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8|回复: 0

南师:涵括十部大经论及三百多部显、密思想集中精华之--宗镜录 10 定转变自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当知诸行皆刹那灭佛学中对刹那有两种说法,有说这么一弹指有二十个刹那,有说六十刹那,管它多少刹那,反正刹那是很快的。我们的心理作用刹那、刹那跳动,现在是刹那生灭、生灭,那个能够生灭的功能,就象流水一样永远在行,你看流水就知道行阴。一条河流前一个浪头早过去了,后一个浪头接上来,中间在生灭,可见它这股力量是一条河流,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       云何应知诸行是心果耶?颂曰:心熏习增上,定转变自在,影像生道理,及三种圣教。
  云何应知诸行是心果耶?我们晓得一切因果都是唯心,怎么样可以知道呢?刚才我表达得不好,但是我也只有这么大的本事,把行阴说明到这个程度。这个行阴为什么都是心的果呢?
  颂曰这是永明寿禅师摘录《显扬论》中的原文。他说我们讨论心的行阴、心的果,这其中与唯识有关。我们的心是熏习的增上。“心熏习增上”这句话讨论起来真要命,佛学最难懂的是“业”,业很难解释,翻成中文是孤卧孽子、冤孽的“孽”。善、恶、无记都是这个业,拿现在的术语讲是一种力量,无形的一条绳子,一个动力、功能。业也翻成“习气”,习气是中国文化的讲法,我们习惯性构成一个气,这个气当然不是呼吸的气,也不是空气的气。气是一股力量。比方刚才有些人许多无意的动作:抓抓头、摸摸鼻子,打电话摸电线、拿东西,这是习惯,习惯形成力量,很难把它转变过来。人有许多生来的习惯很难改变,有些同学说笑话,某某同学前世大概是女人,好多动作女性化,有些女同学前生是男人,好多动作男性化。这个笑话说明什么呢?业力、种子,过去带来的习惯甚难调伏。(这里所说的过去是讲前生,看不见的那一生。)
  ,熏腊肉,熏鱼一样,香烟抽久了指头发黄,熏出来的。佛像前点香,熏久了变黑。菩萨不好做,做菩萨一脸都被熏黑。熏习这个名词有二个说明:慢慢熏变成了习惯,过去的种子熏习惯了变异成现在的行为,变中有异,与过去生不一样。讲过去世、现在世太难啦!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研究自己,再不然嘛,找个对象来研究。小时候在一起都晓得他的习惯,长大了,有些大学毕业、有些当博士、乃至在社会有事业成就,他童年的习惯还在,因为他那个种子熏习变成现行。现行呢?变了一个样子还是那个习惯,现行变成未来的种子,这是熏习来的。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教育的环境。很多青年人到国外待久了回来,讲话耶、耶!我说:耶个什么?是就是。但他是有意的吗?他是无意的,习惯了,这也是熏习来的。外文搞好了,三言两语夹两句外文并不稀奇,讲惯了。
  所以,说种子熏现行,现行变种子。这个心的作用接受了外境,慢慢熏习要以增加。要什么时候转变呢?大家学佛打坐修定,只有真正得定的人才转得了这个习气,才能把这个熏习转了定到最高处才得自在,象观自在菩萨一样,才可以自由自在。
  反而言之,普通人、不修道的人、不学佛的人,他已熏习的坏习惯,久了以后,凡夫也很自在,自在就任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我转变办不到,我习惯了。”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凡夫的自在。你说:“你改一改好不好?好。过一会儿一忘记,老毛病又犯了。菩萨自在,凡夫也自在,两种自在方向不同。凡夫变成定业,修道的人变成定的功德。其定一也,定的作用一样,一个是向造业的路上走,一个是向升华的路上走,定的功能如此。定就是确定、固定、变不了谓之定。
  所以学佛为什么叫你念佛、打坐?搞修养的人总有种好的方法让你练习。天天念佛打坐不过在熏习而已!以为自己打坐做功夫有道,那还差远了。大家都在熏习,向好的路上慢慢练习久了变成定心,固定那个形态,把变异变成不变异,不追随外境转,那才能转变,“定转变自在”。
  譬如有朋友告诉我:某人学佛那么多年,年纪又大,脾气还是一样坏噢!我说:他佛也念得好,脾气也发得大,对啊!同我一样。这有什么用?没有用。修持尽管修,坏的业力同你并驾齐驱,念佛这一念的定有没有转变熏习的习气,我告诉你,据我所知没有用,当然还有许多非我所知的。所以要深入了解这个道理,打坐也好、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熏习增上,你可以自我检查定转变自在”。
  影像生道理什么叫影像生道理?人生一切的遭遇,是自己过去的因果所发生的一个影像而已。以这个道理来讲,我们今天活着,几十年人生,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怎么样长大、怎么样受教育、怎么样成家,这些不过是第二重生命的反映。第一重生命的反映是过去力量带来的影像。懂了这个影像,在这个中间要找出那个原理。所以,真正研究佛法,在现实人生中,透过这个现象找出它的原理,而形成三种圣教,圣教就是佛的遗教大乘、中乘、小乘三种,下面是解释这些道理的。心熏习增上,定转变自在,影像生道理,及三种圣教。这四句偈含意很多,包含一切唯心业果的纲要。
    论曰:由道理及圣教,证知诸行是心果性,道理者,谓善不善法,熏习于心,由习气增上力故,故行得生。
    由上面“影像生道理,及三种圣教”,我们得以知道这个唯心业果的原理,然后还要去求证知。用什么玉证?上面一句话定转变自在”,靠定心去求“证知诸行是心果性”,定这里面也已包含了戒。诸行,指我们一切心念思想习惯,乃至一切行为的习惯,诸行是心的果性,都是本性心的功能所带来的种子、成果,所呈现的性格。所以每个人个性不同,乃至兄弟姊妹那么亲近,彼此个性却绝对不同。一个喜欢玩弄聪明的人,你叫他规矩一点,做不到;一个笨的人,叫他稍稍学聪明一点,不行;有些讲话慢的,快一点好不好,改变不了,有些讲话快的慢不了,没有办法改变。
  现代人喜欢讲禅宗,禅宗不是“青蛙跳下水,噗通”一下就开悟了,不是那么容易啊!真的禅宗是转变你的心性。所以黄檗禅师说,真正悟了道的人自己晓得:“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
  人还是这个人,你自己的心性自己晓得突然转变。一个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一个讲话啰嗦的人变得简单扼要。如果这些动作都没有运气,你说悟了,那是“误”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一点理悟到没有用,要心性的转变,这是禅宗的真义。所以达摩祖师注重行,要行到,不是理到,聪明一点的人理都会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