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6|回复: 3

[心得体会] 现代全息宇宙理论证了佛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宇宙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现代全息宇宙理论证了佛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宇宙真理

  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这正是佛经《华严经》讲的十大宇宙真理(即十玄门理论)之一“一切一切、一切即一”的真理。
    这种“整体包含于部分中”的观点颇值得玩味。 从前,我们总认为要了解任何事物和现象,不论是一根筷子还是一片麦田,最好方式就是把它们分解开,从而研究它们的每个组成部分。但全息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某个由全息相片式结构组成的事物“解剖”开来,我们不会得到部分,而会得到较小的整体。
     事实上,全息理论为我们观察世界引出了一个新 的视角,经历一番思考,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竟是这样的:世界的每个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个世界!例如,将一根磁棒折成几段,每个棒段的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每个小段是它原来整根棒的全息缩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缩小。再如,一面镜子碎了以后,每一面小的镜片仍然能够被当成镜子使用,每一块镜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镜子的全息缩影。
     而我们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整个身体的全息。人的受精卵和它发育成的各种细胞相比较,其DNA是相同的。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这个人全部的遗传信息,所以克隆技术才可以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一个人来。
     全息理论给玻姆带来了灵感,也使他有勇气相信: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的信号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像!在现实下面更深的层次里,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个部分。
     传统科学总是将某一系统的整体性看作是零件组成后相互运作的结果,而真正的事实却是,零件的行为由整体组织所操纵。与之相类似,我们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群并不是分散移动于虚空间,而是所有的粒子都属于一个“超级宇宙”,每个粒子都按照“超级宇宙”给定的各种程序不断运作!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中提出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他称为“空间—时间连续体”,这个理论震惊了全世界。现在,玻姆将这个理论又提高了一层,他说宇宙万物皆为连续体。外表看起来每一件东西都是分离的,然而每一件东西都是另一件东西的延伸。
全息宇宙理论-哲学原理
全息理论说客观物质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思维外 界是遥远地方的全息投影,我们的宇宙不是物质的,而是信息的,我们感受到的宇宙其实是外界的信息。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信息的。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全息宇宙论并没有主张精神、意志的第一性,不是唯心主义。
全息宇宙理论-被隐藏的秩序
这个“超级宇宙”不仅是指大鲨鱼那样的整体, 而且更是像我们先前所提到的玫瑰全息相片那样无法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这个宇宙之下,每一个物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电子,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只是这些信息已经模糊不清,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能解读了。
早在几十年前,量子物理学家就揭示了一个不可 思议的现象:将任一物体逐步打碎到小至电子、质子的地步,它们就不再具有物体的特性。举例来说,我们都以为电子是一个很小的小圆球,但这个观念一点也不正确,虽然当我们注视电子时,它的行为像一种极小的粒子,但是它们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一团能量云,以类似波的方式分散在空间中。这一点与全息图象非常相似——当你观察全息图象时,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可是当你试着用手摸它时,你才发现手可以穿过它。就好像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看到海市蜃楼,但我们走近时,却能很随意地穿过它——海市蜃楼只是个幻影!
因为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组成的,所以整个宇宙基本上就是一全息式的幻象。现在,真正的思维的**到来了——我们每天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宇宙间千姿百态的万象都只是一个更巨大的“超级宇宙”的全息投影!这太令人失望了!原来宇宙竟连一个膜理论宣称的肥皂泡都不如,它根本就不结实,只是一个象征幻影的“泡泡”而已!玻姆将那个更深层的“超级宇宙”称为“隐卷序”,意思就是“隐藏或折叠起来的秩序”,而把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称为“显展序”,意思就是“展现开来的秩序”。
他认为宇宙中所有事物所呈现的表象,其实就是这两个秩序间不断隐藏和展现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纸折起来,图案就不见了,而展开后,图案又出现了。这就解释了基本粒子为什么那么神秘,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又是波。
全息宇宙和超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我们探 索微观世界时,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其实那里什么也没有,说到底只是一种未知能量的振动,然而虽然说物体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但是物体之间的能量关系又是存在的,这也正印证了佛教的一句话,「缘起性空,因果不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全息宇宙正如如佛陀所证悟的:举心动念法界皆知,万法同体牵一而动全身。它们之间的通讯联系几乎不需要时间的间隔,这突破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关于光速问题的论述:没有任何通讯速度能超越光速,因为一旦越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线,也就是时空不存在了。
西方全息论发展过程中引伸出的“世界是幻像、是全息图”的观念与佛教对世界的认识不谋而合。事实上,佛教很早就发现并利用全息规律。大乘法性宗以绝对一心依缘起论解释生死唯一真心现,宇宙全息具足于当下一念,将本体论,体用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楞严经》中的“于一毫端,现十方宝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是典型的古代全息理论。“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段经文则说明了宇宙在超宏观与超微观上无限层次的全息,所谓因陀罗网境界门。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而佛教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正是基于宇宙全息立场看待所有生灵为一体。
    佛教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众生都是宇宙本源的投影,所以改变众生之一的状态,也会改变其它众生的状态,并对本源的状态产生微妙的影响。古之所谓“一念善,则天地间多一分祥和; 一念恶,则天地间添一分凶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成佛道,九祖得超生”即超距作用之体现是也。
如果绝大部分众生都趋向于同一种状态,那么毫无疑问地,本源将受众生的影响而向某个确定的方向运动。这便是东方宗教鼓励修行的本质原因: 仙佛背负的使命,是通过教化众生,使众生一起向一个方向努力,从而最终把大宇宙的本体[源]调整到某种最佳状态。得道者越多,对[源]的影响力就越大,剩下的众生就越容易被“拉向”正确的方向, 甚至可以不经由自己的努力而回归到[源],最后达成一切众生同成佛的理想。
佛说“芥粒之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是颠扑不的破 真理,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能证实这是个真理。我们知道,电脑的硬盘可以储存很多信息,如一块象水果糖一样大的芯片,就可以把大英图书馆的藏书的内容都全部装下。但这是不是科学发展播到了极致了呢?不是!以后还可以生产出更小的芯片,而且可以装下更多的信息,甚至在一个原子的体积大小的芯片中装下一个大英图书馆的所有的藏书的内容。大英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呢?有三千万册藏书。这么多的书,不要说让人们记下其中的内容了,就是用火车把书运走,也得用许多列车!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就能装下那么多的信息?除了技术的原因,因为信息是无体积的。信息是什么?信息是事物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资料。三千大千世界的信息同样是没有物质体积的,因此,芥粒之中也可以装下三千大千世界的信息。
当众生成佛后,他们都是零态,他们的频率是一 样的,所以释迦佛说:佛无大小。佛无大小,和“零无大小”具有同等的意思。因为众佛的频率及任何意义上都是相同的,所以,一佛就是万佛,万佛就是一佛。一佛知就是万佛知,万佛知就是一佛知。只要一佛能收到的信息,十万亿佛都可以收到,而且都是在同等条件下的同时收到的。所以,佛说众生是一体的,亦即佛是一体的。
     (愿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这正是佛经《华严经》讲的十大宇宙真理(即十玄门理论)之一“一切一切、一切即一”的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具足佛性,即人人都具有佛的知识能力,就是一是一切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转世的目的之一在于学会一切知识、技能,即五明,达到佛的一切智。这一切知识技能,靠一生是学不会的,所以,需要多次轮回转世。
《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提出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使大乘救世的思想在实践上得到了体现。《力种姓品》说,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很快地圆满。这样,菩萨行和人生现实就能够zhidao正确结合起来。学者陈那、护法、法称、月官等人对于印度的声明、因明都有创造性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的鼓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