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3|回复: 0

[法师开示] 慈法法师答疑:在家居士是否有必要持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慈法法师答疑:在家居士是否有必要持戒




  永真法师:

     今天下午,我们从台上转移到台下,这样法师就可以跟大家零距离、面对面地交流。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收集了不少问题。法师非常慈悲,用下午的时间给大家答疑。下面我来代替大家,逐个提出这些问题。

    为了表示我们对法师最诚挚的敬意,我们的住持和尚马上就到,请大家鼓掌欢迎,阿弥陀佛

第一个问题:请问法师,在家居士是否完全有必要持戒来接人待物?意思就是在家居士在接人待物的时候,是否有必要持戒?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

      “戒律”这个名词,在出家法则中,就是不应作与应作两分。“戒”是不应作分,“律”是应持分。“戒律”过去包括作持与止持两大部分。任何一个法的完整性都有它应作与不应作的内容。有不应作就一定有应作来支持它。一旦有不应作而没有应作来支持,人就会出现断灭这样一个状态。佛法是一个十分活泼的内容,或者说它是有智慧的善巧。戒是不应作分;律是律仪,讲应作为的内容。所以世尊制戒都有两个部分:应作分与不应作分,称为作持与止持。

当然出家在家实质内容是一样的,只是说在家有在家生活的规范,世俗的、社会的、法律、道德、意识、文化背景等,它会形成一些当守应守的戒律的内容。那出家这个规范亦复如是,有一个身份需求的背景。那应不应该守护戒律呢?不管是出家在家,守戒者就像家里有摩尼宝,把这个摩尼宝运用出来,就是有巨大的财富,能出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戒如摩尼宝,能出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戒从体上来讲,就是以无漏为体,以实相为体,也就是依无作来展示一切恶缘迷失的休息与回归,或者说回到它本源清净的状态上来,就是所谓的止、无作。戒十分珍贵,令迷失有情疲惫不堪的造作得到休息与回归,是一个智慧者所运用的方式方法。

过去戒都是求授而来,就是人人都具有这些善巧,只是说我们不太了解这里面的因果与因果操作的方式。佛陀以无碍的智慧把它清晰地梳理出来,形成可以去执行的一些方式方法,再传递给那些需要的人们。那你说它是本来具有的,人人都不需要吗?不尽然。很多人包括佛教徒自身,认为太多的清规戒律,因而对佛教有许多异议、畏惧,或者说距离,实质的异议大部分来自于戒律。他认为你有太多要求,我还是不学的好,或者说还没有准备好去守护那么多戒律。这是对戒律的一个误解。你不去执行、守护、实践这些戒律,你丢失了大利,你多生迷失事,你多遇违缘,多生后悔懊恼,多于自责,多受智者呵责。这样一些因缘果报实在是对戒律的甚深功德不加了知。世尊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世尊取灭以后,那就是以戒为师。你守护戒律,你才能了解世尊法身功德住世的善巧,这一切世尊所守护的法则与内容。你说你畏惧它,或者似是而非,那你就接触不了它实质的内容。

所以这个居士的问题,你自己分析是该持还是不该持。那要是该持,就是福德成熟;不想持,那就是福德因缘不够。好比一个最简单的戒律,人们相互不欺骗、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异语,所谓的“不妄语”这条戒,人要是守护这条戒,自身安乐。不恶口会说柔软语,与人不生怨恨;不说异语、绮语、妄语,人会获得足够的信赖,不被轻视;不两舌就少于诤斗,不会造成人际关系的误解。我们去说真实言、诚实语、饶益语、感恩语、爱语,就会利益他人,自身安乐。

这本身没有什么。它都是一个十分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它并不是对你有什么约束、压迫或者伤害,实在是导引你步入一个智慧、安乐、如实、有力、具信的人生之路。我们要是去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就招人怨恨,招人轻视,于人无信。那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除非是你有意识这样做,你想把这些纷纷攘攘的因缘切开,或者裂开这个关系,要不然一定在世俗生活中多招违缘,多生障碍。

其他戒亦复如是,给我们带来的就是福慧、善巧、安稳。诸佛在他因地的修持中,所谓“四正勤”,就是未生的恶一定不令它生,已生的恶一定忏除;未生的善令其生起,已生的善令其增长。这是必行之法,是没有理由的一个必行之路。实际“四正勤”就是戒律的一个特质的表达,不应作者绝不作,就是所谓的已生的恶要忏除,未生的恶不令其生起;那应作分呢?已生的善令其增长,未生的善令其成熟、生起。这就是戒律的一个特定的直指。“四正勤”你直接去念一念,了解了解。出世入世所有戒律的守护中,都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指导,十分简单。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在道品的行持中,“四正勤”是当学应学的,是这样一个实质内涵。


                           摘自《弥陀要解闻记》


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

往生论注序(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