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5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向是一心、一个方向,专念是修普贤行,这不要明心见性也修了普贤行,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谓是难信之法,它难信就在此地。
念佛是修行,这是真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去做?毕竟我们还在这个世间,我们每天面对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这些事实?这不可以不知道。如果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态、方式有了错误,对于我们修行会产生很大的妨碍,这就是平常我们讲的业障。业就是造作,我们这个造作会产生障碍,不但障碍往生,甚至于障碍信愿,对我们的信心、愿心产生障碍,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个根本的修学方法。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给我们讲的「三福」,他说得很明白,那三条他说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我们要非常重视的。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切诸佛他们的身心怎么清净的?就是靠修这三条得清净的,我们如果把这三条忽略了,要想得身心清净就难了。
三福跟虚云老和尚讲的四个修行原则完全相应,第一条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虚老和尚讲的「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孝敬是性德,我们有没有做?有做,但是做得不够,所以这个功德就不能现前。做得不够,没有认真去做,只做个几分之几而已,这是我们要加强、要努力的,要懂得理论,要晓得怎样去做。
孝养父母,要怎样才真正能够把孝养做得圆满?我们父母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很幸福、很快乐,是不是圆满?来生怎么办?死了以后到哪去?如果死了以后还搞轮回,这并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来生还到人道,来生生天道,是不是圆满?不是圆满,为什么?纵然生到天道,天上寿命长一点,还有命终的时候,命终之后还要搞六道轮回。所以我们今天知道这个事实,如果不能帮助父母超越六道轮回往生西方净土,我们的孝道就不圆满,这是真的。怎样叫父母能够相信西方净土?这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我们相信他不相信,他不相信你用什么方法叫他相信,这就是孝养。用什么方法?方法就无量无边太多了。孝养也讲到这些。
「奉事师长」,师长有世间法的师长、有出世间法的师长,当然佛法里面偏重在出世间法。师长的教导我们是不是真正去做了,这叫奉事。我们今天学佛,以谁为师长?现在世间这些人,到底哪个是真正善知识、哪是假善知识,说实在话,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楞严经》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到底谁是真、谁是假,万一我们跟错了人,那亏可吃大了,这是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的。好心学佛,结果跟一个魔作老师,那就坏了,不但不能成就,而且要吃大亏的。为了谨慎起见,我们不妨学学古人,以古德来作老师,这样就比较可靠得多。在世间法里面,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是孟夫子,孟子是以孔老夫子为老师。孔子已经过世了,过世怎么以他为老师?夫子的著作流传在世间,读孔子的书,依照孔子的教训来修学,这就是他的学生,叫私淑弟子。他学得很成功,学得很像,真的成为孔子的学生。
在佛门里面像蕅益大师,他老人家就是以莲池大师为老师,他真正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圆寂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今天我们台湾也印得、流通得很多,现在精装本这么厚四册,《莲池大师全集》。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的,学一家之言,就跟定一个老师学,学成功了,他也成为一代祖师,我们不妨用这个方法。
孟子学孔子学得很像,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也学得很像,我在此地是建议同学们,我们把标准提高一层,我们跟谁学?我们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比孔老夫子、比莲池大师是要高一些。跟阿弥陀佛学,怎么学法?弥陀三经流通在世间很多,不难得到,我们照这三部经来修学,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这决定错不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种就够了,分量也不多,非常适合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三经当中说得最详细、最清楚的是《无量寿经》,可以以《无量寿经》为主,以《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为辅助,专修《无量寿经》就是专门跟阿弥陀佛学。我们大家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来研究讨论老师的教训,我们应该要怎样去做,这就对了,绝对不会出毛病,绝对没有跟错人,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的成就。
所以从三福做起,这就是真正奉事师长。我们将老师的教训归纳成几个纲领牢牢的记住,严格的遵守,念念不忘,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这叫真修。归纳的纲领是以「五德、六和」为修行的基础,世出世间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也是孝敬具体的表现。五德是取法于孔子。孔子的学生在《论语》里面,就是同学大家在一块来讨论老师的德行,同学们公认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夫子的五德,这是我们自己修学的标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温和、要善良、要恭慎,恭敬、小心谨慎,要节俭,要忍让。我们自己常常想想这五德,自己给自己打分数,够不够标准?对人对事对物,我是不是很温和、厚道(温厚),善良、恭敬、慎重,节俭、忍让,我是不是都做到了?我做到了多少?这五德我是不是天天有进步?是不是年年有进步?这是自己内心的修养,无上菩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决定不能够疏忽。
佛教给我们六和,也是对人、对事、对物。六和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共识。今天世界为什么这么乱?乱的因素是我们每个人的想法、看法都不相同,彼此各个执着自己的成见,互不相让,那就是世界大乱了,这是动乱的根源。动乱的结果不但不利于社会,实在讲受最大的伤害是本身,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所以佛子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训,我们的见解思想要拉得愈近愈好,想法、看法、做法大致能够相同,这样子社会才会有和谐,世界才会有和平。《无量寿经》诸位仔细去研究、去读诵,会发现它里面的教训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接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