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愈说愈玄,这是极深的道理,一般宗教不懂得,认为这是造物主,实际上大错特错,他不晓得这是自己制造的,安上一个造物主,那就叫心外求法,这就叫外道。外道永远不能有成就,不但是不能够彻底的证得解脱自在,现前的命运他也没有办法改变。
底下说,「即上文所指,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是也」,这是照应前面的话,云谷禅师讲过,极善极恶都能够改变现前的命运。这一段是说出改造命运的纲领。如果我们能照这个去做,一定可以扭转自己的命运,像前面讲的,转无福为有福,我命里没有福报,可以扭转为多福;命里面短命,可以改为长寿,真正是能达到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所以我们看到祖师的手眼,祖师的用心,跟我们想象确实不一样。我们眼睛里面、心里面只知道大经大论的功德大。功德是大,是不错,但是要是没有基础,大经大论的功德都落空了;有了这些基础,大经大论才有名符其实的功德。这也是历代祖师们为什么大力提倡《了凡四训》跟《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提倡这些东西道理之所在,你也就明白了。这一次我们印《安士全书》,我们把《太上感应篇》加进去,使同修们将来拿这一本书,这三种东西都有了,都完全了,依照这一本书去修学,云谷大师教给我们的全都在里面,这是进修大乘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大乘佛法很难有成就,这是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到的。再看下面的经文: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
『数』就是定数,现在讲就是命运,你这个命被人家一算,算准了,那个看相的一看的时候,能够断定你丝毫不错,你就是落在数里头,落在数里面就是凡夫,你会被人算定。
【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这个『格』是感格的意思,就是与天道感应道交。底下说,「精诚所至,金石为裂,此至诚所以格天也」。这两句话是有典故的,出在《汉书》上「李广传」,大家要是念过,你就会知道这两句话的来源,你也能够看到无分别心的功用是不可思议的。「李广传」上有这么一段记载,他有一次行军,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他看错了,他以为是一只老虎,就用箭狠狠的射了一箭,以为是老虎,这个箭射进去的时候,差不多整个这一支箭,箭是很长的,几乎完全射进里面去了。下了马再一看,是块石头,心里一想,我这个本事不得了,这个大石头,我一射几乎把它射穿了。再试试看,射不进去了。为什么射不进去?原先心里面认为那是老虎,所以才能射进去;现在知道那是一块石头,射不进去了。佛给我们说境为心转,一点都不错,境界是随心转的,心随境界转这是颠倒,是错误的。无论你是在迷、是在悟,你要晓得,境界一定是随心转,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在境界里面,心是主宰,这个应当知道。如果在境界里面,外境做了主宰,这就叫颠倒,为境界所转,这是凡夫。《楞严》里面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佛能转境界,我们为境界所转,为境界所转是境界做主,自己做不了主;转境界的人他自己做主,境界不能做主,所以他得大自在。
这个地方是云谷禅师度袁了凡,袁了凡是初入佛门,给他上第一课,第一课就是改造命运。这是说,我们血肉之身,尚且有数,义理之身,当然可以感格天心。这个调并不高,这还是迁就袁了凡他的智慧、他的见识来给他讲,句句话都是叫他能听得懂,也是他平常读书所熟悉的这些术语。他是个读儒书的人,所以处处引用儒家的东西来给他讲解,这是便利他接受。底下一段引的《书经》。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书经》里面的两句话。『太甲』,底下有个小注,「商之贤君,初颇失德」,以后也是改过自新的,这几句话是感谢伊尹的话。『天作孽』我们可以违背,可以不跟着它走,『自作孽』那就没有办法。这个「天作孽」意思就是讲的数,就是讲的命运,天命我们可以违,自己要是造恶,习气病根太重,还要随着它去,那就不得了了。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经》里面的两句话。小注里头说,「此千古不磨之金言」,金玉良言。『永言配命』,是说我们自己的心要与天心合一。晚近王阳明的学说倡导天人合一,他是把儒家、把佛家合起来创这么一个学说。王阳明是佛教徒,对于教理、对于宗门都有相当的基础,儒佛都精通。他发明一套学说,我们世间人觉得他了不起,你要懂得佛法就晓得,他每一句话那个根源你都能找得到,不足以为奇。天心,这个天不是指的上帝,天是指的大自然,大自然对于一切万物是无心,天心什么?天心就是无心,你要能够以无心对万物,就与天心合一了。以无心断恶修善,就是上次给诸位讲的菩提心,这才叫自求多福。这一种福那可不得了,这叫称性的福、无漏的福。所以儒家经论里面所讲的东西,严格的说与佛经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儒家只提起纲领而没有详细的解释,因此我们读也都是囫囵吞枣的含糊过去;佛家的经论是说得非常的微细,读了佛书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儒家的东西,境界、眼光都不一样。可见得圣人之道确实是相通的,古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一点都不假。这是举儒书教训了凡先生。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这一段话回归正传了,孔先生算你那个命,你命里头没有科第功名,命中没有儿子,那是前世造的,好比是天作孽,可以违背。怎样违之?你从现在起,『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就行了。诸位在此地看到,善事与阴德还是以德性为第一,如果不能扩充德性,单在善事阴德上下功夫,力量很薄弱。这三句话里头,德性是最重要。什么叫做阴德?阴德是做了善事不要让人知道,这就叫阴德,阴德之报不可思议。所以佛常教给我们,我们造了罪业要发露忏悔,露是什么?表现在外面,露出来,不要藏起来。自己有过失,说出来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骂你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