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3-1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顺是他的祖师,我们中国人叫师祖,杜顺是第一代,云华第二代,贤首第三代,第三代才真正形成宗派;天台亦复如此,智者才形成宗派。
他的见解,佛知佛见,你看看一生讲《法华经》,《法华经》是一乘了义的大经。中国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承认大乘教里面一乘大经只有三部,它在大乘之上。一乘是什么?直截讲成佛的理论与方法,再加上境界,总不外乎这三桩事情,理论、方法、境界。古大德承认的三部经,第一部是《华严》,第二部是《法华》,第三部是《梵网》。但是,《梵网》没有完全翻译成中文,《梵网经》流到中国只有一品,「菩萨心地戒品」,只有这一品经。其他的则称为大乘,这三部称为一乘。
所以,智者是佛知佛见,知见同佛。我们今天学《华严》也入这个境界,知见同佛,但是怎么样?烦恼习气断不了。我们看到经上讲的,不错,《中观》上这四句话。我们不能落实!我们见色闻声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是会有分别、执著。只是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决定断不掉,那是无明,分别、执著我们要认真努力要放下。放下必须是一年比一年轻,境界就往上提升了。你放下一分,智慧就长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长两分。修行没有别的,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智慧,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又可以多帮助你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辅相成,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你要不放下,你看破就是你的智慧不会增长,智慧不增长,你就没有办法再放下,必定是相辅相成。
所以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落实,落实是真正放下,不落实不行,这里跟我们讲的空假中三观,我们要能落实。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知道一切法空、假、中...(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四五卷) 2004/1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45》)
...。其他的则称为大乘,这三部称为一乘。
所以,智者是佛知佛见,知见同佛。我们今天学《华严》也入这个境界,知见同佛,但是怎么样?烦恼习气断不了。我们看到经上讲的,不错,《中观》上这四句话。我们不能落实!我们见色闻声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是会有分别、执著。只是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决定断不掉,那是无明,分别、执著我们要认真努力要放下。放下必须是一年比一年轻,境界就往上提升了。你放下一分,智慧就长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长两分。修行没有别的,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智慧,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又可以多帮助你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辅相成,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你要不放下,你看破就是你的智慧不会增长,智慧不增长,你就没有办法再放下,必定是相辅相成。
所以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落实,落实是真正放下,不落实不行,这里跟我们讲的空假中三观,我们要能落实。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知道一切法空、假、中,就放下了,你不执著了。所以我常常讲,放下控制,放下占有;你还想控制,还想占有,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学著,就是放弃占有、放弃控制,这念头不能有。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下面一段《疏钞》的文。「又妄心分别有者,情计谓有,然有即不有,故云一切空无性,常有常空,是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哉」。这段就是教导我们落实三观,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常有常空。万物自虚,虚是虚假,一切万物都是虚假的,真的是《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才是事实真相,所谓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虽然说得很详细、很明白,读的人多,几个人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像世尊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的,「应作如是观」,果然你能作如是观,你就是菩萨,你就觉悟,你就不迷了。
读的时候似乎是尝到浓厚的法味,经本阖起来,依然如故,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丝毫改变都没有。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所以,学是一桩事情,做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四五卷) 2004/1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45》)
...才是真正皈依觉,觉而不迷。那我们受这个三皈依,真的叫有名无实,觉首菩萨他的三皈依,他是名副其实,他真的皈依。
称为觉首,「以信此法初,名之为首」,这是刚刚开始信这个法。这个法是什么?这个法就是对立没有了。我们想想,佛在经教里头常说,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他所断的跟小乘须陀洹相等,小乘须陀洹断八十八品见惑。真妄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真是一边,妄是一边,我们现在讲相对的世间,这两边都没有,不可以说它真,也不可以说它妄。这就是觉首菩萨最后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这两边都没有了。换句话说,无实无不实,无妄无非妄,无世间亦无出世间,都是言说而已;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入了,这个入得虽然不深,确实是圣人的境界。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对於这桩事情他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称之为觉首。
你看,「此明十信初心(十信位,初信位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众生,全体真妄两亡,唯佛智海故」。这个佛是自性佛,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德相,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是什么?原来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所以下面,这个前面我们都读过,可不要忘记,「故以不动智佛十智如来,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不动智佛是根本,不动智佛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十智如来是从体起用,也就是你每个阶段所证的,根本就是不动智佛。如果我们用般若的话来说,不动智佛是根本智,十智如来是后得智,根本跟后得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根本跟后得要对立,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哲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