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8|回复: 0

[法师开示] 慈法法师答疑:念佛人是否需要远离恶知识恶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1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慈法法师答疑:念佛人是否需要远离恶知识恶环境



净土传承必修之法则~《往生论》“五念门”修法,令入弥陀愿海中,得佛力载负,必竞得生安乐国土。



摘自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慈法法师讲授

   

永真法师:

   感恩法师!下面一个问题:师父慈悲,我现在持菩萨戒念佛,每天除了功课,以及念佛拜佛外,对《法华经》、《圆觉经》都很喜欢读诵,对世间的政治、生活、人际关系,包括亲属等,都很冷漠。但并非无情,只是没有语言交流,没有时间,或不想结交。如果幸遇善知识或真学佛的同修,又倍感亲切与欢喜。请问师父,这是不是有分别心?是不是与佛法不相应?是不是不随顺佛意?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

   在常规的修行状态下,我们还没有真正发起自利利他,或者说没在平等缘起与清净缘起上认真实践,没有这种不舍一切现行的自利利他的修行。那在常规的修行方法下,避开违缘、亲情、杂缘、恶缘等等,是个很好的择取。因为受过菩萨戒的,不管出家在家的菩萨们都知道,初发意菩萨当远离恶知识,远离八难,远离种种违缘,以使正行得以成熟。那在正行成熟的一个不退的法益面前,我们可以去立誓,可以深入世俗,利益世间。这是通常的渐次修法一个必行的遮护。道业纯熟了,我们再面对亲情,面对世俗杂缘,乃至面对种种难缘,做无畏的法布施,那是成熟的,是有意义的。

就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举的例子一样:若智者,遇人溺水,当寻方便,若去寻找船只,若以竹竿,若以种种工具来接引于人,或者说自己先要学会游泳。要不然你跳到水里,溺水者溺死了,也把你同时溺死了。所以救者被救者,咸被这种业力所溺死了。那我们作为一个初发意菩萨,若是受过菩萨戒,还没有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得到不退转的这样一个阿鞞跋致的位置与功德,那先行自利事是要得的,是有意义的。

像净土教法有它的修行特质,所谓的念佛之时就是同生之时,同得大利,自他利益一时圆彰。念佛时就是往生时、度生时、成佛时,不离念佛之当念。这样的行持就不会忌讳亲疏,是不是同修,是不是道友等。他是普摄于九界,普利于九界。那这个念佛人就是九界的善知识、九界的福田、九界的布施者。               

本来大势至菩萨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于十方世界行佛教化,就是他以念佛功德摄化十方九界众生,虽在菩萨行地中,而广做佛事,普利九界。这样的人是不择取环境因缘,但依佛功德回向法界,自利利他。这是方式方法的一些差异。若是我们在常规的心理状态下,常规的法则修行下,前者有一个保护性的作用,远离恶知识,远离杂缘,远离亲情的纠结,是十分有意义的。若是依念佛法门,尤其像第五念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入生死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佛本愿力故,持名回向十方九界众生同得无上大利。这样的行持是不舍一切的,不择于人,不择于环境,不择于区域,但以念佛心摄一切众生同归净土。那这个是不择的。所以方式方法的差异,我们可以去对比,去择取。


所以我们对自身不会有恶意相加,对他人也没必要恶意相加,造成自他伤害。这样我们在念佛法门中就有自他二利的方便,皆是随顺佛愿而成就。我们就有轻松广大的修行模式或主题模式了。在这一生中,念佛是我们的主题,往生是我们的主题,离苦是我们的主题,简单是我们的主题,轻快是我们的主题,自利利他是我们的主题。那些庞杂、迷失或纠缠不清的事情,都交给你往生以后再来处理吧!现在不要做,你没有那个力量,没有那种游泳技术在这里面就会被淹没掉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先得以自在力,再来这个娑婆世界纠缠就没问题了,你现在纠缠不起!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