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3|回复: 1

[其它] 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疏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疏讲记


普贤行愿品疏  (第一集)  1986/1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4-001-0001

  诸位同学,今天是我们第十届「冬令大专讲座」的开始。这次在时间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七天当中要跟诸位介绍《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首先要跟诸位介绍的是这部经的来源,也就是它的出处。诸位有些对佛法是涉猎了一些,但是也有几位是初学的同修。学佛我们首先对佛法要有个概略的认识,第一要明了的是,佛教是什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搞清楚,那我们的修学就从头错到底,一直就错下去了。所以必须先正名。名是名词。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如果把它看成宗教,这错了。宗教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这个世间不信宗教的人很多。如果是教育,诸位想一想,如果我们跟人家说,「我没有受过教育」,这个很难为情;「我不信宗教」,不觉得怎么难为情。所以教育必定要接受的。

  何以晓得佛教不是宗教?如果我们以宗教的定义来观察佛法,的确佛法没有宗教里面所说的特质。譬如宗教里头最重要的,一定要崇拜一个真神,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头没有崇拜神的,佛与菩萨都不是神,要把佛跟菩萨当神来看待,那你就完全误会了。要知道「佛」这个意思怎么讲法?什么叫做「菩萨」?这些定义,名词的定义要搞清楚。佛是从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拣别我们一般说愚痴、迷惑,愚痴、迷惑的反面就是智慧,就是觉悟。一个具有圆满智慧觉悟的人,印度的言语名词就叫做佛陀,在我们中国古时候称之为圣人,称为圣人、称为贤人,很有我们中国圣人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佛是人,不是神。菩萨是正在修学的人,正在求智慧、求觉悟的人,所以菩萨翻作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称菩萨。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来供奉,那就错误了。

  既然佛是一个智慧、觉悟的人,他教给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包括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我们与佛的关系,我们称佛为本师。刚才在讲经之前,我们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也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意思是皈依、恭敬的意思,或者是敬礼。本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就是建立这个教育最初的创始人,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三宝弟子。我们跟佛的关系非常明显,是师生关系。所以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主奴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它不是师生关系。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清楚的。菩萨跟我们是同一个老师,同门的关系,他学习在我们之前,我们在后,等于是我们前期的学长,像观音势至是我们的学长。我们对他礼敬,是他已经有了成就,我们才初学。所以我们对菩萨往往也把他当作佛一样的恭敬,他是我们的老学长,前期学长,可以代佛教化。

  对于现前的这些出家人,我们称他作法师,在中国习惯上称法师、称和尚。其实这些称呼都是很普通的称呼,也是教育界里面的称呼。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亲教师,就是主持教育、教学职称上的一个称呼,翻成中文叫亲教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主持教育政策的人。所以在一个寺院,只有住持才能称和尚,只有一个和尚,好比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这个教育政策是校长来主持的,所有这些教职员都是执行的人,执行这个政策的。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主持政策的人他要负完全责任。所以教育成功了,那是校长的功劳,校长从来没上过一堂课,功劳是他的。为什么?那些教职员都是听他命令,执行他的政策。所以校长是亲教师,印度人称和尚。教员称阿阇黎,阿阇黎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他是我们的老师,他的言行都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范,有这个意思。我们中国人习惯,普通称之为老师。

  所以从这些称呼上看起来,佛法确确实实是教育而不是宗教。既是教育,任何人都应该修学,乃至于这些宗教徒们也应该修学。所以我常常劝这些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这些牧师,都应该皈依三宝,好好的来学佛法,与信仰他的教没有冲突,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的。譬如你做学生,你在学校做学生,你求学同时你也信仰宗教,有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如果说我信了基督教,再去信天主教,这个有冲突,教与教有冲突,宗教与教育没有冲突。我在美国,现在有一批基督教的这些牧师,他们对佛法很有兴趣,我劝他们认真来学习。因为现在在国外讲经,翻译的工作很困难。所以现在就是我的计划当中,是每一个月与他们举行一次研究讨论会,就是座谈会。这个座谈会一个月可以举行一次,我们一次有三、四个小时来讨论、来沟通,使他们对于佛法有正确的理解,来接受佛陀的教育,对他那个宗教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是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的。如果把佛教看作宗教,宗教与宗教就对立,彼此不能相容。所以在台湾,宗教界的排斥,互不相容,都是对于佛法误会,不知道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

  佛教本身也称「宗教」,但是称宗教是说佛教教学的性质,与一般宗教的定义完全不相同。佛教称宗,专门讲禅宗,宗门、教下合起来称为宗教,是这个意思。所以与今天一般宗教界里面这个名词完全不相干,这是讲佛教教学两个大系统不相同。宗门的教学着重在悟,着重在开悟,着重在启发,它少用经典。所以禅宗里头讲经少,非常非常之少,只讲开示,开示是着重各个人根性的启发。可是悟了之后一定要读经,经是最主要的教学教科书,教学的课本,他是悟后再读经,是走这个路子。教下,除了禅宗之外,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余的九个宗派,在我们中国一共是十个宗派,小乘两宗,大乘是八个宗,除禅宗以外,都叫做教下。教下是从渐修,就是从教科书,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由浅而深,由小而大,逐渐逐渐的来修学。正如同我们世间学校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所以它是属于渐修,按部就班的来修学,它跟宗门不一样。宗门是不按部就班的,所以叫顿修。顿悟、顿修、顿证,毕竟在禅宗里面成就的人是少数,这是上根利智这一门有用处,中下根性的人都不行。今天虽然海内外讲禅宗的人很多,那些禅都是口头禅,不管用的,换句话说,他修一生,他也不能开悟。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中下根性的人,从教下手,一定有收获。所以我们对于教决定不能够疏忽。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来看,他老人家一生从事于教学的工作,所谓是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在世像我们中国孔子一样到处教学。由此可知,佛教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从教科书,用正规的方法来教导。这是我们首先要明了佛教的性质。

  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无论在国内、在国外,诸位所看到的,佛教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第一个所看到的,就是宗教的佛教,佛教变质了,变成宗教。你看寺院里头,每天经忏佛事超度死人,这是宗教;做这些法会,这是宗教,变质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一生教学当中,你们查遍《大藏经》,释迦牟尼佛没有做过现在这种法会,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法会是教学,像讲经,是这种法会,而不是这些经忏佛事的法会,没有,这个东西在那时候没有,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没有。所以这是后期的,这是把佛法变成了宗教,很大的不幸。变成宗教,佛法就灭亡,变质了。另外一种就是学术的佛法,也错误了。把佛法的教材,就是经典,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这个也错误了。佛法的教育不可以把它当作学术来研究,当作学术来研究与我们生活脱节、不相干了。佛法的教学是生活教育,与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穿衣吃饭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它确确实实能给我们最圆满、最美满、最丰富、最踏实、最幸福的人生生活,这个是佛教的本质。所以佛法不可以不学。你希望能够得到最幸福、最圆满的人生,你一定要学佛,否则的话,你得不到。这是佛教教育的特色,我们要把它认清楚。所以佛法不是玄谈,不是空谈。这个开头介绍,我只跟诸位说到此地。

  再讲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这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位要翻到后面,后面是我们这次要讲的这一部分,就是《普贤行愿品辑要疏》,翻到这个后半部。这本里头有两篇,实际上是两章,不能算篇,算两章。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第一次讲的经,这有很奇特的一个现象,这部经是佛在定中讲的。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他在菩提树下打坐(那边有一张画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可是那个座,我们现在下面画了一个台,金刚台。其实释迦牟尼佛不是在那个台上,地下铺的是草,是在铺的草座上打坐,没有这么好的台。这种台是菩萨眼睛里面看到有台,我们凡夫肉眼看到释迦牟尼佛铺的是草座,铺的是草。是在定中所说的,时间在我们看起来不长,两个星期,二七日中,定中所说的。给什么人说的?就是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大菩萨们,为他们所讲的。权教菩萨,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跟我们凡夫是不见亦不闻,我们也没有见到这个法会,也没有听说,是佛在定中所说的。说完之后,当然要结集,就是记录保存下来。保存下来之后,被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里面,并没有流传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流传在世间。

  到以后佛灭度九百年间,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了一位菩萨,叫龙树菩萨。这个人聪明绝顶,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他读书不只一目十行,真正是过目不忘,世间所有的典籍他读尽了,连佛的经典也读尽了。读尽了以后,贡高我慢,认为这个世间他是第一,再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傲慢心就生起来,今日之话就是「值得骄傲」。其实骄傲是大病,骄傲是大毛病。大龙菩萨看到了,特别接引他到龙宫里面去,他说你固然是很了不起,世出世间学问你都通达了,可是还有好的东西你还没见到,我那里有收藏的。龙树菩萨就跟着他一块到龙宫,一到龙宫看到他所收藏的经藏,龙树菩萨的傲慢心马上就息掉,为什么?才晓得自己读的东西太渺小了。

  看看《华严经》,完全的《华严经》有多少分量?他老人家回来之后告诉我们的,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我们中国人计算一本书是算字数,这一本书分量多少,算字数。通常讲的《老子》五千言,就是五千字,算字数的。印度人他不是用字数为单位,他是用偈,偈就是四句,不管长短,长行文都一样,只要是四句就叫做一偈,就是一个单位。这一部书分量多少,看它有多少偈,换句话说,乘四就晓得多少句就是了,一偈是四句。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华严经》是十万偈,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长短不一样,有四十万句,以这个为单位。他说,完全的《华严经》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数量就太多太多了,不但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能够接受的,龙树菩萨本身也没有法子接受。大千世界,什么叫大千世界?我看在此地不必多浪费时间,你们去查参考书去,那真是天文数字。有多少品?一个四天下微尘数品。我们常讲恒河沙数,恒河沙不能比,那是大巫见小巫,没有法子比。这是他看到完整的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二七日中所说的,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上本太大了,再看看中本,中本等于说是节录的,也是完全的。节录的也不得了,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那真的少太多了,这个龙树菩萨可以接受。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有一千二百品,他行,但是一想世间一般人不行,一般人还是接受不了。于是再看什么?再看下本,下本就更减少了,好像提纲、纲要,等于说是大本的纲要、纲目。有多少?有十万偈,有四十八品。龙树菩萨觉得这很适合,我们世间人可以能接受,所以就把这部经带出龙宫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5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