表来致谢,李炳南看到他手腕上套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李炳南赶紧向他说明自己的愿望,那人立刻写信为他介绍皈依。

不到一星期,印老回了亲笔开示,赐法名“德明”。德明喜出望外,将开示供在佛前,叩头一百次,以表诚敬。后来又讨了一张大师的相片,与开示一并装镜框,供在佛前。


过了二三年,李炳南好不容易抽空跑到苏州报国寺参谒大师。当时大师正在闭关,由德森法师叩关并说明来意。大师从关门内探出半身,德明只觉师父金容,安重如山,却是春风蔼蔼,心中如同见了弥陀一样,连忙磕了三个头。坐下之后,大师竟然不问自说,将李炳南当年请教的信函内容,一字一板地讲了大半天,这让李炳南吃惊不小: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对自己一个无名小卒,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本来打算见面时有许多话要问,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不觉已到中午,德森法师来招呼吃午饭。大师交代:“饭后叫德明再来。”德森法师告诉李炳南:“老人今天特别欢喜,平时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就闭关门,你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李炳南受宠若惊,哪里还有心思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去。大师问他:“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吗?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德明不敢隐瞒,只得将山东某校长,编新剧,侮辱圣人的事说个大概。大师沉着脸,半天才轻轻叹一口气:“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怕不会很久了。”

大师又将古代读书人谤佛的弊端说了一大段,并说:“读书人必须德才兼备,没有道德还不如没有学问。有了学问干坏事的本领,要比普通人大得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寒冷。谈话间来了一位富绅,带着工匠去要到关房装洋火炉。大师坚决不受,对李炳南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便是折福。”这位富绅十分诚恳,再三请求,一定要供养。德森师也从旁劝请,大师说:“那就安在外间客厅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空气暖了,里间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个多小时,将火熊熊升起,大师只是微笑着摇头。怕耽搁久了师父疲乏,李炳南连忙起身告辞。大师却摇着手说:“不要紧,再谈一会。你每日念佛功课多少?功夫怎么样了?是否吃长素?”李炳南出了一身汗,只得老实回答:“弟子虽然吃长素,功课做得实在不好。”老人训诲了一番。德森法师又派人来招呼吃晚粥,李炳南这才退了出来。饭后,乘着月色,李炳南游览了枫桥和报恩寺之塔,写下两首七绝,一首《枫桥》:山钟初动近中宵,斜卷江帆欲落潮,千里故人城畔月,霜天送客上枫桥。一首《报恩寺瞻塔》:宝幢涌出梵王宫,檐拂飞云角挂风,无数寒鸦才入定,半天铃语月明中。


李炳南那时还是公务员,因假期有限,不得不急急北回。临行前,求德森法师带领,去向大师辞行。他从身边掏出两份供养,一份供师,一份供庙。大师向德森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大师和德师都这样吩咐,李炳南不敢勉强推让,只得收回,向二位师父顶礼告辞。临行前,印光大师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不料赶到车站,竟然误了车班,要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才有车,此时也不好再回寺院,于是李炳南投宿一家旅馆。没想到才住进去,茶房就带来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定要他留一个过夜。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肯出去。万般无奈,李炳南只得从怀中取出佛珠,在床上打坐,闭着眼睛念佛。众生皆有佛性,他们一看,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民国二十四(1935)年,李炳南介绍别人皈依大师,接到回示,仍然叮嘱加紧念佛。信中还说:“当前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统统不免劫难,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当时李炳南并未在意,但他一位习禅的朋友庄太史,见了信说:“不得了!这些大师说话都有含蓄,时局恐怕有变化!”果然,1937年芦沟桥事变,大师的话得到应验。李炳南到四川躲避战乱,这才相信庄太史有先见之明。1940年秋,李炳南又为大师介绍皈依弟子,大师回示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书信往返时间恐怕来不及。”


李炳南怀疑大师恐怕不多住世了,果然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四,大师圆寂生西。而将来造成人间地狱之语,也一一应验。行荼毗礼时,由于战乱,李炳南未能亲临现场。太虚大师在重庆长安寺为印光大师发起追悼会,大家前往顶礼念佛,抱头痛哭。老人在世,度人多在身教,所以读文钞,或见其一面,无不对大师倾心佩服。李炳南认为,纪念大师不在于香花悼词,而在于继承遗教,将净土法门努力弘扬,使无边大地,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弥陀的气息;把娑婆转成极乐,众生尽成佛陀,大师在常寂光中,定然欢喜无量!

李炳南大德身体力行,在台湾创建台中莲社,以居士身弘扬净土,集结数十万人修净土法门,自己最终以九旬高龄安详往生西方极乐,告慰了他的恩师。

文 | 选自《印光大师永怀录》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