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93|回复: 2

[佛教生活] 如何证明阿赖耶识的存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文:心愚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特别提倡理性的,所以即使是“圣言量”,佛陀也倡导我们经过理性的思考,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关于阿赖耶识成立的问题,也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成唯识论》在这方面列举了十点内容:



1.由持种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



此处是说,如果仅有前六识而没有阿赖耶识,那经说心是诸法种子的集合就没法成立了,因为前六识很明显是无法作为种子的集合的。这是从保持种子之心的存在来论证第八识存在的必然性。



2.由异熟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若无此识,彼异熟心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存在异熟心论证成立阿赖耶识,首先引用经文,肯定了异熟心的存在。小乘只承认六识,但六识并非真的异熟心,有间断,不能持续恒常地存在,所以不能成为善恶业果相续的载体。所以如果没有第八识,就不存在经中说的异熟心;要使经中说的真异熟心成立,便应该承认存在第八识。



3.由三界、五趣、四生的主体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彼趣生体不应有故。’谓要实有、恒、遍、无杂,彼法可立正实趣生。非异熟法,趣生杂乱,住此起余趣生法故。”



此处是说,既然经中说众生有流转五趣、四生等各种生命形态,如果没有这第八阿赖耶识,那么在各种生命形态中流转的主体就不应存在。



这里说能在三界中轮回的主体,应具备四种性质:一、具有实体;二、在一期生命中持续地存在;三、能在三界九地中普遍存在;四、无杂乱。能够同时具备这四种性质,前六识是无法具备的,所以需要承许阿赖耶识是一定存在的。



4.由有执受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色根身,是有执受。’若无此识,彼能执受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能执受的主体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经中说众生觉得自己有身体,是因为有执受,既然身体是被执受的对象,那就应该有能执受的主体,这能执受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前六识是无法承担这个执受的功能的。



5.由寿、暖、识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若无此识,能持寿、暖令久住识,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保持寿(寿命)与暖(体温)的识来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如经中所说,寿与暖是依托识而存在,是在一世生命中没有间断的。而前六识有间断,所以,二者不可能是依托前六识而存在,它们必定是依托永恒而无间断的阿赖耶识而存在。



6.
由生死时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诸有情类,受生、命终,必住散心,非无心、定。’若无此识,生死时心,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出生及临终时存在的心来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众生在出生及临终时,六识活动都不存在,但按理而言此时仍应有心,若此时无心,则众生不能称为众生。因此,此时存在的心应是第八阿赖耶识。



7.
由缘起依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芦束,俱时而转。’若无此识,彼识自体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名色与识的关系论证第八识的存在。经中说,名色与识相互依赖,同时生起。而与名色相对的识,具有始终保持名色的作用,这不是有间断的六识能胜任的,所以需要承许阿赖耶识的存在。



8.由识食之体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四食中识食的涵义来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如果没有这阿赖耶识,那第四食即“识食“就无法成立了。



9.
由灭尽定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住灭定者,身语心行,无不皆灭,而寿不灭,亦不离暖,根无变坏,识不离身。’若无此识,住灭定者,不离身识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灭尽定有识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经中说,灭尽定中仍有识不离身。但灭尽定中,六识及其相应心所都停止了活动,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不离身的识又是什么呢?所以,灭尽定中必定有识,此识就是阿赖耶识。



10.
由染净法延续之因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若无此识,彼染净心,不应有故。”



此处是从污染或清净的一切事物能得以延续的原因来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污染或清净的事物,在经历了不同的乃至相反的状态后能再次生起,是由于各自的种子;而种子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能受熏和持种的识,这只能是阿赖耶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没有阿赖耶识保持各种事物的种子,那么污染或清净事物的生起,都将是无因而生。因此,只有承认阿赖耶识的存在,才符合佛教的因果理论,才能对一切事物作出充分合理的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