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43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四书读本精华节要
四书读本节要
《大学》分类
(甲) 经—总论
(一) 三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二) 八条
1.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乙) 传—分释
(一)释三纲领
1. 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子止于孝。父止于慈。交止于信。
2. 道学。自修。威仪。道盛。德至善。
3.?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二) 释八条目
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 身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4.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5.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6.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7.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8.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9.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惟善为宝。仁亲为宝。
10.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1.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附)
1. 致知在格物。
四书读本节要
《中庸》分类
(甲) 总论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乙) 道之明行
论君子能知道行道
1.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
以为舜乎。
(丙) 道之体用
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一) 道之体
1.子曰。道不远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子事父。臣事君。
弟事兄。朋友先施。
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3.言顾行。行顾言。
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二) 道之用
1.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郊社之礼。
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取人
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6.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
之达德也。
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
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8.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
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9.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
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功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1.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丁) 道与诚
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6.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祸福将至。善。必先
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7.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
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9.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戊) 圣人之道之神化
1.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
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茍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茍
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君
子未有不如此。
4.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5.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
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
6.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