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77|回复: 5

[佛教经藏] 小愉请教龙树菩萨:请你送我更珍贵的礼物吧!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相比的觉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今天是七月廿四,是他的诞辰纪念日。他有无以伦比的才智,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地位崇高的帝王、帝后及著名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他是谁?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且看“偷心贼”的故事。
他是伟大的佛学家龙树菩萨,曾身无一物地生活,仅有的家当是一只钵。
       曾经有一位王后非常崇敬他。当龙树到达该国时,王后特地打造了一只镶满钻石的金钵。
      当龙树到皇宫托钵乞食时,王后对他说:“你要先答应我一件事。龙树问:“我只有一个钵,你想要什么?王后答:“我只要一个钵,就这样。龙树说:“可以,请拿去。王后说:“还没完,我会拿东西跟你换,请接受我供养的钵。龙树说:“没问题,什么样的钵都行。
       王后将准备好的石金钵送给他。龙树接受了,一路走回自己歇脚的破庙。
       这时,路边的一个贼发现了龙树,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形体庄严的人,身无一物,手上却托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钵。他想:“这只钵和这个人有何关系?他能留住金钵多久?总有人会拿走的,我行不行呢?于是,他一路尾随龙树走进破庙。整间庙都倾颓了,只剩墙壁,没有屋顶。墙边有一扇窗,贼躲在窗外。当时的僧人每天只吃一餐,贼想:“等他吃饱后小睡时,我就能下手了,那时候最合适。这破庙周围也没半个人影。”
龙树吃饱饭,随手把钵扔到贼所在的地方。贼无法置信,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会有这种人?吃饱了立刻把金贵的钵给扔了,好像那是一个一点儿都不值钱的东西,还刚好丢在我面前!
       他忍不住探头问龙树:“我可以进来,问你一个问题吗?”龙树说:“为了引你进来,我才把钵往外扔的。进来吧!钵是你的。别担心,是我给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给你的礼物。我这个穷人一无所有,只有这只钵。我也知道无法保有它太久,因为我会睡觉,所以有人会拿走。你已经不嫌麻烦,从都城一路跟到这里。夏天的天气很热,请别拒绝我的礼物,收下吧!”
       贼说:“你真是怪人,你不晓得这只钵很值钱吗?”
      龙树说:“自从领悟了觉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了。
      贼盯着龙树说:“请你送我更珍贵的礼物吧!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相比的觉性?”
       龙树说:“这其实很简单!
       贼又说:“在这之前,让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有名的贼。”
      龙树说:“谁不是呢?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每个人都是贼,因为人人都光溜溜地出生,然后从别人那里偷得各种东西。每个人都是贼,因此我才全身赤裸地过活。
       不管你做什么都没问题,只要记住:偷东西时也要保持觉知、警觉、观照。如果丧失观照,那就别偷。只有这一个简单的原则。
       贼说:“这太容易了。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龙树说:“我会待在这里两周,这期间你都可以来,不过要先去尝试我告诉你的方法。”
       贼这样尝试两周后,他发现,“保持觉知是世上最难的事”。无论在皇宫行窃,还是去别人家里偷取金银财宝,只要偷东西的当下,他就会立刻失去觉知。
       由于他严格遵守对龙树的承诺,最后什么也没有偷成。时刻保持觉知太难了,当他保持觉知时,心中偷窃的欲望就会消失。
       最后,他两手空空去找龙树:“我的生活全被你搅乱了,现在我无法偷任何东西。
       龙树说:“问题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旧业,那就把觉知丢了吧!
      贼连连摆手:“不,那些觉知的片刻很宝贵,我这辈子从没这么自在、安祥、宁静、喜乐过,整个王国的财宝也比不上。”接着,贼哭着说:“现在我知道你说的话了,‘领悟觉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我现在已经无法停止觉知的练习,尝到一些甘露的滋味。你一定无时无刻都沉浸在这喜悦、自在的甘露中。你能收我为门徒,让我追随你学习吗?”
       龙树说:“我确实无时无刻都处在觉知中,当初你尾随我时,我已收你做弟子了。那时你想偷的是金钵,但我想的是怎么把你的心偷来,咱们俩的勾当竟然不谋而合!”
       龙树菩萨一生还有很多的传奇故事。
       在佛学方面,他获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中论颂》《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因缘心论颂》《菩提心离相论》《福盖正行所集经》《赞法界颂》《广大发愿颂》等。平生造论之多,世所罕见,因此获得“千部论主”的美称。
       基于龙树菩萨所著《中论》而宣扬空观的学派又称为“中观派”,并尊龙树菩萨为“中观派之祖”。此外,龙树菩萨也被尊为“八宗之祖”(禅宗、律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孝法师:
        什么是觉性呢?如何得到“觉性”且看如孝法师关于“觉性”的开示:
                                                什么是觉性?
        冥冥之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生命的探究,这就叫作“觉性”。有时候因为遇不到缘果不显现,觉性会被歪曲,但从本体上来讲人人皆有佛性。这是佛陀出现在这个世界,给予人类 的最大认同和鼓励。
                                                  觉知的境界
        佛陀的教法是对生命三百六十度的扫描,不仅有实的部分,还有虚的部分。这就牵涉到对自我的去除,我们要用完整的心,去经历名言背后完整的境界。
       就像瞎子摸象,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对生命的触动,了知是局部的。
       而完整的心通过戒定慧的庄严,能够照见一切生命的真实境界,能够通过对自心的认识通达整个宇宙客观的缘起变化,最后让心得到一种遍满法界的觉知,这就是成佛的境界。
                                        用愿力提起觉性
       为什么我们的正念与觉性如此飘零和不可琢磨呢?主要是惯性的力量。每一天都有纷纷扰扰的信息涌来,各种知识、各类人事与感官的刺激……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方向,用佛法和愿力时刻提起正念和觉性。这就是生死的道心。
                                         称赞如来,启发觉性
       所谓的“如来——乘着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何为“如实之道”呢?诸佛为什么能够乘着“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呢?
       因为“如实之道”是有传承的,幻灭觉圆满,圆觉自性,非性性有,非空非有,不落有无,祂是生命究竟的道。此“如实之道”,佛佛授手,佛佛相传,让世间的灯明相续不断,每一个佛都是表同样的法,是一不是二,说同样的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我们了解到真理的时候,我们就不是称赞佛的功德了,而是称赞如来的功德。当称赞如来的时候,我们也就会真正了解何为如实的功德、真实的功德。因为这种称赞就是在唤醒我们自己深层的觉性,同时也在唤醒着别人,所以语言的力量最为殊胜。
       身、语、意三门各有所长,虽然我们心里面能够了解到诸佛的功德,但是我们要称赞出来,“如实之道”才会现前。
                                   禅修让我们恢复觉知

       禅修是要达到一念觉心的相应,相应于生活的分分秒秒。
       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本焕长老说他前面的20年没有生起一个妄想,这就是功夫。
       没有妄想生起并不是单调的存在,他有他生命的安乐,不仅仅在境界上,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有禅乐。法的禅乐,胜于一切世间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的故事
       在祖师传中以龙树菩萨为最,在此就“龙树菩萨”之名的由来谈起。“龙”顾名思义是在龙宫证道故取名为龙,而“树”则是在树下出生的,他生于南印度,提到龙王请龙树菩萨到龙宫而证道的典故,大致情形在此略述。
  有一次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讲法之后,他发现座中有两位徒众,每次听完法后就从土里走开了,同样这种情形有两三回以后,龙树菩萨就问这两位童子“你们是从何而来?”两位童子回答:“我们从龙宫来。”接著龙树菩萨就要求他们请出龙宫的大乘经典的心愿,这两位童子回去报告龙王后,龙王表示:“请龙树菩萨亲自来迎请经典吧!”于是应这个因缘,龙树菩萨就到龙宫去了,到了龙宫后龙王就展示了许多大乘经典
      再请问尊者:“阿阇黎啊!这些经典你曾经看过吗?”龙树菩萨阅览后回答:“大部份的经典我都没看过,我所看过的经典已经是人间的十倍了,但是来到这里居然大部份的经典是我没见过的。”
      龙王藉这因缘告诉龙树菩萨:“其实玉皇大帝所收藏的经典还比我多了千百倍!”
       由此可知,我们学法不是只学一点,像掌中这么一点就引以为足,所以四弘誓愿中说:“法门无量誓愿学”
  龙树菩萨在龙宫读了广大经典后,就完全通达一相之法,即是深深趣入无生法忍的实相之中,龙王知道尊者已经证道后就将他送出龙宫。
       那时的南印度,国王非常邪见而且外道十分兴盛,龙树菩萨为度国王就在他前面拿着幢幡整日来回踱步,这一走竟走了七年,七年之后国王才注意到有这么一个人在这里晃来晃去,于是就问:
     “你是什么人?”龙树菩萨回答:“我是具备一切智慧者。”国王一听很惊讶地说:“你竟敢讲这种话!具备一切智慧之人在我面前?”龙树菩萨告诉国王:“我也不是随便说一说,如果你要知道我的本事,只要我们辩论一下便可知晓,你尽管考考吧!”
  国王心想:“如果我考赢他,因为我原本就是万人之上的君主,会赢是不足为奇,但是假使说不过他那就有失颜面了……”于是国王绞尽脑汁都还想不出方法,情急之下望着天便问尊者:“现在天正在做什么?”龙树菩萨回答:“现在诸天正在跟阿修罗打仗!”是不是真的在打仗?实在无从得知,因为看不见也没有具体的理由根本无法评断,这时国王就像东西噎在喉咙,既吐不出也吞不下,不知如何下台阶。于是龙树菩萨就跟国王说:“我不是打高空乱说的,稍等一会我可以证实给你看。”说完,就从天上掉下一些刀、枪。这时国王又问:“这些兵器要如何证明诸天是跟阿修罗打仗的?”龙树菩萨再请国王稍等一下,接着天空就掉下阿修罗的耳朵、鼻子……,国王见状非常惊讶,也就由不得不信了,因为外道有一些图样可以证明就是如此
        当时在场有一万大臣,这时由于亲眼目睹此景,纷纷要求拜龙树菩萨为师请求剃度出家做他的弟子,由于那时是外道兴盛的时期,很多外道团体就非常紧张,便结合起来要跟龙树菩萨辩论,龙树菩萨从容以对。
       当有智慧不足者,龙树菩萨只要一开口,对方就哑口无言了,根本就辩不下去,而外道最聪睿者,也顶多第二天就被龙树菩萨折服甘拜下风了。此后,国王变成了大护法,每天要送十车的衣钵送到龙树菩萨居处,可见菩萨所度化者实在是非常之多。
  虽然尊者已证得空性,但由名字的典故便知道菩萨亦是依缘起而安立的,“龙”是因为在龙宫悟道“树”是因为在树下所生,所以以龙树为名
       不仅如此:龙树菩萨是我们十四代的法藏传人
       他的老师是比罗比丘,比罗的上师就是马鸣菩萨是法藏传人第十二代祖师,
       那么马鸣菩萨的名字又是由何而来呢?
  有一次马鸣菩萨在说法的时候,连饿了六天的马,在第七天给它吃食物时,它竟不急著吃,很注意的在听马鸣菩萨说法且非常入神,甚至感动的哀鸣落泪,因此得名为“马鸣”,
      可见空不离缘起,缘起不离空,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传》(大正藏 No.2047)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白话译文
     龙树菩萨,出身于南天竺梵志①种族。其人天赋聪慧,悟性超群,凡事一闻即悟,毋庸再告。当尚在哺乳期间,听闻梵志讽诵四吠陀经,其经各四万偈,每偈三十二字,龙树闻偈即领会其大义,其聪慧如此。及至弱冠之年,即名播四方,独步诸国,鹤立鸡群,无人能匹。诸如天文地理,图谶纬书,以及各种道术,无不娴熟。当其时尚有三人,与龙树情投意合,相契为友,堪称一时之人杰。
       且说一日,四人相议道:当今天下的学问,其义理可以开发神明、领悟玄旨的,我等无不囊括。此外还有什么可资娱乐呢?也就独剩聘情于声色,极欲于淫乐,是为一生最快之事了。但我等皆属梵志道士之属,如果不依仗王室势力,又如何能达到目的呢。想来只有隐身术,能遂此愿望。于是四人相顾而笑,莫逆于心。决定一起去拜访隐身术师,求隐身之法。
       且说隐身术师见此四人前来求法,暗忖道:“此四梵志名闻当世,视众生如草芥。如今因为隐身术的缘故,而屈就于我。他们才智超世,不懂的也只有我这点小法术,如果我传授与他,他们必弃我而去,以后再也无法牵制他们了。我不如只授其成药,不授其方。他们用完了药,必定来求我,永远拜我为师。”隐身术师主意打定,于是授以他们各人青药丸一枚,并叮嘱道:“你们要在僻静之处,用清水将此药研磨后,涂于眼睑,如此这般,你们即可隐形,不被别人发现了。”
       且说龙树依法磨药之际,闻其气味便即分辨出其配方及药量,分毫不差。于是即告其师道:“此方用药共70种,每种药量若干。”隐身术师闻言大惊道:“这个你怎么也晓得?”龙树道:“每种药都有其不同的气味,我一嗅就知道了。”隐术师闻言叹服不已道:“像你这样的人物,旷世闻所未闻,何况是遇见。我这点小道术何足惜哉。”于是将隐身术和盘托出,毫无保留的传授与他们。
       且说四人学得隐身之法,于是恣意自在,为所欲为,经常出入王宫大内,终日以奸淫宫女妃子为戏。百余日后,有些宫女即发现自有身孕,于是非常害怕,忙将其事告白于王,以求脱罪。
       国王闻言非常郁闷,急忙聚集智囊大臣商议对策。其中有老臣道:“这种事不外二种情况:一是鬼魅作祟,一是人为方术。我们可以用细土末敷于宫室各门道上,教卫士守护着,不让人在上面行走。如果是方术之人,他的行迹即被发现。我们可以用兵除掉他们。如果是鬼魅作祟,便无痕迹,我们可以用法术除掉他。”
       于是国王即下令依计而行,没多久,四人的行迹果然露出马脚。国王当即带领数百力士赶入宫来,下令紧闭各门。然后令力士挥刀随空乱斩,其他三人当下丧命现形,只有龙树敛身屏气蜷缩于国王头侧,而侥幸躲过一劫。原来国王头顶七尺之内,是乱刀不至之处。
       此时龙树方醒悟欲望是痛苦之根、祸害之源。一切的败德危身之害皆因此而起。于是发誓道:“假如我这次大难不死,便即出家为僧修梵行。”                                                     且说龙树躲过杀身之祸,即痛改前非,随后入山至佛刹出家受戒。九十天内,于三藏经典熟诵无余,更想索求其他经典,却了不可得于是更入雪山,山有佛塔,其塔有一老僧,将大乘经典授与他。龙树即受持讽诵,虽了解其中大义,但未能融会贯通。于是进一步周游列国,求索其他经典,足遍阎浮提,却了无所获。
       期间外道论师及出家人望风归服。那些外道弟子对追捧龙树道:“你就是一切智人②,但现在却屈居佛弟子之位。大凡为人弟子者,都是因为学问尚有所欠缺,所以才需要求助于师。难道师父你尚有欠缺的地方吗?如有欠缺,即不配称一切智了。”
       龙树闻此即生邪见,生起骄慢之心。自忖道:“世间法纷繁复杂,千门万类。佛经虽殊妙,但以理推演,其实尚有不究竟之处。那些言之未尽的地方,其实还是可以继续演绎的,这样对于开悟后来的学者也是大有好处嘛,如此于理不违背,于事亦无过失,实在没什么过错。”龙树于是决定在佛门外另立炉灶,裁定新戒律,新僧衣,依附佛法而又略有不同。欲以此迎合众意,以示高明,更不受学于他。并选择吉日良辰,将为弟子受新戒律,著新僧衣。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其时龙树在水精房中静坐,龙王菩萨见他如此狂莽,不知天高地厚,深感痛惜而悲愍他,便将他接入海底龙宫,开七宝藏,揭七宝花函,将大乘方等深奥诸经传授给龙树。龙树受持读诵,时经三个月,通达理解甚多,譬如身入宝山,心契佛法之精妙。
       龙王其时知其心思而故意问道:“所有经典都读遍了吧?”龙树答道:“你老的经函中,经典犹如翰海,哪里看得完啊?我在此所读的经典,已逾阎浮提人间的经典十倍有余。”龙王道:“我龙宫的藏经,比这里的还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呢。
        于是龙树得阅诸经,一相深入,即获无生法忍,得不退转位
        其后龙王将龙树送出龙宫,径回南天竺。
       龙树从此大弘佛法,摧伏外道。著述论义十万余偈,以广明大乘佛法。期间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使大乘佛法大行于天竺国。此外又作无畏论十万偈,著名的中论即出自其中。
         当其时,有一婆罗门外道,擅长于咒术,欲仗其能与龙树争高下于是他禀告天竺国王,说他有能力制伏这和尚,让国王来旁观作证。国王闻言呵斥道:“你这个人真是愚痴透顶,龙树是大菩萨,其明足与日月争光,其智足与圣心并照。你怎么敢出言不逊,而不推崇拜服呢。”婆罗门道:“大王你是智慧之人,为何不以义理来测验他,反而被他挫锐抑制,盲目崇拜。”于是国王同意了他的说辞,为他邀请龙树前来较量。且说那天大清早,龙树应邀与国王坐于朝堂之上,婆罗门随后亦到。
        那婆罗门为了炫耀其能,于是在大殿前念动咒语,幻化出一广大清净之池,池中有千叶莲花,自己盘坐于莲花之上,向龙树菩萨吹嘘道:“你坐在地上,跟畜生有何分别?也敢与坐于清净莲花上的大德智之人我进行辩论抗衡。”只见龙树亦念动咒语,化作六牙白象,径行踏池而入,直趋其莲花座,用鼻子将婆罗门卷起高空,往地上便摔。那婆罗门当场被摔个半死,损伤了腰,动弹不得,狼狈拜伏,叩头皈依龙树菩萨道“我不自量力,竟欲诋毁羞辱大师。哀求大师不计前嫌,收我于门下,开启我的愚蒙。”
       南天竺国王为诸侯霸主,统御列国。但此王信仰邪道,出家僧众历来皆遭冷遇,老百姓无论远近,都因国王而信仰了邪教。龙树菩萨见此状,心想树木不修其主干则枝条不顺,人王不受教化则佛道无法推广。按其国的法规,王室会出资雇人为王宫护卫。龙树于是应募为将,荷戟为先锋,修整队伍,统率护卫,将不用施威但令出必行,法不用重申但众皆遵守。国王对此非常赞赏,便问此将领是何人物。侍者答道:“此人非常奇怪,应募为将,既不食官粮,又不领薪水。但处事谦恭谨慎,业务闲熟无比。真猜不透他葫芦卖什么药,有啥企图。”
       国王觉得奇怪,于召龙树而盘问:“你到底是什么人?”龙树道:“我是一切智人。”国王闻言大惊道:“一切智人旷世难得一见,你自谓一切智人,有什么凭证?”龙树道:“欲知其智,当察其言。王欲验证,但可考问无妨。”国王暗想:“我本是智者大论师,就算能将他问倒,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如果一旦问不倒他,我这丑就丢大了。但如果我不发问,便如同认输。”国王迟疑了很久,无法回避,不得已问道:“天人现在在干什么?”龙树答道:“天人正在与阿修罗开战。”国王言下犹如吃饭被噎着,欲咽不下,欲吐不能。想否定其说,但又苦无佐证,欲认同其说也无事实以资证明。正在犹豫,只见龙树又说道:“这不是虚言求胜之谈,大王你稍等一会便见分晓。”话音刚落,只见空中刀枪剑戟纷纷散落。国王道:刀枪剑戟虽然是兵器,但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天人跟阿修罗打仗呢?”龙树道:“无须用虚言来说明,可验证于事实。”说罢又见阿修罗的手指、脚趾、耳朵及鼻子等纷然从空中飞散而下。龙树又以神通力,让国王大臣百姓及婆罗门众人现场目睹了天人与阿修罗对阵、打扫战场的实况。于是国王稽首顶礼龙树,伏其教化。当时殿上有上万婆罗门,当下即随龙树剃发出家受戒。
        当其时,有一小乘法师,对龙树非常嫉妒,心怀忿恨。龙树知道自己世缘将尽,故意成全其心愿,于是问他道:“你希望我久住世间么?”小乘师答道:“但愿你早死,岂愿意见你!”于是龙树退入密室,经日不出户。当弟子破门而入时,发现菩萨已经蝉蜕坐化而去了。
        龙树去世至今(修传记时),时过百年,南天竺诸国为他修立庙宇,供奉如佛。因为当年其母是在树下分娩了他,便以其树为名,取名阿周陀那(树名)。又因为他依仗龙王而成道,所以又配以龙字,故名为龙树。这就是大师名字之由来。(按付法藏记载,大师为禅宗第十三祖,通过服饵仙药得寿长达二百余岁,住持佛法,所度之人不可胜数也。)
       注:①梵志: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一切智人:佛的尊称,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龙树自称一切智人即自许是佛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关于龙树菩萨的生平,历史记载不多,主要来自藏经中《龙树菩萨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与藏传《布顿佛教史》其中,《大藏经》第五十卷《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由出生在龙树菩萨后一百多年的鸠摩罗什翻译的。
  据说,龙树出生在南印度德干高原的温达拉巴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很早就以学说卓著,精通婆罗门教而闻名。有一次他和三个亲友一起,学成隐身术,屡次潜入后宫,侵犯美女,使宫女怀孕了,王室人员就用沙子铺在大门口地上,并埋伏了许多卫士,他们的身体虽不被人发现,但有足迹留在沙子上,兵士就挥刀斩去,有三个人被杀死了,龙树藏在国王身边,逃出了王宫,这件事促使他出家。
        出家后的龙树,由于他的聪明才智,据说他三个月就诗读完了佛教的三藏,为了求得更深的佛法,他开始了艰辛的长途旅行。不久,他到达喜玛拉雅山中的一座佛塔边,一名老比丘传给他大乘经典,这比他以前所依的一切有部的理论大大深入了,但他仍不满足。我们从他出家时到山里的佛塔受戒,以及受学于佛塔老比丘,可以看出,龙树是与大众系中有大乘思想的人及教义息息相通的,因为有一种说法是大众系就有能是以护卫佛塔的一批信徒组织起来的。
  不久,龙树在大龙菩萨的引导下,来到龙宫,阅读诸方等大乘深奥经典,得无量妙法,三个月后,通解甚多,深入无生,二忍具足。这时龙树就已经达到决定的觉悟了,为了记念引导他的大龙菩萨,他就称名龙树了。
       在龙宫中,龙树还诵读了《华严经》,日本人安澄在《中论疏记》中引《华严传》中的话说:"大乘经多是文殊结集,佛既涅般,诸圣随隐,邪兴,无大乘器,故摄《华严》等大乘教法,置在龙宫六百年,龙树入海诵之传世。"
       由此可见大乘佛经的结集,大乘佛教的兴起,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求索追求的过程,条件成熟后,龙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就兴起了,担负了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
  龙树得道后,就回到南印度弘扬佛教,那里的国王排斥佛教,龙树就应征成为国王的将军,在很短时内就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国王大喜,就问他是什幺人,龙树说是"全知者"。龙树还用神通使国王看到天上正在作战的神祗和恶魔。国王及婆罗门因此皈依了佛教。佛教在南印度也就得到了弘扬。
  又有婆罗门妒忌龙树,要求斗法,他以法术化了一个大池,自己坐到池中的莲华上,并斥责龙树。龙树化了一六牙白象,坐在其上,用象鼻把婆罗门拋在地下,使他折服。
  关于龙树的死,有的说他为国王做长生药,太子想早点继承王位,就向龙树乞讨他的头,于是龙树就自杀了 。又有的说龙树是在小乘佛教学者及婆罗门的重重逼迫下,自行坐化的。可见龙树的一生是充满波折和艰辛的,他的思想传播与政治也不断产生冲突,而且与当时社会上的其它思潮更是格格不入,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如此强烈,以至达到性命相争的地步。龙树就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弘扬和发展他的大乘中观理论,推动大乘佛教发展的。
  龙树的传记有异说多种,现举三种如下:
  (一)罗什译的《龙树菩萨传》(《大正藏》五○·一八四页):说他生於南印度婆罗门家,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先博学《吠陀》、术数、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后与另三个契友,相率学隐身术,出入王宫,淫乱宫中美女,达百馀日,嗣后事败,三友被杀而龙树仅以身免,因而体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遂入佛教出家。
        先学小乘三藏,次於雪山塔中老比丘处受大乘经典,因其未得实义而起慢心,故有大龙菩萨见而怜悯,接他入海,在龙宫九十天,读诸方等深奥经典而体得实利。於是回到南印大弘法化,摧破外道,从事著述
         当他教化了南印的国王之后,知有一位小乘法师对他忿嫉,他便退入闲室,蝉蜕而去。
  (二)《大唐西域记》卷一○(《大正藏》五一·九二九页上)所说:龙树受到萨罗国之王,娑多婆诃(Sa。引正)的皈信,为龙树於跋逻末耆厘(黑峰),凿山建筑伽蓝,极尽庄严,功犹未半,府库已因之空虚,龙树即用药物,滴石成金,济成胜业。
        又因龙树善闲药术,餐饵养生,寿年数百,引正王亦得妙药而寿亦数百,他的嗣子看看继承王位,遥遥无期,因此向龙树菩萨乞头,龙树自刎寿终,王亦哀痛而死。
  (三)西藏布顿(Bu-ston)的《佛教史》所传:龙树生於韦陀尔卜(Vidarbha今之贝拉尔Berar),出家於那烂陀,就学於沙罗诃(Sāraha)婆罗门,以及长老罗睺罗跋陀罗(Rāhulabhadra),后在龙(Nāga)国得《十万颂般若》。遂到东方的派 吐韦沙(Patavesa)及北方的拘楼(Kuru)等地游历,建造寺院,从事着作。最后受一位国王的嗣子沙克帝玛(Saktimat)之请,自刎而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