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01|回复: 18

[佛教经藏] 慧律法师: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达摩大师血脉论》合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达摩大师血脉论 慧律法师主讲
        主讲时间:1995.07.15      演讲地点:高雄文殊讲堂   
       [血脉],就是一脉的传承。从佛陀传到他,然后他就传下来,叫做血脉。
        论序.[右],右的上面加:南宋,知道这是个人南宋人,写的一篇序文。南宋右,右当然是对左来讲的啦。[朝奉郎],它是个官名,他没有一定的职务,但是,他是要定期的朝进皇帝,叫做朝奉郎,就是有固定的时间要觐见皇帝的。[通判]通判也是官名,就是辅助知府的,如果以今天的地位来讲的话,这个“府”就很大了,比如我们台北市,台北市有市长,(通判)就相当于副市长的地位,比知府大人还次一等的官位。[建昌]这个是地方。[建昌军事]是负责江西的奉新县军事。朝奉郎和通判不止负责军事而已,他还掌管钱财、谷物,还有诉讼。也就是负责江西奉新县军事方面的。[赐]那就是皇上啦,知道这个官不小,就赐给什么 ?[绯]是衣的意思。[绯衣]就是红色的衣服,是一种红袍,如果我们看过歌仔戏的话,当官的人一出来就穿着红袍。[鱼袋],就是银色的袋,就像鱼的鳞片一样,银色的鱼片这种袋,他们在腰部里面都有那个袋。所以就是说:皇帝是赐给他们红色的衣袍,还有银色的袋子。叫做[任哲作],任哲是一个人的名字!
         简单这整句的的意思就是说,是一个做官的人所写的序文。达摩大师一脉相承的血脉的序文,是南宋右朝奉郎,是古时候的官名,有定期朝见皇帝,他没有固定的职位, [通判]也就是等于次知府、辅助知府,他负责江西方面的军事,皇上赐给他红色的袍衣、银色的袋子,有一个人叫做任哲作的。
       [原人之心,],我们一般众生的心,[皆具佛性
        ([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泛]就是广泛的意思,或者是广博。我们广泛的观看诸家的禅说,以及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原],不能解释作原来,要解释作探究,探究它至当之理,[至]就是最,[当]就是恰当之理。
       [末有不言自已性中本来真佛。[性]就是自性。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广泛的来观察,一切谈到禅学的思想,诸家的禅说以及一切的经文上,如果我们来探究它最恰当的道理,都不能离开,而不去谈论自己本性当中本来的真佛,这个才是最恰当的地方。
       [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已真佛,]也就是本性的佛,[不出一性之中。][一性],就是当下一念寂灭的心性因为性,它不属于有为,但是也不能离开有为,它当下与毕竟空性相应,但是又运作得清清楚楚,它的用显现在见闻觉知,而见闻觉知,当下就是寂灭的心性,都是同一个心性,不出当下一念寂灭的心性。简单说,如果我们在日常的见闻觉知当中,去体悟到这一颗空性寂灭的心性,我们就真正了解了佛法
        [人人不自委信,][委信],就是确实的相信。正因为每一个人不自已相信,不能够确实的相信自己的佛性,[所以向外驰求。[弛]就是奔驰.[求]就是追求。哎呀!我来求道啊!我来求成佛啊!他把这个真理用一种观念来假设,然后去追求它,就变成了对立,又变成了能所,那这个不能成就佛道的,永远不能成就佛道的,他不能回光返照,放下当下一切见、闻、觉、知的一切分别跟执著心,所以永远是做凡夫,向外驰求,这就错了!这就错了![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就是而且说。而且说,我们的自性真佛外,还有一个佛,变成两个佛,以佛来追求佛,用这个真性的佛去找别外的一个佛。
        [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也就是直下承担,你就是佛!只要你悟,你就是佛男人悟,男人佛,女孩子悟,她还是佛,佛没有男女相,只要悟了,他就彻底的解脱。不一定就是大丈夫才能解脱,自古以来开悟的女众多得不计其数,佛在世的时候,也不知多少的比丘尼证阿罗汉果,男众也不一定赢女众啦,看我们肯不肯用功!
         [不假外求。][假]就是凭藉,你不必藉着向外去追求,向外追求来的,永远不是自己本来的财富,向外追求名啦,向外追求利啦,向外追求官位啦,向外追求一切的五欲六尘,这统统不能见性,不凭藉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泛滥的意思就是说,江河湖泊的水漫溢出来,这比喻思想众多而扩散、漫布。
        因为一个人没有见性,他也可以写一大堆的著作,一大堆的注解,他不见性,他用世间的语言,结果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看了这些不见性人的著作,结果巩固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模型受到影响了。后来遇到真正见性的人,他就摸不清楚了,见性的人写的著作,他完全看不懂,一般人投其所好,意识心的东西他看得懂,要真见性的法,他看不懂,为什么?见性的法是内证的东西,他没有自内证,他完全不能体悟到开悟那种境界是什么,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他搞不清楚的!那么因为他一开始接触,不是接触正统的佛法,有时候还诽谤见性法门,所以又缘种种的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使我们有因缘机会了解本性,现在却乱了,乱了阵脚。[无悟入处。]最主要的就是说想指导的人,一碰,碰不到善知识,那整个就被都乱掉了、误导了,无悟入处,没有机会啊,因为理论错误嘛!法语泛滥,到处这边看那边看,看了以后,反而更糟糕!
       [惟有《达摩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至论]就是最究竟的理论。[可以即证自已佛性,使人易晓。[易]就是容易,[晓]就是明了,使人容易明了。[比之求师访道,]我们一个人求师为什么?他想要解脱嘛!如果我们把《达摩血脉论》好好的看,黄檗禅师的禅法好好的看,那比你出去外面东奔西跑、去访道,你当然想解脱,你才会出去访道啦!还有啊,一天到晚在[钻寻故纸,][钻]就是钻研,[寻]就是探寻。[故纸]引申为传世的古代书籍和文章。意思就是旧纸的意思,[故]就是旧。比你去到处乱跑的求师访道,以及整天在文字相里面打转的钻寻、钻研,比钻寻这些文字相上的经典好得多!还有啊,[坐禅行脚,]拼命的坐禅、拼命的行脚,累了老半天,为什么?只想了解一个本性啊,弄了老半天,自己累得半死,去参的人也不一定对就像我们以前讲这个禅学方面的,有一个行脚的人去参,每次他师父就是说:佛性如虚空。这个禅师一听到,这个不见性的人,佛性怎么如虚空?虚空是色法的一种,它是存在的一个没有生命的比喻,那里跟佛性一样呢?就呵叱了。完全不见性的人,才会讲佛性如虚空,用比喻倒还是可以,但是说佛性就是虚空,那就更糟糕了。这个就是不见性的人乱讲,参又参错了,如果这个观念卡住了以后你就讲:佛性如虚空。为什么如虚空呢?认为它包容一切的星球,包这个,包那个,佛性哪有包来包去的?有大包小的话,那就不是本性了,本性是绝待的东西,它非大非小,你包什么东西呢?虚空来比喻是不恰当,但是是没有办法的,虽不是很恰当,但是只有用它来比喻,比较接近而已。虚空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怎么是佛性呢?所以说啊,一开始跟错了善知识,就很糟糕了,变成恶师、恶知识了!那么你如果能够看这个《达摩血脉论》、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这个是最正确的理论、最究竟的理论,你可以自己证到自己的佛性,也使人容易明了,比你去求师访道、钻研这些经典、去坐禅啊、行脚啊,[枉费工夫,相去万倍,][枉费]就是耗费你的生命,[相去]就是相差。那是有万倍的啊![此非小补。][补]就是利益的意思。非小补加一个字:非[无]加一个[无]字更清楚。[此]就是《达摩血脉论》。《达摩血脉论》对于众生的修行不无小补,非无小补。这太重要了!
       [绍兴]绍兴就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癸酉,]是年代。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西元1143年,[见独老人任哲序。]自己称为见独老人,然后任哲序。
      [达摩大师血脉论][渝州],渝州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巴县。[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释宗镜校正、刻印。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混,在卍字续藏里面是写:混,在大正藏里面是写:兴,所以我们以大正藏为主,把混改为兴。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为什么会有三界呢?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都是执着我们这颗心在起作用.[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因为文字可以讲嘛,可以写嘛,那么不立文字,什么都没有,那么到底什么是心? [答曰:「汝问吾,」你问我这个能够问的就是你的心, [即是汝心;]你开口有能力问我,这就是你的心了,师父讲的见、闻、觉、知,开口能问就是你的心。 [吾答汝,即是吾心。]你能问,这是你的心,我能够回答你,这是我的心,它在作用嘛! [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如果我没有心,那用什么能力来理解、回答你的问题呢?我如果没有这颗心在作用,那么怎么样来理解你的意思,又能够回答你呢? [汝若无心,]你如果没有心又怎么能够来解答、来理解、来问我这些问题呢?[因何解答吾?]如果你没有心,你如何来理解、来思维,而懂得这个问题来问我呢?所以,[问吾,即是汝心;]问我的那个当下,就是你的心,这颗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旷]就是广的意思,[乃至施为]施为“举止行为”,[运动,一切时中,]运动,不是我们那个sport,运动饮料的那个运动,不是那个意思,[运动]就是造作。乃至施为运动,就是我们的举止行为,我们的一切造作,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因为自性不离一切时空嘛!一切的时中,一切的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都是你的本心,都是你的本来的佛。你只要没有妄想、颠倒,也不执著,那就是显现我们的佛性出来。 [即心是佛,]你的心就是佛[亦复如是。]也就是这个样子。
         [除此心外,]除了这个心以外[终无别佛可得;]除了这个心以外,没有其它的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离开了这个心向外找寻菩提涅磐无有是处。但看你悟跟不悟,悟,就在眼前;你不悟,就拼命的往外追求。
        这句话,可能有时候会看不懂: [自性真实,]什么是真实呢?意思就是自性智慧的显现,它非常的贴切的,而不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想像,自性它是很真实的,为什么很真实?它的一切运作,一切时空,都可以显现我们的清净自性出来。
         [非因非果,]什么叫做非因非果呢?注意!因本身就是缘起,果也是一种缘起,在《俱舍》或者《阿含》里面,因缘果本身并没有清楚的界限,也就是因就是缘,缘就是果。那么这个因,当然要集合种种的缘,才叫做因譬如我们的出生,我们说:哎呀!生是因,老死是果。那这个因,它还是要父亲加母亲结合、结婚才生我们,这个因的本身,它就是缘起,所以这个因本身还是缘起。然谈到缘起,它就是性空。所以说真正的佛性离开因果法,为什么?譬如说,什么叫做有因跟有果?因果就是有增跟有减,才能称为因果法。比如说一颗树,在栽下去的时候小小的,我们一直加水、阳光、肥料,这颗果树就慢慢成长,它每天都在变化,这个叫做因果。但是我们的佛性,它并不是每天都变化,它虽然变化,但是它本身就是空性的东西,也就是一切的运作、施为,它当下就是空性。所以说,如果你讲因的话,其实因本身也是空。譬如说我们今天是因明天是果,我们现在当下这一念,它还是空性缘起的东西,我们如果把今天当作因,明天当作果的话,那么变成说,它本身就是空性的,所以我们要体悟到这一点。
        因为众生的智慧不够,所以我们必须假设一个开始,简单讲,每一个假设的开始,它统统是缘起,缘起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所以说:自性真实,非因非果,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它是无为法,它本身不是生灭法,那么不是生灭法的话就不能讲它是因果。所以讲因果,大部分是对凡夫,以及对二乘人讲的,对二乘人讲的话,就讲四谛,四谛,就是讲世间的因果,跟出世间的因果那么最上乘的这个佛性,它是无为法,不能落入因果里面去讨论,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因果。所以说:自性真实,非因非果,因果是无明的众生,没办法彻底的了解毕竟空,在有相,以及业力、业识方面,没有办法彻底的透视的时候,他必须在相上面去论断,所以因果是站在相上里面,给它一个观念。如果论到究竟的本体界的话,那就是空的,毕竟绝对平等的东西,没有这个因果的东西。所以修学佛法,如果不能与空相应,修到死,也没有办法成就佛道,可以解脱,但是没办法究竟成佛,你只要好好念佛就解脱,那么你如果谈到因果,顶多给你证二乘人。
       [法就是我们所讲的心, [自心是菩提,]诸位,这个要加五个字,自心是菩提。那么[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就[无有是处。]如果说心外还有一个佛,或者心的外面还有一个菩提可得,那这不可能的东西,简单讲,除了你好好的回光返照,这个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以外,拼命的要在外相里面打转,认为打个佛七就是修行,认为拜几拜佛就是修行,认为念几万声的佛就是修行,那这是错误的!如果念几万声的佛,烦恼还在呢?不懂法,如果你拜佛认为比别人更精进,那个也不是法,法是平等的,哪有高低呢?如果我今天施舍了几千万,我认为我很不得了,那还是凡夫,永远是凡夫,也就是说,什么是真正的佛道?行一切法,当下全部是寂灭,无可行;说一切法,度一切众生,没有一切众生可度,行一切六度,没有六度可行,何以故?无为法,不落入一切观念,不落入一切的形相,当下就是大寂灭的清净的佛性!
       那就问了:[譬如有人以手捉虚空得否?]你这个手能捉虚空嘛?当然不可能了!底下说[虚空但有名,]就是名字啦,[亦无相貌;]虚空[取不得、舍不得,]我取虚空,取虚空没有用啊,虚空你取不到的。或者说,我舍掉虚空,它还是原本的存在的。取跟舍是生灭的东西,意思说是说,所有的因果的连锁生灭的东西,它当下就是毕竟空性的本体界,这些现象的千差万别里面,如果我们有个悟入,肯放下这份妄想颠倒执著,就完成了佛道,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你取不得,你舍不得。
          [是捉空不得。]   [除此心外觅佛 [见]改为[觅]。[终不得也。]那是不可能的啦![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只有讲这个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就是我们的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果你要体悟到这个,就要好好的观照你这颗心下手。[若言:「心外有佛」佛在那里?]就像我们来到这个地方,下午有在家居士来拜佛、念佛,看到这个玉佛很庄严的,在这边做晚课,念念念....当然是对的啦,众生一开始就是要这样子,有能所,有能拜及外在的佛。但是如果说把它弄清楚的话,这个是什么?这个是玉石雕的,是玉佛嘛,你把它剖开来,粉碎它,佛在那里啊?那如果你把全身粉碎,找你自已,你也找不到佛啊,这个色身是四大构成的,佛在那里啊?
          所以说,佛在一念之间,若言心外有佛,佛在那里呢?[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如何能在自心以外,起这个心外有佛之见呢?何起佛见?心外既无佛,怎么可以在心外,执着一个心外之佛的这种看法呢?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递相诳惑,] 递相就是交替、相互,欺逛、困惑。[不能了本心。]不能彻底的了解我们的本心。[被它无情物摄,]被外在,无情物就是外在,无情物就是相,我们都被这个相骗得团团转,为什么?[无自由分。]我们因为执著于外相,这外相本身就是,境界本身就是缘起,就是性空,可是我们被弄得团团转,被它无情物所摄,意思是被这个外境转得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无自由分,我们一点自由都没有。                [若也不信,]加四个字, [即心即佛,] [如果你不相信即心即佛,这个心就是佛,你向外去追求,以为佛在外面,就是自我欺诳,没有益处。自诳无益,就是自已欺骗自己。[佛无过患,]佛没有什么过失,[患]就是失。佛本身并没有什么过失,[众生颠倒,]但因为众生自己颠倒,不能体悟到见闻觉知,即心即佛这个道理。
          [不觉不知自心佛;[加一个字,[相]如果我们知道自心是佛,我们的心是佛。简单讲,我们念念都要去控制住,念念都要回光返照,去入于空性相契,那么你就不会向心外去找佛了。佛不在玉雕里面,佛不在这张纸里面,佛也不在画里面,在我们这颗心中,画佛,雕刻佛,是为了方便,启发你这个觉性。
         佛怎么度佛呢?佛佛平等,佛怎么度佛呢?怎么心内的佛,还要去度一个心外的佛?那不可能的!拿这一颗心去找佛,你是没有办法去了解佛是什么东西的

       [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但是就是“只要”,你只要向外去找佛,你统统不了解我们这颗心就是佛。
       [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这个[不得]不可以说成不可以哦,如果你解释成不可以,那就严重的错误。也不可以将佛礼佛,不是这个意思,佛就是存在于我们的心,你不要向外去礼佛,认为有佛可找。你没有办法把这个心佛去礼这个外面的佛,也不要把这个内在的佛去念外在的佛,是这个意思。
        经典是文字相,因为即心即佛嘛
       [佛不持戒、]这里要注意听,不持戒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佛性,本身就有持戒的能力另外一种解释是说,持戒都是在戒相里面打转,佛不会有这些持戒的执着于外相的东西,因为他内在得大自在、大解脱,没有持戒的执着相,佛持戒,不会执着在执戒相上面打转,这做佛不执戒。你不能解释说,佛不要执戒,那就糟糕,佛不要执戒,那怎么能成佛?佛不着于执戒之相,这就对了。佛不着于执戒之相,也就是说,佛是彻底的在心法用功,而不是在相上里面打转。
       执跟犯是一对的东西,那么佛性是无为法,那有什么执戒、犯戒东西?它既不增也不减,没有所谓的犯戒。犯戒在《毗尼作执》的定义就是说,你的道念慢慢的退失,而你的行为受一切众生诽谤,名为破戒,名为犯戒。那么我们这个无为法的佛性里面,既没有增减,既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的东西,不能有什么持跟犯的东西,持跟犯,对凡夫位及二乘人,或者是说,还末成佛道究竟义的,可以这么方便说:执戒、犯戒。有执跟犯,那么就不是佛性了,因为佛性是绝待的。
         因为佛没有所谓的持戒,也没有所谓的犯戒,也不造作这个善,因为落入善就人天了,落入恶就三途了,众生能讲善恶,佛是超越这个善恶、生灭的东西,所以说:也没有持犯,也不造这个善,为什么?
        佛行于善,然后不着于善。那么对见性的人,大彻悟的人究竟来说,就说行个杀人好了,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杀人还有功德呢!为什么?他为了拯救更多的众生,所以他的动念,统统与绝待的相应,他绝对不去造恶,就算他去杀人,也是为了众生,当然这是有功夫了。所以佛没有所谓的持戒跟犯戒,也没有所谓的善跟恶。
         如果你想要找佛的话,你一定要见性。[见性即是佛。]那么这个[见]也可省略掉,性即是佛,这样比较直截了当。如果你想要找佛,须是见性,这个性就是平等的心。性是什么?就是这一颗平等的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所以性即是佛,如果你用平等的心,你就是佛。
          如是你没有见到平等的空性,怎么样?[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思就是不能够在现象界打转,着相念佛、诵经,着相持斋、持戒,这个于成佛究竟义来讲,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念佛得因果,]往生的因果嘛!
         [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可得也]。你要成就佛道,但是要找佛,那不可能的啦!所以说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还没办法成佛,还要等很长的时间,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众生只有这样子了,众生没有办法悟入最上乘的佛性,见性、平等的空性,那只有在念佛里面好好的用功啦,是不是?只有念佛。
         现在我们讲的是究竟义,单刀直入,今生今世就叫你见性成佛道,当然不能在这个长远的生灭的因果法里面打转,所以说念佛,你得到往生的因果,诵经你就得到智慧聪明,持戒就得到生天的福报,布施就得到人的福报,觅佛终不可得,终究是不可以得,没办法成就佛道的。[如果你不能了解这个见性的法门,你需要参究这个善知识,因为自已弄不清楚,靠着自己看经典,也落入意识的观念。
         所以,如果法师弘法的话,如果你不见性,会乱讲,讲来讲去,讲不到一个重心点,一般人不叫做讲经,一般人可叫做劝善;劝善就是说:唉呀!世间是苦的,唉呀!要好好的做善事,要牺牲自己,这个只能讲劝善,不能叫做弘法弘法是要成就佛道的。所以世间人,一般若不见性,他只能说是劝善,不能说是弘法。弘法的[法]可以彻底的辗平我们的烦恼,这才真正的弘法。
          所以若不见性,不名善知识,他会引导你错误的,用自已的心,认为自己对的去讲经弘法,还要攻击别人,还要伤害其他的法师,讲来讲去只有我对,别人统统不对,是不是啊?这个就是一般法师所犯的毛病就是这样,讲来讲去只有我对,别人统统不对。
         加四个字:[了了见性。]若不如此了了见性,如果你不能够这样,很清楚的见到你的本性,[纵说得十二部经典,]那都是文字相,[亦不免生死轮回,]你还是逃不掉生死的轮回,为什么?你没有见性,你就会放不下来的,就会有情绪的高低潮;今天好,明天不好了,所以现在我们念佛就是这样,不能用本性念佛。
         什么叫本性?就是万缘放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念佛?就是一念提起嘛,放下、提起是同时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了了的见性,用无生的空性去念佛、去弘法,纵然你讲经讲了十二部经典,你不免生死轮回,为什么?在相上里面打转,永远成不了大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办法出离这个生死。
       善星比丘就是佛的儿子,佛有三个儿子,在《法华玄赞》里面说,佛有三个儿子,第一个是善星比丘,善星。第二个是优婆摩耶,第三个是罗睺罗所以这个《涅槃经》里面讲,说善星比丘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之子,这个人很糟糕,修得四禅定,后来亲近恶知识,退失所得到的解脱,他认为没有涅槃,就否定因果的邪见,而且对佛陀起恶心,本身深陷于无间地狱,所以称为阐提比丘,就是没有办法成佛,他的爸爸成佛,他竟然诽谤他爸爸。
          可见我们现在很安慰了!善星比丘是佛生的儿子,三个儿子里面这个大儿子,一般经典来讲,只记载这个罗睺罗,但是依照经典来讲,佛有三个儿子。他的老子成佛,他竟然去诽谤他的爸爸,而且退失这个所得到解脱的四禅天功夫,还要否定他爸爸所讲的这个因果,因为他有断灭见,所以恶报马上就现前,因此下无间地狱。爸爸成佛,儿子下无间地狱,这讲起来是很讽刺的。现在我们很安慰了,人家诽谤你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儿子都诽谤爸爸,他爸爸是佛哦!儿子都诽谤他了,这没什么,诽谤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很特殊的,释迦牟尼佛就尝尽了诽谤的滋味了。
         所以诵经而不明,与义做冤家,每天在诵经,结果烦恼没有办法断,烦恼没有办法放下,唉呀!每天都在诵,诵法华经》《弥陀经》用的是分别心、执着心、用的是生灭心,人家见性的,念一句阿弥陀佛,他这一句佛就跟佛相应了;我们念了几百千万亿佛,这没什么消息,这是有一定的道理了。譬如说我们用一支针,秤下去,这针是实在的重量,虽然一点点,但真的有实在的重量,可是我秤虚空,你秤一大片的虚空,它有多重?没有重量啊!意思就是说
          我们念佛,如果没有自性清净里面的见性法,然后发挥出来的那个佛号,力量太小了,念的是虚无的佛,念的佛不真实。所以祖师大德他修行,他只要一念佛,他就与佛相应,念念相应念念佛。为什么?他见性嘛!性就是佛,弥陀与我的心性不二嘛。
        就是由于、因为。由于因为他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就是大愚痴的人,你不见性,讲什么经论呢?[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闲文就是念得很熟,譬如一本《无量寿经》很快就念完了,一本金刚经三两下又念完了,怎么样?
       如果不识自心,诵得闲文就是很熟很熟的文句、文章、书籍,[都无用处。]因为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我们内在里面的烦恼。
         如果你要找佛,你必须先要见性。
         [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所以你见性就万事休,没有什么纷争,没有什么嫉妒,也没有什么攻击性,你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慈悲喜舍,平等的这一颗心,哪个众生都可成佛,哪个众生统统要救,没有说分彼此的,没有冤亲,没有善恶的。无事无作人,见一切相,他没有去分别,一切众生统统救。
        如果没有开悟、见性,一天到晚茫茫然,[向外驰求,]拼命的追求,[觅佛,元来不得。]元同“原”,原来不得,因为他不知道本来无一物可得嘛!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求会,就是说希望体会去契入,虽然这是无一物可得,我们大家都念得很熟,但是不晓得,体悟不出来,如果你想求得这一物不可得的境界,[会]就是体会,想去体会这无一物可得,[亦须参善知识,]必须去参这个善知识,[切须苦求,][苦]就是努力的意思,努力的求,还是要吃过苦头。
         让这个心能够体会了解这个见性的法门。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宝如山,] 纵然有这个珍宝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开眼是说我们活着的时候,看得很清楚,[合眼还见否?]当你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合眼]就是死了,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拥有的珍宝,这一大堆的财富,以及这么多的眷属,我们活着的时候看得很清楚,我们这眼一闭,什么都没有了,
       [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有所造作、有为就是生灭。知道这个生灭法、这个无常法,如梦如幻等等,你执着什么东西呢?你追求什么东西呢?你争什么东西呢?这不是苦了自己吗?很辛苦!所以人家问: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唉呀!你就苦了自已了!师父,我很讨厌你呢!对不起!你苦了自己了!你对我要有信心,你就快乐,对师父恭敬,你就快乐。你对我嫉妒、讨厌、嗔恨、不满,很辛苦,你苦了自己,不是苦了我。我对不起你,让你这么辛苦,还背负一个仇视、不满意的石头,这是我的罪过,可是我没办法把你拿掉,解铃还得系铃人。
          如果不起快找这个善知识,你就会[空过一生。然则佛性自有,]
         虽然自性本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如果没有师父的话,那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个见性法门,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解。[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如果没有因为师父,而去悟到这个见性法门,一万个人当中,一个都找不到,万人之中希有。
       如果你宿世有善根,你因缘际会的时候,相应圣人的用意,能够了解见性的法门,而且能够契合,相应圣人的见性之法,那么就不需要参善知识了。[此即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就是最胜的根器,就是这个人根性是非常好的,[胜学也。]这真是最殊胜的一个学佛的人
        [若未悟解,]如果你还没有见到自性清净,平等的见性法门,[须勤苦参学,]你好好的在那边苦参,就是好好的回光返照,注意你每一念的起心动念,务必让它放下这个分别、执着、放下这个追求。[因教方得悟。]因为言教,因为教化,才能够悟到自性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未悟,这个未悟改为“自明”如果自己明了,不学也得,不学也可以啊,这个当然是根器很利的人啦!因教方得悟,就是必须因为善知识的教导,你才能悟到平等的见性法门。如果你自己明了,就不必学,也可以得到,因为本性具足嘛![不同迷人,]不同于这个迷人,[不能分别皂白,[皂]就是黑,不分青红皂白。[妄言宣佛敕,]认为这个就是佛说的,以为自已在替佛说法,“敕”就是教化。
        我自己妄言宣:这就是佛教化的啦!自己不懂佛法,然后说这是佛说的,不懂得见性法,然后乱讲,又说这是佛说的。[谤佛妄法。]这里不是忌,这个忌改为“妄”。这是谤佛,这是妄法,虚妄之法
        为什么?不见性统统称作妄法,为什么?戏论嘛!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       
       [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就是不见性的人,自己妄称自己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为什么,误导众生嘛!你自已一个人修错法门没关系,你还讲经说法自以为是,那不是误导无量无边的众生吗?[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
       意思就是说,你根本不分青红皂白,用妄想心、分别心、意识心在说法,你恁什么能够免除这个生死轮回呢?对不对?所以师父讲过几次了,你不要以为弘法叫做功德,那不一定是功德,有时候是罪过无量的,为什么师父到现在,有的人亲近师父四、五年,我都不叫他到外面去弘法,那还早咧!弄错了怎么办呢?你讲经说法,还制造录音带出来,讲错了,这糟糕了,改都改不掉了,是不是?知见错误了!谁之过?徒不教,师之过也。他下去,我也要负因果啊,讲错了,师父没有阻止他,这样不行的!
          所以说,你不见性,你恁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若离众生的性,佛性可得者,佛今何在啊。意思就是[众生性即是佛性也简单讲就是当下,我们修学佛道,如果没有这一层共识,就很糟[性外无佛,]众生的自性外,没有另外一个佛。你想找到佛,就在每一个众生的心去找,去体悟,还不能去找呢,要去悟!这个性是指众生的自性,众生的自性以外,根本就没有佛,简单讲:佛就存在我们这颗清净的念头里面。
       [佛即是性;]佛就是我们的本性[除此性外,]人人当下的这一颗平等的心,[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也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得成佛否?[答曰:还是不能成佛。干这一些事件,还是不能成佛,为什么?生灭法嘛!佛性是无为法[又问:「因何不得?」为什么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增增减减,「是因果、」因果就是无常增减相,「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见性就是如如不动,见到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本来的面目,成佛须是见性!
          外道就是心外求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如果是佛弟子、佛道,那么他不会追求心外求法的这个外道。[佛是无业人,]这个[业],注意![业]就是所谓的颠倒妄想,身、口、意造作的习惯性。所以说业就是习性,你为什么会来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这个习性没有断,惯性意识没有断,那么这个惯性意识放下了全盘放下,无贪着、无追求,就当下空寂了,是不是?身上没什么钱,也过得快乐得不得了,为什么?无所求嘛!是不是?业其实就是念头,这个念头习惯了变成了我们的主人,所以我们变成不能主宰这颗心了,这一颗心就被无明推动,是不是啊?业就是念头的习惯性,就变成业力,所以我们怎么来六道轮回的?业力所牵!什么叫业力所牵呢?就是习惯性没办法断掉。
         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为什么呢?因果的前面,如果加一个:有为生灭的,没有有为生灭的因果法,佛是无业人,无有为生灭的因果,因果是增减法嘛!对二乘人讲因果,对凡夫讲因果,为什么,那是不究竟义嘛!方便说嘛!
         [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少法可得,简单讲就是执着,动一个念头,所以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去论是非,评这个善恶,就错,完全就错了!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何以故?加了一点点执着嘛!简单讲,加一点点执着都不可以,连自己牺牲头、目、脑髓,都不能动到一个念头说:我在行布施,我在救人。不可以的。
         凭什么你能够成佛呢?[但有住着]就是住着啦![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你只要执着在一心,就是说:我现在是一心。现在就是能所。一个能就是一个技能,骄傲的意思,我技能,我的能力比人强。动到一个念头,认为我这个比人强,一个能。一解,还有一个见解,或者是一个见,只要你动到:[一]就是很少,少许的心、少许的能力 、少许的见解,[佛都不许。]都不允许的。
          [佛无持犯,][持]就是持戒,或犯戒了,为什么?[心性本空,][亦非垢净。]无为法那里什么垢、那里什么净呢?既不增、既不减,什么是垢,什么是净呢?[诸法无修无证,]动个念头说我在修行,那是不对的,也没有所谓的证,为什么叫做无证呢?因为不执着于那种境界,叫做无证。佛不会说:我这个境界怎么样伟大啊,我自己证得什么样子啊,我都比你们强,然后轻视、蔑视一切的众生,没有的!
       佛证入的是平等的空性,那既然空性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证不好证的,没有能所,当然没什么证的,本来如此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因无果。]刚刚已经解释过了,千万不要解释说:无因果,那就麻烦了!无因无果,就是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但是因果历历然,因果是清清楚楚的,只是因为因:无因无果就是,因性本空,故名无因;果性本空,故名无果。臂如说我们这个色身,是前世造业的果报,但是如果观照这个四大本空,现在就空,当下这个果报就是空性的东西,但是果报还是存在。意思就是说在缘起法里面不要去打转,不要去动念,随缘、放下。
         [佛不持戒,就是佛不着持戒之相,不是佛不要持戒,比丘初学佛法都要持戒,怎么说佛不持戒呢?这个很容易让人家误会,佛不着持戒之相。
        [佛不修善,]意思就是佛修善而不执着,佛是最会修善的人,穿针引线啦,还替瞎子的比丘穿针引线,那不是善是什么?佛不着于善之相,叫做佛不修善。[那是肯定的啦,佛造恶怎么能够成佛?
          [佛不精进,]意思就是不着精进之相[佛不懈怠,]不可能懈怠佛没有妄念,念念都能够守得住,我们没办法,我们顶多守到睡觉以前,观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睡觉躺下去没多久就没办法、就懈怠了为什么?念头消失了嘛!那个念佛的心提不起来了,睡觉了嘛!我们顶多支持到睡觉以前还可以,轻微的这个昏沉,就是打瞌睡,深沉的昏沉就是睡眠,所以有这个掉举跟昏沉,是很难修行的,提不起劲,身体不好,生病啦、怎么样子,没体力了,他就懈怠了!所以这个懈怠,不只是包括说,这个人白天生活的时候,该念经的不念经,该念佛的不念佛,不指是这个
         佛不懈怠也就是说,佛没有妄念,他是最精进的人,他没有妄念,他二六时中统统不眠,佛若还要睡眠,那怎么能够照见五蕴一空、色心一如呢?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睡眠是意识心,我们的意识整个被宿世的业力所控制住,所以我们需要睡眠,在经典里面,《大智度论》里面讲,佛到晚上的时候就禅坐、就禅坐,要不然就吉祥卧,观照第二天早上要往那边去走,要往东边呢?往西边呢?往南边呢?
       观照这个众生的根器是不是到了,到了的时候,第二天他就往那个方向去走,为什么?他知道今天要度南方的众生,某些众生因缘成熟了。佛没有睡觉的,佛没有生脏,也没有熟脏,佛也不需要睡眠的睡眠是意识心态的我法二执所产生的意识沉重的负担,我们就是执着了。就像有的人,其实他不会想睡觉,可是看到凌晨二点了:哎呀!二点了!然后躺到床上说,哎呀!你怎么还不睡啊!明天怎么办呢?然后就一直告诉自已:你怎么不赶快睡觉呢?这样完蛋了,明天火气会很大。其实他睡不着啊,一直拼命叫自己睡觉,这个就是负担,不会睡觉就起来念佛,有什么关系!累的时候再去睡觉不就好了嘛?可是我们一颗心就是拼命督促自己睡觉,这不是变成一种负担嘛?不会睡觉,就起来洗澡嘛!对嘛!就是这样子嘛,睡不着就起来洗澡嘛!佛不懈怠,包括深沉的睡眠,也是懈怠。所以每一个众生,没有精进的,我们今天晚上不睡觉,明天火气就很大。真的!如果您能够睡两个钟头,那算是满精进的人,睡三个钟头算是不错,睡四个钟头可以原谅,要是睡八个钟头,不要说好了,睡八个钟头,那还得了!睡到地狱去了,是不是啊!
         [无作人就是什么都放得下,佛他没有执着任何一个相是不是啊?
        [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见佛的[佛]字底下才写逗点。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如果你用一颗持着的心:我要见佛。那就心外了,就不允许。[佛不是佛,]为什么,那就不是心中显现出来的佛了,那是魔了!
         [莫作佛解。]这不是佛,佛要从你心中显现出来,当下那一颗平等的自性,就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我们本来这一颗心,[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拟]就是思维、揣度,作无作想,哎呀!佛是无所造作,那我什么都不要做了,我坐在这边,什么都不要去想,无作想就是:我什么都不要想了,像死人一样不想,像石头一样不想,像树木一样不想,什么都不要去想它他不晓得,佛还是有念头的,这个念头是由本性的空性引发出来的妙用,佛如果什么都不想,那不是跟无想天一样吗?不就同于外道强迫压制这个第六意识吗?这不是凡夫、外道,是什么昵?那如果说,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就是说:         什么都不要想了,就是佛。那就是[是大罪人,]不晓得体用一如,不晓得佛是大用现前,时时该该,在展现清净的佛性,妙用随时显前,这是大罪人。[是痴人,]是愚痴的人,[落无记空中:]无记空就是不能了知本性妙用无记,无记就是它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就是无想,无记就是不是善也不是恶,但是是愚痴,无记是愚痴。落入无记的空性里面,落入愚痴的空性里面,就是没有办法妙用现前,只知道本体界,可是不知道现象界,我什么都不要想了,对不对啊?其实他根本没有彻底的了解本体界,只是方便说:什么都不要想。你想想看,人是活的,怎么什么都不要想呢?你可能把这个想,偏偏把他打死嘛?不可能!人是有思想的东西,人是有念头的东西,你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想呢?什么都不想,那是外道,暂时让你静一静而已
       佛有想,怎么没有想,佛有思维  啊!为什么?从自体见性,从体性去相应,所以说:落无记空中,[无记]就是愚痴。 [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不了解善恶
        [若拟修无作法,],[拟]就是准备。如果你准备去修这个无为法,无作法就是无为法。[先须见性,]一定要先见到平等的空性。然后如果你见到平等的空性,认为分别、持着也不能增加什么,到临命终什么都没有。[然后息缘虑。]你就会停止这些攀缘思虑,不会像心猿意马一样,一下子跑到KTV去,一下子又跑到电影院去,一下子跑到咖啡厅去,一下子到百货公司买买衣服,想坐下来,怎么坐也坐不下来,没办法!坐下来没有伴,赶快打个电话谈一谈:喂!我今天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他心空虚啊,没人讲话啊,有谁来爱我,有谁来同情我。是不是?
       他不晓得自己是佛,这么尊贵的佛性,竟然糟蹋掉了,还要藉着电话人家来安慰我,还要藉着同参道友、朋友来谈谈话,消遣消遣,那真是很糟糕!所以说见性开悟的圣者,就算全世界都没有朋友,他都不会寂寞,他不用朋友,心中就是佛了,佛就是自己,他那时里有什么寂寞呢?是不是啊,他是不会寂寞的!只有没有智慧的人,每天空虚,又不晓得做什么。
        以前有一个信徒来拜佛,她听了录音带以后很高兴,我就问她说:某某居士,你还没有学佛以前做什么?她说:我没有学佛以前,一天到晚都在看电视,看到唱国歌。这不简单,很爱国哦!看到唱国歌!然后我说:唱国歌以后呢?这还不停止,还继续看录影带,然后最后呢?她说最后被录影带所看,就是睡着了。我说你每天都这样?对,第天都这样。我说:你不晓得做什么?她说:不晓得啊!我说:你不用赚钱?我先生赚钱给我啊,我很闲啊,我家里又请佣人,我也不要煮饭,我的责任就是生了两个孩子,就放着,什么都没事了。现在都不晓得做什么,每天都看闭路电视,就是这样了,东逛逛、西逛逛,买买衣服,衣服一箩筐,那还是要买啊,没有办法停止这个攀缘啊!我说:那闲着没事做什么?闲着没事就打电话给朋友,每天都是搞这个东西,后来才听到师父的录音带:哎呀!真是浪费时间、生命。我现在才知道,我现在才是真正的过真正、真实的日子,没有佛法,没有佛法不晓得怎么办,不晓得怎么办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通病啦然后息这个缘虑,你见性,你就知道,一切法、万法本空,一切都是清清净净的自性,你就不会觉得无聊。
       [就是否认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哎呀!没有因果啦!那没有因果,那就乱做了,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发这个言论的人,[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你怎么可以离开因果,讲非因非果呢?是不是啊![永无出期。[如果有智慧的人,不应当否认这个因果,因果是连锁的存在,在众生位来讲,在凡夫二乘人来讲,他是真的跳不过的,没办法的,除了到究竟位的佛果,当然拘留不了他,或者大彻大悟的人、生死自在的人,那么这些就拘留不了他否则的话,你做了,你就要受报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施为就是举止行动、行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一切的行住坐卧,正在造作,一切时中都是我们的本心,是不是啊?大师你这样开示,一切都是我们的本来心,那么色身这个是无常、生灭变异的东西,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本心呢?[答曰:真的,真的!所以有的人也来问师父说:师父!我为什么没有见性啊?我说: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啊!是你自己不见,谁能阻止你见性?没有人阻止你,是你阻止、阻碍你自己嘛!本性常现前,汝自不见,因为你一分别、持着,就障着了、就颠倒了,你自己障碍你自己了,有什么办法呢?
        自己拿一张卫生纸盖着着:哎呀!奇怪!师父!我为什么没有看到前面啊?傻瓜!你把它拿掉不就好了,就看得很清楚了嘛!我为什么没看到啊?自己拿着一个东西遮住,然后他说没看到。我们自己分别、持着,还说:我为什么没有见性啊?你自己遮挡住嘛!是不是?不肯放弃你那一念的执着,当然就很痛苦啊!哎!很痛苦,是不是?所以常常听到信徒来告诉师父:我活得很痛苦,不晓得怎么办?我还是有念佛呢,我知道生死事大,无常、无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是我活得很痛苦啊!那就是不见性,你要是见性的话,就没有这种情绪化的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这个[见]就是现,这个心既然是现在存在,何故不见?意思就是,我们的性,现在就存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为什么没有看见呢?[师云:「汝曾作梦否?」你曾经作梦嘛?[答曰:「曾作梦。」大家都作过梦啊,谁没有呢?[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你做梦的时候,是不是你本身啊?当然不能离开这个色身啊。[答:「是本身。」作梦离开身,这那里有梦呢[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你讲话啊,以及你一切的造作啊,[施为]就是造作,跟你本身,有没有什么差别?[答曰:「不别。」当然行住坐卧都不能离开这个色身,如果你离开这个色身你怎么施为、运作呢?当然不别了!
          [师云:「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既然跟你这个身体没有什么别,那么这个色身当然就是你的法身了。[既此法身是汝本心。]那么这个法身就是你本来的心啦,[此心众无始广大劫来,与如今不别;]跟你现在没什么两样,只要你悟,法身就现前。                  [末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筋力]就是我们的筋骨、体力。[亦无相貌;]也没有所谓的相貌,何以故?一切[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不能取,意思就是不能持着你也不能放弃现在,简单讲就是:取不得就是我们要面对、我们要超越这个现实,为什么?你取不得。你舍不得就是要面对这个现实,简单讲:
       什么是真正的见性?既现实又超越,就是见性的人,你要面对现实,当下又超越现实的束缚,取不得、舍不得。
      [没有办法障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一切业没有办法拘此法身,因为得大自在嘛[此心微妙难见,]哎呀!这个心太微细了,不可思议,不容易见到。[此心不同色心,]这个心不同于我们的色法,或者是我们一般脑部的心,这个心是人人皆欲得见
         [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大家都知道,光明就是清净的本性,了了觉知当中,运手动足,如恒河沙大家都了解了,这个心就是我们的见性,我们这个心性,大家都想见,那么这个心性,在一切的清净光明当中,见性的人,了了觉知,圣者了了觉知,及至你一切的造作,运手动足,统统具足,如恒河沙,意思就是妙用现前。
        [及于问着,总道不得,]但是你要问:什么是本性?你问到了本心,可是讲不出来,讲不出来,没办法形容。[犹如木人相似,[木人]就是愚痴,与无知的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加两个字:[日日]受用,[因何不识?]为什么你不去了解呢?日日受用,我们每天时时刻刻受用,对不对?所以我们为什么活得痛苦?没有见性嘛!
         我们今天为什么痛苦得不得了?哭泣啦,及至捶着自己的胸部啊,或者是捶自己的头,或撞墙,或跳楼自杀,心的念力太强会逼你走上绝路的,一样的,心的力量很强,会逼得你发疯的。如果你见性,心的念力也是很强,慈悲喜舍、大自在、大解脱,心的力量是远远超过我们的色身,是不是啊?
          色身能够举起很重的东西,可是一个人忧愁的话,可以打垮一个人,一个人颓废的话,那就打垮一个人,心就可以打垮你了,是不是?一个人在很严重的时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对这个世间的什么事都没有感受了,为什么?这个心都被无明盖住的时候,它不能妙用,整个人变得恍惚失神,为什么会精神分裂啊?就是乱修行,然后把自己给一个压力跟负担。学佛道的人给自己什么压力跟负担呢?所以有的人说:哎呀!我今天经还没有诵完呢?有的人说:我佛号还没念完,对,这个是精进,没有错,但是你超过你的体力了,这就很严重了
        我们举个例子,拜山,哎呀!我心脏病啊!有人告诉他,拜山可以消灾解难,你说:他有尿毒(症)啊,已经肿得这个样子了,他有心脏病、糖尿病,很严重,人家去拜山,跟他说:拜山可以消灾。他不晓得消灾要从心去观照,就去拜山了。一拜、拜、拜。。。又下雨又淋雨,表示我们很诚恳的拜山,他有心脏病、尿毒又 很严重,水肿又很大啊,然后他说:要精进,要精进!拜到山上去,不但没有好,还扛到厅旁边去助念了。这种笨蛋,笨到极点的人,不够资格学佛的,他认为他这样叫精进,是不是?
         没有妄想叫真精进!不是拿这个色身去赌命,去赌命啊!是不是?精进固然很重要,可是现在是心脏病啊,一拜下去就上气不接下气,还要装助呼器,吸一口气,然后拜起来,再赶快装上吸一口气,那这个怎么修行呢?要好好的治病才对嘛!拜回来之后,因为又淋雨,又刮风又下雨,回来的时候还累得叫家人帮我捶捶背啊!这种修行真是很糟糕,回来的话,不仅没有消灾,风湿症、关节炎什么都起来,这是修行吗?难道一定要去拜山才叫修行吗?愚痴的众生,拿体力在修行。
         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是叫你用念头修行,观照修行,他有叫你用体力修行的啊?是不是啊?有一个出家人他说:哎呀!我们要发大心,要从山下,背这个经典拜山,拜到山上去,背愈重就愈容易消灾,我听到这个,我差一点就昏倒了,这是什么道的啊?这是那一道的啊?佛道是用这种相在修行的啊?那如果说背重的一点东西到山上去拜山可以成佛,那快了!为什么,你能背几公斤?五十公斤很重了。我请一头大象来,它一下子可以载一吨了,大象牵到山上去马上可以成佛!大象佛!哎呀!笨死了,那有这样修行的?
          还是出家人讲的,真是误导众生,没办法!现在邪说横流,没有办法,一讲的话又伤害人家,以为人家是在影射那一个法师,或者是伤害那一个法师,不是这个意思啊,也许信徒自己听错了也不一定啊,你整天搞这个外相内面执着,这哪里叫作修行呢?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观念,叫作修行。观念不费吹灰之力了,你把那个执放下不就得了嘛!那你一直拜,那我就问他:那你拜到山上去,你解脱了吗?没有啊,病还加重了,烦恼还是没解脱呢!我说:那就不叫修行,病又加重,烦恼又没办法解脱,那不叫解脱,修行人懂得解脱烦恼的弄了老半天,后来听师父的录影带,哎呀!走错路了!我说:那还来得及了,跟着师父走就对了,
         记得啊,要好好的用功,在心地上下功夫才对嘛!日日受用,因何不识呢?我们为什么不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出离又堕落,[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如果你不迷惑了,你何须还要问到其中事:[其中事]就是日用平常中的事情。见性是很平常的事情嘛,就在你眼前这一念嘛!平等的清净自性里面,不分别不执着的这一念,在平常的日用当中,它就显现在你面前嘛!你只要见一切相,没有分别跟执着,见一切相,舍得下、放得下、看得开,透得过去,没有烦恼、没有情绪、没有对立、没有能所,这不就行了嘛!万事OK,没有问题了!
         [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没有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运手动足,为什么不了解呢?[故知圣人语不错,]就是没有错谬。[迷人自不会晓。]颠倒的众生,他自己不能体会通达,所以为什么人人是佛?你只要见性就是佛,开悟了,见性了,你就是佛!那就是对理上来讲,已经透得过去了,当然就是百劫要修相好,那当然就要在事相上去磨练,见性以后,在事相上去修修福,成就福的三十二相。
          [故知此难明,]此的底下加两个字:本性所以知道这个本性是很不容易去了解的。[唯佛一人,能会此法;]只有佛这个人才能了解这个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那个逗号划掉,[若智慧明了此心,]如果你智慧明了此心,心的底下划逗点。[]划掉,改成[]
        [方名法性,亦名解脱。]再讲一遍,余人天以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这个见性法门,如果智慧明了此心,如果有一天有了智慧了,你见性了,你智慧开展出来了,你明了这个本心了,方名法性。什么叫法性呢?法、诸法本来的自性就是空,法性是什么呢?就是空,一切不可得,叫做法性,诸法的自性就是空性。亦名解脱,这样你就解决了,就解脱了![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大仙,我们在戒律学里面,称佛叫大仙,我们一般人称的仙道,是小仙,天人修仙是小仙。而我们没洗澡则全是污垢,那大不相同,没洗澡全是污垢。
          [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名称虽然不同,但是它的空性体性,它是一的[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圣人种种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意思就是虽然分别,可是它是来自本性的分别,本性就有分别的能力要不然怎么叫做见、闻、觉、知呢?在见,眼见叫作见性,耳闻叫作闻性,在觉叫作觉性,在知叫作知性,见、闻、觉、知统统是本性的作用,是不是?皆不离自己嘛!
         [心量广大,应用无穷,]遍恒河沙界,见性就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及到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这个[道断]划掉。一切时中只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有形相的音声,它是心思的代表,语言就是心中的话、心中的代表,心思的代表叫做语言。所以说:心事谁人知,透过语言你就知道了,但有语言,[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色无尽,」]当然如来色无尽了,为什么色无尽呢?因为这个色身就是法身,当然色无尽了,[智慧亦复然。]智慧也是这个样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无尽就是自心了因为色心是一如的嘛![心识善能分别一切,及到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心是什么,为什么心无形相?它不是长的,也不是短的,不是大的,不是小的,心是什么,你能讲吗?你讲给我看看,你一讲就不对啊!心当然无形相的啦。
       [智慧亦无尽。]智慧也是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而无所住,]加一个字“而”无所住。同学们,在[无所住]下面划两条线,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无所住,什么法都无所住。
         [如来法身常不变异。]因为无所住嘛,无所住他就是妙用,那么如果是有所住就是烦恼的用,无所住就是妙用,为什么?妙用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这个很容易会误会,如来法身,法身是站在理体上说的,它不站在这个事相上说的,所以说它常住不变异。一般人都会误会说,不变异就是像一潭死水,这是不对的。法身是常不变异,就是因为法身它是站在体上、理体上说,站在空的角度上说的,所以他讲常住不变。如果说法身常住不变,他怎么能够妙用现前?他当然不可能了,他还有报身跟应化身,所以法身、报身、应身三身是一体的啦,应化身也是法身,报身也是法身,意思就是法身的空,这个理性体,它同时具足一切事相上的妙用所以说:常不变异,应当是指站在体上来讲的话。站在这些事相上来讲,它是无常的,它是变异的、它变化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神通变化,对不对?如果它是常不变异的话,你怎么神通起妙用呢?没办法啊!就一潭死水了。这个要注意,法身是站在理上说的
       那个[]右下脚这个句点不要,不变异这个[]要一个句点,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这个“知”改成“识”
       [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如果你了解这个自己的心性,那么心性以外,没有别的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你如果悟道,你现在就是佛,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你只要悟道,现在就是佛。不离当下嘛,当然所在之处统统有佛嘛,但是我们的佛在那里,都搞不清楚。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不应拿这个佛、心中的佛性,要来礼外面的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但是如果,有佛及菩萨相貌,如果你起了一个佛,以及菩萨的相貌,[忽尔现前,]忽然现在你的眼前 [亦切不用礼敬。]意思就是,不是叫你不要礼拜,意思就是不要着相说:哎呀!我修行很高,我见到佛了,我赶快来礼拜佛,那个也是你自心显现出来的。记住:切不应礼敬,不是说叫你不要礼拜佛,是不要着相而礼敬,因为他写得很简单,意思就是不能着相,有佛相现前了,我就礼拜,那个其实是你心性清净显现出来的相、现象界,这是很正常的,见性的人,以心性念佛,他就见佛了。
       [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什么,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面讲,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根本就是无相的东西,你就念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那也是你心中显现的自性弥陀,阿弥陀佛的愿力固然是一种增上缘,最重要的还是你清净心所显现出来的,本无如是相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空寂的心性,那里有什么三十二相,就是八万四千相都没有,什么一相也没有,
         所以不要念佛念到着相着魔了:哎呀!我见佛了!发狂了,到第二天一起来的时候,到处告诉人家:哎呀!我念佛见到阿弥陀佛了,我是怎么样有修行,你们有没有啊?就开始起骄傲心了,我从今以后决定往生了,我不要念佛、不要用功了。糟糕!
          [若取相即是魔,]师父在共修里面,就一直重复开示,你千万不要以为见到佛,你就很知足了,你就一直很快乐,就认为你生死没问题了,问题很大呢!所以说:若取相即是魔,让他自然的见,不要管他,不要理他,还是念你的阿弥陀佛,自性愈来愈清净。[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为什么,那是心外佛嘛![礼者不知,]这个知就是智,如果礼心外的佛,那就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知者不礼,]有智慧的人,他不理外面的佛,他虽然每天在礼拜佛,可是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我们以前都念过这个的。智者不礼,有智慧的人,心就是佛,就算他在礼佛,他也知道能礼的是空,所礼的佛也是空,唯有一心作,只有一心在造作。[礼被魔摄。]礼心外的佛就被魔所摄。
          [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理体上,都无如是相貌,]诸佛如来本性的理体上面,都无如是相貌,体前加一字,“理”。[切须在意。]一定要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意思就是你但保持一颗清净心,无所住心,一切现象统统放下,不要理他,你好好念你的阿弥陀佛...。不管他看不看到,你心念得定,自然往生!切不用采括,[采括]就是搞取,括就是执取、收集的意思。你不要这个执着,采括就是摘取这个相,[亦莫生怕怖,]不要起这个害怕、恐怖的心。
         [不要疑惑,]千万要记住,[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我的心本清清静静,那里有那么多的相貌?[如许]就是如此许多的相貌呢?不可以相取佛的啊!有相取佛即不是佛。[及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也不要去恭敬、尊生他,不须要这样子。为什么?心本来无如是相,见性就是毕竟空寂。没有这些相现前,现前也不要管它,[亦莫怕惧;]也不要害怕,也不恐惧
        [我心本来空寂,]如果你要成佛,一定要体会:我心本来空寂。意思就是本来没有这些执着,分别心,那是因为我们的妄想颠倒所产生的一种连锁效应,[一切相貌皆是妄相,切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那还是凡夫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欲直会,]就是直下体会,就是悟了,这个[直会]就是体悟若欲直下体悟[但莫取一切相即得,]如果你想要真正的体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这里要划重要线,这一句话就是修行的根本
        [更无别语。]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其他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见一切相就全部放下,眼见的、耳闻的、统统的放下,[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定实就是定法或实法,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加两个字,“即能”[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皆)是外道,总不是佛。(底下这句最重要:)佛是自心,莫错礼拜。」]就是你的心自在、解脱、清净、无碍,这才是真正的佛,佛没有任何相貌的。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你只要有这个觉性产生,你就是佛。     
         【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只有你见到本性,你就是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像六祖一样,对不对?不识也得,也一样啊!对不对?见性不关文字嘛?【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静,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其实用就是心【用体本来空,】一切作用、一切的本体,统统是空。虽然有所妙用,比如说师父现在讲经说法,你听到了一切音声,对不对?它还是本性的妙用现前啊,是不是?也是空性啊!你们在听经闻法,妙用现前,它也是空性啊!
         【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纵览十二部经典,又凭什么能够达到见性得功夫呢?不可能见性是实修实证的东西,是真正要放掉烦恼才有办法的一天到晚在经典里面,然后在执着,诵经、拜佛、念佛,却不肯放掉那一分的执着,嫉妒、贪婪,那么你没有机会了,没办法解脱嘛!
         【道本圆成,】【圆成】就是圆满具足【不用修证。】不用修证,所以悟道的人就没事了,悟道的人没事,为什么没事?他很轻闲啊,整天安闲无事,他不晓得要做什么,顶多做的就是利益众生的事,是不是?讲经弘法也没有弘法相,救度众生,也没有救度众生之相。行善也没有执着相,持戒,不持戒相,你看!多么自在,太好了!所以见性就是万事休,万缘统统放得下。没有什么来去相、增减相,统统没有!所以说:不用修证。
       【道非声色,】不能在声色里面打转,就是在外相、在境界【声色】就是境界道不是外在的境界,存在在这一颗心。【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加三个字“心外有”相,以及一切法,妄执心外有相,以及一切法。【妄执相及一切法。】加两个字“如此”【即堕外道。】这样就会堕外道。
        【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不知」就是不智,这个「知」的旁边,就是写一个「智」。有执着就是不智,没有智慧的人师父重复的告诉诸位,你修行就是修这一个字,放掉,就没事,执放掉就没事了!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空的、没有用的,闲文字就是空的、没有用的,文字只是一个增上缘,启发你的觉性,觉性不启发,拼命在文字里面打转,我今天诵几部经典,我明天诵什么经,后天诵什么经,结果与本性不相应,烦恼还是在啊,不见性嘛
         【千经万论只是明心,】一定要了解佛的这一颗心【言下契会,】言下,就是语言当下就契入,顿悟的意思,契入体会。【教将何用?】这个教理有什么用呢?对不对?教理还是要启发觉性啊,如果教理不启发这个觉性,一点用处都没有!
         【至理绝言,】真正的,佛所讲的这个见性之理,至理就是见性,是最究竟之理了,「绝言」就是超乎语言,不能用语言去讲见性法的。【教是语词,】语句、言词。【实不是道。】实在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言说就是妄。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那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有看到种种的相,像楼阁、宫殿、象马这一些,乃至于说清凉的树木、丛林、池亭等等这些相,不可以起一念的乐着,「乐着」就是喜乐,「着」就是贪着。尽是托生,「托生」就是依托而转生,依靠者它而转世的意思,那么切须在意。那么在这个地方,有的人他就会怀疑了,那我们临命终看到阿弥陀佛,因为我们修念佛法门的,那么看到极乐世界的楼阁,是不是也不要跟他去呢?不着相嘛!不!不!这个要跟他去。说:师父!这样就很迷糊了,那到底去还是不去呢?这个就是看经典有一个很注意的地方,达摩大师所讲的这个,他是不修净土法门的,先讲清楚,他是不修净土法门的,他是单刀直入的,讲我们的本性的,本性是直接最上乘的,要见佛、见到觉性,那么所以说在临命终他不取相,这是很正常的,这样讲是对的。但是如果说,我们修净土法门的话,就不是这样子了,修净土法门的话,我们会见到西方三圣,见到莲花、闻香,或者是空中有音乐,这个尽管跟他去,没有问题!但若你贪、嗔、痴没有消除,佛是不来来接你的。
        所以说他这里所讲的,是指平常修禅法而对净土没有信、愿、行三资粮,所产生的一种幻相,所以达摩大师叫他们不要取着,是这个意思那么修净土法门的人,是因为念佛念到了心佛无二,然后正依二报与心相应,自然的感得清静的相现前。所以说,这里是指禅宗的心法,究竟平等的法身是无相的,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取着,是因为他平常不修净土法门的,所以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否则到临命终,佛来你也不敢去,看到什么也不敢去,是不是?这要说明一下,让大家不要起疑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因为修禅法是无相可得【疑心瞥起,】你只有一念的疑心,「瞥」就是突然,突然的,或者是暂时的起来的话。加一个字:「被」【即被魔摄。】就被魔所摄了。
       【法身本来清静无受,】因为受是感觉、感受,这是第六意识那么法身本来清静,它不是觉受、它是无相的觉性一个是觉受,一个是觉性,不一样!【只缘迷故,不觉不知,】不觉不知。【因兹】就是因此,【故妄受报。所以有乐着,】就是喜乐或者是贪着,【不得自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喜乐于贪着,我们也是不得自在,我们被相所困,是不是?就我们现在着相,乐着于五欲六尘,我们也是被困得死死的,不必等到临命终,所以说要觉悟
        【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如果你悟到本来的身心,就是缘起性空的话,就没有什么好执着,【即不染习。】「染」就是染着「习」就是习气就不会染着这一些习气了,因为不可得嘛!拼命的追求、执着,那只有增加这些习性而已。【若从圣入凡,】那么示见,这个就是现,【示现种种杂类,】杂类就是众生,杂类种就是众生。示现种种的众生,【自为众生,】当然只是方便为了度化众生,「自」为众生是当然,当然这是为众生,就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才示现种种的杂类。所以说如果从圣入凡,示现种种的众生,那当然这只是方便为了度众生而示现的。
            【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所以圣人逆顺皆得自在我们是逆境就更不要说了,顺境是比较好一点,什么都顺从你嘛,是不是?那就比较惬意一点,是不是啊?比较喜乐一点。如果陷入于逆境,就没办法了,是不是?那五逆的话就没办法了!所以圣人不管是逆境、是顺境,它拘他不得,皆得自在。
        【一切业拘他不得。】你没办法捆绑这些大澈悟的人,他见到平等性,连生命他都看得很开了,他的身心,他都了解是缘起的东西,一切觉受都是妄受,只有一颗清清净净的这个自性在显现,所以他也不畏惧死,也无所求,当然业束缚不了他。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圣成久有大威德,圣人成就由来已久,他具足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品类业」就是种种的众生,品类就是种类,分品、分类。这一切种类的业,不管什么业,都被他圣人所转。【天堂、地狱无奈他何。】「何他」划掉,改成「他何」。无奈他何,没有办法束缚一个圣人。【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加两个字:“圣人”【内外明澈。】少了两个字“圣人”,看起来不是很通顺,不同于圣人。
         而圣人不论是内在,不着这些心识的执着,外在也不为境界所动摇,内外明澈,就是明白很透彻这个世间宇宙的真相。
         【若有疑即不作。】如果心存有怀疑,也就是说,有疑的话,本性就不明了,那么因为在本性不明的话,他就不作,「不作」就是不应作,不应该作这个恶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点点的疑惑,也就是说,对本性还没有很清楚的话,首先要先作,作什么?守住这个戒律,也就是不要作恶业。
        【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为什么?因为不知足,就是最贫苦的人,贪欲心重的人,就是最穷的人,烦恼重的人,就是最困苦的人,别人没有困他,他是困得自己困得死死的!谁捆绑着你啊?没有!哪一种人最贫穷?贪求无厌嘛!对不对?佛说无贪就是最大的财富无贪就是最大的财富,那么简单讲,贪求就是最大的贫穷,这是一定的道理嘛!是不是?所以贫穷、困苦,仍然是从心来作为定位,看我们的内在里面,是不是充满知足、少欲跟智慧,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最贫穷的人、最困苦的人,一天到晚需要人家同情,需要人家帮忙,为什么?家里是钱多得不得了,可是生活起来乏然无味、乏然无味,是不是?
          电视昨天新闻报道,报道这个陈百潭,做台语歌曲的那个陈百潭,自杀了,服了五十几颗安眠药,他做那一首《爱拼才会赢》可是自己却拼不过去,拼不过去,没有办法的,这个世间不是你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解决内在那一种迷惑颠倒的东西,妄执世间是真实性的东西,对不对?他说他因为婚姻不顺利、事业不顺利,所以一时想不开,就服了五十几颗安眠药。那是他的身体可以服五十几颗,要是我的话,吃五颗就一觉不醒了,我这五颗下去就不省人事了,他吃五十几颗,也不晓得去哪里买的,西药房怎么要卖给他那么多?所以这些贫苦,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按照道理来讲,陈百潭是知名度很大、很够的人,是不是?我看那个电视上在唱歌,几乎台语的都是他做的,他自己本身也会唱歌,按照道理是很顺才对啊,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受到一点打击,现在竟然想自杀,说实在话,没有碰到佛法,就茫茫然、茫茫然,是不是啊?所以皆从妄想生。
        【若了是心,】如果我们了解,这一颗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不会妄执、妄动,那么我们了解这一颗本心清净,那么就【递相劝勉,】「递相」就是互相,连续的相互,「劝」就是劝诫,「勉」就是勉励。人家教我,我教人家,是不是啊?
         今天广化老和尚打电话来,说明年三月十二他们要传戒,传了三个月以后再继续结夏,要半年,要半年啊,这是佛弟子的福报,我们这里有十多个要准备受戒,他不但要教育三个月传戒,还要三个月结夏安居,就连着半年,那么要请我去做授经阿闍(dū)梨,说起来很惭愧,为什么人那么矮,到处都在聘请呢?然后我是跟他讲,身体许可是没有话讲,这就是递相劝勉,因为我们是南普陀佛学院毕业的嘛,我们受了广化老和尚的恩德,承蒙他的教化,使我们对生死事大有所体悟,那么今天应该算是台湾的阿信,以感恩的心去跟他们上课。要去跟他们上课,有答应了,有答应了。那么明年课程怎么安排再说。所以这个递相劝勉就是这样子,我今天来栽培这些法师,我们结夏有五十多位,那么他将来也蒙受到我的教化的话,他也会感恩,变成高雄的阿信,他就会报师父的恩,他就会继续去教导别人,一定的道理。所以说这个代代相传,灯灯相续,是不是?就是这样子嘛。所以这个递相劝勉,就是连续的相互劝勉、勉励。一代传一代、一代传一代......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无作而作,】无作,「无作」就是「作」就是妙用,妙用不离体,体当下就显现这个妙用,只要你无作,就是无心,你只要没有任何的执着,去做任何的事情,那就对了!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是无所为而为,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你才去做。这样子的话,就是本性的作用。但无作而作,无作就是本体对不对?我们只要运用这一颗无所求的心,没有生灭的心,没有无所住的心,去做一切的事,就是本来面目的妙用现前!就这么简单!
         我们众生布施,希望得福报,持戒希望得功德,这个都是凡夫刹那生灭得分别心,如果我们秉着一个绝待的空性的思想,于一切缘起展现出来的,一切的法,统统是妙法,如果我们不能进入绝对的空性思想,只要有一点的染着,那就不是无作而作了,那就是有作而作,那就不是究竟意,那就是世俗法。世间就是这样,我出一千万,我就希望登报纸,大家都尊重我,是不是?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你看!就这么简单,所以悟道并不是很困难。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輒不起疑。】「频」就是屡次,一次又一次的,见到不同的这个异境。那么这个「輒」就是「即」字。你就是也不需要,就是可以当作「则」字,则不用怀疑。为什么?一切相【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比这个日光还强,【即余习顿尽,】「余习」就是残余的习气,顿尽,「尽」就是消灭。【法界性见。】意思就是你见到了平等,见到了平等。
       【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可」就是可以的可。只有可以自知【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也就是不要执着。为什么莫与人说?与人说,他就是会执着,当然如果是勉励大众,说说无妨。不是以执着心、炫耀的心来说,那当然是真实境来讲,说说是相互勉励,说说感应是相互勉励,使大家对三宝、净土法门,对诸佛菩萨有信心,这个不为过的。
        【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就是有的人。【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睛看得很清楚,【与昼无异,】跟白天没有什么两样,【不得怪】也不必觉得怪异。有的人在晚上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眼睛看得很清楚,跟白天没有什么两样,也不必觉得很怪异。【並是自心欲明显。】都是自心欲明显出来。不要动一个念头说:我很有修行、我不得了!简单讲,一切相都不去着,你管它梦见什么、看到什么,统统放下!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达摩大师一直劝告,不要一直向人说,就是不要夸耀,不要去执着这种外相的错误的东西,这是自性显现出来的,没什么好炫耀的。【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如果你梦境是昏昏沉沉,就像在阴暗中行走,【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你的心的烦恼就算是很重了。【亦可自知。】也可以,亦可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为什么?那是符号啊,那是种种累积的经验,这些经验累积起来,那么这个都是文字相,或者是思维,或者是概念,只是一些观念而已,这不是真实境真实境要从本性展现出来才是你学了那么多,只会障碍自己但是如果你见性了,学再多也无妨,为什么?你了解这些文字相就是实相。所以学多跟不多,不在于外面的这些文字,在于内在的见不见性。
        见性,学得再多也没什么差别,是种经验。每一种经验都可以会归到平等的空性,那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一般人学得很多,变成所知障。障碍起来,变成一天到晚跟人家辩论,然后换取一个鼓掌,换取一个赞叹,不晓得自己已经障碍了。
       【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注意听!「标心」就是标指本心。佛设的这个教化,这种种的语言、经典,只是为了要让你彻底的了解本心,了解这一颗佛性。标」就是标指,就是要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设教只为标心,就是佛陀设这个三藏十二部经典的言教、文字相,只是为了要指出那一颗佛性的清净心。【若识心,何用看教?】如果我们了解了本心,那么你看什么教呢?对不对?看什么教呢?「教」是外在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概念,不是真实境。真实境是本性,是我们的本心嘛!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如果你想要从凡夫进入圣人,这两句话倒是很重要,也就是需要息业养神。[息,]不像世间人,有一个老婆以后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娶三个,三个不够,娶四个,那么凡夫就是这样,没办法停止。他一百万赚完了想赚两百万,两百万赚完了想赚一千万,一千万赚完了想赚一亿,他没办法停止的。他今天看这个歌舞,看上后染上、上瘾了,就拼命的看这个歌舞,乃至看电视,这都是没有办法停止的。息,息业。养神,「神」就是精神、心力,他的心力不够,被境界所困扰,他这个念力发不出来。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办法停止这一些外在的五欲六尘,那么他的清净心的念力没办法发出。「养神」就是保持这一颗清净的念力,否则就放射不出来,被障住了!我们要随分过日,也就是说要安分守己,要随这个因缘过日。
       【若多嗔恚,】如果我们内心里面多嗔恚,就是说,凡事什么都不满,什么都牢骚、什么都抗议,什么都是恩恩怨怨,乃至于说斤斤计较,那么这嗔恚心就重了,是不是?对这个也不满,对这件事情也不满,说一句话也不满这样子嗔恚,那没办法修行。【令性转与道相违。】跟我们那种解脱自在的本性,变成跟道互相违背了,你一天到晚恨这个、恨那个,不满这个、不满那个,你想想看,你怎么修行呢?你那个纷争、斗乱的内在,就变成能所不亡那么能所不亡,不可能与道相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赚无益。】自己骗自己,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这个「赚」就是骗。你自己骗自己,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他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只要一切众生,了解这一颗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无所住心的本性,他的习气就可以整个消灭掉。那可见悟到本性有多重要!
       【神识不昧,】[不昧]就是不昏迷。他的神识就不会昏迷,因为随时都能够起这个妙用,所有的妙用都是空寂的本体。【须是直下便会,】直下就是不准动第二个念头,直下就是必须要讲当下。也就是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那么现在念念生灭,直下也就是说,在念头还没有起来,产生这个第二念的时候,这一念就必须看破它,直下便会。
         【只在如今。】「如今」也是形容词,没办法讲众生建立了时间、空间的观念,其实时空本身是在停止的状态,是我们的心在变动的,时间它哪里有存在?所以有的人说:时间流逝,就像白驹过隙。错了!这一句话是错的,要说时间是静止的,唯心所造。是心在流逝啊,不是时间。时间哪里有流逝呢?我问你,我们讲时间流逝,是因为一直生灭的起心动念,建立了时空的架构。我们讲时间流逝,这是错误的。
         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是人类的心创造出来的。时间本身没有什么流逝,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没有这个东西,是心在流失啊。是不是啊?是心在流失。隐显不定,这是圣人,是隐、是显,是不定的。一切业拘他不得,是不是?所以说,圣人只有见到本性,这个习气就可以顿除。但是这种神识如果不昧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当下就有体会它,所以说:只在如今。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如果你真的想要会这个真正的无上的佛道,莫执一法,就是不能有一点点的执着。一点点的执着,便不能与涅槃相应。没有办法与道相应,没有办法,莫执一法,一法都不可以执,让心中了了见、无所见,歇即是菩提。  
         【息业养神,】「息业」就是停止造作,「养神」就是静养这个心的念力【余习亦尽。】这个习性也慢慢就会消灭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告诉你,如果你要追求佛法,是不是啊?亲近善知识嘛!那么你如果一天到晚往外打转的话,习性愈来愈重。结交要结交同参道友、学佛的人,不要结交那一些狐群狗党,阿狗阿猫的,是不是啊?那个不能够断习气,反而增长习性。
       【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外道心外求法的外道,【不会佛意,】不能体会佛的用意,【用功最多,】每天都拼,拼命的在用功,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驱驱」就是辛苦的奔驰。意思就是我们不了解自性,却在执着里面拼命的打转,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每天都很辛苦的一直念佛,一直读这一本经,读那一本经,结果呢?【昏于神性,】结果对于我们的,「神」就是不可思议,「性」就是妙性。对于不可思议的妙性却昏迷,也就是对本性却昏昏迷迷的,那当然就【不免轮回。】所以我们每天在念佛、读经,我们还是要用本性去用功,那么否则你昏迷于这个神妙的自性,怎么样?你还是不免轮回。
       【佛是閒人,】这个「閒」通那个清闲的「闲」字,两个字是相通的是无事嘛,万事休,是等闲人,没什么事,【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后时就是说你求得了名利,后时你将来死的时候,这个叫做后时,「后时」是指死后的意思。你死后有什么用啊?没有用啊!你得了几亿、几千万,你得了很多很多了,够用就可以了。不拿来做善,你做什么呢?所以说你广求名利,你死后,那些名利做什么?没有用得啦!所以不要太疲劳,也不要太忙碌。
         【但不见性人,】只要不见性的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就算你这么精进【广学多闻,以为佛法,】认为这个就是佛法,这真糟糕!【此等众生,尽是谤法人。】不解佛的平等空性的绝对存在的涅槃性,不了解!【前佛后佛,只言见性。】所以我们说见性成佛只有见性,他才可以成佛不见性,拼死命的在那边修,那还是执着之法。【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一切法不可得,诸行无常,如果你没有见到平等空性的自性,如果说你已经得到了阿耨菩提,这是大罪人。
        像现在很多人都自称为是佛,什么活佛啦,有男的活佛,还有女的活佛,是不是啊?这随随便便都可以命一个活佛的名词来,这是大罪人。真正修行人不搞这个的啦!所以有的人称我:惠律大师。我马上就跟他修正一下:我是不大也不小,称法师我就很惭愧了,不要称那个「大师」哎哟!这个不够资格,是不是啊?不够资格,马上就跟他修正一下。荣耀也是无常,是不是啊?用这么大的这个皇冠戴上去,会得大头症的。我是不够资格,别的法师是够资格,我是不够资格。什么大师?称法师就很惭愧了,所以不要搞这个名堂,我们老老实实的,稳扎稳打的。所以不能乱称自己是得菩提了,这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楞严经》里面,阿难得多闻第一。【于佛无识,】对佛也不认识,为什么?七处征心,都找不到本来的面目嘛!【只学多闻,】这就是多闻,经典听了那么多,对本来清净的佛性、如来藏心不了解嘛,是不是啊?《楞严经》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他对这个如来藏完全不了解,是不是啊?所以广学多闻有什么用呢?到最后不是落入生死,不然是什么呢?
         所以修行是真正的功夫,不是在文字里面打转的。【二乘外道皆无识佛,】都不认识佛,「识数」就是心意屡次地这么想。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哎呀!我要好好修行!识数这个「数」就是一次又一次,识数就是心意「识」就是心意。识数就是内心里面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想:我要用功、我要修证......不晓得这一个念头,就堕入生灭的因果法里面。佛是无修无证的人,是不是?如果你要讲的是:我要放下、我要放下......这个也是生灭。连放下那个观念,统统不执着,就真的放下了。堕在因果中嘛!【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因为他患了无穷的过患嘛,动一个念头想要去修行,这一念就不对,动一个念头想要精进,这个念头又不对,是不是?这个统统有执,对立的能所不亡的东西,这个只是世间人。
       【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谤佛之众生【杀却无罪过。】把他杀掉、除掉他,没有什么罪过的。当然这是指比较重的话,意思就是那一些人没有什么用,你宰掉他也没有什么关系。当然达摩大师的意思就是这些人是严重到你把他杀死都没有罪过。意思就是说,不懂清净自性的人,是没有什么用啊【经云:】经典就这么说:
       【阐提人不生信心,杀却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如果有信心,这个人就是佛位的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不用」就是不可以,「取次」就是任意。】
        【谤他良善,】不可以随随便便的诽谤别人,你不见性,你怎么知道是圣是凡、是对是错、是善是恶?师父已经一再重复的教导诸位,除非你对一件事情彻底的看到、听到,也有所真正的证据,乃至于说,就是你亲眼看到都不一定准,因为你不见性,你搞不清是对是错的。这里就讲得最透彻,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见性的人,你千万不用取次,也就是不可以任意的诽谤!多看众生的优点。或者你随随便便的去诽谤,造这个是非、恩怨,
       【自赚无益。】自赚,这个「赚」就是欺骗,或者是自误,也可以说是耽误的「误」自误无益,你自己误了自己嘛,你诽谤别人,你得到什么好处?没有!一点好处都没有,你有什么好处呢?你让别人痛苦,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好处的。自误,自己欺骗自己,没有什么益处的。
       【善恶历然,】善恶清清楚楚的,善恶自有定夺【因果分明。】因果自有分明用不着你开口,用不着你去攻击、伤害,他自然要负这个因果嘛!
       【天堂地狱,只在眼前,】加四个字:一念之间。天堂地狱,只在眼前一念之间。就是动念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平常你动的善念,自自然然就往善了,你动了恶念,自然就往恶道去了,这不需要人家把你推进去,你自己就跑去了【愚人不信,】现前一念,【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为什么呢?      【只缘业重故,】诸位!这个业重的解释就是说:无明,无明重,也就是执着重,或者是说感性很强、感性很强,没有用理性、智慧在做事情。只缘业重,我们常常讲说:女人业障很重。为什么?她情执很重,就是业障很重。
       【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没有眼睛的人【不信道有光明,】他不相信说有这个光明的佛道,有光明之道。【纵向伊说】「伊」就是他就算向他说:我们可以见性成佛【亦不信,】他也不信。   
       【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一个眼睛瞎的人,这么可以了解日光的强弱呢?【愚人亦复如是。】一个愚痴的人,也是这样子。【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诞」就是生,生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为什么讲求生不得?生,生得很痛苦,一天烦恼、斗争,无量无边。没办法解决就自杀,跳楼自杀。求死不得,死也死得很痛苦。求死也不得,贫病交织,想死也死不了。【虽受是苦,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直」就是你突然直接的问他说:你现在活得怎么样?我很快乐啊、我很快乐啊!【不异天堂。】为什么?无知到极点,不晓得现在的苦,一直说:我很快乐啊!
       【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一切众生都认为他自己现在很快乐,其实是苦得不得了。善知识要救他,他还是不给善知识救度,你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他是生在那个地方,他不觉得苦啊。【亦不觉不知】就像厕所的臭虫一样,它每天在吃这个大便,它不以为臭,如蝇逐臭。
           我们生在这个地方,自以为乐。所以说在我们出家人看来,结婚这个是很辛苦的路线,可是有的人,他结婚他很乐的,乐不可支。没有结婚,他还拼命的冲进去呢!结婚以后孩子一抱,逗着小孩子玩就很高兴,什么含饴弄孙啦,是不是啊?就是这样子,他很快乐。在我们看来,这很累的啊,这个是很辛苦的啊,他觉得很快乐,没什么。回来的时候,男孩子嘛,回来的时候,很远的就听人喊:老公!他就觉得:太好了、太好了!他也很远的就说:老婆!我的心肝宝贝!回来就很乐,乐了以后又吵架,吵架以后,又继续生孩子,生孩子以后又继续上班,回来又吵架,都是这样子啦。是不是?两个人吵一吵,然后一起去吃馆子,感情又恢复了,明天继续上班。吵一吵回来以后,老婆就说:不要生气嘛!好啦!又撒了一个娇,又没事了。就是这样子,在争执、冲突当中,意见看法不同。所以说:婚姻是一场闹剧,所以我们不觉得那是苦的。所以说角度不一样,我们觉得那个是很辛苦的一条路线,是不是?所以结婚的人,他也不觉不知,也不知道这个叫做苦。
         听到佛法他才体会到:实在没有错,真的很痛苦!他才会感觉。【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他也。不自由他也,那当然就是他了。【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如果我们了解心就是佛,像维摩诘居士一样,入不二法门,那你需要剃除须发吗?【白衣亦是佛。】那倒是真的,白衣也是佛。那是这样,只是现僧相威仪,这是诸佛的标志嘛,现这个僧相威仪。

       【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真是一针见血!如果你没有见到本性,你剃除须发,剃除须发就是现僧相,现出家相,也是外道。心不入道,不悟自性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因为淫欲是最难断的,所以举这个例子,就含括了其他的欲望的五欲六尘。因为欲望、淫欲心,这个是世间最难断的一关,所以举这个例子,就包括一切欲望的意思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呢?【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只因为你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也没有什么好罣碍的。【不假断除,】就是你不刻意的去断除。你只要见性,你不刻意的断除,它自然就消失了。为什么?因为见性本来就是空寂的东西。【 亦不乐着,】不会喜乐、贪着这个淫欲
       【纵有余习,】虽然还有一些习性、习气,大家都有嘛,是不是?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有物可得是相,我们讲,本性是在体上去体会,一般众生只见到相,没有见到体那么我们如果要悟到这个体的话,一定要彻底了解,没有什么长短、恩怨、寒热,这个统统没有,本来无一物可得嘛!        
       【只缘执有次色身,】因为你执着这个色身的话,【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你就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那么可见佛的病是示现的祖师大德的病,都是示现给你看的,因为要示现无常,连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不能免,那我们就会发起精进用功的心。
       【若不执,】如果你能够不执着,【即一任作为。】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随意自在而无碍,叫做[一任作为。]你能够随意自在,而能够无碍。【若于生死当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如果你内心还有疑,如果你还要问人:我见不见性啊?见性的人清清楚楚,根本就不需要问人,如果你需要请祖师大德印证一下,这倒是可以。可以印证一下,以心传心
        传什么心?无心可传嘛!传什么法?无法可传叫做传法嘛,无心可传叫做传心嘛,是不是?你有什么法好传的呢?无一法可得,传什么法?所以传法者无法可传,说法者无法可说,传心者无心可传,这是正法,是不是?那么你能够传一切法,那么与圣人就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如果心有疑问,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凡夫【不作最好。】「作」就是造作淫欲,凡夫不造作淫欲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造作了你就不免轮回生死。
          但是换一个角度说如果你见性【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见性就大不相同了,那一切业拘他不得,一切淫欲伤害不了他,何以故?本性没有这些东西问曰:[zhān]陀罗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旃陀罗大家都知道,是下贱种,是专门杀猪、杀牛、杀鸡、杀鸭的,以杀生为业,叫做旃陀罗。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他不得。】一切业拘他不得为什么?他见性嘛,没有办法拘他,束缚不了他。他这个色身如何的变化,他都看到很开了,你怎么可以束缚他?他生死都自在了,你怎么可能束缚他的身心?他也没有烦恼,他早就知道这个色身是无常空性的东西,你怎么能够束缚他,是不是?他把生死早就豁出去了,你无奈他何!
       【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所以就会【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为什么?如果不见性,你还是有业障存在。有业存在,你有业的话,你这个轮回就没有办法避免,除非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能够执持佛号,否则你没办法的。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说,有时候净土法门慢慢的去体会,就会发现不可思议!
         【非论杀生命,只论见性。】我们在这里,不论杀生这个问题只论见性,只讨论你见不见本性。【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如果你见性了,疑心就顿除,就是杀生命也不奈他何。所以诸佛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有时候要杀人的。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因为他是第二十八祖,所以说:自西天二十七祖,因为达摩大师是第二十八祖。总不能说:我是第二十八祖。「西天」就是印度从印度二十七代的祖师传来,只是递传心印。递传就是接连相传这个心印,见性这个心印。
        【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当下这一颗心就是佛。【不言戒、施、精进、苦行。】就是不说持戒,也不说布施,也不说精进,也不说苦行,但言见性,只论见性的问题。意思就是说:你只要见性,持戒、布施、精进、苦行,统统具足!底下就要注意看了,见性的重要,那是超越一切的。
         【乃至入水火,登剑轮,一食卯斋,】乃至如果有人能够入水、入火、登于剑轮。「卯斋」,就是日中一食的意思,乃至于说【长坐不卧】,就是不睡。【尽是外道有为法。】你看!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说,有时候我们修了十年,不够善知识一句话,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叫大家要在一个团体,好好的亲近善知识,有时候我们莽撞,认为:我要了生死,赶快修行!他观念错误,撞了十年,不够师父一句话。不够祖师大德一个念头。你看,那么厉害,能够入水、入火,登于剑轮不被刺死,乃至日中一食,长坐不卧不睡觉,尽是外道有为法。你看看!这多可怕!这在世间人来讲,这还得了!长坐不卧,这众生一看:哇!这是个大修行人!赶快供养了,是不是?赶快赞叹、写传记了。你看!达摩祖师一下子就全部否认掉。这统统是外道,统统是外道!所以啊,我们心里面不要看到表面上,哎呀!这个人很精进,拜佛拜整个晚上。乃至于说:这个人禅坐坐几个钟头。如果不见性,尽是外道,不懂得本性,统统外道。
         【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注意听!「施为」就是举止行为。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些行住坐卧,这些举动行为,一切的动作,而存在的一颗灵觉,「灵」就是不可思议,「觉」就是觉性。意思就是你存在一颗不可思议的观照觉性的平等性【汝即诸佛心。】这一颗就是佛的心也就是说:在你的行住坐卧当中,任何时间、空间的交会点上,都可以降伏,使他契入绝待的空性,平等的心,你就是佛!不需要打坐,不需要精进,不需要布施,不需要持戒,统统不需要。简单讲就是能够放得下,那一念的无为,空性的思想就是觉性。所以我们为什么说,要随时保持回光返照,灵灵觉觉的、清清净净的这一颗本性让它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要不然传什么法呢?【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你看!不关文字的。所以成佛不关学问、不关文字的。所以诸位不要有自卑感说:哎呀!我书读得少!没关系!没读书都没关系啦!放得下、看得开、透得过,你就是佛。一切业拘你不得。凡夫一个字不认识,那也是佛。所以成佛是不关学问、不关文字相的东西。         【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一颗不可思议的觉性
         【假使身破如微尘,假使你勇猛精进,而身破如微尘,你拼命的磕头,撞得头破血流,觅佛终不得也。】你怎么找佛,你也找不到啊。你怎么找都找不到!假使你勇猛精进,而身破如微尘,再怎么精进,觅佛终不可得。你怎么找都找不到。
         【佛者亦名法身,】法身就是无相,你有相,你怎么能够入法身呢?
        【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超越的意思。就是因果束缚不了他,不能讲无因果。无因果的话,是跟着上面那一句一气呵成。你要讲:无形相,无因果。那糟糕!这个无因果不是拨无因果的,是超越的意思
       【无筋骨,】就是没有这个身体。
       【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四大色身,
      【若离此心,即无能运动。】离开了这一颗心,你怎么运作呢?
      【是身无知,】「是身」就是这个色身,是无知之物,
      【如草木瓦砾。】这个色身就像草木瓦砾一样,为什么?
      【身是无性,】它是物质现象,
      【因何运动?】因为有心嘛!
      【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心动,心动用动,】这是大正藏里面的。为什么呢?
      【动即其用。】因为一切动态就是它的作用,
      【动外无心,】那么动用外无心,你在施为的当下,没有另外一颗心,对不对?
      【心外无动。】心外也没有一个动,离开了这个心,你怎么找这个动呢?是不是?找出这个动态的运作呢?因为有心,你才可以运作嘛!所以心外也没有一个动作,就是这些行住坐卧。这个「动」就包括一切的造作。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不是心,)如果你讲这个动的话,它是有形相的,不是无形相的法身。心就是法身。
        [心不是动,]法身你也不是于外在的行住坐卧当中,说有形相可以找得到的。但是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你在一切的造作当中,这个「动」解释作:造作就更清楚了。一切的造作,它本来就是无心,为什么?空性嘛!心本无动,我们的清净法身那里有动呢?是不是?没有动的啦!
         但是【动不离心,心不离动。】意思就是说,这些作用不能离开本体,本体当下不能离开这些作用,所有作用,都是本体的法身,所有的法身,都可以展现在妙用现前。
       【动无心离,】如果动没有了,心就跑掉了。
       【心无动离,】心如果没有,动也就离开了。所以动是心的作用,而用就是心在动。         【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即动即用。即动即用,就是我们所讲的即心即佛。你所有的作用,统统就是在动。统统是佛的妙用现前。动即心用,用就是心在动也就是说,
       【即动即用,不动不用,】你不动,那就没有用。
       【用体本空,】无论是作用,无论是本体,它都是空性的。
       【空本无动,】空性那里有动呢?
       【动用同心,】你一切的动作、造作,一切的作用,跟这一颗不动的心是一样的,
       【心本无动。】心本来就是无动的。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为什么?统统会归到本体的无相法身。
       【终日住而未曾住。】终日住就是整天活在这个世间,也没有什么说活不活的问题。行住坐卧统统是。
          所以经典说【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用话没有办法讲的啦,用心不可思议的啦,所以言语道断就是不可议,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
         那么两句加起来,就是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圆」就是圆满,本来就是圆满的,本来就是寂灭的。
        【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木人就是与无知的木人没有什么两样的,
       【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我们好好的来,「推寻」就是探究,「只缘」就是只因为,我们来探究那里是痛、是痒,都不可得,没有实体嘛!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喜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但是:如果你知道嗔喜当下就是性空
       【但不执,即诸业脱。这一句讲得太棒了!即就是当下,但能不执,即诸业脱。这一句话就是修行的重心点。只要你一切法不执,业马上摆脱掉
        所以我们讲:业障很重,就是你执着很重,就是因为我们执着很重,我们才讲我们业障很重。
        底下【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如果你不是一个见性的人,你讲经依靠什么?你讲什么经呢?你讲的经都是妄想分别,自我的意识。不但不能够理清众生的思路,有时候会误导,会用自己的情绪在讲经说法,那糟糕!不见性不能讲经。这是达摩大师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
         你看: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就是无凭据、依靠、根本。
        【说亦无尽。】言说也不能穷尽本性,你怎么说,都没有办法穷尽本性。所以「说亦无尽」就是你就是怎么说,都没有办法把本性讲得很清楚。除了本身自己去体会、去证悟。
        【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略标」就是约略的标示,什么是邪法,什么是正法,这样子而已,「不及一二」就是也没有佛法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二这么一点点,不及佛法中的一点点,就是这个意思。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讲得太好了!就差看不懂而已,否则每个字都认识。
       「心心」底下加一个字,加一个「觅」字。心心的旁边写:念念
       「觅」就是心心觅心难可寻就是,念念起心动念,要找那一颗本来的心,你是很难找到的,叫做[心心心难可寻,]就是心心觅心难可寻。也就是在念念起心动念的时候,想要找这一颗心,是了不可得的。前面两个「心心」就是念念,你每一个念头,想去找一个本来的心,你是绝对找不到的,因为这一颗心就在当下。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宽,这个心放宽了,大到像法界一样,为什么?它无形相的嘛!
        [如果说到小的话,一根针都容不下去。意思就是比针更小了。若论大,比法界更大,是不是啊?遍法界嘛!若论小,一根针都容不下去,小到极点了。念头那里有形相呢?念头那里有大小?当然比针更小了!
         我如果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当然要好好的了解这颗心,不要去求佛。
        求心,求自己的心性,你求外面的佛干什么?
       [了解这个三界本来就没有一物的,这个都是幻境,幻相出来的。
       [如果你想要求佛,你不如求自己的心性。
       意思就是当下这个心这个求佛的心就是佛性的妙用现前。只这心就是求的心,这心当下就是佛!只这心就是你有求佛的心,你有求佛的这个心,这个心当下的佛性,就是妙用现前。
        这心就是佛。只这求佛的心,这个心就是佛,不要求!
       [我本求心,一般的众生,如果我用一颗求的心,那么就会变成心自持
      「心自持」这个有两种解释:心自持这个「持」就是存在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本来想要去求一颗心,但是这一颗心并不需要你求,因为心本来就存在。这个本心本来就存在。心自持就是心本来就存在,你求什么东西呢?
       我本求心,但是心自持,这个心本来就存在,不可以将心求心,不可以将佛觅佛,也不可以把这个心再找自己的心。也不可以把佛心去找外面的佛。不可以!
        所以说:我本求心心自持。就是如果我用一颗求佛的心去求,就不对了。
        因为心自持就是心本来存在。但是这个「持」字,也可以解释说:增加心就增加了一颗心。我本求心,这个心就自动的增加了一颗心。那么就是将心找心,就不对!我本求心心自持,这两种解释都可以。
        我本求心心自持我如果用一颗求的心那是不对的,因为心本来就存在,不需要你去求,这个解释也正确。
       这个「知」就是你这个求心,这个求佛的心,是了不可得的,你要等待这个本心,这个心就是本心,要等待本心去知,「知」就是悟到能所双亡这个「知」就是觉悟的意思
         那么求心不得待心知,你求心,那是绝对不可得的,你一定要等到怎么样?显现你的本心,自然知道能所双亡,不需要求。没有来,没有去,没有得,没有失
        佛性绝对是心外找不到的。这个是求佛的你求佛的心生起来,便是罪生时,就是禅宗讲的: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去求佛,那就错误!
        所以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一切都要靠自己。心生便是罪生时,你动念,你就会开始造业了。为什么?你有所求嘛,能所不断嘛!
       简单讲,佛法就是讲不二,讲这个空性,绝待的空性,讲平等、讲没有能所。如果你了解这一层,一切法统统自在!
       所以心生便是罪生时,你动一个念头,你的罪就开始了,就是动念即乖。意思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颗心,令心无所住,不思善,不思恶,没有是非,一切平等,绝对绝对的平等,不要去攻击、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偈曰:吾本来此土。】我本来就是要来到中国这块土地,
       【传法救迷情。】我要传这个佛的见性法,救度一切众生。
       【一花开五叶。五叶就是禅宗分成五个支派、支脉,达摩大师他当然有这个预言,一花开五叶,「一花」就是他,开五叶就是禅宗将来会开展,变成五个宗派,什么曹洞宗、沩仰宗、临济宗等等。
       【结果自然成。】这个是很自然的,就成为这样子的趋势。结果自然成就是说,你修见性法,当然就一定成佛。每一个人按照达摩大师开示的,那当然就是自然成。
        你不管是怎么样,是那一宗,禅宗的五个宗,那统统就可以见性成佛。所以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当然每一个人到最后就是见性成佛。自然成,没有疑问的,所以这个心法是这样子的。
                                   ------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