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6|回复: 0

此辈虽自名禅人,实属法门罪人,如来逆子,何足挂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此辈虽自名禅人,实属法门罪人,如来逆子,何足挂齿。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流入大海,一杯水一滴水也入于大海。证齐诸佛的等觉菩萨,尚且求往生净土。五逆十恶,也可以加入末品往生之列。怎么能以得到一心不乱以及念佛三昧(的高标准),而拒绝没有得到一心和三昧的人(往生)呢?

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


易经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自己决意求生净土,应当要企望达到此上等目标(一心三昧)。但如果说不得一心三昧,就决定不能往生,这又是自行设立条条框框,而不依照佛说了。

(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易经》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下等目标,最后可能一无所得。)



净土三经,自古流通,并行愿品为四经,岂可谓不奉为圭臬(niè)乎。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与而言之,亦可云净宗中人。夺而言之,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何得以此等人为准。


净土三经,自古流通,加上《普贤行愿品》为净土四经,怎可不奉为典范准则呢?现在修习净业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净土的宗旨,只盲目地依照事相而修。宽泛说来,也可以认为他们是净土宗里的修学者。但严格说来,实际上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都属于无禅无净土之流。怎么可以以这种人为准绳呢?

但以小本文简义丰,故列于日诵。余则随人受持有异耳。衷论所说,有益者固多,有碍者亦复不少。若无择法智眼,或恐未得其益,而备受其损。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是也。

因为《阿弥陀经》文字简约,义理丰瞻,所以列在日诵当中。其余的三经就随各人分别受持罢了。《阿弥陀经衷论》中所说,有利益的固然多,有妨碍的也有不少。如果没有择法的智慧眼,或者恐怕没有得到其中利益,而备受其中的损害。例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议论就是如此。

受持读诵,为佛门始终正行。即禅宗专务参究者,亦复如是受持。如药山,仰山,永明,首山,栖贤湜,育王微等,但以拈提向上,则有似乎拨。不知拈提向上,举尽世间法法头头,皆归本分。彼未得其门者,遂随语生解。从兹一辈参禅者,率多藐视经教。此辈虽自名禅人,实属法门罪人,如来逆子,何足挂齿。劝令受持读诵,诸经无不如是,岂特金刚行愿乎哉。

受持读诵经典,是佛门始终的正行。就是禅宗专门从事参究,也是如此受持(读诵经典)。如药山惟俨禅师,仰山慧寂禅师,永明延寿禅师,首山省念禅师,栖贤寺澄湜禅师,阿育王寺的知微禅师等,但因为禅宗是拈提一切向上一著,这好像是拨除经教。因为不知道这个拈提向上,乃是将世间的每一法每一事都指归于本分自性,那些没有真正进入禅宗门里的人,就随(禅宗机锋)言语而生起错解。因此这样参禅的人,大多藐视经教。这些人虽然自名为参禅人,实际是法门的罪人,如来的逆子,何足挂齿。劝令我们要受持读诵,诸部经典中都是如此嘱咐,哪里只是《金刚经》《行愿品》呢。

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但宜尊重华严,不可小视余经。以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经体故。华严之大,以其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摄二乘等故。

华严经》是三藏经中的王,最后一着,汇归重点是普贤十大愿王。固然应该尊重《华严经》,也不可以小看其余的经典。因为诸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经体的缘故。《华严经》的伟大,因为经中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收摄二乘人的缘故。

法华之妙,在于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处故。台宗谓法华纯圆独妙,华严犹兼乎权。(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然佛于法华赞法华为经王,于华严亦然。岂后世宏经者,必须决定于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许经经偏赞乎。

法华经》的高妙,在于会通三乘归于一佛乘,开示权教原为显明实教,开显化迹,显示本地的缘故。天台宗说《法华经》纯圆独妙,《华严经》还兼带有权教。(权: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来说)然而佛在法华会上赞叹《法华经》为经王,在华严会上赞叹《华严经》是经王。难道说,后世宏扬经教的人,一定要在全部藏经的五大部中,分出彼此高低,而不能对各部经加以特别的赞叹吗?
(注解:全部大乘经分类为五种大部。即:(一)华严部,(二)方等部,(三)般若部,(四)法华部,(五)涅盘部。)

修禅宗者赞禅宗,修净土者赞净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会其义,不可以词害意。孟子称孔子生民未有之圣,然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其效法企慕乎三圣者,何其至诚如是之极也。

修禅宗的人赞叹禅宗,修净土的人赞叹净土。不这样就不能让他人产生正信,发起景仰。不过,应该善于领会其中的意义,不可以词害意。如孟子称赞孔子,“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了”。然而孔子因为极度仰慕前贤,在菜羹中看见尧帝,在墙壁上见到舜帝,在梦里见到周公,他(虽身为未有之圣人,却仍然)效法仰慕这三位圣人,竟然诚心到了如此之极点!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2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