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9|回复: 0

南师:涵括十部大经论及三百多部显、密思想集中精华之--宗镜录 10 唯心所造 梦幻非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宗镜录略讲》第10章 命河推出因果      如《贤劫定意经》云:指长吉祥,见者悦然,无不吉利,此者皆是一心之报。又云:其演光明,无所不照,多所安隐,是一心报。又云:威光巍巍,无见顶相,是一心报。
     永明寿禅师引用佛经说明,大藏经有一本经叫《贤劫定意经》。我们这个劫数叫圣贤劫,有一千位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弥勒佛第五位,下一次算不定你们哪一位是第六位。《贤劫定意经》里说:指长吉祥,成了佛的人功德圆满当教主,有三十二种与常人不同的相,有八十种随行好。佛的手指特别长,指头均匀非常漂亮,当然不是长臂罗汉,长臂罗汉是异相,也不是瘦子的手指象筷子不好看。为什么有些佛像把佛的手印画的如莲花?姿态很美,圆满吉祥,指头放光,使人看见其指而生欢喜心。见到佛的相,心中安祥得大吉利。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皆是前生心地果报来的。
      我们这个身体叫报身,这一生为什么多灾多难多病苦?前生自己造的业,今生受此报。你看看有些人的相,让人一看就喜欢,也讲不出来为什么喜欢他。他口袋有两毛钱你喜欢?不是的。有些人对人特别好,怎么好都令人讨厌,都想躲开他,不愿意亲近他。这都是前生多劫之报,心地法门的报应。
      我们有很多同学一天到晚吊着脸,好像可以吊十八个夜壶,这样一来搞得来生猪看到你都要躲掉,何况人!我经常叫他们多笑一点,多点笑容多好呢!虽然人家不理你也好看嘛!那个脸吊下来很难受啊!所以为了修行必须买面镜子。
      佛的“指长吉祥”,见者“无不吉利”,为什么得如此果报?皆是一心之报。经典又说“其演光明”,身体放光,受他光芒照射,有烦恼的一念他,心里安祥了。有痛苦的一见到他,痛苦放下了,“是一心报。也是他过去对人的心地果报。
      拿西方文化讲,爱心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也同中国人讲仁慈的道理一样。许多搞佛学的人没有文化基础,找佛经辩驳西方人讲受心是不对的,说爱是业,打击爱心的不对。佛教刊物有很多这种幼稚的东西,被人笑死!他不知道西方文化讲的爱心虽然名称不同,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仁慈。
      所以,注意啊!这也是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你到西方文化讲到“慈悲”,只好用“爱心”来表达,你另创慈悲,人家不懂意思。文字般若不够,方便般若也不懂,不知道人类文化演变,这么写文章岂不是防碍了慧命?
      佛经又说“威光巍巍,无见顶相,是一心报。年轻时看佛经看到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如“无见顶相”,越想越奇怪,世界上的人,看不到头顶,一定跟水桶一样,你说好看吗?三十二相,如果我成佛只要三十一相,这一相我不要(众笑)。
实则,这是形容高不可攀啊!把它翻译成“无见顶相”,有人想不通!那样佛像头成了什么样呢?无见顶相”,仰之弥高,一看肃然起敬,也是一心之报。
      这是永明寿禅师引用佛经说相好的果报、现象的果报、生命的果报,都是自己前生行为的因果来的。
      接着继续四十二卷,正式讨论因果问题。上次未加分段,现在补充说明。从开头到“悉昧般若无生之旨”,是一个大段落。从“今所论因果者,唯以实相为因,还用实相为果”开始,则讲唯心因果。指长吉祥,见者悦然,无不吉利,此者皆是一心之报。”又云“其演光明,无所不照,多所安隐,是一心报。”这段就是说成就佛果的报身,色身光明,甚至放光照见一切。这是什么果报呢?就是心地永远在善良的境界中,是多生累劫修持所得的果报。又云:“威光巍巍,无见顶相,是一心报。”其意同前。现在继续讲《华手经》的经偈。
                        梦幻非无
      《华手经》偈云: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能得大报。
      严重的问题来了,这可以说是因果报应的哲学问题。真正的佛法讲一切果报是唯心所造,无主宰、非自然,每一位众生都是唯心,心物一元的心。《华手经》偈首先指出我们思想、感觉、知觉的心念是生灭的心,象电一样,它一下一下跳动,跳动以后没有了。
       譬如,我们都能体会到自己,从早到晚的思想、念头,都不能永恒存在,一直生灭不停,象海上的波浪,象电光、象风吹,随生随灭。它是如幻的,佛经就常用“如梦如幻”来形容。幻就象幻灯一样,如同电影影像一般;但是要注意,研究佛学看到“如梦如幻”很容易犯一个错误的观念,把“如梦如幻”当成没有。“如梦如幻”并非没有,幻象来时,或当人在梦境中时,的确是有,不过,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譬如,中国文学受佛学影响,经常用一句话:“人生如梦”。不错,人生是如梦,但是梦也是人生。我们在刹那之间做一个梦,有时几十年的生活都反映在梦中。象有名的“黄梁梦”,是中国佛道两家的名人吕纯阳得道以前做的梦,他梦到自己考功名、中状元、出将入相,四十年功名宝贵、家庭儿女样样圆满,最后犯罪被杀头,头一砍醒了。醒后看到旁边有个老头在煮饭,饭还没有熟呢!四十年中一顿饭还没熟,形容人生的短暂。因此吕纯阳到这个就修道去了。
      实际上一个梦几十年在一顿饭里还太长,真正的梦再长没有超过五分钟的。有些梦从年轻梦到老,经历很多事,其实没有超过五分钟。梦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的时间是相对的,证明一切时间都是唯心相对。人生如梦,梦也是人生。活到八十岁的人回头看过去的八十年,仿佛昨日的事。我经常说走路可以看到人生,爬山走路看前面还有那么远,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很短,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生灭当中是有,但它不是永恒的存在,这个地方要细细地体会。念念是生灭,但是能够使你的念头发动、跳动的那个东西,它不生不灭。因此,我们晓得“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它本来是空的,“而能得大报”,为什么最后要受大果报?不要认为念头空,无所谓,想一想没有关系。真正了解佛法的人,单独一个人坐在房间,或坐在高山顶上四顾无人,一个念头都不敢乱想乱动,一想,因果历然。
      所以中国文化儒家曾子的《大学》讲“慎独”,单独一个人要小心谨慎,连念头都不敢随便,乃至曾子引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有这样严重,所谓“戒慎恐惧”也是同样的道理。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讲心的力量,成了因果有这样厉害。从现代科学的层面来说,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并且能够证明心力之强,那么,把心力用到善业上,或用到其它方面,它有无比的功能。
      所以,看佛经看到生灭法、如梦如幻,马上把它们打入空的观念是错误的。生灭法,如梦如幻。将来或可证明心的功能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越宇宙的力量。今后人类的文化会慢慢向这个方向去摸索,其实,现在已经在开始探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