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78|回复: 8

[其它]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7 2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六

评点净土或问感赋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六



成时述曰:我观察古代以至今日、佛法运势的兴盛与衰亡之缘起故,而后才知道禅宗与净土乃是共同交替兴隆佛法者也。人们正是因为尚未开悟,是故不了解生死轮回之利害,岂有开悟之人而仍然轻视一生即可不退转之事呢?人们正是因为尚未悟道,是故不了解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境界,岂有悟道之人而知见犹如一般的流俗凡夫呢?永明大师等诸长老,分别料拣禅宗与净土,如同道出自家屋里之事一般,这是由于他彻悟自家的禅宗才能如此啊!末法时代禅宗之道大坏,食人唾沫者多,于是对于净土法门这一宗,歧异的知见更加茁壮成长。



由唐朝以至于宋代,邪知邪见的荆棘丛生。天如禅师为中峰国师最殊胜的弟子,故能继承永明大师等诸长老,努力扶持净土法门免于衰败。如今观察《净土或问》这一本书,比较于天台智者大师,紫阁飞锡法师之时代,其间的邪见旗帜更加普遍树立于诸方,邪知妄见的罗网、纠缠交罗于道场。作者天如禅师推平坑陷、廓清道路,其劬苦辛劳未免加倍于前面二位大师。这实在是因为禅宗与净土都衰败所使然的,读者亦可以此而观察时代之变迁矣!



然而诸长老大德匡正扶持净土法门,实在即是扶救其本身之禅宗。《净土或问》的开头章节,便说到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此等言语,邪见偷心尚未断尽者,也不肯直接以之为然。假使说宗门、教门上流根器之人,能参破禅宗的第一则淆伪难解之公案,能讲得透教门的第一个差别名相,能超然于凡夫外道、权教小乘等歧路之上,一去之后更不再入。又能普遍于十方世界,为诸迷者,使其遍破禅宗公案、遍透教门名相、遍超诸乘分歧,而却说禅宗、教门之能事,不究竟于此书中所指之西方净土者,吾不信也。排列《净土十要》的次序,由《净土十疑论》、《念佛三昧宝王论》、以至于《净土或问》,深深有感于佛法运势的兴盛与衰败之缘起,因此拨弄引出此段言语,以之请益于后世贤者。



评点净土或问感赋



我读《净土或问》,有感于天如老人所说的:‘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这一句话,于是狂谬地作了评语圈点。当时正度夏于华阳的度云精舍,溪谷边的楼阁正在山影之下,云影景物静谧优好,于是随意漫赋了古调的诗词一篇,作赋完成之后,三度长叹而感怀之,恭敬附录于此文之首,聊作为《净土或问》一书之题词。



窗外青山如列屏,山下清流朱弦声,窗中有人拭几尘,熟读天如六字经。



世人皆悟向上窍,又能悟得心王妙,须弥芥子都勃跳,露柱灯笼齐厮闹。



独有一个佛名号,千悟万悟悟不到。



天如两眼烁如火,淆伪公案直下剖,不从门外循墙走,恰恰自家屋里坐。



愚夫愚妇闲活计,恰恰自家屋里事。恒河沙数诸通明,恰恰自家屋里人。空中迅鸟迹如画,恰恰自家屋里话。



窗外青山如镜里,山下清流镜中水,镜中有人逐云起,宝王三昧应如是。



奇哉一句阿弥陀,勘破宗教诸禅和,就中也有无奈何,曾听城边霜月歌。



戊申仲夏白月孟斋日,私淑后学成时,题于度云庵云气楼之溪窗左□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当安然静默于卧云之室,有客人推开门扉而入者,乃是禅上人也,于是请他入坐。端坐良久之后,夕阳已经落在窗户之外,香炉上袅袅的云烟即将消散,客人乃整理衣裳而起立,从容不迫地问曰:我私下曾经听说永明延寿和尚,禀持禅宗单传之学于天台德韶国师,是为法眼禅师的嫡传徒孙,匡领徒众于杭州净慈寺,座下常有数百徒众之多。其机锋言辩德才智慧,如雷厉风飞,海内的禅宗大师们,共同推崇其为一大宗匠。奈何在他直说禅法之外,自己却修习净土法门,而且以此教导众人,又复撰写拣别开示西方净土等文章,广泛流传于世间。并作四料简偈,其大略是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看他此等文章语言,独力主张净土,无法稍微宽容其他法门,难道不是自我屈辱其所传、所修的禅宗,而过度赞叹净土法门吗?这个疑惑不是个小问题,期望师父为我说明辨别之。



答曰:大哉问也!当知永明禅师并非过度赞叹净土也,实在是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者也。可惜永明禅师只举其纲要,而发挥阐明并未详尽,所以未能完全排除参禅者之疑惑啊!我有幸稍微学习禅法,并未详知熟悉净土法门,然而也曾经涉猎净土法门的一些书籍,稍微知道其大概。



净土法门,本是容易修行、容易进入之方,亦是难以言说、难以信受之法门。所以释迦慈父示现在世间时,为诸弟子讲说《阿弥陀经》,并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少有能够信受归向的,故引证此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乃是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说真诚真实之言所共同赞叹的,以生起众生之信心,以破除其疑惑。到了此经的末后,由于诸佛亦赞叹释迦世尊,因此佛陀自己说言:‘当知我释迦牟尼于五浊恶世,行此难行之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如此种种皆是苦口叮咛,劝人信受归向矣!况且大悲释迦世尊垂慈示现救度众生于减劫之末,凡是如来金口所宣示的一偈一句,不论是人非人等,莫不至心欢喜信受奉行。唯独对于净土法门之开示演说,则有些人心中尚有疑惑者,这是什么道理呢?实在是由于净土的教理行门,至为广阔、至为深大;而净土的修法,则至为简单、至为容易。正因为其广大而简易,所以听闻到的人便不能不怀疑了。



所谓广大者:一切众生的根机,全部都已含摄容收。上而至于等觉位中,一生即可补于佛处的大菩萨,亦可往生于净土。下而至于一般的愚夫愚妇,与那些造作五逆十恶业的无知之徒,临命终时但能称念佛名、悔改过失,虔诚归心于西方净土者,悉皆能够获得往生。



所谓简易者,念佛法门本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所谓的迷者与悟道的差别之缘,但能执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即能脱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净土,证得永不退转之位,直至成佛而后已也。其广大普遍既如彼,其简单易行又如此,因此虽然是世间有智慧的人,亦不能对净土法门的殊胜毫无疑惑。你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则知道永明大师之赞叹西方净土,实在是深深有其含意,而不是过度称扬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净土法门的广大普遍,简单易行,既然听到师父您的开示了。那么只如禅宗悟道而通达佛法的大德,既曰见性成佛,他们怎么肯再求极乐净土之往生呢?     答曰:你尚未了知这个道理啊!悟道通达之人,正愿求生净土呢!古人云:‘不往生净土,有何国土可以往生?’你只是因为尚未开悟,假使让你悟道之后,则你求生净土的趋向,即使是一万头牛也不能挽回你啊!     问曰:佛陀祖师出现于世间,为的就是要度化众生。学佛之人但只忧虑生死大事不能明了。生死大事既明,则应当遵行佛陀的教化,随著众生的根机而随类化身,入于众生烦恼之污泥、入于六道轮回的大海水中,不逃避畏惧个人的生死问题,广泛度脱众生觉灵。如今悟道通达之人,求生于西方净土,则是厌离生死之苦、趋求净土解脱之乐,不顾其他众人的生死,此不是我所愿求的啊!     答曰:才见到母鸡所生的卵,就期待它能长大后为人守夜,而于天明时啼叫报时,这不是计划推度的太早了吗?你难道认为一旦悟道之后,习气烦恼即能永远断除,便能证得不退转位吗?你难道认为一旦开悟之后,更无所谓的普遍广学佛法,历劫修行证果等种种事情吗?你难道认为一旦开悟之后,便可上齐诸佛究竟之果,入生入死,不受种种障缘之所挠乱吗?如果真的如此,则诸大菩萨修习六度万行,动则要经历恒河沙劫数者,反而不如你、而羞愧于面对你了!     古教有云:‘声闻尚且还有出胎时的迷昧,菩萨亦有隔世五阴之昏迷。’何况是近时修行人的薄解浅悟,而尚且自救不了者呢?纵使少数有些所悟之处较为深远的,其见地高明,身心实行的与所解的佛法能够真实相应,而且立志想要度化众人的。奈何尚未登于不退之地,自身的道力以及度人的善巧方便之妙用尚未具足,居处于如此的浊恶世间,教化此等刚强难调的众生,此也是诸佛先圣所未允许的。就如同以尚未完成而不坚固的舟船,济渡众多人们于环境恶劣危险的大海之中,自己与他人俱皆沉溺于大海之内,这个道理是必然如此的。     故《往生论》云:‘众生如果想要游戏神通于地狱门中者,必须要往生彼极乐国土,于净土中证得无生忍后,才能还入六道生死的世间当中,救拔受苦的众生。’以此因缘之故,应当先求生净土。又先圣有云:‘未得不退转位的行者,不可混于世俗之中度化他人;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要须常常不离于佛陀的身边。譬如幼小的婴儿,常时不能离开母亲。又如羽翼尚弱的雏鸟,只可以在树枝间跳跃。’     如今于此国土之中,释迦如来已经灭度,弥勒菩萨尚未下生。何况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四恶道的苦趣,我们心中善恶业的因果交杂牵缠。种种的外道邪魔,使真理的是非扇动混乱。更加上美色淫声等六尘的诱惑,种种恶缘污秽境界的触挠侵犯。既没有现在佛可以依靠,又被外境尘缘所挠动,初发心而刚刚悟道通达之人,少有不遭其境缘击退而失败者。所以释迦世尊殷勤恳切地指导众生归向极乐净土者,实在是大有原由的啊!     因为彼极乐导师阿弥陀佛,如今现在正在说法,极乐国土的境界外缘,有种种的殊胜清净。倘使能够归依于彼阿弥陀佛,修行的忍力便容易成就,乃至高证佛阶,亲自蒙受佛陀的授记,然后出来度化众生,十方世界都可去来无碍。以是之故,虽然是上根利器的大德,犹愿托生于西方净土,何况如你中下根机之辈,才刚刚得以发明心地者呢?     你难道不见《观佛三昧经》中,文殊师利菩萨自我叙述宿世的因缘,说他证得念佛三昧,常常往生于净土。世尊又授记他说:‘汝当往生极乐世界。’难道你又不曾见过《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上的大菩萨众,以普贤十大愿王,引导归向极乐世界,其偈颂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阿弥陀佛莲池海会的大众、皆是具足庄严清净的妙色身,我即时能够于微妙殊胜的莲华中化生,亲自目睹弥陀如来无量的相好光明,世尊现前当下即授记我当来成就菩提之事。亲蒙彼弥陀如来授记成佛已,即能变现无数百俱胝的化身,皆悉智力广大不可思议,而遍于十方世界之中,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界。’又不见《入楞伽经》中,授记龙树菩萨的偈颂云:‘在南天竺的国家当中,有一位有大名声大德行的比丘,其名号称为龙树,能广破一切有宗、无宗之偏执边见。于娑婆世间中,开显我释迦牟尼无上的大乘佛法,证得初地欢喜地,临命终后往生西方安乐国。’     又不见《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有求生净土之愿。在《无量寿经》的论著中,天亲菩萨有期愿往生西方之心。又不见《大宝积经》之中,佛陀印许其父亲净饭王,以及七万个释迦种姓之人,皆可同生极乐安养。《十六观经》中,世尊指明开示韦提希夫人,及五百名侍女,皆同往生觐见阿弥陀佛。况且净饭王、韦提希等,皆是现生证得无生法忍,西土天竺似此根机之流,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了!而在东土中国如庐山远公大师,及整个莲社高贤之人,天台智者大师、贤首法藏国师,以及诸宗的尊者,自我修行化导他人,或是出家僧人、或者在家俗人,同得往生西方净土者,又难道是可以计算的吗?     只如文殊、普贤,乃是大菩萨也。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的大众,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其所悟的就如同诸圣者一般。马鸣、龙树等,亦是菩萨也,也是中国禅宗推崇而以之为大祖师也。如此诸位圣人,其所悟之智慧、所证之境界,比起如今当世的悟道贤达之土,到底又如何呢?彼诸菩萨祖师尚且愿生极乐国土,亲近阿弥陀佛。而你一旦开悟之后,更不再求生西方净土,则龙树、马鸣、普贤、文殊等圣者,反而不如你了?你何不自我揣度自心,自我测量自己的力量,你所修行、所证悟的,真的有胜过于二大菩萨、二位禅宗祖师吗?你所参访的善知识,所悟得的佛性,真的有胜过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众吗?你所得的无生法忍,得到佛陀的授记,真的超过了净饭王、韦提希夫人吗?净饭国王,乃释迦世尊的父亲也;七万释迦种姓者,乃是佛陀的亲戚眷属也。往生西方净土之事,倘使毫无利益,佛陀忍心自误其父亲与亲属吗?前面所谓的证得无生法忍者,可以允许混迹于世俗中度化众生,如今其父王亲属既然证得此无生法忍,而尚且要授记其往生极乐世界,那么释迦如来对其父王亲属护持保养之意念,岂不深切而且远大吗?     常常见到现今之参禅者,不能体究释迦如来之了义法,不知达磨祖师之玄机,腹中空虚而高慢其心,虚妄熏习而变得狂妄自大。凡是见到修行净土法门者,则笑之曰:‘彼人学习无知的愚夫愚妇之所作为,真是何其卑劣啊!’我曾经评论这些禅者,说他们不是鄙视愚夫愚妇啊!乃是鄙视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圣人也。不只是自己迷失于佛法正道,自我坏失善根,自己败丧慧身,自我灭亡佛种。而且成就毁谤佛法之罪业,又招来鄙视圣人之殃祸,佛陀祖师视之为可哀怜者。     于是永明和尚,深深怜悯而痛哀之,乃剖出最真诚的心肝,主张推崇净土法门,既以之为自我修持之法,又以净土来化导世人。故其临命终时,能够预知往生的时间将至,乃至有种种殊胜的瑞相现前,火化后舍利子如同鱼鳞般众多地附著于色身。曾经有抚州的一位僧人,整年经行旋绕永明大师的舍利塔,有人问其缘故?僧人曰:我曾经因病而入于幽冥地府,阎罗王以我阳寿的岁数未尽,因此得以释放而再度复活。我在地府中见到阎罗殿的左侧供养一幅僧人的画像,阎王常常恭敬虔诚地礼拜。我于是请问主事的吏卒,吏卒说:此乃永明延寿禅师也,其一生修行精进,直接往生极乐世界上品化生,阎王因此绘画其图像而礼拜恭敬之。     夫永明禅师既悟得达磨祖师直指人心之禅,又能致身于极乐世界的上品莲台,以其身行来解除参禅者的执著之情,以此来作为对末法众生的劝导信向,所以我说永明禅师乃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者,即是此意也。岂只是永明禅师如此,如死心悟新禅师,作劝修净土之文章,其中有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的人最好是再加上念佛,根机如果稍微迟钝的人,恐怕今生今世不能大彻大悟,便可以假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接引往生了脱生死。’又云:‘汝若念佛而不能得生西方净土者,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又如真歇了禅师作净土的开示,其中曾说:洞山禅师以下的这一宗,皆是密修净土法门,其缘故何在呢?实在是因为净土法门,是以径直的一条道路修行,正是按照著世尊一大藏教之开示、接引上上根器,并从傍接引中下根机的修法。又云:禅宗门下之大宗匠,已经悟得不空不有之法,然而却又秉持志向、孜孜不倦于净土行业者,难道不是净土法门之见佛闻法,尤为简易于禅宗之门呢?又云:无论佛陀、无论祖师,在教门、在禅门,皆是修习净土法门,同归于念佛真源。入得此净土法门,则无量法门,悉皆能够进入。     至于如天衣义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慈受深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静蔼禅师、净慈大通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朝道珍禅师、唐朝道绰禅师、毗陵法真禅师、姑苏守纳禅师、北涧简禅师、天目礼禅师等诸大老,皆是禅门的大师宗匠,考究其自我密修及显化众生,发明阐扬净土法门的宗旨,则是不约而同的。     岂只前述的诸大德长老是如此,我曾经听一位老参的大德说:合禅宗五家的宗派,全天下的参禅僧,不论其开悟与未悟,无有一个人不归向于净土者。我因而问其缘故?此大德乃曰:如百丈山的大智怀海禅师,是江西马祖禅师传法的直传弟子,天下的丛林,依他的规矩而建立,从古代到今日,无有一人敢议论其过非。天下的清规,依从他的号令而推举实行,从始至终,无有一件事敢违背他的法则。看他百丈禅师所立的为病僧念诵的规则云:当集合寺院的僧众异口同声,由维那师举腔称扬一首偈颂,称扬赞颂阿弥陀佛。接著又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回向时至诚发愿云:‘病僧某某,如果娑婆世间的诸般业缘尚未度尽,期望能够早日身心轻安。若是寿命的大限难逃,希望能够直接归向极乐安养。’这难道不是求生净土的指导归向吗?     又看他百丈禅师所订的度送亡僧仪轨,在大众念诵后,回向伏愿云:‘神识能够超生于清净的国土,业障消除而能远离尘劳的世间,盛开上品往生的莲华,阿弥陀佛授一生成佛之记别。’如此难道不是求生净土的指导归向吗?至于到了荼毗火化之际,别无其它的作为,但令维邪师引声高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维那师唱十次,而大众同声和十次,总名之曰十念往生也。唱和完毕后,再回向云:‘上来称扬十念阿弥陀佛圣号,资助亡僧往生西方。’此难道不是求生净土的指导归向吗?自从百丈禅师立下清规以来,凡是度送亡僧,皆是依照这个方法,那么所谓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无有一人不归向净土者,岂不是如此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观察这位长老大德所引用的言语,实在是有所根据而不容辩驳啊!又因为其言说,于是悟到了百丈祖师建立此法则的深意,难道百丈禅师也是毫无根据而如此吗?你住在丛林当中,度送亡僧,已经不知道其次数了,此种回向往生十念念佛的方式,口里面唱诵过,耳里边听过,又不知道其次数了。你既然不能体会祖师的用意,又不能自己发起省觉之心,狂妄认为悟道通达之士不愿往生净土,则天下参禅者之执情,再也没有人像你这样的了!     问曰:净土法门摄受的根机,确实是非常广大!我不敢再论议其是非了。然而我也曾经听说过有所谓的‘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之说,我心中也颇暗自欢喜之。可是当我观看净土的经论时,其所谓的西方净土,乃是在十万亿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所谓的阿弥陀佛,则是极乐国土中的教主。如此则彼世界阿弥陀佛与我本心条然分隔,远远在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之外了,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答曰:你的话太过于狭隘了!根本就不明白你心性的广大而明妙啊!《楞严经》云:‘我们的色身,乃至外在的山河虚空大地,皆是我们妙明真心中的事物。’,又云:‘一切诸法之所生,皆是唯心所现。’哪有一个佛土不是在我们真心之中的呢?当知所谓的净土唯心,是说真心之外别无国土,就如同大海现出所有的波浪水泡,没有一个水泡能够离开大海的。而所谓的唯心净土,是说离开国土之外也别无另外一个真心,就犹如一切的尘土皆依止于大地,没有一粒微尘不称为大地。此外当知过去的圣人有说过:就我们这一个心,具有四种国土,一曰、凡圣同居土。二曰、方便有余土。三曰、实报无障碍土。四曰、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者,其中分为二类:初曰同居秽土,次曰同居净土。初、凡圣同居的秽土者,就如我们娑婆世界之类也。居住于其中的,有凡夫、也有圣人,而凡夫与圣人亦各有二种。凡夫居住的有两种:一是恶道众生,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道也。二是善道众生,即人道、天道也。圣人居住于此的有两种,一是实圣,即声闻的四果,缘觉的辟支佛,通教七地位,别教的十住位,圆教的十信满心。见思的通惑虽然已尽,而其果报身犹在,如此皆名实位的圣人。二者权圣,是指在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净土中的法身菩萨及妙觉佛,为了利益有缘的众生,而应化示生于凡圣同居土,此皆是权巧方便也。此等圣人皆与凡夫共住,故云凡圣同居。因为还有四恶道众生共住,故云秽土也。     其次、凡圣同居的净土者,就如西方极乐国土,虽然所得的果报非常殊胜,非是其他国土可比,然而也是凡圣同居土,何以故?因为其国土之中虽然没有四恶趣,但是还有人道、天道,因为能够往生彼极乐国土者,未必皆是得道证果之人。如《观无量寿佛经》云:犯种种重罪的人,临命终时能够忏悔过失、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净土。故知虽然还具有烦惑染污、也可以居住于净土。其中圣人居住的权圣实圣,比类前面所述的即可了知。但是因为其世界中没有四恶趣,故名为净土也。也有人说:如果全部研究所有诸佛国土的相貌,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无动世界,虽然也是净土,但是犹有男女相貌的分别,以及须弥山等。各个净土既然有其不同,秽土亦应不完全相等。     二、方便有余土者,声闻缘觉之二乘人,以及通教、别教、圆教三种菩萨,证得世尊三乘方便道者之所居止也。何以故?若修空观、假观二种观法,断见思通惑,断尽尘沙惑,而别惑根本无明尚未断除。能够舍离分段生死的色身,而生于三界之外,受法性身,即有变易生死。其所居住的国土,之所以称为有余者,是指仍有剩余的根本无明未断也。称名为方便者,乃是说其是世尊所设三乘方便道的修行人之所居住也。故《释论》云:‘出离于三界之外另有净土,声闻辟支佛出生于其中,受无漏的法性身,非是凡夫六道的分段生死也。’     三、实报无障碍土者,无有声闻缘觉等二乘人,纯粹是证得法身之诸位菩萨所居住的,分破无始无明,显露直心如法性,得到真实的果报。然而因为根本无明尚未断尽,滋润无漏的净业,受法性报身,亦名果报国土。《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于果报土’,即是此也。以其观照诸法实相,发起真实无漏,而所得的果报,故名为实。以诸位菩萨修行的因地各个不定,而达到色心无碍的境界,故名真实无障碍土,即《华严经》所阐明的因陀罗网世界,即是此也。     四、常寂光土者,乃是妙觉佛果究竟智慧所照的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土,亦名法性土。其但是究竟的真如佛性,非是有形之身、亦非国土。然而说之为身土者,以其离开法性身则无国土,离开国土则无法性身,名其为国土者,则是一个法而有两种意义。此即是普贤菩萨所观察之毗卢遮那佛的住处,名之为常寂光土。     前面凡圣同居及方便有余二种国土,是应身佛所居止的。第三实报无障碍土,亦是应身亦是报身,即是报身佛所居的。第四常寂光土,唯有真实清净,非是应身非是报身,乃是法身佛所居止的。又云:常即法身德,寂即解脱德,光即般若德。就如同天竺世间的伊字有三点“△”,不纵不横,不并列,也不是次第分别,名之为秘密藏,乃是诸佛如来所游居之处,真实恒常而且究竟圆满,乃是究竟真实的净土。     由此道理观之,所谓十方如微尘数的国土者,唯只是我真心中之国土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如恒河沙数诸佛者,亦只是我真心中之佛陀也。知道这个道理,则知道无有一个国土、不依止于我们的直心而建立,无有一尊佛不是由我们的本性而发露显现。那么十万亿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难道独独不是我唯心所现之净土吗?极乐国土中的教主阿弥陀佛,独独不是我本性之阿弥陀佛吗?     又当了知只是此一真心,具足含摄了十法界,身影与国土互相融通,重重无尽而无障碍。又当了知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众生与诸佛互相影现,念念之间互相交参融通。所以云:‘众生乃是诸佛心内的众生,是故众生世间的尘尘皆是极乐世界;诸佛乃是众生心中的诸佛,是故念念即是自性弥陀。’又云:‘十方清净污秽的国土,卷收于心怀则同在于刹那的一念之间;一念迷妄而为色心,乃至能够罗列十方而遍收于一切法界。’如此种种皆是我天然真性所本自具足的,非是众缘生起而新成就的。一念既然如是不可思议,当知随举一尘亦如是尔。是故能够在一一尘中现一切刹土,在一一心中现一切心念。一一的心念与微尘又互相周遍,重重无尽而无障碍。能于一时之间顿时显现而没有隐显之差,一切皆能圆满成就而没有胜劣之别。如同摩尼神珠顿时含容众多宝物,犹如帝释天因陀罗网之明珠、其千种光辉互相交映。我的心既然如是神妙难思,众生与诸佛的体性亦可等同而观。     如此,则了知迁移神识于十万亿刹土之外的西方净土,实在是生于自己的真心之中;孕育形质于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华之上,又岂能够逃离于自性刹那心念的边际之内。又云:极乐世界遍在一切处所,随举一法而全部皆能收摄也。就如同帝释天的宫殿上,千颗明珠罗列的宝网,一千个明珠的光影咸皆映照摄入于一一的明珠之中,每一个明珠的光影亦遍入映照于其余一千个明珠之内。虽然一一的明珠互相遍照映摄,但是此珠不可为彼珠,彼珠不可为此珠。虽然交参映照而却不杂乱,虽然个个独特相离而不分殊,一一明珠互相遍照彰显,亦无独立远离于其余明珠而单独的存在。西方极乐净土,即是千颗明珠中的一颗。其他十万亿的国土,也各个是千珠中的一珠。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以及人道、天道,下至于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一一无非是千颗明珠中之一。而阿弥陀佛,也是在千珠之中直接显示其中一珠,因此见一尊佛,即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亦是见到十方其余九法界的众生。如是则微尘数的佛刹世界海,过去、现在、未来等十世的古往今来,皆在我真心圆觉海之心印中顿时圆满具足,更无其它剩余之法了!     如上所引的文句,皆是佛陀、祖师、古圣先贤代代相传,所启发宣扬的明白训示也。了知此种道理,则知诸方刹土、诸般微尘,尘尘皆是我唯心之极乐世界也。一微尘、一佛陀,佛佛皆是我本性之阿弥陀佛也,如此还有什么疑惑呢?     问曰:既然说净土秽土是互相融通,尘尘皆是极乐世界,为何娑婆世界就独独不能免于污秽呢?     答曰:这是由于凡夫愚痴的业力所感,即于清净的心中而现出污秽的国土。若是佛眼所观的世界,即其污秽的当下皆是净土,岂有释迦如来果报的国土境界、真的是污秽不堪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本性能含藏摄持一切法而无余物,我相信‘唯心’义理之广大矣!身土圆融十方无碍,我相信‘唯心’之微妙矣!奈何我等尚且滞著于迷妄情执,未能远离污秽的杂业,则我唯心之土,又如何得由清净呢?     答曰:心如果染垢,国土即染垢;心清净,国土即清净。故《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念转变清净,则佛土清净。’如果想要清净其心者,舍离净土法门的修法,其他的则无能为力也。     问曰: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其详细情形可以请师父开示吗?     答曰:其实净土也无所谓的修与不修,修行是因为众生迷失,才施设而有的。佛陀的法门亦无所谓的高下之分,高下的区别是由于根机的不同而分别。因为众生的根器有多种差异,修行的方法也分成很多种类。收摄整理净土法门众多种类的修行方式,总括有三个门路。一曰观想,二曰忆念,三曰众行。而此三种皆是依据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西方净土为归向之宗主也。     一曰观想者。如《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     天台智者大师的《观经疏》云:经文中“诸佛如来”以下,广泛说明一切诸佛。“是故应当”以下,偏于观想阿弥陀佛。“法界身”者,乃是报身佛的法性身也。众生如果心念清净,则能了知法身本自具足存在,故云:所谓的“入”于一切众生的心想当中,就如同白天的太阳、升于天空而遍照一切,又如同清净圆满的明月、影现在百川万水之内,此是说明佛陀的法身自在无碍,能随众生心而影现其中也。又“法界身”乃是佛之法身,十方世界无所不遍,是以一真法界为体,若能得此观佛三昧,能解能观的心、与能入能现的佛相应,故云入于一切众生心想中。所谓的“是心作佛”者,是说佛本来在心中并不存在,因为心清净而显现。而所谓的“是心是佛”者,前面听闻佛本是不存在,心清净故显现存有,于是便以为我心与诸佛是条然区隔的两者,故世尊又云此心“即是”佛。众生由无明中开始觉悟佛法的存在,故名是心“作”佛;修行的果地终于成佛,故名是心“是”佛。     四明知礼大师的《妙宗钞》解释曰:意欲观想佛陀的报身,应当先明了能观之心的体性,其体性乃是众生的本觉真心,因缘生起而成为众生能观之心。本觉之心乃是诸佛究竟所证的一真法界之身,以其诸佛如来无有别种所证的境界,其所证的全体即是众生本有之觉性也。若众生的始觉能够究竟其功德,本有的觉性乃能彰显。故云:‘诸佛法身从众生心想中生起。’又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有平等同一的清净身、平等同一的智慧功德,随应众生根机的妙用亦复如此。阿弥陀佛的清净身显现,即是一切诸佛的清净身;诸佛的相好显明,即是阿弥陀佛的报体显现。因此《观经》泛指诸佛,以之作为所观的阿弥陀佛之体性。从智者大师经疏的“法界身”以下,是约众生与佛的感应道交来解释。从智者大师经疏的“又法界身”以下,是约众生的能解与诸佛的能入,其解入相应来解释。四明知礼大师的《融心解》云:若无智者大师“感应道交”的初释,则其观想不是观想诸佛。若无其次“解入相应”的解释,则众生与诸佛的体性便有差殊而不同一。二种解释相互成就,即是如今《观经》所说的观法。     知礼大师的《妙宗钞》又曰:如今《观经》的心念观想,并非直接于众生五蕴之中观照自身之本性佛,乃是托于他方之佛来显现我们的本性佛。故先说明应身佛入于我观想的心中,其次阐明佛身全体即是我们的本有觉性。是故应身佛显现时,即了知其是本性的光明;仗托著外义外境的成就,使唯心的观照成立。     若是论及心“作”、心“是”者,即是不可思议的一心三观也。以其若是破一切法、若是立一切法,名之为“作”,即空观、假观二种观行也。不破一切法、亦不立一切法,名之为“是”,即是中道实相观也。众生心性全体“是”佛而修观“作”佛,则真俗中三谛俱破俱立;修观“作”佛的全体即当体“是”佛,则三谛当体全非是破、全非是立。     即中道之空观、假观名之为“作”,能破见思、尘沙、无明之三惑,能立真谛、俗谛、中谛三法。故能感得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身之三身圆满应现,亦能成就我心法身、报身、应身等三身当来之果报。即于空观、假观当中的中道实相名之为“是”,则无明迷惑全体即是佛果之真实智慧,三障全体即是三德,故众生心即应身佛,心即是果报佛。故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皆是同一心体,而以此来修此三观,此乃是诸般观行之总体,《观无量寿佛经》此一经的妙宗也。     又曰:此观能令四种佛土清净,如是方为此《观经》的归向意旨。乃至云:以此《观经》,本是因为韦提希夫人厌离同居秽土,欲求生同居净土,是故世尊为之谈论不可思议的妙观,观想彼国依报、正报之清净庄严。三观若是成就,见思惑的粗垢首先脱落,当下不就是方便有余净土,那又更要求生何处呢?须知正是为了求生凡圣同居净土,故说三种观行,实在是由于观行微妙,能破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不只是感生于同居的净土,而且随其断除惑染浅深不同的当处,自然感得方便有余等三种国土。就如同疾病必须药物对治,本来只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但是如今却求得了仙方妙药,如果能好好地配合服用之,不但身体安康,兼带也能轻骨而成仙飞行。身体安康可以比喻生于凡圣同居土,轻骨成仙可以比喻感生上三种国土。只是一种药,其功效乃如此殊胜;就如同只是一个观佛的妙观,而能清净四种国土。     知礼大师解释云:韦提希本来只是欲求舍离秽土、求取净土,而佛陀开示其不可思议的观行方法,使其舍除污秽以至断尽,显现清净的身土而无遗漏。这就如同月盖长者为了免除毗舍离城疾疫的果报,是故请示于观世音菩萨,等到菩萨宣说神咒之后,不但能治病,乃至能消灭降伏贪嗔痴三毒之根,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之果德。是故以一心三观而求生净土者,以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三惑为秽土之因,以真谛、俗谛、中谛等三谛为净土之果报。因此别于二乘的不共无明惑断尽,则常寂光土清净,即能究竟证得三谛也。无明别惑尚未断尽,则实报无障碍土清净,即是分证三谛等等。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一心三观,能破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能清净常寂光等四种国土。如果有人其见思惑、无明惑尚未破除,而往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者,仗托著极乐世界的殊胜境缘而增进修行,则其它的方便有余土等三种净土,也可以指日而待了。况且经教中有云:五浊染污的轻微与厚重的差别,即产生同居净土和同居秽土的差异。而修一心圆观能够减轻五浊染污,其所感生的凡圣同居土,依报正报最为清净。比起只是修行戒行的善法,及其余经典所说修习种种善法而感生的极乐世界,其清净庄严的程度就有如天地之殊别。故天台宗即是将一心三观之圆教观法,当作是为比“散善”更高的“定善”也。     二曰忆念者,或者缘虑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或是执持佛的名号,如此皆名之为忆念,然而其中有指理体的、也有指的是事相的。如同《华严经》中解脱长者云: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我的意念即能明见。如是乃至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来,我若欲见其如来,随我的意念即能明见。我能了知十方一切如来,其国土的清净庄严之相貌,以及种种神通不可思议等事,皆是无所从来,亦无所至。了知一切如来无处所,亦无住处。就如我自己之身,无来无去,无行住处。然而彼如来不来至我此处,我亦不前往彼佛之所。知一切诸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就如梦中所见的事物,皆是从分别而生;观见一切诸佛,皆是从我自心而起。又知我自心就犹如器皿中的净水,体悟了解一切诸法就如同水中之影像。又知我心犹如魔术师的幻术,知道一切诸佛皆如同幻术所变现的。又知我自心及诸佛菩萨,悉皆如同山谷的回响,譬如在空旷的山谷中,随其音声而发出回响。悟解我们自心,随著心念而见佛,我如是了知,如是由于忆念而所见的诸佛,皆是由自心所现。     澄观法师的《贞元疏》曰:“无所从来”以下,正式辨明万法唯心,即心而无心,便入真如之理。了知彼境界相是虚妄不实,唯从自心所显现,既然了知一切唯心,则了知自心即佛。故说随其所忆念的,便无非是佛了。其下所列的四种譬喻,通通是为了显示唯心的事实,比喻我与诸佛无有往来,别喻则兼带说明不出不入等道理。四种譬喻皆具有四种观行,一正是唯心之观,二唯心故诸法空,三唯心故诸法缘起假,四唯心故诸法即中道第一义谛。融通而无隔碍,此即是《华严经》的意旨。所谓的如梦是比喻我与诸佛,不来不去,诸佛并不来至我所,我亦不去诸佛之处。水中影是比喻我与诸法,不出不入。魔术师幻术是比喻诸法非有非无。山谷的回响是比喻我与诸佛菩萨,非合非散,即非是合一,亦非分离而不相关。     又如《般舟三昧经》当中,世尊教导众生佛立三昧,专念阿弥陀佛,其大略云:‘若能常常忆念彼阿弥陀佛,就能譬如在梦中见到金银众宝及亲戚眷属一样,与其一同娱乐谈笑等等。’永明禅师曰:此是譬喻一切法皆是唯心所作,即于缘起有的当下而即是空,故我与诸佛无去无来,我亦不去佛亦不来。又因其如幻化而无实体,则自心与佛、两者皆忘;然而亦不无缘起的幻相,则也不坏自心与佛之相。真空与幻有无有隔碍,虽然没有我与佛陀去来之相,亦不妨因我念佛而普见于佛。见佛的当体即无能见所见,常能契会于中道。是以阿弥陀佛实则不来,自心亦不去至西方净土阿弥陀佛面前,唯是自心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唯心所作而自见。     又如《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云:‘若是为人之子者能忆念母亲,就如同母亲忆念子女一般,那么母亲与儿子在一生当中,便不会互相违离而相隔遥远。’以至于大势至菩萨说:‘我过去在因地修行时,即是以念佛心,证入无生忍。’霅川法师以理、事判别之而说:观察大势至菩萨说如同母亲与子女相互忆念之譬喻,则只是凡圣同居土的事相而已。观察其念佛而自证无生法忍,则念佛心便不可以只是单约事相而解释之。念佛而存一心三观之理,则佛身亦具足法身、报身、应化身等三身,心中亦能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无生法忍之位,乃可以契入也。     又如《阿弥陀经》云: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乃至于一心不乱。净觉法师曰:所谓的“一心不乱”,比例前面所说的一心妙观,皆是同名为正受,即是定心、定善也。根据过去前人之论说,则有理体、事相之分别。若是通达此心不自生、不从他生、不自他共生、不无因而生等四性不生,与空相的智慧相应,是理一心。若是用心存想忆念,念念之间能不间断,名为事一心也。真歇禅师亦曰:所谓一心不乱,兼带含摄了理体与事相。若是事一心,则人人皆可以行之。由于执持阿弥陀佛,心不散乱故,就如同蛟龙得入深水,犹似猛虎倚靠于山林,而如此安定不乱。此即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等文句,此即连带摄受中下二种根机之意思。     若是理一心,亦非用其他的方法,但能将阿弥陀佛四个字,当作一个话头,二六个时辰当中,直下一心提起正念。不以有心而念之,亦不以无心而念之,不以亦有心、亦无心而念之,不以非有心、非无心而念之。如是过去的前念与未来的后念等剂限分别、皆能当下断除之,而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不涉阶梯次第,迳直超越而入佛地。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评论之:不以有心而念等,文章有四节,可以配合于三观。初节“不以有心念”,可以配空观。次节“不以无心念”,可以配假观。第三“不以亦有、亦无心念”,即是双离。第四“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即是双即。双离双即,可以配中观,盖彼所谓的中观,亦包含了遮止与照明之义也。总合而言之,无非是以修行之事相契合于自性理体,显现其念佛的当处即是空,全体即是缘起的幻有,亦非空有二者,亦是空有二者,不可以心思凑泊,不可以言语拟议,心行之思与言语之路绝断之处,即名之为佛。     如上略举经中数条修行之法,通通名之为忆念,而其中各自皆有理事之分。其理体念佛者,与一心不思议圆观相同,能破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能净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无障碍、常寂光等四土,此则收摄上上之根器也。若其事相念佛者,近则感生凡圣同居净土,远则可以为上三种净土之因。就此事相念佛之下,其种种的修行事相又不尽相等。譬如诸经典所说的:或者一生系念阿弥陀佛,或者三个月系念,或是晨朝十念念佛,或是七七四十九日念佛,或是十日十夜二六时辰念佛,或是一日一夜不断地专念阿弥陀佛。更加上以深信之力,清净真实发愿之力,诸佛加被摄受之力,皆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外下而至于五逆十恶的造罪凡夫,临命终时十念称念佛之名号,亦蒙许可得以往生极乐净土,此则摄持中等及下下等之根器也。     三曰众行者。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大众,发十大愿:一者、礼拜恭敬十方诸佛。二者、称扬赞叹如来功德。三者、广泛修造种种供养。四者、忏悔过去一切业障。五者、随喜十方圣贤功德。六者、劝请诸佛转大法轮。七者、恭请诸佛圣贤常住世间。八者、时常随顺学习诸佛之行。九者、恒时随顺众生善行。十者、普皆回向一切法界。其中一一之誓愿皆云:虚空界如果有穷尽,众生之业障如果穷尽,众生之烦恼如能断尽,我之大愿乃有究竟穷尽之时。然而虚空乃至众生之业障、烦恼皆不可穷尽故,我此普贤十大愿王亦无有穷尽。乃至于在念念之间我此愿王皆能相续,而无有一刹那时之间断,身语意业精进实行,而心中无有疲劳厌倦。     乃至于经中说:若能如是修行,到了临命终时,生命最后的一刹那间,一切的眼耳鼻舌身等诸根,悉皆散失败坏。一切的威德势力,悉皆消退而失去。乃至是身为君王之人,其辅佐的宰相、大臣,乃至于大大小小的宫殿及内外之庭园,大象骏马及广大众多的车乘,所有的珍宝及国土中的资源宝藏,便无法再如同从前相随于己而去至后世。唯有此普贤十大愿王,不会舍离你而去,并且在一切时中,在我们之前引导向前,于一刹那间,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一到极乐世界,即能见到阿弥陀佛。其人自己能看见自己生于莲华之中,并且亲蒙阿弥陀佛授记当来成就佛道。既已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之后,经于无数劫的时间,皆能普遍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众多的世界,以大智慧功德力,随著众生的根机心念,而施为利益众生之事。乃至于能在烦恼的大苦海中,救拔济渡众生,令其出离烦恼痛苦之海,并且皆得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又如《法华经》中所云:若能听闻此《妙法莲华经》的经典,并如世尊所说之法而修行,于此娑婆世界中寿命终止之后,即能往生西方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众围绕于其住处,生于清净的莲华之中,七宝所成之台座之上。不再为贪爱欲念所烦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害,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染垢所恼乱,证得菩萨的种种神通,以及无生法忍。     又如《大宝积经》之中所说,发十种心,即得往生极乐净土。佛告弥勒菩萨:如是十种心,并非一切平凡、愚痴、造不善业的众生,具足种种烦恼者所能够发起的。何者为十?一者、能于一切众生,起于给与快乐之慈心,无侵损伤害之心。二者、能于一切众生,起于拔除苦难之悲心,无逼迫恼害之心。三者、于佛陀的正法,能够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而生起乐于守护正法之心。四者、于世出世间一切法,能开发生起殊胜的忍力,而无有执著之心。五者、不贪求种种利益供养,以及他人之恭敬尊重,而得以法为乐之清净意乐心。六者、勤求诸佛的一切种智,于一切时中,无有忘失之心。七者、能于一切众生之中,尊重恭敬,无有贬低轻视之心。八者、不执著于世间的诸般论著,于佛陀的菩提正法,生起决定坚固的信乐之心。九者、种植种种的善根,无有混杂污染,具足清净之心。十者、于诸佛如来,能够舍离对其相好光明等之诸相分别,而起于随念其功德智慧之心。是名菩萨所发起的十种心,由是种种心故,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人能够于此十种心中,随意成就其中一心,乐欲往生彼阿弥陀佛之世界,若不得往生净土者,绝对是没有这种事的。     又如《观无量寿佛经》云:意欲往生彼极乐国土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具慈悲心而不杀害众生,修习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依,具足种种戒法,不违犯戒律威仪。三者、发成佛度众生之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受持大乘经典,劝进他人修行佛法。此三种福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净业之正因。智者大师的《观经疏》曰:第一种净业,是共于凡夫所行的。第二种净业,是共于二乘人所修的。第三种净业,乃是大乘不共的佛法也。     又如《无量寿经》之中,上中下三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以及其余诸经论所说明的诵经、持咒,建立佛塔、塑造佛像,恭敬礼拜、赞叹称颂,奉持八关斋戒,烧种种香、散杂色华,悬挂缯彩、幢幡、伞盖,凡是任何一行、随意一事,足以求生极乐净土者,更加上以深信切愿、至心回向之力,无不往生西方净土也。如上广泛所引经论中所说之事,通可名之为“众行”。然而誓愿、修行既有功德大小之不等,而且又各有理体、事相之不同。且如《华严经》所说的十大愿王,《大宝积经》所说的十种发心,依此而往生极乐世界者,其所感得的依报世界、正报身心之殊胜,及所见到的阿弥陀佛之相好光明,及其所听闻阿弥陀佛所说的教法,比较于一般小修行的凡夫常流,应当必定相当悬殊差异也。     问曰:我听说善财童子,乃是圆顿的上上利根之人,能于一生证取成办佛法之功德,如今乃不求生华藏世界,而劝导其求生极乐世界,此是何种意旨呢?     答曰:《华严经疏》之中,本身自己就有此种疑问。彼疏中所回答的说:因为娑婆世界众生与阿弥陀佛特别有缘故,其次为了使众生归向凭靠之情能够专一故,三者极乐世界也不离华藏世界故,四者阿弥陀佛即是我们的本师毗卢遮那佛故。这是说华藏世界中所有的佛土世界,皆有微尘数之多。极乐世界虽然离此娑婆世界,有十万亿国土之远,但是并不离开于华藏世界之外,所以说不离于华藏世界也。如《华严经》云:‘或者有人能见到无童寿佛,并有观自在菩萨等大众所共围绕。’此即是赞叹毗卢遮那佛、随机用不同的名号来实行不同的教化,故阿弥陀佛即是我们本师毗卢遮那佛。又曰: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众,结劝归向极乐世界者。是为了让信解圆顿教法的人,能够入于文殊师利菩萨之智慧,修习普贤菩萨之德行,使其福德智慧、事相理体,皆能称合于一真法界。此发大菩提心之人,虽然能够妙悟自性本有之智慧光明,顿时同于诸圣之智,然而威德势力、神通妙用仍然尚未充足,没有办法及得上诸佛如来现出于世普利众生之事。所以暂时要依止于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直至成佛而后已,其意旨即在此也。     问曰:前面第三“众行门”中,既然说誓愿修行有其大小之不等,契入理体与修行事相也有差别,而其所感生的依报国土、正报身心之相,也有悬殊的差异。那么在前“观想”、“忆念”二门之中,修行方式亦各个不同,其所感生的净土之相,是相同还是不同呢?     答曰:皆不相同也!故永明大师曰:所谓的九品往生者,其感生的事相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的是往生游历于化城国土,见到佛的应身。有的是往生于实报国土,见到阿弥陀佛的真体。有的只要经过一夜,便能登于上地的菩萨阶位。有的要经过一劫,才能证得小乘之果。因为其在因地中,或者因其利根、钝根,或是定意念佛,或是散乱心念佛,或因悟道有迟缓与迅速的不同,而其根机器用亦不相同。或者莲华开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其时间期限皆各有异。又慈云遵式大师曰: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分为九品,然而只是大略地区分而已,若是更加详细的分判,应当是有无量之多。     问曰:极乐世界只是凡圣同居土,本非实报无障碍土,何以说有的人往生于实报国土,见到阿弥陀佛的真体呢?     答曰:你真的以为在凡圣同居土之外,别有实报无障碍土吗?当知方便有余、实报无障碍、常寂光等三土,皆不离于凡圣同居土。只是正报的身心、依报的环境等等受用,各各不相同而已。如《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的身形,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古代的法师曰:‘此乃实报的庄严色身也。’又霅川法师曰:‘极乐世界的国土,有四种国土之不同,岂只是极乐世界分成四种国土而已呢?’荆溪法师云:‘直下观察娑婆世界国土,亦是四种国土具足。就如同当时毗卢遮那佛的华严海会,并不离开印度的逝多林,然而诸大声闻,却不知不见。’此即是四土具足之类也。     问曰:既然说此娑婆国土也是四种国土都是具足,那么只要在此娑婆世界展转修行即可,反而却要人舍离此土而往生彼国,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曰:此娑婆世界虽然具足四种国土,奈何污秽杂染之业行难以消除,因为如果想要舍除污秽而求取清净,势必要求生彼极乐净土。四明知礼大师云:此娑婆国土染浊极重,到了十信位才能脱离苦轮;而彼极乐国土境缘殊胜,九品根机的人只要往生后,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难道不曾听说大通佛当时的国土中,受大通佛教化的徒众,虽然已经经过了尘点劫以来,尚且还在声闻的境地,如此种种众生皆是因为遇到恶缘而退转,故需要经历长时劫的修行才能得不退转。例如舍利弗在过去世已经证得六心住位,仍然还会退落到五道轮回,更何况是一般悠悠泛泛的修行人呢?实在是由于此娑婆国土,常常会遇到让人退失的恶缘,故经典中云:‘鱼的幼苗和庵摩罗华,以及菩萨初发心的人,此三种事皆是因地中很多,而真的能成长而有结果的却非常稀少。’若是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普通泛泛无修行的凡夫,便皆可以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之故,所以不滞留于此世界中进修,而要求生彼国也。     问曰:凡圣同居的净土,在十方世界中种类极为众多,如今却偏偏单指极乐世界,而且又偏偏独赞其境界殊胜、众缘殊胜,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曰:彼极乐国土的众生,无有生老病死等众多痛苦,但受自在无碍之诸般快乐,故名极乐世界。如今以娑婆世界相对而比较之:此世界众生则是感得血肉形躯之果报,有生皆有众苦;彼极乐世界众生则是莲华化生,无有生产、生活之痛苦也。此世界则有春去冬来的时序代谢,色身的衰老一日一日地侵蚀;彼国土则没有冬寒夏暑之变迁,无有老迈衰残之痛苦也。此世界则色身的地水火风、四大难调,常常产生种种病患;彼国土则莲华化生形体香洁,无有疾病难忍之苦也。此世界则七十长寿世间稀有,无常迅速性命难保;彼国众生则个个寿命无量,无死亡难逃之苦也。此世界则有种种的亲情执著、爱恋缠绵,可是爱恋之人却终究必定要分离;彼佛国土则皆是大丈夫相,没有父母妻子之执情,因而无有恩爱别离之痛苦。此娑婆世界仇家敌人怨恨常起,有冤有债必定相会;彼国土则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无有冤仇憎恨会遇相聚之苦也。     此娑婆世界则有贫穷困苦饥寒交迫之事,虽然想要贪求却常常不足;彼国土则到处皆有衣食珍宝,不需经营而受用现成。此世间有的人是身躯形骸丑陋污秽,五根常有缺陷不全;彼国土则人人皆有端正庄严的相貌,身体皆有亮丽的光明。此世界则有六道轮转的痛苦,彼国土则永证无生不再轮回。此世界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四道之苦;彼国土则尚且不曾听闻三恶道之名。此世界充满高低丘陵坑坎险境,以多刺的荆棘为林木,并有土石为山的种种险阻,污秽的恶境充满于其中;彼极乐国土则以黄金为地,七宝所成的行树高大参天,七种珍宝所成的楼阁耸入云霄,开放著各种青黄赤白的美丽华朵、皆是微妙香洁令人欢欣。此世界则释迦牟尼佛在娑罗双树间已经灭度,而龙华三会之弥勒尊佛尚未前来下生;彼国土则极乐导师无量寿佛,如今现在正在说法。此世界则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只能徒自仰闻其嘉名而不能亲见;彼国土则可以与二大菩萨,亲近而为最胜之道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世界则到处充满各种邪魔外道,恼乱真正的修行道业;彼国土则由阿弥陀佛变现一切境界、教化众生使修行能一统而不混乱,邪魔外道之辈根本断绝其踪迹。此世界则常有娇声媚色、妖艳淫逸之事,引诱迷惑修行之人;彼国土则是人人正报色身清净无染,没有女人形色之态。此世界则有凶猛恶兽、鬼怪魍魅,交相扇动著令人恐怖惊心的邪声;彼国土则流水华鸟、罗网树林,咸皆宣说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音。娑婆与极乐两种国土互相比较度量,其境界众缘有极大的差别,而极乐国土之殊胜之处,其数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全部列举也。其境界殊胜者,可以摄受众生喜欢取著清净安适之执情。其众缘殊胜者,可以帮助往生西方者修行之道力也。因此虽然十方世界中凡圣同居净土的种类甚多,唯有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众缘具足,是故释迦世尊偏指求生极乐世界也。     问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皆可以亲近而学习,如今独独推崇阿弥陀佛者,是何道理呢?     答曰:独独推崇阿弥陀佛者,其缘故有三:一、誓愿深重。二、娑婆有缘。三、化道相关。一、誓愿深重者。如佛经中云:阿弥陀佛在往昔修行的因地之中,曾经发下种种广大的誓愿。其大略是说:若我将来成佛之后,其有众生发愿往生我的国土者,或是听闻到我的名号,修行种种的善根福德,称念我的名号,乃至十念之间的短暂,若不能往生我国土,誓愿不取无上正觉。既能往生我之国土者,若有退转于三恶道或退转佛道者,不能于将来决定成佛者,我誓愿不取无上正觉。是故《华严钞》曰:阿弥陀佛的誓愿深重,专门接引娑婆世界如此根机的众生。     二、娑婆有缘者。我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于此娑婆世界时,受其教化而归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者,固然已经是相当众多了!如果再观察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末法时代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贵贱贫富,曾经稍微听闻佛陀教法者,无不信心归向。即使是未曾听闻佛教者,亦会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算是顽劣愚痴、残暴造恶,而无信仰之徒,或者是遭逢灾难危险之处,或者有时发出赞叹、或是怨恨叹息之声,不知不觉间随口便会叫阿弥陀佛。乃至于幼小的儿童或女子们在游戏玩耍之际,聚集沙石拨弄土泥,或是涂墙画壁之时,便会作出阿弥陀佛的形像。甚至于那些学习步行尚未平稳、学习语言尚未完成的婴儿,自然而然也能唱念阿弥陀佛。如此种种皆是不用劝化而发出之声,不用教导自然而能的,此不是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是什么呢?     又如《无量寿经》云:释迦牟尼佛说:我演说此部经典,令众生亲见无量寿佛,以及其极乐国土。若有众生当来欲往生净土者,皆可以发愿求之,千万不要因为我灭度之后,又再生起疑惑之心。将来末法的时候,经典与修行的法门都已灭尽,我释迦牟尼以慈悲怜悯众生的缘故,特别留下此《无量寿经》,使其更再住于世间一百年。当时如果有众生遇到此部经典者,随其心意之所愿,皆可以得度而往生极乐世界。又经典中云:此《无量寿经》灭失之后,世间的佛法全部都没有了,但留下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名号,救度众生。如果有不信受而毁谤阿弥陀佛者,将来即会堕入地狱,蒙受种种的痛苦。故天台智者大师云:当知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娑婆五浊恶世,与众生特别有缘。     三、化道相关者。过去的前辈觉者说,娑婆与极乐两个国土的如来世尊,示现居住于净土与秽土,以折伏及摄受二种法门,来调伏教化众生。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以污秽的国土、以种种痛苦的境界,以短促无常的世间、以众多的魔恼而折伏众生,使其知道厌离生灭不净的世界。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清净的国土、以种种安乐、以无量的寿命时劫、以不退转之道而摄受众生,使其知道欣求无量清净的法身慧命。既然知道厌离娑婆、并且也知道欣求极乐,则如来教化之道即能盛行流传了!再者我释迦如来于三乘教法教授佛道之外,其有尚未能够度尽的众生,其化度的因缘则在阿弥陀佛了。是故释迦如来于诸大乘经典之中,一再叮咛反覆宣说,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劝导往生极乐世界者,实在是因为其与释迦如来的教化之道有很深的关连也!以是三种缘故,因此乃独独推崇忆念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     问曰:偏指极乐、独推弥陀之说,实在是尽善尽美之言也!欣求净土厌离秽土,求取极乐净土、舍离娑婆此土之方法,实在是至极广大之教化也!但是胆敢请问所谓的欣求厌离、取净舍秽,难道就没有贪爱与憎恶之分别执著,没有能取舍与所取舍、互相对立之过失吗?     答曰:你实在不能了知我所说的话,此非是世间之爱憎分别,能所对立也。此乃是十方如来,为令众生转凡成圣的普遍法则也!若不是因为厌离生死、舍弃生灭,众生何以能够转除凡情?若非因为欣求净土、取于菩提,众生何以能够成就圣道?因此从一般的凡夫之人,以至于进入圣人之位,由入圣位以至于到等觉菩萨之地,其中能够次第而增上者,无非就是因为欣求上位、厌离下位。只有到了究竟妙觉佛果,其取舍分别才能完全消亡。     是故古代的大德云:‘取舍之情到了究竟之时,即与不取不舍,无有任何差异也。’何况此净土法门之修法,只是同一群所教化之众生,而由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之所共同建立而成就也。释迦世尊在此指导众生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彼国接引摄受众生前来净土。假使不是因为厌离舍弃之情,想要离开此土却没有路径;如果不是因为欣喜执取之心,往生彼国土也无有其分。既然能够舍离此土矣,又能往生彼国矣,然后凭借著极乐世界殊胜的众缘,直至成就无上佛果,那么贪爱憎恨与能取所取,其功用实在是莫大于此了!如此又有何过失呢?     问曰:取舍分别之谈,我不敢再议论了!但是往生净土之说,难道能不违背于无生的道理吗?     答曰:天台智者大师云:‘有智慧的人虽然心中炽然求生净土,但是了达往生一事其体性本来不可得,往生的当体即是真正的无生,此即是所谓的心净故佛土净。愚痴者为往生之事相所束缚,闻往生即当作真的有往生来去之事,闻无生则当作不必舍污秽求往生。而不知往生的当体即是无生,无生之当体亦不离开往生净土等事相。’长芦宗赜法师曰:‘以往生净土当成有生灭者,此是执常见者之过失;以不求生净土当作无生灭者,此乃是执断见者之迷惑也。生灭之当体即无生,无生之当体即不离生灭,此乃是中道第一义谛也。’天衣义怀禅师曰:‘往生则决定往生西方净土,说有来去其实是没有来去生灭之事也。’     以上三位大师之说,其意旨甚为明了,如今我再以性相两个字来解释之: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自不生不灭,自心之因与众缘和合时,乃有生起之相。以其真如体性而能缘起现出众相,故曰“无生即生”。以其缘起众相皆由真如体性而现,故曰“生即无生”也。知此道理,则知净土法门之往生西方者,其实是自性唯心所生,由“无生”的真如体性、依众缘具足而“生”,那么生与无生有何乖违呢?     问曰:往生即无生之说,其意旨已经昭然明白。但是如今之学佛者,大多不能知晓明了。千人万人之中,皆疑惑极乐世界远在十万亿国土之外,临命终时,恐怕难以到达如此遥远之处,又要用什么方法令其明了呢?     答曰: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我之前说了许多自心之外无有国土,国土之外别无自心的道理,你到了这里却还说不明了。此事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众生大多妄认其自心在他的色身之内,在其心胸的方寸之间。不知道自己本性的心量,本自广大无边。你难道不曾听闻赞叹佛陀的偈颂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方的虚空无量无边,尚且被我心量整个都包含了;如恒河沙的世界,无量无数,我真心之量,一一都能周遍而不遗漏。以如此的道理看来,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本自在我真心之中,其实是非常近,何遥远之有呢?临命终时,即是往生于我心之中,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何困难之有呢?     你难道不曾见到《净土十疑论》云:‘所谓的十万亿国土之远,是为了对凡夫肉眼六道生死的心量来说的。只要是众生净土的行业成就者,临命终时至心念佛在定之心,即是往生极乐世界受生之心。至心发愿动念念佛之际,即是往生净土之时。’     正是因为如此,故《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其实离此娑婆世界并不遥远。’又众生净业之力不可思议,一念之间即可往生,不须忧愁遥远难到。又如人们作梦一般,色身虽然还在床上,而心意识已经周遍到了其他地方。往生净土亦复如此,不须怀疑也。经中云:‘一弹指的时间,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云:‘如同弯曲又伸直手臂的短暂时间。’又云:‘短暂时刻的时间。’故《自信录》云:‘十万亿佛刹之远,少顷的时刻即能到达者,正是因为众生的自心本来微妙不可思议也。’如此等重重的譬喻言说,只是在说明:往生净土即是生在自己本性的广大心中而已,是故非常近、而且非常容易也。     我如今尚且不说你真心自性的广大心量,暂且只就你的色身之内,方寸之间的妄心,说个简单的譬喻。譬如由东土此方到西方的天竺,动辄要经历十万余里,而且一路之间,还要经历很多的国土。有一个人虽然未曾亲自到达天竺,但是曾经听闻他人讲说一遍,因而记忆在其心中。此人后来之时在坐卧之间,忽然动了一念,思量彼种种国家,思量千里,便到千里之外。思量万里,便到万里之外。思量天竺国,便到了天竺国。以此来比喻往生净土,便是这个道理。如此岂不是一弹指之间,一念便到西方净土,如何有所谓的难以到达的道理呢?你如果不修习净土行业,要到西方极为困难,净土的行业若是成就了,要到西方极为容易,只要具备了坚定恳切的信心,决定不会欺骗耽误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不修净业,要生净土极为困难,此是真诚不虚之言也。但是何故前面所举的五逆十恶的凡夫,临命终时亦得往生?我未曾听闻其详细之事相,而且心中还有疑惑,希望师父详细开示而解释之。     答曰:《观无量寿佛经》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造作种种不善之业,如五逆重罪及十恶业等,具足种种的不善之行。像这样的愚痴无知之人,以其造作此种恶业故,本来应当堕于三恶道中,经历许多劫的时间,所受的苦报无穷无尽。如此愚痴的恶人,临命终时,有缘遇到善知识,以种种的方式来安慰开导,为其演说《阿弥陀经》等不可思议的微妙佛法,教导他令他至心忏悔念佛。此人由于身心的痛苦所逼迫,没有办法忆念阿弥陀佛,善知识告诉他说:‘你如果没办法忆念阿弥陀佛者,应当口称无量寿佛。’此人若能如是至诚心,令音声不断绝,具足十念之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其至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故,于念念之中,去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人临命终时,见到金色的莲华,广大光明犹如太阳,显现而止住在其人面前,如同一念的时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于莲华苞之中,住满十二大劫,莲华才盛开,莲华开后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慈大悲之音声,为其广泛而详细地开示诸法实相,以及除灭罪障之法门,是人听闻之后欢喜无量,应时即发无上的菩提之心。此即是其五逆十恶下品下生之详细内容也。虽然十二劫处于莲华苞中,而其受用境界之快乐,就如同忉利天人,故古代的大德云:‘华中快乐如忉利,不比人间父母胎。’     五逆十恶之人得以往生者,《观经疏》曰:‘以其临命终时至心念佛而除灭罪障故,此即是以念佛为殊胜之助缘也。’我仔细研究参详经中意旨,此即是因为至心念佛灭除罪障而往生也。然而以《观经疏》和《十疑论》之文句比较而明了之,则有三种义理:     一者、有人问说,如何只是以临命终时很少时间的心力来念佛,而能胜过其终身所造的罪恶呢?答曰:念佛的心虽然只是很少的时间,然而其心力坚强猛利,其心勇健果决,名为强大的心力,以临命终时即将舍离色身之事非常急迫,若不精进即堕恶道。如人入于军阵之中,不惜色身性命,但求出离险境,是故名为勇健之人也。     二者、此人在世时虽然曾造恶业,或者其在此世之时曾修其他三昧,故临命终时劝其念佛,其定心容易成就,也就是属于急于佛乘智慧、而缓于精严持戒的人。纵使其现世不曾修习三昧,也可能是宿世的善根种子如今成熟。以其宿世的善业势力较强的缘故,临命终时得以遇到善知识的帮助,故能十念念佛而成就往生之功德。     三者、若不是宿世的种子,亦非现世曾修三昧,则其临终念佛之时,必定有深重的忏悔之心。是故永明大师曰:‘善业恶业无有定相,以其因缘所生而体性空寂故。临命终时六道之中有超升亦有沉沦,那就要看其善恶业之势力强弱而分优劣。临终少时念佛而胜其一生之造恶,就如同真金一两之价值,胜过一百两层层叠叠之俗花。临终一念忏悔念佛之心能灭八十亿劫之罪,就如同一个只有微光的小火把,能够燃烧堆积如山的万仞杂草’     问曰:娑婆世界如今乃是五浊恶世,人人皆有罪业,纵使未曾造作五逆十恶等重罪,其余较轻的罪业,谁能完全没有,假使不经忏悔消灭罪障,只是在临命终时念佛,这样能够往生净土吗?     答曰:亦得往生也!此乃全部藉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广大愿力也。《那先经》云:‘就如同把一百枚大石头放置在大船之上,藉著大船的浮力故,大石头可以不沉没水中。若是没有大船的凭借,即使是很小的石头也会沉没于水中’这是比喻彼五浊恶世之人,虽然一生之中曾经造作恶业,临命终时念佛依靠阿弥陀佛而不堕入地狱之中。如果不是因为念佛仰仗阿弥陀佛大愿力之摄受,虽然只是造作小小的恶业,也会堕入地狱之中,更何况是五逆等大恶业呢?大船就是譬喻阿弥陀佛的广大愿力,石头是比喻人们所造的恶业,因此古人有所谓的带业往生之说。前面在四种国土的文章当中,也曾说到具有无明烦恼污染的人,亦得往生于凡圣同居的净土。     又如僧人雄俊,临命终时即将堕入地狱的镬汤之中。另有一位汾州人,平日一生以屠牛为职业,临命终时见到一大群的牛,用头角来逼近抵触其身体,身心的惊苦疼痛难以忍受。以及张钟馗,一生以杀鸡为业,临命终时见到鬼神驱赶著一大群的鸡,用嘴啄破其两只眼睛,其身上流的血盈满于整个床铺。此三人皆是临命终时恶境现前,然后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后来俱得往生于极乐净土,如此之事不是仰仗佛力加持是什么呢?     我再以比喻来说明之,譬如有人现在违犯官方的法律,应当被捕关入官方的囚牢之中。但是因为他去投靠依附国王,藉著国王的宣示诏文,则地方官府不但不能拘提收捕,而且能因此而到达京城也。所以《西资钞》云:‘众生得以往生净土,是假借他力所致。’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摄,释迦如来的劝化赞助,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加持。就如同渡过广大的海洋之时,既已得广大坚固之巨船,再依靠著善知识的引导,更加上顺向风力之方便,必能快速到达于彼岸。如果是那些不肯登上舟船,迟迟滞留于五浊恶国、而不能登于彼岸者,这又是谁的过失呢?     问曰:前面说一般的博地凡夫,便能够达到不退之阶位,此必然是已经没有恶业之人,如今此带业而往生净土者,也能够达到不退转之位吗?     答曰:一律皆可以达到不退转之地也。经云:‘若有往生极乐世界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成就佛道而不退转。’又云:‘若有众生往生西方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位之菩萨。’此外《净土十疑论》云:‘有五种因缘,能令往生极乐世界者,皆能不退转:一者、由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之所摄持,故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二者、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常常放光照射加持,菩提心可因此而日日增长,故得不退转于佛道。三者、极乐世界的流水、众鸟、罗网、树林,乃至微风吹动之音声、天乐演奏之众响,皆能演说苦、空、无常,乃至六波罗密之法音,使听闻到者,常常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得不退转也。四者、彼极乐国土纯以诸大菩萨、诸上善人以为良师益友,无有种种恶缘境界。外不受鬼神邪魔之迷惑,内不因贪嗔痴等三毒之所挠动,烦恼之心能够永远不起现行,故得不退转也。五者、只要能够往生彼佛国土,即能得到寿命无数长劫之果报,寿命无量就和佛菩萨相等,故得不退转也。’又古人云:‘如果不愿意往生净土则已,愿求往生则无不得生者。不往生极乐世界则已,只要是往生者则必定永不退转也。’     问曰:一生之中造恶无数,只是临命终时忏悔念佛,即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又无退转佛道、轮回生死之疑虑,此阿弥陀佛广大的功德愿力,实在是微妙而不可思议啊!那么我于往生之前,尚且可以做一些世间的事业,一直等到临命终时,然后才念佛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答曰:苦哉!苦哉!这是何等愚痴谬误之言也。砒霜与酖酒,乃是一切毒物中最毒的东西,如今你这一句言语,更毒于砒霜酖酒啊!不只是耽误欺骗你自己,况且又耽误蒙骗天下间不论出家僧人、在家俗众,以及善男信女,皆是由于此等言论啊!     前面所谓的五逆十恶的凡夫,临命终时念佛往生者,乃是其宿世种有善根、及福德因缘者,方能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此种侥幸而难得之事,万万人之中,没有一个、半个。你难道认为人人在临命终时,都有此种侥幸之事吗?你难道不曾见过《群疑论》中说:世间有十种人临命终时没办法念佛:     一者、善知识未必能够遇得到,所以没有劝导念佛的道理。二者、命终时种种的恶业苦果缠身,没有心力能够念佛。三者、或者由于中风而不能言语,所以没有办法念佛。四者、临命终时颠倒狂乱失去心志,是故要他专注心想是不成的。五者、或是遇到水火之灾,极为急迫而没有闲暇念佛。六者、突然遇到豺狼野兽之攻击,心中恐怖又没有善知识在身边帮助。七者、临命终时遇到恶友、破坏其对念佛往生之信心。八者、饱食过度,引发昏迷而突然致死。九者、在战场军阵中格杀战斗,突然之中遇刺而亡。十者、从高山峻岭一不小心失足坠落下去,色身受伤败坏而损失性命。     如前述等十种之事,皆是我们平日之中常常耳闻眼见的,此事不论僧俗男女,人人皆有可能遇到。或是因为宿世的业力所招,或是由于现生业力所感,忽然之间境界现前,实在是不容有回避的空间。你又不是具足神通的圣人,或是有宿命通,能够事先知道你临命终时有恶业、无恶业,又不是有他心通、天眼通、能够事先知道临命终时是好死、恶死。如上的十种恶缘,忽然让你遭遇上了一种,往生之事你便休了也,便做手脚不得了也。便是有善知识、活佛围绕在你身旁,也没办法救你也。便需随著过去的恶业受报,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受罪。到了那时想要听闻到佛的名号,也不得而闻了也!     就算是你无此恶缘,只是安然地老病而死。也没有办法免除在临命终时色身如同风刀解体,地水火风四大分离之时,如同活龟被脱壳,如同活生生的螃蟹落入滚烫的热汤之中,其色身的痛苦逼迫,以及心中的害怕恐怖、慞惶散乱,那时候要念佛也没有办法了。更假饶你无有疾病而寿终正寝,又怕到时世间的种种杂缘尚未了结,俗世的念头还未休止,贪图残生,恐怖死亡的心念,扰乱烦恼自己的胸怀,哪能安心念佛呢?若是世间的俗人,又加上家私财产尚未分明,身后之事尚未预办,此时妻妾啼泣、子女哭号,百种的忧恼在心中煎熬,早就没办法念佛了!     更假使你在未死之前,只是有些少许的病痛在身,每日身上忍著痛、忍著苦,哀号叫唤喘息呻吟。更要四处去探问药方、广求良医,又要问神祈祷、向佛忏悔,种种杂念纷飞不断,早也是念佛不得了也。更饶你尚未生病之前,只是年纪渐渐老大,色身的衰相现前,行路坚难困顿、形体弯驼龙钟,整日里愁叹年华老去、忧恼时日不久,只向这个衰老的色身上左安右排,早也是念佛不得了也。更假使你尚未衰老以前,正是年少健壮之日,正是可以好好修行念佛之时,只要稍微有一点狂妄之心尚未歇息,世俗的杂务互相关连,东攀西缘,杂思乱想,心中随著业识而茫茫无定,也是念佛不得了也。     更假饶你没有杂缘,整日清闲自在,也有志向想要修行。但是在世间诸相当中,观照不破、放它不下,心把不定、斩理不断,忽然遭逢一些子境界现前,一个主人翁,便随他境界左颠右倒,也是念佛不得了也。你看他不论是在衰老病痛之时,或是年少健壮、清闲无事之日,稍微有一些些俗事挂在心中,早已是念不得了,何况是等到了临命终时呢?何况你更说尚且要做一切世间的事业呢!你真是大愚痴人,说此痴话,敢保你错用身心了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世间的事业,如梦如幻虚妄不实,如影如响难可把捉,哪一件又有真实的效用呢?哪一件又能够代替生死呢?纵使是你能广造伽蓝寺院,多多增加常住的资产,能攀缘寻求有名位的贵人,结交官吏富豪令其布施。你还认为是多做了些好事,殊不知却犯了释迦如来所制定的,不能体究佛道之根本,而攀结众缘、广造伽蓝等戒律。你难道不曾看见佛经里面说的,有为造作的功业,常常有很多的过咎。天堂的福报尚未成就,地狱的恶业却先完成了,生死之大事如果未能明了,一切有为之造作皆成为将来受苦之根本。等到哪一日眼光落地死亡之际,蒙受恶业之苦果时,方知道自己平生所作的一番事业,尽是一些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在锅鼎热汤下增加柴火木炭,在剑树上更架上刀枪之苦事。袈裟之下失去人身,经过万劫也难以回复。即使铁石心肠的汉子听闻此事,也会痛苦难忍而落泪。祖师大德如此苦口婆心劝人早日精进念佛,哪里曾允许你尚且作些世俗事业,等待临命终时再来念佛呢?     又不见死心禅师说道:世间之人,个个希望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日夜夜欢喜享乐,他难道不想要寿命绵长、长生在世。怎奈性命的前程有限,无常杀鬼在暗地里相催促,生死符一到就要依令奉行,不容有一刻的住著停滞。阎罗老子,不讲人情;无常鬼王,也没有生熟面目之交情可攀。只根据诸人平日之中眼里亲见的、耳里亲闻的,不论是前街后巷之内,或是亲戚眷属、朋友兄弟之中,身强体壮的后生晚辈之中,已经死去了多少人呢?世间人多说:‘等待我老了再来念佛。’好教你知道:黄泉路上无有老少之分,能有几个人等得到年老呢?少年夭折枉死者实在多有人在啊!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     死心禅师又云:自从年少开始,追求妻子、生养子女,经营打理一家的生计,受尽种种万千辛苦,忽然间这三寸的气息中断,未免在一旦之间万事皆休矣!若是有个孝顺的儿孙,还会恭请几位僧众,看得几部经典,或是烧得几张黄泉的过路纸钱。到了春天的三月清明、秋季的九月重阳,还记得作几碗羹饭来祭拜,于坟前哭得几声,这种子孙还算是记得爷娘。若是生得不肖之子,父母才刚一死,尸骨尚未冷透,便开始败坏财产,出卖田园,恣情任意饮食作乐。以此来比较之,你著急个什么世间事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死心禅师又引古代大德所云:冷眼旁笑富贵的老翁,一生之中经营生计匆匆忙忙如箭迅速,谷仓中的米囤积到生了虫,财库中串钱的绳贯早都烂了还一毛不拔。大白天里把著称锤称量他的金银,夜里头还要点著灯计算其货帐,烦劳得形体骨骸如傀儡一般,莫教哪一日让牵扯弄引此色身傀儡的绳索给断了。死心禅师如此苦口婆心劝人,哪曾允许你尚且做一些世间事业,等待临命终了来念佛呢?     应当思惟人生在世,能有几时好光景,就如同击石所生之火,如闪电刹那之光,一眨眼间便消逝而过,应当趁著现在未老未病之前,振奋精神抖擞身心,拨弃排除世间杂事。得一日空闲光阴,便念一日的佛名;得一时间短暂的工夫,便修一时的净业。不管他临命终是好死还是恶死,我往生西方的盘缠资粮,早已经预先办妥了也,我往生极乐世界的前程路途,早已稳稳当当了也。若是不能如此努力念佛,临命终时后悔难追,思之!思之!     问曰:我所说的话有过错也,驷马急追也不及我舌尖之快矣!承蒙师父您的教悔,谁听了之后能不寒心呢?奈何凡人之心容易精进、也容易退失,一听闻警醒策励,则一往直前勇猛精进。但是忽然于眼前遭逢一些障碍困难,便转了念头不念佛了,另外追求其他修行的方便法门。因此大家都说念佛的净业,只是为了利益此身死后之事,于今日目前无所利益救济,从此以后身心一时放逸退失,这也难怪其会如此呢?     答曰:这是因为你的见识未广也,你难道不曾见到经典中说:受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殊胜的利益:一者、不论昼夜常能得到一切诸天、大力神将,以及其如恒河沙之眷属,隐覆其形体而守护之。二者、常得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等,时常随逐其人而守护之。三者、常得十方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照耀加持摄受此人。四者、一切恶魔鬼神,如夜叉鬼、罗刹鬼等,悉皆不能加害其人。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皆不能令其中毒。五者、一切的火灾水难,怨仇、盗贼的刀箭,监牢囚狱刑具枷锁,以及其它灾难横死、痴迷枉生之事,念佛者皆悉不会遭受此诸横难。六者、过去所作的恶业,悉皆能够忏除消灭。过去所杀怨死的众生,皆能蒙受佛力摄受而解脱,再也没有怨仇相向、怀恨报仇之事。七者、夜间若是作梦也是安稳正直,或者梦见阿弥陀佛殊胜微妙的色相。八者、心中常常充满欢喜,容貌颜色光亮润泽,色身气力充足壮盛,所作之事吉祥利益。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恭敬诸佛一般。十者、临命终时,心中无有恐怖畏惧,正念现前得以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圣众,执持金色莲华,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无量劫的未来时间之中,受用种种殊胜微妙的快乐。如上所说的十种功德利益,经文中有完备的记载,乃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说也。既然念佛对于现生与来世,皆有不可思议广大之利益,那么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中,最要紧的修行法门,就无如念佛法门者也,因此只应精进修行,不用怀疑也。     问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法门,多多承蒙师父的开导,种种的疑虑尽能释怀,正确的信心已经现前了。但是前文所谓的振奋精神抖擞身心,拨弃排除世间杂事,如今尚在世间罗网中的俗人,有的人是有好的环境顺缘方便,身形与意念都安闲无事者,则可以依此而奉行之。如果是有些世间俗事不能排遣割弃者,应当以何方式来教导之?     答曰:在世间尘俗罗网中的人,若能够痛念生死无常,用心真实恳切者,不管所遇的是痛苦快乐、顺境逆境,外在的环境是寂静或愦闹、身心是空闲或忙碌。任你是经理公务或营办私事,迎送来宾接待客人,万般杂缘交互扰动,八面四方交际应酬,与你心中念佛,两者并不相妨碍。你难道不曾见到古人道:‘朝也阿弥陀佛,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又云:‘竹篓再紧密也不妨碍流水穿过,山岭再高也不妨碍白云自在飘飞。’     若是有些世间杂缘稍重,自心的力量较为轻微的人,也必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是念佛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或是一千声,定为每日固定的功课,不容一日放过间断。又有一些烦忙至极,没有短暂一刻空闲的人,每日早上清晨之时必须以十念法念佛,时日积久功德也能成就,绝对不会虚妄而浪费无效。在念佛之外,或是念经礼佛,忏悔发愿,以种种方式与众生结缘,广种福田,随一己之力而布施利益众生,修造种种善行功德以帮助念佛往生。凡是所作的一丝一毫之善业,皆须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如此用功修行,不只是决定往生西方净土,而且也可以增高往生的品位。     问曰:前面广泛谈论念佛,未有说到其念佛的方法,况且十念念佛回向之方法,也是我所未明白的,希望师父能详细开示之。     答曰:所谓念佛的方法者,或者专缘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以此念念系心而得定,使其不论开目闭目之间,常常得以见佛。或者只有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之间执持不散,亦可在现身之中,而得见到阿弥陀佛。此间东土现在常见的,多是以称佛名号为最好的修行法门。称念阿弥陀佛的方法,首先必须要制止妄想,不令心中昏沉散乱,念念之间相续不断,系心缘于阿弥陀佛名号。口中声声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于心中之佛号,使其字字分明。称念佛名时,不管所念佛号之多少,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心念与口称相续相应,如此才能一念之间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是不能如此,想要灭罪是非常困难的。     所谓十念法者,于每日清晨,面向西方,正身站立双手合掌,口中连声称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念佛,名之为十念。但随个人一口气的气息长短,不限佛号的数目有多少,不论能念多长多久,都是以一口气吐尽为限度。其称佛的音声不高不低,不缓慢也不急促,自己调停适中,如是十口气念佛,令其连贯相续不断,其用意在令心不散乱,专心精纯为功效。称此方法名为十念者,显示其是藉著气息而约束心念也。尽此一生用功念佛,不得有一日暂时停止。     回向发愿的方法是,在念佛完毕之后,即念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如上所说的念佛之法,以至于回向发愿,乃是古代大德所垂训的最切要的方式,盛行流传于世间已经非常久了,应当遵从而行之。     问曰:在俗世罗网中之人,随其根器指导教授各种微细的修行方法,无不详细而明了。然则如我辈世外之僧人,又当如何增加其功行呢?     答曰:前面不是说了,修行有很多种类,收摄起来共有三门。如是三种法门,门门皆可契入,或者单修一门、或是兼修多门,各随自己之意而选取之。     问曰:一心圆妙三观之修法,一切唯心之念,似乎是上根器的修行法门。《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宝积经》的发十种心,也是大根机众生才有之功用。倘若自己的根器与修行的法门不能相互对应,则修行的功行便难以成就。如今我自己揣度自己的根机,观察我的爱好,只有在平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闲暇的时候则增加礼拜和忏悔之功课而已。师父以为如何?     答曰:善哉!善哉!你知道自我之心量了!观察你所说的言语,正好符合善导大师专修、无间修之说啊!所谓专修者,是说娑婆世界众生罪障深重,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其境界非常微细,而众生的心念非常粗糙,意识飘扬心神飞散,观想之法难以成就。是以大圣释迦世尊慈悲怜悯,直接劝导众生专门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正因为称念佛名非常容易,净念相续则容易产生。若是能够常常念念相续,以一生的性命为期限而努力念佛,十人修行即十人往生西方,百人念佛即百人往生。何以故?无有其它的杂缘,容易得正念故,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故,不违背释迦世尊教化的缘故,随顺佛陀的言语故。若是舍弃专修念佛法门,而修其他间杂的行业,以此来求生净土者,一百个人当中罕有一个、两个往生,千人当中罕有三个、四个成就,乃是由于间杂的诸缘散动其心思,失去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故,与释迦世尊的教化相违背故,不随顺佛陀的言语故,系念不能够相续不断故,心中不能相续报答佛陀的恩德故。虽有修习佛法的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心中好乐亲近杂乱诸缘,障碍自己亦障碍他人往生净土的缘故。     所谓的无间修者,身业必须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不间杂其他的礼拜。口业必须专门称念阿弥陀佛,不间杂称念其他的名号。意念必须专门忆想阿弥陀佛,不间杂其他的想念。又心中若是有贪嗔痴妄想来间断正念者,应当随犯随时忏悔,不令其隔日、隔念、隔时才觉醒忏悔,要常常使心中清净,此亦名之为无间修也。善导和尚者,在天竺的传记中,称其为阿弥陀佛的化身也。观察其专修、无间修之说法,最要紧的就是在能够念佛而念念相续也。故孤山法师亦云:‘不可以不虔诚而随便发愿,以散乱心来称念佛名。’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大师亦云:念佛法门最直接了当就是要一心归命,尽此报身精进修行,端坐和躺卧之间,常常面对西方的方向。每当于道路经行和礼拜恭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皆必须恳切苦心、翘敬虔诚,无有其他的杂念。如同即将接近刑场被杀戮,就好像是被关在监牢之中,又像是被怨仇盗贼所追赶,被水火灾难之所逼近伤害。一心一意祈求救拔,期愿能够脱离苦轮,迅速证得无生忍力,广泛救度一切含识。绍继兴隆佛法僧三宝,誓愿回报四种重恩,若能以此坚志诚心,才不会虚弃念佛之功德。如果是言说的与所行的不能相称,信心愿力轻薄微弱,无有念念相续之心,却有数数间断之意。仗侍著懈怠懒惰之行,期望临命终时能够往生西方,那么便只有被自己的业障所遮蔽,恐怕很难值遇善知识,被四大分离地水火风所逼迫,往生之正念便不能成就,何以故?如今之修行是因,临终之心念是果,应当必须因地真实,果报则自然不虚。音声如果和谐,回向则自然顺遂;形体如果正直,影子也自然端正故也。     问曰:念念相续之修行,难道不是我等所愿求的,奈何自身的定力尚未成就,念头无法控制主宰。或是因为过去的学问尚未忘怀,或者心中邪思无端乱起,或是与境界外缘相触之时,意念照顾不牢。或是情想分别四处纷飞,压抑按捺不住,不知不觉间念头便东走西走,才一眨眼之间,早就千里万里去了。又或者沾染黏著一丝一毫的世间之事,便需要五日十日,乃至半个月一个月,挂在心中摆脱不去,如此岂只是间断而已呢?说起来实在令人惭愧,思惟之实在让人悲恸,此又应当以何方法来对治之呢?     答曰:呜呼!此乃是天下间学佛者之通病也。你每当遇到间断之时,若是不能自己痛加鞭策,则专修、无间修之净念,永远无有成就之期。我曾经听闻古人有三种痛加鞭策之方法,如今再提供给你了解,你当仔细地听闻之:一曰、报恩。二曰、决志。三曰、求验。     第一、报恩者,既然修习净土法门,应当思念报答恩德。佛陀的恩德、与国家国人之恩德,固然没有时间详细论说。只如父母养育之恩,岂不是重大之恩惠;老师长辈作育成就之德,难道不是重大的恩德。你最初发心出家时,便说是为了报答双亲的重恩。后来行脚参学,又说是要报答师长之重德。打从离乡别井之时,至今已经二三十年,父母师长的艰难困苦,你总不顾;父母老迈疾病了,你又不去探看。等到听闻其死亡了,你也不归。如今父母师长,或者是在三涂之中受罪受苦,期望你救他,盼望你度他。而你自己却念念间断,净土行业不能成就。净土行业不能成就,救度自己都没有办法了;自救不了,又如何去救度他们呢!既然不能相救父母师长,则你便是忘恩负义、大不孝之人。佛经云:‘不孝父母之罪,当堕地狱。’那么你一念间断之心,便是地狱业也。     况且你又不养蚕织丝、而受人衣服,不播种耕田、而食人之米。安稳的僧房,舒适之卧具,都是受用现成之物。那么你应当精勤修习净土行业,期望能够回报正信施主之恩德。祖师大德道:‘此受用之物乃是施主从其妻子儿女所受用的分上,减损节省而来布施的。’如果你修行的道眼尚未明了,即使是一滴水、一寸丝,也必须要将来如牛马般、牵犁拽耙来偿还他才可以。而你却念念间断,净土的道业不能成就。净土行业不能成就,则披毛戴角来酬偿施主也有你的一份。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畜生业也。     第二、决志者,若是学习专修法门者,志向必须决定。你一生一世参禅,禅法既不能开悟;等到读经看教,教理又不明白。弄到如今这个地步,妄想念头也未死却,又要说几句禅,又要说几句教。又要写几个字,又要做几首诗,情想挂于两头,念头分作四路。祖师大德道:‘一毫一厘系念尘境,即是三涂之业因;瞥尔之际情执生起,即是万劫之羁锁。’你却心志无有决定,情想之念系于多端,因此情念多端而间断正念。那么你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涂羁锁之业也。     又何况你守护戒律根本,心志不能决定,或是随顺身口之业,依于妄心念念奔驰追求,教典中道:‘宁愿以融化的铜水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用他人供养之饮食。宁以火热之铁炼缠绕身体,也不可以破戒之身,受用他人布施之衣服。’何况是因为种种戒律不能严持,邪念心思虚妄浮动,因此邪心妄动而间断念佛之专修。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何止是受热铁洋铜之苦业而已呢?     况且你又对于断除憎爱分别之心,心志不能果决坚定,每每于虚妄名声、浮泡利益,自己观照不破。名利属于我者,便生贪著爱恋之心;名利属于他者,便生憎恨嫉妒之念。古人云:‘贪名贪利,同是趋向鬼道之类;追逐贪爱、追求憎恨,同是进入火坑受苦。’而你却因此贪爱憎恨之心,间断修行净土之正念,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饿鬼火坑之业也。     第三、求验者,既然学习念佛专修的法门,应当求取灵验感应。你如今头发也白了、颜面也皱了,死亡之相已经现前,你还知道到你临终之前,更有几日可活?必须在现在目前,便要见阿弥陀佛,只如庐山慧远法师,一生之中,三度蒙受阿弥陀佛摩顶加持。又如怀感法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便能见佛。又如少康法师,唱佛号一声,大众即见一化佛从法师口中飞出,唱佛十声,则有十佛从口中飞出,就如同连贯的佛珠一般。此等灵验感应之事,有万万千千之多,你若能心无间断,想要见佛并不困难。若是间断的心常常生起,那么决定不能见佛,既不能见佛,则与佛无缘。既无佛缘,则难以往生净土。净土如果不能往生,则必定堕于三恶道。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涂恶道之业也。戒之!戒之!     如上三种方法,应当自我痛加鞭策,使其心念不离于佛,佛不离于心念,然后感应道交,现前便可见佛。既然可以见到极乐莲邦之阿弥陀佛,即可见到十方诸佛。既然见到十方诸佛,即可见到自性天真之佛。既可见到自性天真之佛,即得自性之大用现前,然后推广其大悲愿力,普遍度化一切众生。此名净土禅,亦名禅净土也,那么永明大师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之虎,现世可以为人之师,来生可以成佛作祖。’岂不能够应验于此吗?勉之!勉之!     于是来客禅上人者,心中既欢喜且惊异,惊惧不动了一段时间,心中好像若有所失。天如老人乃再一次开示他:‘禅与净土,了悟则俱时了悟,心之外无有一切法可得,切莫错会才好!’禅上人乃稽颡一再礼拜曰:‘我实在是很幸运啊!如今我知道归向了!’然后礼谢而退。     净土或问 终     跋     天如则公,以不求生净土为未悟道,如果真正开悟则对于净土之求生,即使是一万头牛也莫能挽回也。这真是破除一切疑惑的真实之语,精确卓越而明了果决啊!而且种种的邪见疑虑,缠绕在胸中肝肺的、尽皆照破无余矣。而种种的照明破除,正是天如老人吐出真正肝肺心肠的恳切之语。如此种种的作为,皆是由于真正的大彻大悟故耳。因此扫尽了种种门庭派别之分别知见,昂首阔步于十方大道,此乃是那些瞎驴子队伍中的真正良导也!     年少的善遇法师,收集祖师们各别的语录,而不废弃遗漏此《净土或问》。沙门成时法师,无论评语或圈点都非常明了微妙,倾倒出一罗框的明珠。西蜀的潘存,恭录而为之作跋文,此皆不是小小之因缘而已也。戊申年夏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