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0|回复: 8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五)】


这篇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第四个条目:【四行四德: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


问:还源观说:随缘妙用无方德,什麽是随缘妙用?


答:弥陀经疏钞演义说:行即解脱者。以解脱。乃法性妙用。万行。亦随缘妙用故。


问:。万行,亦随缘妙用故,要怎样才做到能妙用


答:要心无染着了,才能作到妙用。
入法界品说:所行无动乱, 所行无染着, 如鸟行虚空, 当成此妙用。


问:要心无染着了,才能作到妙用,妙用是什麽相?


答:有无二相没了,显现出来的就是妙用。
仁王经说:
善男子!此初觉智,非如非智,非有非无,“无、有”二相方便妙用


问:当然,妙用的基础就是般若,是吗?


答:是的!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贊略释秦本义记:
菩提涅槃为彼岸。二障烦恼为中流,妙用般若为船筏故。发心者,乘妙用船捨生死岸。度烦恼海,登涅槃山。是故名为波罗蜜也。


问:但,日常生活随縁触事不能无障碍的呀?妙用是怎麽一回事呀?


答:普照国师法语:故随縁触事不能无障。


问:对呀!随缘触事不能无障碍呀!要怎样才能无障碍呢?


答:要大彻大悟了,就无障碍了!
普照国师法语:故随縁触事不能无障。
若“大彻”一番。触事如水涨船高泥多佛大。何障之有。


问:那,妙用是怎麽一回事呀?


答:普照国师法语说:不妨随处安乐,随处自在。于中觅一点旧业新殃了“不可得”。


问:比如说呢?


答:普照国师法语说:如大圆镜明淨无尘。物来便鑑,谩(慢)他一点不得。世间森罗万象。是吾镜中所现之物。或鑑或收无可不可。若取若与皆吾妙用。


问:心如果像大圆镜那样,明淨无尘。那你就能若取、若与、皆吾妙用了!


答:对!普照国师法语:一转一切倶转。转烦恼爲菩提。转尘劳爲妙用。转此土爲西方。


问:那,随缘是什麽一回事?


答:宝星陀罗尼经说:月光菩萨言:「若观一切法,聚散随缘,无有自性,犹如水月;如是解已,乃得菩提。」

问:你说随缘,我们的本性能随缘吗?


答:四十华严经说: 无有性随缘转变故。
入法界品说:无有性,随缘转故。


问:那,什麽随缘转呢?


答:我们的识随缘转,虽然是是识随缘转,我们的本心本性其实是不动的。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
诸识随缘转, 不见本觉心, 自觉智现前, 真性常不动。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说:
世间上中下众生, 一切皆从无明生, 因缘和合转苦身, 无明无增亦无减。 乃至方便诸法门, 皆从般若所生出, 彼方便法随缘转, 般若无增亦无减。 菩萨了知十二缘, 乃至般若无增减, 如日云中放光明, 破无明障证菩提。


华严入法界品说:
等虚空,无边量故;等法界,无障碍故;等实际,遍一切故;等如来,无分别故。犹如影,随智现故;犹如梦,从思起故;犹如像,示一切故;犹如响,缘所发故;无有生,递兴谢故;无有性,随缘转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什麽是随缘?


答:法藏大师的还源观说: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谓依真起用,广利群生。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维摩经》中具明斯义。又以大悲故,名曰随缘


问:那,什麽是妙用?


答:还源观说:又以大悲故,名曰随缘;以大智故,名为妙用


问:还源观说:又大坏假名而常度众生。故曰随缘了知众生性空,实无度者名为妙用?
【什麽是坏假名】?


答:佛法虽是说无我,为了度众生而说“我”。如果不说我,那要如说道度众生呢,故方便说“我”,假名为“我”
金刚般若义记说:然佛法无我。何故称我。释云。理虽无我。而不坏假名。若不言我。则亦无闻。“化道则绝”。
无量寿观经义记说:
善解义趣者。善能分别大乘深义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也


大藏No.2306 名教抄卷
今言因缘。诸法宛然即空。名本来空亦名真空。即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


问:上面还源观说:又以大悲故,名曰随缘;以大智故,名为妙用
还源观还如何说“随缘与妙用”?


答:还源观说:
1.又理即事故名随缘,事即理故名妙用;2.又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3.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问:理即事故名随缘,什麽是理即事】?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真理即事门。谓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无我理故。空即色故。理即是事。方为真理。
(空者,理也。色者,事也,理即事者,空即色也)


问:请比喻说明?


答:夜摩偈云。如金与金色。其性无差别。法非法亦然。体性无有异。又由事即理故虽有不常。理即事故虽空不断。又由事理相即故。


问:“如金与金色。其性无差别”,这个比喻说得很好!


答:对!事理相即故。空即色故。理即是事。
空者理也,色者事也。


问:还源观说:事即理故名妙用!


答:事即理者,色即空也!华严行愿品别行疏说:观空不碍有,涉有不碍空


问:为什麽说观空不碍有,涉有不碍空?


答:疏说:所以然者,谓事即理故,色即空故。理由事显,事藉理空,理空即触目全真,事显乃无非是佛。


问:理由事显,就是空由色来显,事藉理空,就是色即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是“即触目全真”,事显乃无非是佛。


答:对!故还源观说:事即理故名妙用!


问:为什麽说事即理是妙用?


答;华严宗法界缘起纲要说:
故理不碍事而能融事。理能成事,故全事即理;事能显理,故全理即事;“以理事相即,故得理事融鎔无碍也!”


问:师兄,我的问题是为什麽说事即理是妙用嘢?


答:理事融鎔无碍就是妙用呀!
宗门无尽灯论说:
正念工夫者,无上行持也。苟有正念工夫。则不泥行相,不拘威仪。即理即事。即坐即行。即是即非。即动即静。即法即非法。即世间。即出世间。


问:换句话说,对开悟者来说,行住坐卧,动静都是妙用?


答:对!故说“事即理故名妙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还源观说:又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什麽是真不违俗?


答:经不是说“如是”我闻吗?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说:
1.真不违俗为“如”。俗不违真为“是”。
2.顺理为“如”。遮妄为“是”。
3.摄福为“如”。生惠为“是”。
4.教顺于理为“如”。依教起行为“是”。
境如智是等。历法广说义乃无穷。


问:原来如此!还源观说: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
1.。顺理为“如” 就是“随缘也”,,遮妄为“是”就是妙用也
2.教顺于理为“如”。就是“随缘”也,依教起行为“是”就是妙用也


答:对!为什麽这样说呢?因为境如智是。,境者俗也,智者真也,境如智是者
,俗不违真故妙用也。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真谛三藏云。真不违俗。名之为如。俗顺于真。称之为是。真俗无二。故称如是。


问:哦!真俗无二。故称如是。
【但,俗在真以外吗?】


答:当然不是,因为俗不离真故,妄也不离真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说:
谓由真非俗外,而俗不违也。俗非真外而真不违也。是故即俗而真。即真而俗。用不离体。体不离用也。


问:有为(俗)和无为(真)的关系是如何的?


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说:故大经云。菩萨以有为界。而不灭坏无为之体。以无为体。而不灭坏有为之相。又无为体即有为故。一即一切。以有为相。即无为故。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即事事无碍体也。


问:还源观说的: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就是事事无碍的意思!对吗?


答:对!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即事事无碍体也。
无字宝箧经说:
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


问:仁王经也这说:真俗平等,具无碍解,常起大悲,于百万亿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世界,广利众生,现身成佛。


答:对!“真俗平等,具无碍解,常起大悲,于百万亿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世界,广利众生,现身成佛”就是“俗不违真故妙用”


问:不违真俗是菩萨的境界吗?


答: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说:
其诸菩萨,一切皆得大智善权,悉能通达无字法藏,具乐说辩"不违真俗",勇猛精进永离盖缠,调伏诸根无所执着,怜愍众生如视一子


问:还源观说: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什麽是依本起末?


答:首先“本”的意思就是“觉”,故说本觉。
大乘起信论疏笔削记会阅说:觉即是本。依本起末故。
依本觉而起用,就是依本起末故“随缘”


问:请举个例子说明“觉即是本。依本起末故”


答:起信论疏笔削记:如风动水成,波、风、水俱在波中也。


华严演义钞说,;第一义谛(真谛)是一心本。世谛(俗谛)一心依本起末.


问:依本觉(真谛)而起用,就是依本起末故“随缘”?


答:对!


问:还源观说: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依本起末故随缘”我们刚在上面谈过了,那,什麽是摄末归本故妙用.?


答:佛照禅师语录说:显现则全体起用。隐没则全用归体。体用溷然无二无别。隠显自在无断无灭。


问:原来如此,“显现则全体起用”就是,依本(体)起末故随缘?


答:对!“隐没则全用归体”,就是“摄末归本(体)故妙用.。


问:哦!“体用溷然无二无别”的?


答:对!“金师子章注”就这样说:
一切即一皆同无性 摄末归本。不碍末也。
一即一切因果历然 依本起末。不碍本也。


大藏续诸宗部“开心抄”说:
成万法即方形之义。是“摄用归体”之意也。成方形即万法之义。是开体出用之意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原来如此,成万法即方形之义。是“摄用归体”之意,就是摄末归本故妙用




答:对!那,成方形即万法之义。是开体出用之意也,就是依本起末故随缘


总之,依本起末就是从体起用,摄末归本就是用后归体。




问:我们的本心本体就是法身?


答:对!大正藏No. 2436 “四种法身义”说:摄相归性故。摄本归本故。摄假从实故。皆名法身也。


问:如何入真如门?


答:大藏“八识义章研习抄说”说:入眞如门先捨妄相。妄相捨已方见眞性。见眞性已乃起眞用。此即捨僞取眞从体起用。


问:“见眞性已乃起眞用”,就是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答:对!大正藏2297“大乘三论大义钞”说:凡明诸法亦有两门。一从体起用门。二摄用归体门。先寄摄用归体。后约从体起用。故不相违。
就是这个道理!


问:还源观如何总结上面的言论?


答:还源观说:
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


问:起必同时,就是说从体起用,用归体,这是同时的,不是两个动作的?


答:对!佛照禅师语录说:”“体用溷然无二无别”,就是这个道理的


问:还源观说: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淨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什麽?】


答:“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
真理不碍万差者,宗镜录说:体自圆融。不碍万法
“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者,宗镜录说:一切万法。心为其本。然其心性。都无所依。体自圆融。不碍万法。虽应现万法。而性自常真。无住无依。不可取捨。


问,:宗镜录说:“一切万法。心为其本”,这个心是什麽?


答:宗镜录说:一切众生本原清淨无生“心体”。即是诸佛之正性也


问:还源观说: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一切诸法,实际上是有本末的吗?


答: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说:
菩萨者无吾我想、无他人想。菩萨所行又復过彼,不念于生无终、没想,无有吾我、他人之想,皆悉灭度。“一切诸法无有本末”。假使不了于是法者,则无所觉。


问:经说:一切诸法无有本末”。那,为什麽还源观说: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呢?


答:因为一切本末都是假名。
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说:『凡夫之法及与佛法,二者俱法虚无寂寞,但假号耳!思想致秽。』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经说:凡夫之法亦无成就;诸佛之法亦无具足。凡夫之法而无有实,亦无自然;诸佛之法悉无有实,亦无自然。若欲理者,凡夫之法而无所知,亦不无知,不生、无生。


问:那,诸法有本末吗?


答:经说:若观察者推其本末,若以空慧、无相之慧、无愿之慧,智慧明省是为佛法。不可别知佛法所处,


问:为什麽说不可别知佛法所处呢?


答:因为本末是空的!
经说:观此本末彼悉则“空”;空不见空,亦无所知亦无所观,悉为本淨,无明故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我们凡夫看有本末呢?


答:因为我们有无明的缘故。
经说:无明故起。


问:还源观说: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什麽是随缘妙用无方德?


答:还源观说: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淨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问:还源观说: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
什麽是威仪住持?


答:还源观说: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


问:原来是这样!行住坐卧四威仪,大乘有八万威仪,小乘有三千!什麽是六和?


答:六和,就是六和敬,“法界次第初门”说: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问:六和敬是指那六和敬?


答:1一同戒和敬。
2.二同见和敬。
3.三同行和敬。
4.。四身慈和敬
5.五口慈和敬
6.六意慈和敬


问:这些威仪与六和敬很重要吗?


答:那是“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当然是很重要的。
还源观说: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


问:法藏大师感叹说:因为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不依照经律,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答:对!还源观原文说: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淨,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问:关于以上的说法,还源观如何引经论说明?


答:还源观说:
1.故《瑜伽论》云:「非大沉非小浮,常住于正念根本眷属,淨修梵行。」
2.《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淨戒。」
3.《梵网经》云:「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
4.《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毁禁,是故随顺法性行尸波罗蜜,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远离贪瞋欺诈、谄曲邪见,亦应远离愦閙,少欲知足,乃至小罪心生大怖,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用此威仪住持以化众生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源观原文说:
问:「准上文所说,真如一相,佛体无二,具足一切功德者,何故要须威仪等戒行耶?」


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淨,久被尘累,而有麁秽之垢。若人唯念宝性,不以种种磨治,终不得淨。真如之法体性空淨,久被无明烦恼垢染。若人唯念真如,不以持戒定慧种种熏修,终无淨时。准此义故,理须持戒也。」


问: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问的:真如一相,众生的本体和佛的本体是一样无二的,具足一切功德的,何故要须威仪等戒行耶?


答:对!真如是一相的!众生的本体和佛的本体是一样无二的
大乘起信论广释就这样说:因谓众生清淨真体。缘谓众生无明妄念。众生真心佛体无二。忘念迷故。是时真如但随染相不显淨用。


问:还源观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答:就比如大摩尼珠宝的体是明淨的,但因为日久被尘所染,已经粗糙了,需要磨治,才能恢复明淨,而我们真如法体虽然本来清淨,但因为被无明烦恼所汙染,因此比需靠戒定慧的熏修的。
【还源观说】: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淨,久被尘累,而有麁秽之垢。若人唯念宝性,不以种种磨治,终不得淨。真如之法体性空淨,久被无明烦恼垢染。若人唯念真如,不以持戒定慧种种熏修,终无淨时。准此义故,理须持戒也。」


还源观原文说:
《【问:「出家五众,超然出俗可具威仪。在家之流身缠俗网,宁无愆犯?」


答:「出家之辈自有严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作毘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经》云:『尸罗不清淨,三昧不现前。』当知戒为定体,慧为定用,三学圆备即证菩提。」】》


问:出家的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梵语式叉摩那。汉文是“学法女”,沙弥,沙弥尼。这些出家五众,虽然,超然出俗可具威仪,但在家人,俗务缠身,那裡不会犯罪愆呢?


答:对!出家人有严格的戒律,在家人有三归五戒,这些都能帮忙他们出苦海,趣向涅槃的呀!


问:还源观接着说:对!戒律(毘尼)之渐次,是出家五众和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二众的修行的基础,万善都依据此而生的,是佛法的平地也!


答:对!还源观说:作毘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问:因此,还源观引用经典说:《经》云:『尸罗不清淨,三昧不现前。』?


答:对!如果戒行清淨,就能的三昧定的,还源观接着说:当知戒为定体,慧为定用,三学圆备即证菩提。
(注:“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因此《四分律》说:持戒不毁犯就会:
1.比丘威仪自端严
2.怨家之人不能近
如果不能如法持戒律,就会被被诃啧的。
因为这个道理,因此威仪住持有则德。


答:对!还源观原文说:
《四分律》云:「第一持戒不毁犯,比丘威仪自端严,怨家之人不能近,若不如法即被“诃”。」依此义理,故云威仪住持有则德。


【三藏法数说:“四分律”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还源观原文: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又质直者,体无妄伪言行相符,蕴德居怀不拘名利,轻金若块,重教逾珍,但为正业调生,速愿自他圆满,故曰柔和质直摄生德也。


问:“柔和质直摄生德”,什麽是质直?


答:还源观说: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


问:什麽是是“质直”?


答:质直就是无邪曲心,无虚伪心,
无谄曲诳他之心,先至诚心。
又说: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
又说:又质直者,体无妄伪言行相符


“选择传弘决疑钞”说:先至诚心者。卽质直心也。此治虚假心。虚假心者卽是谄曲诳他之心也。
又说:质直无僞。
宗门无尽灯论说:
汝但其心质直无邪曲心。


问:什麽是柔和?


答:还源观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
又说:
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


问:还源观说,我们应该有德,不拘名和利,轻金如土,重视佛的教导,只作正业,并且愿其他众生都能得到圆满,这就是“柔和质直摄生德”的意思!


答:师兄,你说得很对!还源观原文说:蕴德居怀不拘名利,轻金若块,重教逾珍,但为正业调生,速愿自他圆满,故曰“柔和质直摄生德”也。


金刚般若经旨贊说:
若佛非是良田。宁使轻金贵土。我植善种。


问:质直无谄是很重要吗?


答:大方广如来祕密藏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信于如来有大慈悲,慇重敬信除慢不憍,无有贪瞋及与愚痴,意志决定解知业报,“质直无谄”无有幻伪,于如来所得淨信心,诸根无贪无有谄曲,志意不坏淨信成就,信佛大悲多利众生,信佛本行信于如来,不捨一切诸众生等。有如是心有如是意,设乏于食病药所须,未得道果未入正位,若得所须,能得道果入于正位。


问:什麽法门能生于“信”?


答:佛说法集经说
「復次,文殊师利!菩萨更有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何者为四?
1.所谓常思惟正念,
2.常畏诸不善业,
3.常作大菩提愿,
4.自性质直柔软安隐乐修胜行。
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成就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


问:可见“自性质直柔和”是很重要的?


答:对!自性质直柔软安隐乐修胜行


问:于众生,应该生什麽心?


答:佛说法集经说:
1.于恶众生生柔和心、
2.于憍慢众生生恭敬心、
3.于谄曲众生生质直心、
4.于稠林行众生不生稠林行心、
5.于不修行众生生救度心、
6.于无惭众生生于惭心、
7.于无愧众生生于愧心、
8.于邪论众生生不怯弱心、处于大众不生怖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源观原文说:
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音致),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髮报恩之心。《华严经》云:「广大悲云遍一切,捨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


问:菩萨要作到什么呢?


答:还源观说:
1.普代众生受苦德。
2.修诸行法不为自身
3.广利群生冤亲平等
4.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
5.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
6.不于众生希望毛髮报恩之心。


问:还源观如何引用经典说明以上这些论点?


答:还源观说:《华严经》云:「广大悲云遍一切,捨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


《【还源观原文说:
问:「众生无边,苦业无边,云何菩萨而能普代众生受苦?」


答:「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


《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种行德竟。】》


问:还源观说:不了业体从妄而生?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
愣伽经说:
一切三界,皆从虚妄分别而生


问: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那会如何呢?


答:禅祕要法经说:从妄想起,是颠倒见。


问:还源观说:《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
’【什麽是不坚坚觉?】


答: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说:如说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此中密意者。谓于不散动起坚固胜觉。


问:“不散动起坚固胜觉”,这怎麽讲?


答:杂集论说:所以者何。坚有二义。一真实。二散动。


问:什麽是散动?


答:杂集论说:由此散动令心刚逸故亦名坚。


问:“深住于颠倒”这怎麽讲?


答:杂集论说:深住于颠倒者。谓翻常乐我淨四倒为无常等故名颠倒。于此不退故名深住。


问:“极烦恼所恼”这怎麽讲?


答:杂集论说:极烦恼所恼者。谓于长时精勤苦行,极为劳倦所逼恼故。


问:“得最上菩提”这怎麽讲?


答:杂集论说:得最上菩提者。若具如上所说。三事定速当证无上菩提。


问:什麽是“普代众生受苦德”?


答:还源观说: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




待续。。。。。。。。


★下一篇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第五个条目:【五、入五止:一者、照法清虚离缘止;二者、观人寂怕绝欲止;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五者、事理玄通非相止。】






附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个条目的原文:
【四行四德: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




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谓依真起用,广利群生。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维摩经》中具明斯义。又以大悲故,名曰随缘;以大智故,名为妙用;又大坏假名而常度众生。故曰随缘了知众生性空,实无度者名为妙用;又理即事故名随缘,事即理故名妙用;又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淨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淨,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故《瑜伽论》云:「非大沉非小浮,常住于正念根本眷属,淨修梵行。」《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淨戒。」《梵网经》云:「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毁禁,是故随顺法性行尸波罗蜜,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远离贪瞋欺诈、谄曲邪见,亦应远离愦閙,少欲知足,乃至小罪心生大怖,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用此威仪住持以化众生也。


问:「准上文所说,真如一相,佛体无二,具足一切功德者,何故要须威仪等戒行耶?」


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淨,久被尘累,而有麁秽之垢。若人唯念宝性,不以种种磨治,终不得淨。真如之法体性空淨,久被无明烦恼垢染。若人唯念真如,不以持戒定慧种种熏修,终无淨时。准此义故,理须持戒也。」


问:「出家五众,超然出俗可具威仪。在家之流身缠俗网,宁无愆犯?」


答:「出家之辈自有严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作毘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经》云:『尸罗不清淨,三昧不现前。』当知戒为定体,慧为定用,三学圆备即证菩提。」


《四分律》云:「第一持戒不毁犯,比丘威仪自端严,怨家之人不能近,若不如法即被诃。」依此义理,故云威仪住持有则德。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又质直者,体无妄伪言行相符,蕴德居怀不拘名利,轻金若块,重教逾珍,但为正业调生,速愿自他圆满,故曰柔和质直摄生德也。


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音致),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髮报恩之心。《华严经》云:「广大悲云遍一切,捨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


问:「众生无边,苦业无边,云何菩萨而能普代众生受苦?」


答:「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


《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种行德竟。




发表于 2020-3-2 22: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