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9|回复: 0

[学佛交流] 為母不貪的育兒大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為母不貪的育兒大道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厚德載物,厚德發家。科舉時代,一家能考中一個進士便是祖上有德,舉縣光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科考三年才有一次,高中進士的人畢竟是少數,一個縣難得出一位進士。所以,一個人有幸能夠金榜題名,不只彰顯了一個家族的厚德,更成為一個地區的福祉。



唐朝有一忠烈公,他的子孫締造了一門三進士的殊榮。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忠烈公一家的成功家教。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李憕,在安史之亂時任東都留守,寧死不投降安祿山。李憕因忠烈而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蹟記錄在《忠義傳》裡。



李憕家在洛陽原本有不少田產,後來家道中落,逐漸貧困。到了曾孫李景讓的時候,因為幼年喪父的緣故,家境益發困窘。李景讓的母親鄭氏守寡,一個人拉扯景讓和兩個弟弟,含辛茹苦之餘,還要親自教授三個孩子讀書。



有一年,因為陰雨連綿,家中年久失修的老宅子牆壁突然坍塌。在修補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個船形木槽,裡面裝滿了銅錢。鄭氏見狀,立即上香祭祀祝禱說:「我聽說不勞而獲的財物將帶來災難。我相信這是祖上留下的,但做為一個君子,對待這樣的財物尤其要慎重,我們不能動這些錢。要是祖先可憐我這未亡人,就庇佑我們的子孫能成就學識,將來出人頭地,家境就自然能改善。」隨即又原封未動的把錢罐掩埋了起來。





鄭氏見財不貪的態度、一切為了培育後代的正念,成就了三個兒子的德行。果然,景讓、景溫、景莊三兄弟都考中了進士,做了高官。當時,人們都覺得這位了不起的母親可謂是蕙質蘭心,承傳了李家淳厚剛毅的家風。李家「一門三進士」,為國家培養了三位良臣,一時間傳為佳話。人們對這位有德行、有智慧的母親非常佩服,把她的言行寫成了傳記,又收錄在《列女傳》裡面,成為歷史上懂得教育子女的楷模之一。



李母對兒子的管教嚴格,不僅小時候如此,即便長大成人做了官,若有犯錯,也會嚴格訓誡,幫助孩子成為清官,造福一方。



《太上感應篇》說過:「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意思就是說,本不該取的意外之財而取了,這就叫取非義之財,如同喝了毒酒解渴,吃了毒肉充飢,結果還沒有得到飽暖,人就一命嗚呼了。許多人因為父母的貪心、望子成龍而追名逐利,也有人因為妻子貪心、妄求富貴而收取賄賂,比起以身教教育子女「不義之財不可得」的鄭氏而言,真的如同喝毒酒、吃毒藥啊。



鄭氏在家境非常困頓的情況下,還能以「不勞而獲,身之災也」為戒,只願孩子們能學有所成,寧可帶著孤兒守著清貧,也不願取半點非分之財。孩子即便做了大官,但如果犯了過錯,做為母親的鄭氏也不姑息、不寬恕,善加教導。有這樣存養高潔、見識遠大的慈母教育,必然有孝子賢孫來光宗耀祖。李家之所以能夠在家境困頓的時候有賢母來培育子孫,何嘗不是曾祖李憕為國捐軀、拒絕向安祿山投降的善報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個真理在李家四代之間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