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9|回复: 0

[法师开示] 「上自下然和尚」智慧甚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自下然和尚 宣讲 ~
这个智慧不是一般世间的智慧之所能及,也不是刚刚就是像我刚刚讲的最初行者归家时所发的所有一切善心的那个声音之所能及。虽然那些声音已然能令一个凡夫的行人念念之间舍凡向圣,但是这个舍凡向圣的心还是被什么?还是被现前所有一切虚妄的境界所束缚。虽然在这束缚之中已经一分一分分分已经在减消他的业力,但是毕竟什么?他毕竟发心之时,根本不是完全超越的,不是完全是在自己本来面目的根本清净上说担当的,所以这样的行者你说他将来有没有、能不能成就?当然能成就。什么时候成就?等有一天突然他有个发心,能够让他在尘世间的业力渐渐减轻之时,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连这一念发心都还有余碍在其间。从此以后他一脚蹬开这个余碍,直接敢在心体上担当。这就是发的法藏的大心。
那就是发的法藏的大心,但是在这大心上先比量世间所有的一切行者的发心,当然是这一念心大。当然是这一念心大,所以法藏为什么他发的心不是一般的世间所有一切最初菩萨的因地发心之中之所能及?因为这一念心就是讲到这念心,他不同世间的凡心,所以他就讲大,但是这里面常常就会让人家怀疑,那原来法藏这一念心大,其他都不大。那这种话只是什么?他就是激励行者,你将来必定还是要称如是的心中才能够真正证得你的本来面目,才能够真正证得的大圆满觉。
但是在你现前,你还是用到世间假想的修行上,那不过都是小,目的就是劝进了,所以说法藏大,那没有半点说要拿法藏跟现前比的。讲大,用现前跟你比,只是让你脱去凡小,更方便接引你脱去凡小,而不是真正用到众生知见只是在这边比量谁大谁小。你将来真正证得法藏这一念心时,将来真的发得起法藏这一念心时,从此以后根本不住在凡情的所有一切比量上面,那谁还在这边说大说小?因为他永远再也不堕在任何的凡情之中大小的束缚,所以方便为你说此等发心是为甚深,此等发心是为至大,那是至大。
讲到至大是提携行者的,但总是在讲这大小之时,因为我们毕竟都是凡夫,凡夫的种种心力柔弱,智慧微薄,所以总是还是在世间假想过去的世间的种种凡夫的知见上面在这边分大分小,量大量小。纵然他嘴巴可以担当、可以甘愿说法藏的愿力大,他讲法藏愿力大时,还是住在心中陷在凡情的委曲相中说他是大。所以讲他是大时,潜在意识都还会怀疑,那个大将来怎么样念念之间才能成就,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越说到菩萨的功德巍巍,越说到菩萨的最初的发心大时,反而让现前的行者只能感觉到自己望尘莫及。
那这样子讲大,就跟觉心相背,是违背的。佛门中既然叫做大觉的教育,根本就是在觉体上说的教育,所以没有一个字、没有一个文句在建立之时,他是障碍行者的发心,因为他知道用这念觉心故,知道佛性的不可思议故,一旦要是赤诚恳切归家的人发的是赤诚恳切的行者的发心,纵然你还是一个薄地凡夫,还是最初发的这种小品世间的小心小愿,但是你只要至诚发心,走到这个门里来,听到这一个环境之中的所有一切声音文字,你应该会有如实的长养,你应该会在内心之中会有如实的真正的惭愧跟警惕。那种惭愧是真惭愧,那种惭愧不是说因为我觉得我很卑劣,所以从此以后望尘莫及,那个不叫惭愧,那个叫卑劣,所以那个惭愧叫真惭愧。
什么是真惭愧?真惭愧就是当你真正知道原来你到现在还在发过去的一切世间凡情的种种、还在用凡情搅扰时那一念心中的惭愧,你就甘心放下现在,你会审视现在每一个甚至于在发愿当下,每一个心中每一个念头之中的那个气氛,那个气氛是不是还多分留在什么?世间的过去妄想执着里。那个气氛是不是真的念念之间甘心向圣道相应?那个是真惭愧。
所以在这上面,光讲到这个都还不是一般凡夫之所能及的,因为凡夫大部分的心态之中啊,他虽然讲到他已经想要学了,已经心中懂得如何在善法之中已经懂得如何去熏习了,念念之间讲到菩萨的大愿,他也懂得心中起惭愧了,但是他那一心之中,你会发现他总是找到一些任何的声音不断的让自己裹步不前,处处作障。那这种裹步不前、处处作障就是他最初来学习如是根本的心中的大法时,他就不是带着根本心中的本来妙明的觉性中来,他还是交杂着过去的业感,没有一点肯于放下。
在这上面叫智慧甚深,甚妙,叫智慧深妙,他不是一般众生之所能够体会的,但真正要是能体会到他时,你才知道他的功德广大。不单是诸佛面目的神德,无量的功德广大,所以前面那一句讲到世尊永无,讲到这根本世第一位,他是根本不堕在任何世间的种种假想的势力之中,夹杂的任何业感当下,但是这一个世尊本永无上面,也就是什么?也就是法藏的认知,法藏知道在任何世间所有的一切第一位中,所有一切感受现前处,他根本不交杂任何的什么贪瞋痴怒,什么欲怒二相。
镜子现色,第一时间看到那色是镜性的最清净处,哪有欲?他连取都没有。可是第二念中现前的时候就是什么?镜色中的感觉,那感觉就是情境就是有欲。然后你就在情境之中,随着情境开始壮大,开始追逐,开始炽热,那叫做怒。像那花开叫怒放,一直在那边不断的怒,炽那个怒,炽盛叫怒。但你仔细思惟,镜子现色,他觉得怒时都是镜性的光明,在那最初那一点上还都是镜性的光明。不是最初那一点不到那个怒,就在怒的最初也都是镜性镜体的光明,最初就叫做世尊世第一位,世间第一,根本世第一,就你入世的最初那心中的根本清明智慧,他有欲吗?有怒吗?没有。
这在上一句已经讲到,法藏的称赞,世尊称赞如来的功德,那也就表示下一句法藏心底之中他念念趣向的面目。一个行者在上一句的称赞,也就表达他在下一句之中心中说的承担跟景仰,也就是他向趣的地方,所以下一句就现在这一句叫做功德广大,智慧甚深。这一句讲的是法藏的发心智慧甚深,那法藏的智慧的甚深甚妙,也是讲到他心中所体会的世尊的世第一位的甚妙。
你不但要讲到是诸佛的根本的甚妙,也要讲到行者法藏的发心中的甚妙。你没有那根本的认知,哪有现前法藏的甚妙?所以二法和合你才能真正知道那个甚妙。明白那个甚妙,所以你才能够什么?才能够真正审视于现在。行者明白法藏发心的甚妙,才能审视于现在。假如我们都误会那法藏所有的一切赞颂只是赞什么?只是赞颂诸佛如来,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法藏在因地心中他应该具足的所有一切的作用,那你就算随着法藏菩萨这经文赞颂,赞完以后,你也不过就是什么?不过就是在数如来的家产而已,在数他人财宝而已,数完以后心中那种景仰赞叹那不过就是让你都觉得那也不是你现在根本凡夫智力所及。既然不是你凡夫智力所及,那还跟你讲佛经干嘛?那佛经就叫做大觉的心性,大觉的本来面目还讲佛经干嘛。那不是你智力所及,那还要讲什么种种接引拔济干嘛?
经文之中就讲贯穿意,不是凡夫智力不能及,而是你根本什么?你根本没有那个发心向趣。你只要有那个向趣的心就是法藏。当你有一念至诚恳切、至诚发愿那一念心时,你就必定能够见到这心种在你心中,他能够承启作用,他能够围成你的因地。你自然就知道那个甚妙,那个智慧甚妙。他不但是你现在行者那发心至诚的甚妙,也是让你念念之间在心底深刻明了,你将来所趣向、所成就的果地觉之中的本来面目的根本妙明。所以在法上,在果在因,在因在果,要不断的在心中为自己什么?为自己辨析辨明,再拿这些果跟因,再作为行者现在心中的接引,那是真正智慧甚妙
「节录 阿弥陀佛十八愿第十五集(上)-上自下然法师宣讲」
阿弥陀佛!
https://youtu.be/jJm1dS6KzIY

自然法語48Y226 智慧甚妙.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