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3-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而不二。没同果海。即是毗卢遮那。是为三圣。故此菩萨常为一对。
阿那婆娄吉低输。文句名婆娄吉低税。别行玄。此云观世音。能所圆融有无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成解空之相。生曰。无诤三昧者。解空无致论处为诤也。西域记云。苏部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云须菩提。译曰善吉。皆讹。熏闻云。应知善相不唯空物。亦能感物。故譬喻经云。舍卫国。长者名鸠留。产子。小字须菩提。有自然福报。食器皆空所欲皆满。然则空非断无。表妙有之不亡也。真谛云。是东方青龙陀佛。又增一阿含云。喜着好衣行本清净。所谓天须菩提。是知释门有二须菩提。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文句云。富楼那翻满愿。弥多罗翻慈。尼女也。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又梦七宝器盛满中宝入母怀。母怀子。父愿获从诸遂愿。故言满愿。弥多罗尼。翻慈行。亦云知识。四韦陀有此品。其母诵之。以此为名。或名弥室(音质)子。翻善知识。支谦译度无极经。名满祝子。谓父于满江。祷梵天而得其子。西域记云。布刺拏梅咀丽衍尼弗咀罗。唐言满慈子。旧讹略云弥。多罗尼子。
摩诃迦旃延。什曰。南天竺婆罗门姓也。善解契经者。净名疏云。此翻不定。有云扇绳。有云文饰。未知孰正。或曰。此云离有无。破我慢心。
邬(安古)波离。有翻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为众纪纲。故名优波厘。或翻近执。以佛为太子时彼为亲近执事之臣。古人云佛之家人非也。讹云优波离。
罗睺罗。什曰。阿修罗食月时名罗睺罗。秦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睺罗六年处母胎所覆障。故因以为名。西域记云。罗怙罗旧曰罗睺罗。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此云执日。净名疏曰。有翻宫生...(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获大菩提。行满因门心冥果海。境识俱寂。唯一真空。
辨六度法篇第四十四
如法华云。为求菩萨道者。说应六波罗蜜。是以行施乃尽命倾财。持戒则防遮护性。忍辱乃犹刀割水。精精进则知救头然。禅那乃四仪湛寂。智慧则一念圆明。大愿之心普被无作之道遍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曰六度也。
檀那。法界次第云。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布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者。所谓饮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宝。一切己之所有。资身之具。及妻子。乃至身命属他。为他财物。故云舍身。犹属财施。有所须者悉能施与。皆名财施也。法施者。若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若从经论中闻。若自以观行故知。以清净心。为人演说。皆名法施。
尸罗。此云清凉。大论云。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经音义云。此义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古师翻戒。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逸非。止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大论曰。云何为戒。若恶止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经音义。梵言三婆罗。此云禁戒。戒疏云。戒义训警也。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优婆塞戒经云。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法故。又戒是约义。训义勒义。纂要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世转为三千。将三千威仪。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罗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得大伴助大眷属。毗梨耶得果报等不断绝。禅得生身不损坏。般若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天人大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槃等。四互摄者。弥勒颂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是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此檀摄六度也。又菩提资粮论云。既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般若波罗蜜。是觉初资粮(觉是菩提。六度是菩提资粮。般若为初耳)施戒忍进定。及此五之余。方便愿智力。皆由智度。故波罗蜜所摄。此乃般若摄于六度。初后既尔。中四例知。五譬喻。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六分开者。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一往亦通藏通两教。以权立三智故。言十度者。于禅中有愿智力。故开愿度。有神通智开出力度。根本定守禅度名。般若中有道种智。开出方便度。有一切种智。开出智度。一切智守本般若名。
波罗蜜。大论又云。阿罗密。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密。天台禅门云。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恒在。然涅槃法。若辨其义。应分有余无余之殊。当拣少分究竟之异。言有余无余者。光明玄云。若三界烦恼尽。证有余涅槃。焚身灰智入无余涅槃。言少分者胜鬘经云。知有余苦。断有余集。证有余灭。修有余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究竟涅槃者。大法鼓经云。乃至得一切种功德。一切种智大乘涅槃。然后究竟。法华云。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初发大心。当期究竟。故辅行云。菩萨初心常观涅槃。自行初修也。亦令众生常观涅槃。化他初修也。安置诸子秘密藏中。化他后入也。我亦不久。自住其中。自行后入也。故知自他初心。无不皆修。自他后心。无不皆入。若欲修入。当依四法。故涅槃云。有四法。为涅槃近因。一近善知识。二听闻正法。三思惟其义。四如说修行。若言勤修苦行。是涅槃近因缘者。无有是处。一近善知识者。止观释曰。大品云。佛菩萨罗汉是善知识。六波罗密。三十七品。是善知识。法性实际是善知识。佛菩萨等。威光覆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