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0|回复: 8

[其它] 净公上人关于爱护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3138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爱护的讲记敬摘点滴


...定」,我们是可以去力行的。父母,特别是当年纪大了以后,都希望儿女能够承欢膝下,我们这个心可以想得到,当我们有苦闷,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是不是很希望有个人在我们身边安慰安慰?如果我们这样希望,为什么我们不要用这种方法,来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孝心就是从这些细节上养成的。

  很多人忽略这些小事,认为说我对父母有这个孝心就行了,在事上,大行不顾细节,小事不做也无所谓。但是要知道,如果小事都不能做好,你怎么可能在大事上面能够尽心尽力?《道德经》老子给我们说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起高楼大厦,都是要用这些土石慢慢累起来的,一沙一石都是九层高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么能够忽略它?千里之行,这远行你也得一步步走,不可能一下跳过去。所以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就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看下面一句:

  【出必告。反必面。】

  这个「告」在古音是读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出家门了,做为儿女必须得向父母禀告一声,说:「爸爸妈妈,我先走了。」回家以后也必定向父母禀告一声:「我回来了。」这些不仅是对父母的礼貌,而且是孝心的体现,为什么?因为这句话里头教导我们的是心里要常常存着父母。心里存着父母,行为上自动就能做出『出必告,反必面』的行为。假如心里没有了父母,只想着自己的事,他怎么可能会记得临出门前还跟父母打个招呼,或者回来家里跟父母问个安?这句话引申下去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心里存着父母的话,就应该常常问候父母,让父母安心。特别是没有跟父母在一起,你可能出外面留学、工作、出差、旅游等等,你离开家门,父母总是惦记着。父母惦记儿女的心也是一种天性,没人教他的,他自己就惦记着儿女。这是一种自然的爱,天性的爱,我们也应该对父母有同样的回馈。假如身在外地,应该常常跟父母打个电话,跟父母问候,向父母报告自己这些生活、工作、身体的状况,让父母能够安心。

  我记得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远离父母,真是远隔重洋。父母就我这么个独生子,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就到美国去留学了。在留学期间,我必定是每个礼拜都给父母打一次长途电话,每两个礼拜都给父母写一封长信,给父母报告自己的学习生活,让父母安心。特别是打电话,往往跟父母聊起来会忘了时间,一个电话打下去一、两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情。写的信也是洋洋洒洒写五、六页,六、七页,这都是不在话下。父母能够知道我们在海外留学的积极进取,他也很安心。很多同学在海外留学的,就有一句俏皮话,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就忘了爹和娘」。出去外面,好像我们因为中国留学生出去美国,一年还是土土的,很多东西不会,第二年全学会了,第三年就把父母都忘掉了。这样道德有了亏损,你想想他的学业和事业怎么可能顺利?

  这句话可以引申多方面,不仅我们对父母要有这种「出必告,反必面」的心态,在工作单位,跟领导也得有这种心态。领导跟我们是一种君臣关系,古人讲君臣,就是指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君臣之间的,君仁臣忠,我们对领导要有忠心,这忠心从哪里来?是因为我们在家就养成了对父母的孝心,忠和孝它是一个心,并不是两个心。他能在家孝顺父母,自然能够在单位忠于自己的职业,负责任。所以古人都讲「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孝是古代选拔人才、选拔做官的人的一种标准。除了孝之外还有廉,「举孝廉」就这个意思。他能够对父母孝顺,就能够对祖国忠心,就能够爱护人民,再加上自己廉洁,奉公守法,不贪污、不受贿,他这一生就真正能够为国家人民做出好事情。我们对领导忠心,应该表现在时时在具体问题上要跟领导请示会报。因为有些事情我们不一定了解领导的计划,往往在做的时候,如果凭着自己的意见可能会做出偏差。常常跟领导交流沟通,自然做的事情就合乎整个单位团体的大方向。

  我舅父在国内做高级工程师,也是铁路部门的一个领导,是位处长,现在退休了。他跟我们经常在聊天中,把他的人生经验都给我们说。他就跟我们讲,做事情一个关键点,在于对领导要事前请示,事后会报。事前请示,能够保证事情做得合乎领导的方向,事后会报,能够让领导安心。当然我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讨好领导,而是真正希望使这个单位能够团结一致的把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种忠心。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和谐,往往也是要多沟通、多交流,这也是「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当我们经常沟通、交流,很多的那些障碍,心里面很多的那些猜忌,自然就化解了。

  你看我们老法师对于新加坡团结宗教,做了很大贡献,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在公共场合对新闻媒体讲话里面,都特别赞叹老法师对于新加坡宗教和谐的贡献。因为自从老法师到了新加坡以后,团结九大宗教,真的三年之内,让新加坡九大宗教像一家人一样。他用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跟九大宗教多交流、多沟通、多布施、多供养。让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那些隔阂、那些猜疑、那些不理解都能够化解,自然就达到了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甚至能够团结合作。比如说一个宗教它需要钱做个慈善,另外一个宗教都能够捐钱帮助它,在新加坡能够做到这点。下面一句话是:

  【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不要老搬家。『业无变』,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们事业、职业也不要老更换。『居有常』,不仅说的是居家不要老变动,因为居家一变动,人心就不安定。以前我在美国的时候,很多美国的朋友就告诉我,他最怕搬家,为什么?一搬家,真的像剥了一层皮一样,太辛苦。因为你一搬家,就涉及到卖房子、买房子,你搬到新的地方买新房子,联系搬家公司搬这些东西,然后自己要打包整理。到了新的地方又要重新开拓,这真是很累,很多时间、精力都耗费在上面。当然你真正想要进德修业,在学问、德行上下功夫,老变动,这就造成困难了。因为家居的安定就使人心能安定,很多事情是人能够安定的时候,心定自然就容易能够成功。我们搞学问的,一定要懂得修这种定的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动,学问增长就很快;老是变动,老是走来走去,学问就很难成就。

  除非你是再来人,你已经修成就了,心能够达到遇到种种的境界都不分别、不执着,境界对你没有影响,那你就无所谓。那你是什么?已经常常居在定中了,不会为外界的变化而心动,这可以。一般初学者,刚入门,哪有可能做到这点?所以必定要通过居处的安定,来达到心的安定,心安定自然你该做的事情就会做到。像父母老了,你想要对父母尽孝,你也不能老搬家,你得能够常常守候在父母身边。「居有常」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规律的生活往往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早起早睡,不要那么多夜生活。你看香港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不夜城,很多人晚上都不睡觉,到早上也不起床,这样子确实很多事情也就做不来了。

  清朝的一个高官曾国藩先生,这是位非常了不起的汉族官员,在汉人里面,在清朝...(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能够杀生,造杀业,吃海鲜,很多批评。在家里看到家里人做了很多不如法的地方,他就刺人家,这都是『触棱』了,那怎么能让人生欢喜心?我们要懂得对人要宽一点,这样就避免产生不愉快。学佛的人处处懂得不能够跟人家结怨,这都属于『勿触棱』的意思。

  现在的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跟大家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弟子规》,谢谢大家。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97-04

  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各位同学、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昨天我们讲到「谨」这一章,全章讲的都是衣食住行的小事,但是要知道圣贤之道从哪里去落实?都是在这种日用平常当中。所以在小事当中,要存养一种圣贤之心,要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四条,从第十四条看起。

  【执虚器。如执盈。】

  这条表面上的意思,是我们教导小孩子拿东西的时候怎么拿?要恭恭谨谨的。哪怕是你拿一个杯子、一个碗,它是空的,也好像里头装着水一样,这个『盈』就是满的。它装满了水,你拿起来自然会小心翼翼,不会莽撞,以免这个水会噗出来。从这里我们要知道,『执虚器』的时候都能够恭恭谨谨、小心翼翼,当他拿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或者碗,自然他就会更加小心谨慎。所以,真正谨的功夫,都是在这种平常拿空杯子的时候,就练就着拿满水杯子的这种功夫。正好像军人打仗一样,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平时练兵的时候就好像真的在打仗。有一位帅曾经讲过,他说在打仗的时候要当作平时来看,平时就要当作打仗的时候来看。这种功夫练就出来之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认真、谨慎的去对待。古人存养自己的品德,也是懂得在这种日用平常中去练功。要知道这种惊天动地的品格从哪里练出来的?就是在平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情况下练出来的。

  这里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引申一下,你看看这里「执虚器」就是执空的,拿着空着的碗和拿着装满水的碗,假如让你去拿,你是喜欢拿空的碗,还是喜欢拿装满水的碗?哪个比较容易拿?大家肯定说拿着空的碗当然比较好拿,拿装着水的碗,即使是很谨慎,也怕不小心这水会溅出来。这么一个小小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都是希望、都是喜欢拿空心的、拿虚的这些器物。在《易经》上就有一段这样的话,它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易经》中告诉我们,在六十四卦当中,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一卦有六爻,每一爻都是吉的唯有「谦」这一卦,其它卦都是有吉有凶。

  从这种自然的道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如果能够谦...(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知不知道我们的道德学问有什么关系?正是《论语》所讲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会因此而感伤,觉得自己好像怀才不遇。有那样的一种悲痛,那就是你就有愠了,你就难过,那不符合孔子所说的君子。下面一段,请看:

  【人有短。切莫揭。】

  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要爱护他。人都有自尊,人都有面子,你不可以揭他的短,让他很难过,你要包容他。包容他,反而他能够觉得你对他慈悲,很爱心,他能够反省,能够改过。你要是把他的短处揭出来,他对你怀恨在心,不单不能够改过,还跟你结怨,何苦来?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懂得护着人家的面子,能够使人自尊得到尊重。六祖惠能大师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都不看世间人的过失,怎么可能去揭人家的短?人家有短,虽然我们看到,不放在心上,还是对他那么的和乐,那么的宽容,这是一种大慈悲的表现。下面看:

  【人有私。切莫说。】

  这是指如果人有隐私,你就千万别说,他隐私被揭露出来,往往他会觉得很烦恼。而且有时候把人家的隐私揭出来,就伤了和气,伤了厚道。所以古人所讲的,凡是如果事关人终身大事,不可以去说,不可以乱说,坏人家终身,比如说说人家的男女关系,污人家的清白。凡「一语而伤我厚道」的,那也不能说,都不能够随口随风讪笑,说出来,这都是造罪业。

  我们时间到了,我们这章没讲完,明天最后一天,我们讲圆满,我们会继续来从这里开始学习。谢谢大家。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3/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97-06

  尊敬的各位大德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弟子规》到了最后一天。昨天我们谈到第五章「泛爱众」这一章,我们来看第十三条: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句话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的地方,有优点、有好处,我们必定要称赞。为什么要称赞?因为当我们称赞他的优点、他的长处,这是对那个人的勉励。当他知道你在勉励他的时候,『人知之,愈思勉』,他听到你这样赞叹他,他就会更加的努力向上,把他的善处、优点更加发扬下去。所以这是对他一个鼓励。对自己,也是劝勉自己,看到有人善,我们见贤思齐。同时也是勉励大众,让大家看到这个人有善处、有优点,他得到这么多人的赞叹、恭敬,使大众都生起一种向往、羡慕之心,从而加以效法。佛教里面也提倡「称赞如来」,这里如来讲的是自性的性德。自性每个人都具足,不会说我多一点,你少一点,既然每个人都具足,而性德又是每个人都有,为什么偏偏要赞叹他的性德?这是因为虽然说我们性德本有,但是我们的性德被我们的习气烦恼给障伏住了,不能够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修行,用修德才能够显我们的性德,因此赞叹性德就有必要。通过赞叹才使大家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把善的增加,把恶的去除,逐渐就用修德来恢复性德。所以,为什么普贤菩萨要我们「称赞如来」,就是鼓励我们修德。

  我们赞叹决定要懂得,所赞叹的必须要跟自性相应,也就是说顺着这种德一直修下去可以见到性。我们看到佛法里说的五戒、十善,『道人善』,善当然有多种,佛法的定义是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在身口意上面都不造作这些恶业,就是善。十善是顺着性德的,人能够顺着十善修下去,他就能够恢复自性。所以老法师非常重视这《十善业道经》,让我们认真努力的落实。因为我们虽然是学大乘,学净土,但是如果在十善上面没有落实,我们的大乘、净土也都成了空中楼阁。

  我们所赞叹的除了十善以外,还赞叹这些普贤行。像我们昨天就讲到师父上人,师父上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成佛道,我们要有信心。请看下面一条: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这里讲就是跟人家交往要知道,互相馈赠要分明,要懂得这种『分晓』就是懂得别人给我多少,将来一定要回报他。如果别人给我的我都不分晓,不分晓就是不明白,没有往心里去,别人的恩德忘在了脑后,这样的话,德业就不能够长进。所以别人施于我们的恩不能够忘,我们给别人的,就不要要求人家回报。而且我们给别人的,一定是比别人给我们要多,要有这种存心,就是这里讲的『与宜多,取宜少』。给与人多,向人索取的少,这个少,少到极点,最好是别索取。真正学道之人,事事不求人、不攀缘,这生活自在。古人都说「人到无求品自高」,真的是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我只讲我的奉献,不讲向人家索取多少,这种品格自然就高。所以就在一个不取而已。

  前面讲「凡取与,贵分晓」,这个分晓也有个引申的意思,就是你懂得你所取的适不适合?合不合道?合不合义?不合义的,我们说「不义之财君莫取」。不正当的东西,哪怕是他送给我们的,我们都不一定要接受,还要看他的来路是不是正当。这个「与」,给与也是要看正不正当,因为有些场合下不应该给的你就给,反而增长了他的贪瞋痴。像我们在这里学讲经,学讲经的话那都是在初学,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修养自己的品格,修养自己的善根,无贪、无瞋、无痴的善根。这里协会的义工、大众对我们都非常的爱护,非常关照,但是要懂得不能给太多。我在这里就觉得大家对我是非常好,关照真是爱护有加,但是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自己解决,也不需要道场拿钱来送给我。为什么?在这里吃住都有道场,我们已经是感恩戴德,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学习,成就学业、道业,还需要什么?将来真正成就了以后,要好好的报答这个道场。所以决定在我们来讲要「取宜少」,不可以拿这些协会的东西。

  「与宜多」就是自己希望多贡献,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跟这里的大众分享。要懂得真正修福是要通过布施而来,「与」就是布施。布施有三种,财、法、无畏,你布施得愈多你将来的果报愈殊胜,你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你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你得健康长寿。真正懂得布施的殊胜因果,这个「与宜多,取宜少」不需要勉强去做,自然他就欢欢喜喜去做。所以学佛有这个好处,能够在佛的高度来学习《弟子规》的话,你这理都明白了,做起来就不勉强,你会欢欢喜喜。请看下面一条: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这里就是一条黄金法则,每个宗教都有这么一条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别人加给我们,我们也不能用这个东西加给别人,这里面包括所有的这些物品、事情、言语都包括其中。你不喜欢人家批评你、骂你,那你就少骂人家,少批评人家。你不希望人家拿你的钱,我们就要止贪,不偷盗。不希望自己身体有病,那要懂得戒杀放生,因为你不伤害众生,你自己才有好报。这一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黄金法则,为什么?所有宗教共同的理念,非常好。

  要知道『将加人』的时候,你加给别人,就知道,我所加的、给与人家的总是会有因果。英文讲的「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你给出去的,它回来又回到你身上。所以你自己就先问问自己,假如这个事情到我身上,我好不好受?我希望好受的,我就多给人家。多布施财,人家得了财高兴,他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将来我就能够得财富,这都有因缘果报在里面。所以这一条并不是简单,就只是个心理问题,它是个真理,因果报应这个理就含在其中,加给人家的,必定会还到自己身上。正像《太上感应篇》所讲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它会跟住你。下面一条,请看: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这里是讲恩要常常记在心里,知恩报恩,古人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怨恨,别人对我对不起,我应该要把他忘掉,不要放在心上。『报怨短,报恩长』,这个短长我们要做到极处,短愈短愈好。我们抱怨,心里面对他有不平,有怨恨,念头刚起这一刹那,我们就要把它压下去。这是短,只在一念之间,不能够让它长期的存在。所以,要放下自己内心的对一切人的冲突、对一切人的怨恨。当我们放下一切怨恨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天地这么美好,心境会放开,真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别人对我有恩,我这个长要长长久久的放在心里,一生一世都不忘记。

  当别人对我有怨恨的时候,我们说这真的怨恨吗?其实不然。你觉得他有怨恨,他对我有怨,那就真的有怨,但是我们念头一转,别人真是对不起我的时候,正是成就我的时候。我们前面说过,福是逆着加的,逆来的你能够顺受就有福。你看老法师他这一生,受过不少的人家的毁谤、人家的排挤,可是他常常存着感恩之心,对任何人没有怨恨。他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说「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以后的这些学佛方面的这些方向、目标就更明了。请看下面一条: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下面一条: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这里是讲我们做学问的,在家里、在自己的书房要保持整洁。『房室清』,房室清洁,经常打扫卫生,墙壁很干净、很清爽,心就比较愉悦,看书也比较能够专心。如果一个房间里邋邋遢遢,乱七八糟,心都不能够清净,看书效果都不佳。『几案洁,笔砚正』,就是我们古代都有茶几,或者是书桌,这都是几,「几案」,都要清洁,不要有灰尘。有灰尘,经常把它擦拭,通过擦拭灰尘,要晓得擦拭心上的污染,从做事悟其理。我们的「笔砚」,古人是用毛笔,用砚磨墨汁来写字,我们一切的这些文具都要端正。不仅是书房的东西端正,整个家具里头,包括卧房,包括厅里、厨房,所有的那些摆设各方面都力求清洁,都力求整洁。为什么要这样保持整洁、整齐?这是因为一切法都由心想生,而一切法也对心有作用。我们的心假如不整齐、不清净,我们的环境也就不整洁不清净,保持环境的整洁清净,也能帮助保持我们心的整洁清净,这都是相辅相成。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心净则国土净」,国土是什么?你这一家家具里头就是你这一片国土,你要心净了,国土自然净;假如你家具不净,那正好要反省,我可能心就不净。

  底下讲的『墨磨偏,心不端』,你的墨,在砚上都有一个墨,一个棍子,一条墨磨偏了,你知道为什么会磨偏?因为我们心不在焉,心不正就磨偏了。为什么心不正?心里有物就不正。像《大学》里讲的,学者要懂得诚意正心,心里面如果有恐惧、有忧患,有这些贪瞋痴慢,有这些念头在里头,心就不正。要把这些念头统统去除干净,把这心掏空,什么都不想,心就端了,就正了。写字也是工工整整,恭敬,字不恭敬,说明我们心不恭敬,这就病了。特别是我们如果有抄佛经的,抄经典的,那个字都是要用正楷,不能用那些草书,写得别人都看不懂,那还是对经典不恭敬。你看师父上人写字,都是非常整齐,一个字一个字,一看,这个人的修养非常高。下来请看: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这几条讲的是我们对待书,要读好书,一定要对书尊重,表现在你『列典籍』都有定位,不要乱放。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看完之后,『读看毕』,还到原来的地方。哪怕是你有急事要急着走,都要顺手把书合上,放到书架里头,『卷束齐』。这样来修自己对一切事物的恭敬,也是修自己的安详。书『有缺坏』的,古人的书不容易得,印刷术不发达,一定要补好。现在对一些珍贵的经典,我们要懂得要爱护它,有缺坏的也应该补上,补好它。真正对书恭敬就是对法的恭敬,敬法才能够得法,修如是因得如是果。最后一条: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这里讲,不是圣贤的典籍不要看,尤其是那些教人贪瞋痴慢、杀盗淫妄的这些书,还包括现在电视节目、网路的这些画面,这些东西统统不看。因为什么?它『蔽聪明,坏心志』,它把我们的纯净纯善之心都污染了。「聪明」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就给它蒙蔽了。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里就把最后这一章讲完了,最后一句是结劝,就是最后劝勉大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就是要懂得真正我们跟圣贤人本来无二无别,所以应该起心发愿效法圣贤人,要不去效法圣贤,自甘堕落,那就是自暴自弃。不要自暴自弃,圣贤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佛菩萨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可驯致』就是慢慢按部就班,「驯」就是克服自己的习气毛病,驯服自己的那些烦恼,慢慢就克念作圣。在念头上,克服自己的那些恶念、烦恼,在行为上,去除自己的坏习气毛病,圣贤一样可以做得到。修德立业我们一定可以成就,哪怕这一生我们希望求生净土,作佛、作菩萨,只要我们真有信心,立定志愿,这也不是难事。

  最后,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圣贤的道路上,在成佛、成菩萨的道路上,我们共同精进。谢谢大家。

吉凶祸福的原理-太上感应篇学习心得01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3/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4-01
http://www.amtb.tw/section1/jiangtang.asp?flash_ref=1322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将用国语来讲习《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一部教人断恶修善的经典,它是太上老君所做的,教人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拿这个经典出来学习?这个讲习的因缘有多种,第一种,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的领导人提倡「共建共享和谐世界」。我们会问,这个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有史以来的帝王一直在希求的,但是好像很难达得到。为什么很难达得到?这是因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人他真正懂得断恶修善,真正能够互敬互爱,这样才能实现。如果人他不懂得因果报应这个事实真相,他非常难做到断恶修善,也不情愿去敬爱别人。所以真正要落实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必须要靠因果教育。

  印光大师过去曾经说过,现在社会世道人心大滑破,灾难是日益频繁,天灾人祸这没有一天停得下来。这天灾人祸也是人心的招感,若欲挽回世道人心,印光大师说必须靠因果教育,让人人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必定得善果,这样子才能够回头,才能够坐下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才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如果善恶因果他不相信,叫现代人去遵守伦理道德,这个不容易。那要善根多深厚的人,他才能够心甘情愿的遵守伦理道德。所以讲善恶报应,他马上就知道,做恶事将来得恶果,造善因就有善果。他自己就能防范,防非止恶,改过迁善。所以印光大师说,要挽救世道人心,如果舍离了因果教育,哪怕是佛菩萨再来也没有办法。

  中华传统的教育,这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这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的这篇《太上感应篇》,通篇都是讲因果报应。那佛家讲因果讲得...(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的父母教孩子教得很好?有的父母教孩子《弟子规》,孩子都不听,还是不像话,为什么有这种分别不同?就是因为父母有的做到,有的没做到。《弟子规》,我们师父上人经常强调,不是用来让孩子背的,是让父母按照《弟子规》所教导的去做,表演出来给孩子,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这么做的,他就能够对《弟子规》能够理解。譬如说「父母呼,应勿缓」,孩子听,假如念这句话可能不懂什么意思,父母做给他看,爷爷、奶奶一叫,父母就应勿缓,孩子就懂了,他就能会做。所以要教化别人,首先得自己得端正。

  我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佛陀教育为什么到现在这么衰弱,远不如古人?这是佛弟子自己的责任,我们自己很惭愧,没有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到佛教,你看佛门弟子都是这样子,看不起;看不起我们,就看不起佛教。所以我们真正要令佛教的弘扬光大,首先自己就做到,做到了,那就能教化别人;自己没做到,任凭嘴说得头头是道,别人听了,还是不相信,因为他没看到好样子。所以你看我们师父上人,为什么现在法缘这么殊胜?全世界你看《无量寿经》,他推广得全世界的人多少人在念?亿万人都在修,跟着老法师修学。这每天现在讲《华严》,收听的人不计其数,大家能依教奉行,原因是什么?我们老法师自己做到,他说到做到了,这就是圣贤,这就是佛菩萨。所以他的法缘才能这么殊胜。他的名望才这么高,那是实至名归。

  我们老法师今年八十一岁,你看还要坚持每天讲《华严》,除了出去外面为救世的工作以外,推动和平、推动宗教和谐、推动伦理道德教育,除了这些工作以外,只要定下来,就每天讲经不断,每天至少是两小时。我们年轻人都觉得很惭愧,我们每天两小时,好像备课都很紧张;可是看到我们老法师,每天也是两小时,从容潇洒,我们自愧不如。这个功力那是他几十年培养来的,所以他能够教化众生有这么巨大的效果,他「正己化人」。所以师父这样的带领我们来学佛,他自己每天还在学习,他说他每天学习至少读书就是四个小时以上,讲经又是两小时,其它的时间也都在学习。所以我们做年轻的人,现在也希望发心,辞掉自己的工作。我是去年年底把我在昆士兰大学教授的工作给辞掉,跟随老法师学习,不敢怠慢。看到老法师都这么做,如果我们怠慢,怎么好意思?所以师父是正己化人,他都不用说,我们就逼着不能不精进不已。请看下面一条: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这一条是讲对孤独这些鳏寡的人要加以怜悯,要晓得周济他们。对于这些衰老的人要敬重、要爱护;对于这年幼的人要懂得关怀、照顾。我知道人一生其实最不幸的就是到晚年变成孤寡,女的失去丈夫,男的失去太太,鳏寡孤独,...(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5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