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97|回复: 4

[佛教经藏] 问佛陀,要如何才能进入您所说的涅槃寂静解脱之境?我死了灵魂如何解脱?灵魂会去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陀弘法时,须面对芸芸众生,以及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不断地为人解惑。若有人提出问题,佛陀就为他们详细解释说明。
      佛陀提倡涅槃寂静的境界,也教导弟子们如何进入涅槃寂静的心境,凡是佛陀的弟子都很向往,甚至外教弟子对此也都很好奇。
  有一天清晨来了一位婆罗门教徒,他很敬重佛陀的人格,也能接受佛陀的教理,更向往涅槃寂静的境界,所以他也来听闻佛陀的开示。他恭敬作礼之后,向佛陀请教说:“佛陀,您所说的涅槃寂静解脱之境,是我向来向往欣慕的目标。但是,要如何才能解脱呢?如果我死了,要如何才能进入涅槃?灵魂如何脱离?灵魂又会到哪里去呢?”
  佛陀回答:“在我的理念当中是不生不灭,没有来去的。”
  这位婆罗门教徒听了觉得很疑惑,说:“为什么会不生不灭、没有来去?人死之后,难道还永远住在世间吗?”
  佛陀又为他解释:“人的本性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这种境界就是自在解脱之境。”他愈听愈不了解,心里愈是迷糊。
  佛陀说:“我的回答你不能了解,那现在换我问你,由你来回答。比如:有一根木柴被点着了,若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一盏火?’那么你要如何回答?”婆罗门教徒就说:“我会回答:‘因为有木柴被点着了,所以会看到火光。”佛陀又问:“若是这把火光熄灭了,又有人问你:‘火为什么熄灭呢?’你要如何回答?”
  婆罗门教徒说:“我会回答——因为木柴已经烧完了啊!火当然就熄。”佛陀又进一步问:“如果人家问你——火熄了到哪里去了呢?”婆罗门教徒说:“那么我会回答他说:‘你未免问得太多了!当然是有木柴才能点火,木柴烧完火自然就熄了,这是很自然的过程啊!为什么还要问火熄了之后往哪里去?’”
  佛陀很慈祥地说:“对啊!这是一样的道理:人的烦恼来自有这个身体,又必须面对种种人事,所以‘根’对境才会生起烦恼——六根对六尘即产生六识的烦恼。
      如果能够了悟:因根、尘、识等‘因缘假合’而生分别心才会产生烦恼。然后进一步把烦恼去除,也就是转识成智——把智识转成智慧;把根、尘、识分清楚,不去执着它,我们自然能以智慧去转境。”
  “总之,有了身体,有了根、尘才会惹起烦恼的火焰,我们要把根尘厘清,烦恼之火才能熄灭。心中没有烦恼的火焰,才会有解脱的心灵,心境才会自在;心对境不生烦恼,这就是涅槃呀!并不是死了之后才有另一个涅槃;涅槃就是解脱,寂静光明的心地就是涅槃啊!”
  那位婆罗门教徒终于听懂了!
      是啊!离开‘现在’当下,那里还有一个涅槃的境界呢?想求得解脱——离开日常生活,要去哪里求解脱呢?
       就是因为有烦恼的名称,所以才会有解脱的境界,这原本就是相对的;有心灵的生灭,才有涅槃的名称,这不过是一念之转。
  我们学佛若能深刻体会佛陀所宣说的道理;每天面对各种境界时都能厘清它,就不会听到各种杂音而心生烦恼,也不会眼见色而生起欲求之心。此外,鼻根、舌根、耳根、意根的作用也是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认清本分,真正发挥良能,怎会有烦恼呢?若能天天如此,则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光明的境界,也就是涅槃寂静的境界。
      学佛想求得解脱,当下即可得到;想得到涅槃的境界,在今生即可得到,只要你的心地没有黑暗、自在澄清,当下就是涅槃的境界。
                                                                            -----圣严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
     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有一天,他走到放生池旁,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的从池里爬上来,这时来了一只野干(类似狐狸的动物),野干看到乌龟张口就咬,乌龟很快地把头缩回去;野干又要咬乌龟的脚,乌龟也很快的把脚缩进壳里。
  过了一会儿,乌龟以为野干走远了,就把头脚伸出来,没想到野干瞧见了,又跑回来要咬牠;如此反复多次,野干疲于奔命却无所获,终于丧志离去。乌龟看到野干走远了,把头和脚再伸出来自在地游水、爬行。
  年轻的修行者看到这一幕,忽然有所顿悟──
      乌龟的头和脚就像修行人的五根,而野干则像外在的五尘欲境;
      欲境时时在干扰我们,我们若没有把守好五根,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不守五根则外境处处都是会伤人的陷阱,就像野干一样,如此‘慧命’就会被伤害。
  我们学佛就要先学得‘时时守好自心’;谨守本分,不要让心有分秒放逸的机会,这就是修行。
  如果我们能把握时间、好好精进,则道业与日俱增;
      若是不会把握时间,那么慧命就会随着时间一起消逝。
  大家要分分秒秒观照当下的一念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不了解涅槃的意义,而生出种种的误解。
       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着“得大涅槃”,或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
      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
       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涅槃之后是止灭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去除贪爱、合诸有执、止灭烦恼欲念的世界,是众德圆满的乐土,是绝对无执无碍的境界。
  其一,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无生的境界。涅槃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有一车夫,拉着沉重的货物日夜兼程地赶路,不小心,车子掉进路坑里去了。正在心急如焚的时候,来了两位过路的人,合力把车子抬了上来。
        其中一位路人就对车夫说:“车子拉上来了,你要拿什么东西来谢我们?”“没有东西可以感谢两位,心中感谢!”“你把‘没有东西’给我们好了!”“没有东西’怎么给你们呢?”车夫为难地说。
  “总有一个‘没有东西’可以给吧!”这位行人仍然执意索取“没有东西”的东西。这时站在一旁的另一位行人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没有东西’,就已经给我们一个‘没有东西’了,怎么还要一个‘没有东西’呢?”
  涅槃的境界就是泯除各种无意义的分别、对待、有无、生灭,不生一法而融摄一切法,不起一念而涵盖三千的“没有东西”的境界。
  其二,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无住的境界。涅槃既已不生不灭,还住在哪里
      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证得涅槃之后,这个法身如如不动,住在荡荡涅槃城。
     涅槃城在哪里?“无边风月眼中眼,不尽乾坤灯外灯;柳暗花明十万户,敲门处处有人应”的气象便是涅槃城。
  其三,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无我的境界真正的涅槃是打破那个我执,到达无我的大自在,再从无我中建立真我。所以,涅槃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有一个外道向佛陀诉怨:世尊,你的教法什么都好,只有一个‘无我’太可怕了,我无法信受。”佛陀告诉他:“我亦说‘有我’啊!”
  佛陀的这个“有我”,是剥去层层我执外衣的“真我”,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涅槃之后的境界里,已经去除我执之我,存真如之我,好比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乘光芒,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其四,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无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真是说不完道不尽,而这些涅槃的芬芳至乐是人人可以证得、时时可以体悟的。
       有个出家比丘独自禅坐修行时,一个外道见到了,就问他:“你是在修来生的安乐吧?”比丘回答说:“不!我修的是现生乐。
  涅槃之乐不是死亡之后才能得到,涅槃大乐是息去一切热恼。所以,涅槃就是当下烦恼的止息我们不要把涅槃当成来生乐,应该视为今日事。
       人人找到真实而究竟的常乐我净,就能体会到诸佛千古无我涅槃的妙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身体好比是父母为我们营造的房屋,让我们的心住在里面。但是,我们只是过客,居住、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离开。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体的家,进而营造心灵的家,最后进人宇宙的家,成为宇宙的主人;能以宇宙法界作为我们的房屋,才能永恒长久。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平常做不了主,就是心随境转,比如说看六根对着六尘,一直根尘勾结,随着境转了。那你开始用功的时候要根尘脱落,就是你的眼睛不能随色尘转,耳朵不能随声尘转。
  △根尘脱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黄櫱禅师【同黄檗(音bò)】曾经说: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大家平常想做功夫、想修行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下手。第一个地方就我刚才说的妄想心,就你的想法这么多,你怎么办?那你就念佛念咒,你就修止观,你就强迫自己把心停下来。这样子在第六识上开始用功,但这个不算做主。
  △第二个地方是什么?在第七识。第七识就是执着心,这个执着心怎么用功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那么如果是耳根这里呢?我听是听到声音了,比如大家听到师父的声音了,但是你脑子并没有动,没有在想,不管他在讲什么,我就像镜子一样,你前面有什么东西过来,我镜子里面就有,过去了就没有了。但是我镜子始终不动,他注意力注意到自己的点上,这叫根尘迥脱。他找到了轮回的这个根源,这个头是找到了,所以在这个地方用功。
  △能念的心、能观的心跟所念的境两个一起脱开,这个才是破本参,才破过去了。破过去,当然明白的人知道一切法本来无我
  △所以当你能用功的时候,还在根尘相对的时候,白天要做主,睡觉睡着了要做主,但是睡觉睡着了没有做梦的时候,他做不了主,他不知道在哪里了。可是你能所双亡了,能也没有了,亡也没有了,眼睛是闭还是不闭,是梦还是不梦,对他来说完全一致,没有两样的。
  过去禅宗有一个祖师,他师父问他:你白天能做得了主吗?他说:白天能做得了主。那睡梦中能做得了主吗?他说:睡梦中也能做得了主。那师父就问他:你睡觉睡着了,没有做梦的时候,你能做得了主吗?他说:做不了主。两眼一闭,就是指睡着了没有做梦,或者是指死了。
  那这个时候能不能做得了主呢?就是你平时从做功夫的角度来说,他一定要做主的。因为我们平常做不了主,就是心随境转,比如说看六根对着六尘,一直根尘勾结,随着境转了。那你开始用功的时候要根尘脱落,就是你的眼睛不能随色尘转,耳朵不能随声尘转。那根尘脱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黄櫱禅师曾经说: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大家平常想做功夫、想修行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下手。第一个地方就我刚才说的妄想心,就你的想法这么多,你怎么办?那你就念佛、念咒,你就修止观,你就强迫自己把心停下来。这样子在第六识上开始用功,但这个不算做主那第二个地方是什么?在第七识。
  第七识就是执着心,这个执着心怎么用功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睛睁开,大家眼睛睁开往前看,但是你的注意力不在前面,是在自己这里,就是眼神、眼光是内敛的,内收的。就是眼根不落在色尘上的时候,你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你脑子一个概念都没有,没有分别心,不需要起妄想执着。这个功夫是在眼根这个地方用功。
  那么如果是耳根这里呢?我听是听到声音了,比如大家听到师父的声音了,但是你脑子并没有动,没有在想,不管他在讲什么,我就像镜子一样,你前面有什么东西过来,我镜子里面就有,过去了就没有了。但是我镜子始终不动,他注意力注意到自己的点上,这叫根尘迥脱。他找到了轮回的这个根源,这个头是找到了,所以在这个地方用功。
  用到一定的时候,他根尘脱落是两个境界一个是根和尘脱开,第二个连根也把它扔掉,叫能所双亡能念的心、能观的心跟所念的境两个一起脱开,这个才是破本参,才破过去了。破过去,当然明白的人知道一切法本来无我。所以当你能用功的时候,还在根尘相对的时候,白天要做主,睡觉睡着了要做主,但是睡觉睡着了没有做梦的时候,他做不了主,他不知道在哪里了。可是你能所双亡了,能也没有了,亡也没有了,眼睛是闭还是不闭,是梦还是不梦,对他来说完全一致,没有两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看问题,是把物质和精神两者统合起来看,而不是单独看灵魂和内心,或者单独看物质、环境。如果从本质上说,《心经》一开头,就讲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人的境界高和低的区别在哪里?境界低的原因,是心灵被捆住了,如果心灵不被捆住,境界一定会高。
  △我们大家平常的境界是被什么所吸引呢?佛经里说我们被吸引是两件事情:一个就是物质的世界,对我们心灵造成的强大的吸引。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吸引着,被它吸引的越多,就越沉重,就越矮,也就越堕落。
  △中国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内在的灵魂,跟拥有的物质如果是匹配的,拥有多少,甚至把整个地球给你都没有关系,因为你对每个人都拥有爱心,不会因拥有去伤害别人。如果内在跟物质不相匹配,这个物质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心经》告诉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物质对你造成伤害,就不要被这个物质所困,从物质的损害当中解脱出来。
  大家知道牛顿发现苹果掉到地上,就知道地心有吸引力,因为地球的地心有吸引力,我们大家在地球上活着,地球是一个圆的球,它滚过来,你的头朝下,但是你还是同样在地上走路。我们几十年都觉得大家头朝上走路,其实滚过来,你可能头就朝下,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所以把你吸住了,如果地球没有吸引力,你可能就飘起来,飘出去了,有这个浮力就浮走了。
  我们大家这个高低的状况在哪里?当你的心有压力,有承重的负担,有了在你脚下比你低的东西吸引着你,你被它吸下去了,所以你变得很累,你的境界自然就低了。如果你的能力强大起来,不要被这个东西所吸引,你自然境界就高起来。从这个地心吸引力来说,是这个状况。
  那我们大家平常的境界是被什么所吸引呢?佛经里说我们被吸引是两件事情:一个就是物质的世界,对我们心灵造成的强大的吸引。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吸引着,被它吸引的越多,就越沉重,就越矮,也就越堕落。甚至还有的说个子比较高的人,是因为贪心较小;个子矮的人,是过去生贪心比较重。
  为什么?被地心吸引力吸住了,走不起来。如果贪心少,心里的负担少了,不累赘了,所以个子可能也会高一点。这个从因果上可能有这样一层关系但实际上呢,指的是内心的包袱重了,自然就会有压力。
       现在有很多做企业也一样,学生学习也一样,想得到的东西越多,压力越重。小孩子刚生下来,没有什么压力,什么都好奇,一岁到二十岁,不停地长。到了十三、四岁发育了,开始有欲望,贪求多起来。二十岁的时候,欲望达到了爆发期,所以就再也不长了。然后开始保持这个平衡的状态,二十岁到四十岁。成长期是一岁到二十岁,保持期是二十岁到四十岁。到了四十岁的人,他想要的欲望,想要的东西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和极致。四十以上,很多人把人生看透了,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四十岁到六十岁是走下坡的,是开始萎缩期。因为不到四十岁的人,还有很多好奇,还想拥有更多。四十岁以后,觉得有名就有名,有利就有利,有权利也没有什么好稀罕。反正自己一亩三分地管好,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就行。所以四十岁以后的人,他的冲激力自然比三十岁的人要低得多。
  中国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内在的灵魂,跟拥有的物质如果是匹配的,拥有多少,甚至把整个地球给你都没有关系,因为你对每个人都拥有爱心,不会因拥有去伤害别人。如果内在跟物质不相匹配,这个物质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
  《心经》告诉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物质对你造成伤害,就不要被这个物质所困,从物质的损害当中解脱出来。比如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如果天天像守财奴一样,老命都搭进去了,反而对家庭造成不良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