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6|回复: 0

南怀瑾老师讲《法华经》(三):据说还在云南鸡足山入定的迦叶尊者为何向佛忏悔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法华经》第四品“信解品”大家注意,光靠相信也可以得道;但必须是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信那个真理,也可以得道。
      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这八个字千万记住。也就是我们后世众生,要想成佛的必经之路,必要的法门。
达不到这个程度,与成佛的距离还很大,只能说你刚开始在学,一点影子都没有。
达到了这八个字的程度,也可以说你进入了般若之门,建立学佛的基础了。
       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
       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
       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着手修持。所以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所谓正信,要信什么呢?
       信我们此心,信一切众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们都有心,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我们找不到自己,不明我们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见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层,蒙住了,变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张纸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见到了,清楚了,此心就无比的清净。佛的一切经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显教的止观、参禅念佛或是密宗的观想、念咒子各种修法,都是使你最后达到清净心。
       清净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萨阶级地位的不同,修学程度深浅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别程度不同。
        说到信自心,我们都信得过啊!我的心烦得要死,这个信心烦恼,就是绝对的凡夫
       无烦恼,无妄想,就是信心清净,自然达到清净的究竟;立刻可以见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实相。实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所以说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先要做到信心清净,能够生出实相。
       还要能“信解受持”,信得过了,解悟到了,再经常领受这个实相境界,随时随地在这个境界里,以此悟后起修。
      “信解受持”,也是四个修行的阶段,就是后世所有对佛经的解释。
       信解受持,也就是教、理、行、果。“信”,把佛经的所有的教理信得过了。“解”,解悟到佛学的各种义理。“受持”,悟道了以后起修,修行以后证果,教理行果。也有一个说法,叫做信解行证。
       自心信这个理,解悟到了,悟道以后修行,修行以后最后证到佛的道果。所以信解受持,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是同一个修行的情形,这四个字不能随便当一句话念过去。
        这里的代表是迦叶尊者,就是禅宗标榜的那个祖师爷,与舍利弗不同。迦叶尊者,头陀第一,出家人修苦行头陀,是走戒律的路子。小乘的戒律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偏向于头陀行,你们自己去研究。照头陀行的规矩,我们坐在这里是犯戒的,因为有贪图享受的味道。头陀不三宿空桑,恐怕留恋,有了牵挂的情感;着粪扫衣——垃圾堆里头捡来的破布,洗净后做的衣服。
       禅宗是怎么开始的呢?大家都晓得“拈花微笑”这件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岁就涅槃去也。
         这位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在灵山会上说法。说法,讲不恭敬一点就是打香板,就像我们的香板“啪——”一拍下来,大家都站在那里,只要我半天不说话,——怎么不说了呢?你们就会这么想,就是这个味道。有一天,我们这位大老师上座坐了半天,香板打了,不说话,大家都在下面等着。奇怪!老师怎么不讲话?
        结果,释迦牟尼佛就拿起座位前面一朵花,对着大家一转。谁也不晓得他是什么意思。老师今天怎么卖起花来了呢?又不是兜揽生意,又不是义卖,谁也不懂。迦叶尊者坐在旁边,实在忍不住,就“破颜微笑”。这就是所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破颜是什么意思呢?颜是面孔。本来释迦牟尼佛说法,大家都很严肃的,很庄严,很规矩。结果啊!这个迦叶尊者不守规矩,把本来严肃的面孔破掉了,脸上微微的一笑,可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嘴巴稍微咧一咧——微笑。这么一笑,笑出了毛病,这下他惨了。
       释迦牟尼佛说话了,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他就说我有个正法,我的衣钵就交给你了。谁叫这个老头子(迦叶)要笑呢?你笑,你去挑吧!接棒去!就交给他了。教外别传,释迦说法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在这个以外,别有心传。他懂了,就交给他,这是一件事。这是个开始。后来,佛又把自己的袈裟和一个饭碗(叫做衣钵),交给迦叶尊者说:
“我涅槃以后,你不准死,要等到下一个劫,弥勒成佛的时候,把这个衣钵交给他。”
       所以,迦叶尊者到现在还没有死,在云南的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到这个世界上成佛时,他把衣钵交给弥勒,才算完成任务。大家都晓得迦叶在鸡足山入定,一般的观念认为,鸡足山应该在印度,但是鸡足山就在云南洱海附近。迦叶尊者在鸡足山入定,很多和尚都去朝山,据说虚云老和尚在下面搭一个茅棚,住了好几年,他想见到迦叶尊者,夜里常常听到岩石里有念经、敲木鱼的声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