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2|回复: 9

[其它] 《最上乘论》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7 19: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最上乘论》讲解

《最上乘论》是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禅师讲述的。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弘忍禅师开示,凡是想入不生不灭的圣道,想成就佛道,想悟到和了达一真的宗旨,修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护着清净的心,一切行是没有根据的,那就不叫真实行。愿一切善知识,就是想要流通佛法、流通禅法的,不要用错心,不要误了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自心,”如果想要修道,根本上要认识自己的心。“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这个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来去生灭,自体无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就是认识清净的、不生不灭的、无有分别的自心,也叫自性,它是圆满清净的,这就是本师。如果明心了,就明白了本师,那就胜过念十方诸佛。因为这个心从根本上就是十方诸佛,如果着相念十方诸佛,还是妄想。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心是佛。那为什么还让我们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呢?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法色身,显现的这个相不是相,就是不生不灭的法身。法身是无我的,佛是无我的,法身就是我们的本心。如果要是有我,那和凡夫就没有区别,那也就不用学佛了。佛是觉者,一切凡夫所谓的众生都把相当真实有,称之为迷,迷执在虚妄的相上了。诸佛如来都是觉,觉什么呢?觉相不是相,相本空。就是色即是空,一切法空,这个空性之中含着一切相,但一切相是本空。 所以明白了这个清净的、空性的、不生不灭的心,那就是明白了本师。所以,佛在《金刚经》中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相不是相,见相不是相就是明白空。不明白空,那相就是相。如果悟性稍微高点,会看到这个相是虚幻的、是假的、是暂时的,那还没见到一切法的真实,还没见到如来。因为没见到空性,就是没明空,所以还不叫真见。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怎么能知道自心本来是清净的呢?
“答曰:《十地经》云:”弘忍大师回答说,《十地经》是这样开示的:“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一切众生身中都有这不坏的金刚佛性,既然是不坏的,一定是不生灭的,如果有生灭那就得坏。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佛性,也就是心性,打比喻说,就好像太阳一样,是明亮而圆满的,是广大而无边的。那为什么现在我们感觉不到,不能确认呢?只是因为被色受想行识五阴黑云遮蔽了,盖住了,把相当真实的有就是黑云。就好像黑瓶里的灯光显现不出来,不是没有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原不坏,只为云雾所覆。”弘忍禅师打了一个比喻,说这就好像世间的云和雾,如果满天全都是云雾,天下就是黑暗的。那么是太阳坏了吗?是太阳没有了吗?为什么没有光呢?光没有坏,太阳也没有坏,只是因为被云雾所遮蔽、所覆盖不能显发。“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一切众生本来都有金刚、明亮、不生不灭的佛性,为什么见不到呢?这清净的心为什么不清净呢?也是这个原理。只是因为攀缘(就是着相住)、妄念(虚妄的想、虚妄的认为)、烦恼(对境分别,顺意的就欢喜,不顺意的就烦恼)这一切见,就是把相当真实的有,又添加了对错、是非、好坏、应当不应当两边的分别念,就起烦恼了。这些妄见就是黑云,覆盖了清净的心,遮蔽了清净的心。“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那怎么样解决这个不清净呢?只要凝然守心,就是不住相、不分别和执着,觉知这一切相不是相,别添加分别念,别产生执着,这样就妄念不生,落实普贤十大愿就妄念不生。那十大愿完全是清净心、清净行,并没坏境,这样不生不灭的法自然就显现了。所以,就知道自心本来是清净的,只是把乌云驱散就是了。就是把妄想、颠倒、执着化掉,清净心自然现前,因为它是本来的。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怎么能知道自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呢?
“答曰:《维摩经》云:”弘忍大师回答说:《维摩经》是这样开示的:“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什么是如呢?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就是心的根本,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在缘上生出来的。因为缘生缘灭,不是真的,所以它不会是缘生的,缘是假相。“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经还开示:一切众生都是这个如,一切贤圣也是如,如没有生灭,是平等的。“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什么叫一切众生呢?就是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我就叫众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那么一切贤圣就是诸佛。“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就是一切众生和贤圣,名和相虽然有差别,但身中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是一样的,都没有来去生灭,所以说皆如。这是在说性本不二,所以就知道自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就这一个心,十方诸佛共用一个心,一切众生也是用的这个心。说那为什么我们烦恼呢?是因为我们着相、分别、执着了。为什么诸佛自在快乐呢?诸佛不着相、不分别、不执着,觉知不住,明空不住,所以自在快乐。心清净,不乱,心清净就是定。明空不住,心绝对清净,那就是慧,通达一切法,不住一切相,是心是佛。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什么叫自己的心就是本师呢?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弘忍禅师回答说: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边来的,不是后有的,不属于修。凡是有所修都是幻。“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都是自守一心,都是持清净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如果认识了这个清净的、平等的、不生不灭的心,守这个清净心就到不生不灭的彼岸。如果迷失了这个清净心,就着相、分别、执着,那就等于抛弃了这个清净的心,那就掉到三界六道之中。“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所以就知道三世一切佛都以清净的、空性的、不来去生灭的平等心做为本师,所以成佛。“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所以论是这样开示的,持清净心,不住相,虚妄的念想就不起来。不着相就不分别,也不执着,那就叫无生。无生就不灭,有生就有灭,这个心本无生。明白了,总持清净心,就是无生法。“故知心是本师。”所以就知道清净心就是本师。本,就是根本的。佛在《佛藏经》中有这样的开示,如果认为这个世间是有,哪怕认为一丁一点是有,叫析一毛发百分之一者,认为是有,诸佛不兴于世。那就看不见诸佛,一切佛都没显现出来,那就等同于我们没见自性,所以不能成佛。还是在开示不要住相,不要执着相是有。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9: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什么叫自心超过念其它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弘忍大师回答说:常念其他佛,也免不了生死。如果守着这个不生不灭的本心,就能到不生不灭的彼岸。说:“那现在不都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念佛往生,是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阿弥陀佛就是这个清净的本心,这个本心没有来去生灭,这个心是无处不至的,没有一个地方不到。所以,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就是这清净的、看不见,但一切都出不了它,显现的一切现象都是它的幻化。所以叫阿弥陀佛的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有障碍。那显然是一体的光,叫无量光,无量光是看不见的。既然是照十方国无有障碍,那这个光在不在当下呢?在当下。在当下,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一着相把相当真实有就看不见了。因为着相,没有办法了,佛说那就念“阿弥陀佛”吧!念“阿弥陀佛”也得清净心、清净念。打开《大势菩萨至念佛圆通章》,说如子忆母,那母肯定忆子,子离家出走了,想回家就得念佛了。母子不相违远,并不远。母念子,子念母,念到一起了,实际是子归母了。那就像母子见面拥抱,合一了,就是一个清净心。得一心念佛,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念到心绝对清净,那是第一。绝对清净心,一心清净念,念到绝对清净心,那就到净土了。所以还是心,一定要明白心。是心是佛,清净的心是净土。所以,弘忍禅师就开示说,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持清净心就到。说:“念往生了成不成呢?”念往生成菩萨。因为心里有来和去的时候,就是生和灭。说:“那能不能成佛呢?”绝对信佛念佛往生,是不退转的菩萨,叫阿毗跋致,也叫阿惟越致菩萨。菩萨是发大愿倒驾慈航度众生成佛,所以这期生命完结,命终的时候,如果念着佛,那个愿会把菩萨推送回来,推送到娑婆世界,因为有我。度众生,把这个我度尽。要想度尽这个我,还是得见空性,明白色即是空,一切法空。真明白,绝对相信丝毫不怀疑,这时度众生,度啥众生呢?化我执,化着相、分别、执着的念住。菩萨道行圆满了,那就成佛了。所以说念佛往生净土也成佛,是这么成佛。要想当下成佛,那就是净土法门里的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当下成佛,就不存在来往,因为无生就无灭,那就是成佛。一佛乘的究竟了义法是在开显无生法,是在开显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是花开见佛悟无生之法。所以受持一佛乘的究竟了义,像禅宗祖师这种直指心性的法,是见性即佛,没有其它,是心是佛。所以,弘忍禅师接着引用了《金刚经》,“《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的另一个名号叫如来,怎么见如来呢?不能以色见,不能以音声求。佛不是色,佛不是音声,色和音声是假相,得见诸相非相,得见相不是相,那就得明空性了。所以,在《无量义经》中佛开示,要想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这样能成佛。无上正当正觉是佛所具有的,要想成,不管谁成,得这样观察,观察到丝毫也不怀疑,性是空,那等同于心空,相也是空,性相都是空。那就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了,不进不退,无有动住,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这就是不二法了,佛法是不二法门。如果不这样见,就是二法。这样见,一切法不二,那就是佛法。所以,佛法叫不生不灭法,叫清净平等法,见性明空才能明白。没有来去生灭,叫本自无生,今即不灭,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这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这就是诸佛,就是我们的自性,一切是本不二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中开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把相当真实的有就是邪道,着相贪住就是邪道,见不到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所以说守清净心,持清净心就超过念其他佛。因为持的是自性佛,是法身佛,是真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为了避免我们有高低的分别心,所以,经又这样开示,所谓的守本真心,胜念其他佛,这个胜只是约行劝人的话语,是引导的,其实一切法是平等不二的。要想了达一切法平等不二,就得明空。色即是空,丝毫也不怀疑了,一切法显然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不二的,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增不减的,是不垢不净的。那就能明白佛在《金刚经》中开示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实法,这个相在这儿,就得明白色即是空,相空。一切相空,一切法空,一切没有来去生灭。在相就得明白性,性是没有来去生灭的。如果绝对明白了一切法是无生无灭的,那这个相就不能做生灭想,那就是清净心。守着清净心,那就到生死解脱的彼岸。说:“那这些相咋面对呢?”明白了它是空,不住,不在这个相上打纠结,就是不在人事物上打纠结,相本清净,叫随顺当下而不住,也叫明空不住。可以用普贤十大愿,把每一愿体会清楚,然后面对人事物的时候,用清净平等慈悲心面对。特别是第九大愿,叫恒顺一切众生就是恒顺一切诸佛,令一切众生欢喜就是令诸佛如来欢喜,这样就没有虚妄分别心了。空正见再加上慈悲心,就能成就圆满的佛道。就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熟了,事事无碍,那就究竟圆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9: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谓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又问:既然一切众生与佛不生不灭的本体是一样的,什么原因一切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没有烦恼,我等却掉到生死里,受种种轮回之苦呢?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弘忍大师就回答说:十方诸佛都完全悟到、了达了不生不灭的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全都明空了,就是一切的根本得到了,通常叫空如来藏,就不起妄想了。一切空,妄想就是有住了,住了就不自在,就会有烦恼,就会有生死轮回。所以,明心见性就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心觉知一切,也是可以显用的,却没有我和我所相对的心。因为持的是一体空性,总是明着。“故得不受生死。”所以就不受生死了。因为持着不生不灭的心,不住相,这个心不死,这个心是佛。“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因为不生死的缘故,毕竟是清净、不动、没有生灭的。所以就知道一切乐都归到此心。因为没有妄想、分别和执着,又不生死,那就是自在快乐,称之为极乐。“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一切众生迷失了这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不识本心,着相、分别、执着,不修清净心,所以就起了憎恶、贪爱的心。“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由于有憎恶和贪爱,就把本来圆满的心给弄得支离破碎了。注意观察人,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这个也烦,那个也恼,有的实在受不了了,说:“不行了,我心都碎了。”观察观察,有没有这个说法?有。这就是心不清净了,事忙乎不过来了,着相、分别、执着。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心本来是圆满的,结果给打碎了,那就有生死了。“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只要有生死,那苦就显现出来了。“《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心王经是这样开示的,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被埋没在知见之中,埋没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的大海之中,所以就沉沦到生死里,解脱不了。因为这些都是相,都是妄,用虚妄再去住妄,所以就沉沦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应当努力体会和了悟,要守本真心,守清净心。不着相、不分别、不执着,就叫守本真心;啥也不守就叫守。虚妄的念头不生,就没有我和所,我和所的虚妄心就灭了。因为本就是一个清净空性,平等的心,没有我所。这样与佛就是一心,与佛平等不二了。佛法是不二法门,是法平等,一切法平等,无有高下,就叫无上正等正觉。 “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悟觉性,众生昏迷,因何故然?”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是相同的,是不二的。既然真如法性是平等的、不二的,迷就应当都迷,悟就应当都悟,为什么佛悟到觉性,一切众生却昏昏然、迷惑颠倒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l “答曰:自此以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弘忍禅师就回答说:从这再讲都是不可思议的了。不可思议就只能信了,一思议就掉到妄想、分别、执着里,就不在佛的平等上,那就不是凡夫所能明白的。“识心故悟,”认识了心,明白了心就是悟道了。“失性故迷。”迷失了心性,就叫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啥时候能明白?明白的时候就明白了。如果遇到一佛乘究竟了义法,一信就明白了,那就缘合了,那就不一不异,就是不二了。“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就直着信了吧,所以《维摩经》这样开示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没有自己本性,平等平等。任何一个事物都没有自己的本性,一切法本来就无生,现在也不灭。无生无灭,就是佛。“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如果一下子悟明白了,那就离开两边了。心不住两边,就入到无分别的智慧上了。什么叫无分别智呢?明白一切是一性,是空,是清净,是平等的了,就无分别了。明白了无分别之后,这个心就清净了。如果入到无分别,就有无分别智,就是可以觉知一切,这个时候的分别即是无分别。因为不住。明白了空,明白了清净、平等,分别就是无分别了。如果不明白过来,分别就叫妄想。“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如果能真正解了此真实义,行所悟法的要义就是守心第一。就知道应当守清净心,这是第一的,没有其它。“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如果能守住清净心,清净心没有来去生灭,就叫涅槃,这是根本。要想成就不生不灭之道,这是最重要的门,这个门要不开,入不了。佛所宣说的一切经法叫十二部经,是用十二种题材宣的,不是十二本。佛所宣一切法的宗旨就是清净心,这个心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祖,祖就是根。为什么叫祖师呢?明心见性了就叫祖,能开显不生不灭法就称之为师,叫祖师。实际就是法身,持的是法身,在相就是不生不灭性。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又问,怎么能知道守本真心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本呢? “答曰:涅槃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弘忍大师回答说:所谓的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它本就是清净的,就是没有来去生灭,是无为的。它自体无为,无为而安,那就是安乐。心本就是清净的,是不灭的,是无生的,是无为的,是自安自乐的,这个心就是真心。“我”有心,这个心就是这样的。它不是这个“我”,是心。如果这样,妄想就断了。没有妄想了,那就是正念了,念念念不住,就是正念。具足了正念,就是清净的心,清净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清净心就是清净的智慧。那就能通达一切法,了知色空,一切法清净,一切法平等,就穷达了一切法的法性。穷达法性,心就是涅槃。所以就知道守本真心是涅槃的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怎么能知道守本真心就是入道的最重要的门呢? “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河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弘忍大师开示,说:举一手爪,实际是说打一个手印,打手印的时候,得把手摆出个动作,作出个样子,有的这样打,有的那样打,各种姿势都有,什么莲花印等等,乃至画佛形象,有的时候画佛像,或者造善显现利他,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这是引导将来得到殊胜的果报的业,及见佛之因,通过这些引导众生生信,所以,佛法里的所有形式都是引导众生生信的。佛所宣说的一切经都是讲众生不生不灭本性的,如果明白过来了,那和形式就没有关系了。如果不明白,肯定都着相,那就得用相法做引导。所以弘忍大师开示,这些形式和方法都是作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如果想早点成佛,那就要守本真心。为什么呢?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无量无边,如果不守真心而成佛是没有的,都是守这个清净不生不灭的心而成佛,因为是心是佛。所以经是这样开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明白一切法空,一切是清净平等的。制心是制在这上,这个心是没有来去生灭的,是涵盖一切法,含融一切法,超越一切法的。了义上说一切法就是一心,是不二法。所以,这是入道最重要的门。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怎么能知道守本真心就是十二部经的宗旨呢?实际十二部经的宗旨就是这一个心,持住这清净心平等,一切经就都明了。千川百流尽归于海,如果是海,那千川百流就出不了这一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9: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曰: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弘忍大师回答说:如来在一切经中宣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佛经常打譬喻,不打譬喻,我们不能明白,佛是用这些譬喻引导我们明理。或者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佛应现在世间,五眼六神通是具足的。外道也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都有,就有一通——漏尽通,外道没有。漏尽通就是不住一切相的通,明空才能有。明空了,持空性,那就漏尽了。漏尽就是一切相挂不住,不挂就解脱了。外道都在相上呢,在相上不能解脱。因为有相就有生死,没出三界六道。所以,佛在《佛藏经》中打比喻说,即便能顺着一个蚊子的脚当梯子上天了,这个神通大不大?这也不稀有。为什么呢?佛开示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倍为希有。一切神通境界实际都是假相,是幻不是真实的。通常说富贵的华严,为什么说《华严经》富贵呢?佛把整个宇宙宣了个遍,就像因陀罗网,环环相扣,层层无尽,无量无边。最后讲这些虚妄,尽了,咋尽了呢?空,就尽了,那就还原了,妄尽还原,还到根本上去了。讲啊讲啊,讲来讲去,最后说都是空的,别住虚妄里。但是,这个空不同于我们认为原来有现在没了的空,这个空是含着一切妄,含着一切相,相都在空中呢。得这样见,这叫空正见。不是把这些相弄没了叫空,不是那意思。真空绝相,如果不住相,就知道相绝对是空,我们的心绝对是空,一切法空,没有来去生灭,相不是相。这是根本智,也叫空如来藏。那么,在真空绝相的空中含着一切法,含着一切相,含着一切人事物、一切众生,三界六道都在空中。要想从三界六道解脱出去,就不能住相,一住相就掉到三界六道里。这不住相的心是啥样子呢?这心没样,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在不在呢?在。它不具有实质。如果具实质,就是我们人认为的某一个相了,而相从显现上都是幻生幻灭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所以还是得见性,根本上见性就知道相不是相了,那一切法就是不生不灭法,称之为不二法门。所以弘忍大师就开示说,如来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无智慧众生什么样子呢?有种种欲心,贪欲、着相、住,有取舍的心。这个心千差万别,就是念想千差万别,众生的心是虚妄的,不在真心上。所以,佛就因着众生千差万别的妄想,随着众生的妄想引回到本心上去。因此,在佛那儿,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佛法,都是佛本家的。但众生离家出走,就是着相了,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往东去了,有的往西去了,有的往南去了,有的往北去了,反正在里面到处蹿,都不安稳,烦恼痛苦。佛就引导,说:“回家吧,回家就安稳自在了,就不烦恼、不痛苦了,就自在快乐了。”信佛的,就顺着佛的指示回家了,就像听话的孩子似的。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自在,不听话的孩子到处乱跑,有危险常惹祸。所以,佛就随着众生的心来引导入一佛乘,就是回本家而得自在解脱。“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遮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取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既然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众生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就好像云彩遮住了太阳,那我们现在就守这个清净的、不生不灭的真心,不着相,不执着。什么是乌云呢?着相、分别、执着的念想就是乌云,它遮蔽了自性的光明。如果妄想的乌云散了,清净平等、不生不灭智慧的太阳就显现出来了,那还用再去多学知见吗?多学知见还是着相、分别、执着,还是取生死苦。过去、现在、未来和一切事物,还有什么其它道理,还用多学这些吗?破妄显真,就在清净心上了结了。显真就不能再执着于虚妄了,就没有妄了。弘忍大师比喻说,这就好像擦镜子,镜子本来是明亮的,是因为有灰尘了,我们把灰尘清理尽了,那镜子本来的明亮就显现出来了。“则今于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现在用无明的心来学佛,来修学,得到啥也不是究竟的,不是真实的。就是上天入地了也不行,还是生死的事,还是有烦恼痛苦,没了尽。“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虽言真学,毕竟无所学。”如果能够了然不失正念,就是明空不住,念念不住,那就是无为的心。如果以这样无为的心学,这个是真学。虽然说是真学,毕竟是无所学,无所学是真学。明空不住,这个心具足一切智慧,叫无所学,那是真学,因为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无二无一,故无所学。”为什么呢?明空之后,这所谓的我及一切显现的事物,不生不灭都是空,涅槃也是空。我是空,涅槃也是空,更无二无一,那就没有一和二的分别了,所以叫无所学。看《楞严经》中那么多神通境界,妄破之后,说一切法归无所得,那就没有二也就没有一了,那就叫无所学,也叫无为法。“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法的本性虽然是空的,还是得守这个清净心,守清净心就是不着相。怎么能不着相呢?明白一切空就不住了,心就不在人事物的相上纠葛了,那就叫守本真心。这个心不动,没有来去生灭,叫妄念不生,我和我所的心灭了。一切就是一个清净心,是一体的。就像水含着一切影子,各种影子,明白了都是水,就安住在水上。影子怎么晃动也不影响水,因为影子实际也是水,不住影子就叫不住相。但知心空不住相,即入如来净圆觉,这就是如来的净圆觉心。“故涅槃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也。”《涅槃经》怎么开示的呢?说知道佛不说法就叫具足多闻。多闻,就是一切都闻了,闻的是无量广大。怎么能知道佛不说法呢?是因为佛说的是一切法空。既然一切法空,佛说的空不空呢?空。那佛是不是不说法?明白了佛宣的真实义,那就是多闻,多闻就是具足了一切闻。所以,佛在《诸法无行经》中开示,一切音声都是佛音声,都是空声。一下子把一切音声都闻尽了,是不是具足了?如果这样信足了,显现什么声音都是空声,都是佛音声。佛音声,不能有意见吧,如果都是空声,是不是就不能分了?谁说句好听的,知就好,是不是也是空生空灭了?如果谁说句让我们感觉不太入耳的,不太顺我们意的,能不能纠结了?不能纠结了。是不是它是空声?空生空灭,本来是空。这样不就解脱了吗?这个清净的心是解脱心,这个清净心是佛。有时遇到一个不如意的相,不高兴了,就说:“看你整这一出。”不能说了,之前说了,现在听明白了,就不能说了。缘合即合,说不可定。所谓的之前就是表法的,现在一刹那明白过来了,现在也没影了,之前也没影了,因为一切法是空。觉知,不住相,就叫守本真心。所以就知道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的宗旨。实际就是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含容着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含容了。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怎么能知道守这根本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的祖呢? “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弘忍大师回答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明白了这个心性才成佛。明心就是明空,明空就不住相。不住相,心绝对清净,没有来去生灭,圆满了,那就叫佛。相在这儿叫佛,相不在,也是佛,与相在不在没有关系。“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成佛都是这么成的。明心见性,就是见佛、见如来了,那能成佛。所以就知道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守清净心成佛,这个心没有妄想、颠倒、执着,那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成佛,故知,清净心乃诸佛之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以上这四种问和答,如果想要广泛的宣说那是无穷无尽的。“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说:我现在希望你能够自识本心是佛,所以才殷勤的劝导,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是真法。“吾今努力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五祖弘忍大师进一步开示说:我现在是努力按照《法华经》,成佛的法华嘛,祖师说我按照《法华经》来指示——大车,经里不是有羊车、牛车、鹿车和大白牛车吗?指示这个大白牛车。因为三乘是假,一乘是真。指示这个大白牛车,就是一佛乘法。这大白牛车上装着无量的宝藏、明珠、妙药等物,现在不去取这大车,不取这些宝藏、明珠和妙药等物,那就只能穷苦,谁又有什么办法呢?就是若不信,不按照这个来,只能流浪生死,受苦无穷了。“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离生死苦。”如果能绝对相信,能够体会到,那就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因为一明空,一切法空,不住相了,那就是守真心,我和我所的心就灭了。所以若真修道人,要想即生成就,就得是身心投入。身心投入的意思就是身心放下。身心放下的意思就是明一切法空,不住相、不执着、不虚妄分别,就是这一心清净,那就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具足,因为这一心是含万法的。所以不要到心外再去求,直下就解脱了生死苦。这心没有生灭,不住在生死里,是心是佛。“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祖师是慈悲的,所以就开示我们,说:那就应当在一切处,就是行站坐卧,二六时中,面对所有的人事物,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清净,是不是着相、分别、执着了?不要贪爱当下的乐,有点好事乐的了不得,抓着就不愿放下。如果这样的话,那就种未来苦。执着乐的时候,贪乐就一定有苦。因为它是双面的,世间显现都是两面的,执着这面就有那面,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如果这样再给别人讲,同时又欺骗了别人,免除不了生死之苦,贪著世间乐,那就解脱不了生死。“努力!努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一定要精进、精进,要在清净心上精进。虽然现在显现的相是无常的,一定要在清净心上努力,守着清净心就是当来成佛因。“莫使三世虚度,枉丧功夫。”不要让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虚妄的度过,总在生死轮回里。实际这三世从究竟了义上说就是前念、今念及后念。不要住念,如果住念了,就是过去世白过了,现在世白过了,未来世还是白过了。为什么呢?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不能解脱生死轮回,那就是虚妄的用功,白用。得明空,念念不住,念念不执着,不分别相,不纠结,那就能了脱生死了。“经云: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经是这样开示的,一切众生总在地狱之中,因为总在烦恼痛苦之中。地狱就是我们的烦恼痛,就好像游花园一样,东看看,西看看,这个花也好,那个草也好,那棵树也好,这棵树也好。一切众生在地狱里就好像游花园似的,在恶道之中就好像在自己家里待着,不愿意出去了。“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惊怖煞人,了无出心。奇哉!苦哉!”因为祖师已经超越了三界六道,解脱了生死轮回,已经是自在快乐无忧无虑。那么一观察,一切众生却都不思出离,在恶道里就好像在自己家里待着,就好像在花园里一样,实际都在烦恼痛苦之中呢。佛曾经开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应思出离。”三界就像着了火的房子,随时都会塌架子,在里面是很危险、很恐怖的,应当想着出去。要想脱离危险就得学佛,那就得遵循佛开示的解脱法,如法修行,那才能安全。结果现在都不觉不知,真是恐怖啊!令人惊恐,都粘在世间了,粘在这着火的房子里了,都了无出心,真奇怪啊!这可是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本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莫使乍粗乍细,则令人成病苦。”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说:如果有刚开始要修解脱道学坐禅的,可以受持《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实际就是先通过打坐,使心清净下来,不说话了,往前看,想前面有个“日“,就等于有一个太阳,观一个“日“字也行。这时候其它别的不想,就清净心这么待着,看着,心不动。实际这是修法上的一种对治法,用这一念代万念,其它的不想了,使这个心清净、安定下来。这样念念不住,哪也不住,逐渐呼吸就均匀了,不要使呼吸一会儿粗一会儿细,不要用意。如果用意的话,有的时候紧,有的时候松,呼吸有的时候急,有的时候缓,那就容易造成病苦,这是是告知不动意。在佛法的对治法里也有一个观呼吸的方法:躺下之后,吉祥卧,然后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那个观就是听。肯定是一呼一吸,就一心听着,听着不要动想法,只是听着而已。这样听来听去,这个心自然就净了。清净心就是定,久了,这个心的清净度就高了。在静下来的时候,心是清净的,那就有定,就安,安稳。然后渐渐把这个定从观呼吸上出来,出来的意思就是不倒着观呼吸的时候,在世间做任何事的时候,都用这个清净心。不急,不要执着于相的对错是非,别纠结。注意观察,人着相重的时候,一生气,是不是呼呼哧哧的?心是不是不净了?那个气息就粗了,将来就会出病了,就是心不定了。祖师是开示给初学的,可以用这种方法使心安定下来。“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夜坐禅时出现各种境界、这些相不管是好的、不好的,不管是青黄赤白,出现了什么颜色,什么光、什么亮,或者如来身相,佛像显现出来了,或者见种种变化,各种显现,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所以要了知见啥相都是虚妄的,都是我们原来的妄想幻化出来的,都是妄见,不要着上,不要分别,都是空。色即是空,所以不可以住。“经云:”经是这样开示的,“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世界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唯心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相,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相。“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如果心不定,也没见到这些境界,也不用奇怪。因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境界,有境界,不能住。说我现在也没达到那个程度,也没显各种境界,也不用奇怪。“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只是在行住坐卧之中,持着这个清净心,那就能体会到妄念不生,我和所灭了。三界空无所有,本就是一个清净心,清净心是佛,是法身,是没有来去生灭的,就是一切法的自性。这个清净心不在三界六道,不住三界六道,是本解脱的,那就和一切显现无关。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门差别。”显现的一切法都是心中的法,因此,一切佛广泛地宣说一切言教,宣说诸多的譬喻,只是因为众生心念各异,想法不同,做法不同,所以诸佛才开显了诸多的法门。“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七十二贤行宗,莫过自心是本也。”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也好,小乘、中乘、大乘也好,八正道也好,七十二贤行宗,都没超过心是根本,那些都是心的幻化。“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如果能够认识自己不生不灭的本心,念念磨炼,就是念念不着相,不住相,不贪恋,不挂碍,持这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就能自见佛性。就是完全确认没有相,这个没有相不是相不显现。佛开示色即是空,是说色是显的,虽然显,但是空。就像水中显影子,那个影子,我们看的时候是显在水里的,但去摸那个影子就是水,它不是影子。那也就是说,我们在相上就应当明白相不是相,相就是性。所以一切显现的相都没有自性,那就是一性,就是空性,就是清净,就是平等,就是不生不灭。如理思维,思维到不可思维之处,那就是不疑之地了。所以诸佛开显诸多的法门,最终都归到这不生不灭的一法上来,这是究竟的真实。说是真实,它也无形无相。五祖弘忍大师接着开示说:“于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就是念念清净,那就叫念念供养恒沙诸佛。佛在《佛藏经》中开示,如来常供养第一义空法。那就是说,佛总是明空,那就是常供养第一义空法,因为佛本就是空。我们要想解脱,想要成就如来,也只能常供养第一义空法,那就不能执着于相了。佛法是不二法门,佛不住相。“十二部经,念念常转。”因为十二部经最后归指都是清净、不生不灭的平等心,如果这样不着相,那就念念常转十二部经。“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如果能了达这心之根本,一切心所显现的义就自然呈现。因为一切心和显现的一切义都是这个心,义本空。当下如何显现,心是觉知的。觉知不住,还是这清净心,那一切愿就具足了。因为一心含万法,万法即一心。所以,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行都不出这一心。一切皆办,那就没有什么需要再办的了,没有事了。有事得办,这么办,那么办,什么事也没有了,就一切皆办了,不用办了,也叫不受后有。所谓不受后有,就是明心见性,性本清净,没有来去生灭,所以它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叫不受后有,因为心本来就没有前后。“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作!”如果能体会到这心是清净不生灭的,一切相不是相,那就妄念不生了,就不执着虚妄的相,不去把相当做真实的有纠结了,那就是我所心灭,无能所。相都不是相,那就剩一个心了,心是空性,心没有能所。舍此身已,就是这身体终结必须放下的时候,因为了知这个身不是这个身,这个身是虚空花,虚空花是空,就是一体空性,那就一定得到无生,这心是无生心,无生心就是无灭心,那就无生灭了。努力莫造作!所以一定要努力莫造作,莫造作就是不着相,不虚妄的分别,不执着。“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这样就有真实,就得到了真实,这不是妄语。这样不是妄语的真实法是难以闻到的。“闻而能行者,恒河沙众中,莫过有一;”如果闻到了这样的法能够真实修行,真能万缘放下,清净心,世间的事物有就有了,无就无了;人事物来就来了,去就去了,总是这么一个清净心,不被境所扰动,看破了,万法皆空,不住诸相。落实普贤的十大愿,用十大愿心面对一切人事物,这身体一脱、撒开的时候,看普贤行十大愿最后面见阿弥陀佛。面见阿弥陀佛,实际上普贤现出来的是相,相的那一面就是心,心就是阿弥陀佛。这个身体一下去不就阿弥陀佛了吗?那不就是净土了吗?闻到了,谁如果按照这样的法来修行,就是恒河沙众生中难得的人。“行而能到者,亿万劫中,稀有一人。”这个稀有一人是赞叹这位行者,谁这样了,行到了,谁就是那亿万劫中稀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弘忍大师进一步开示,说:一定要好好的自安自静,就不要执着于世间的事物了,不执着,别把世间的事物当真了,别去纠结了,不要在世间建立事业了,因为都是虚妄的。所以要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使六根清净,六识清净,就是六识出入六门都是清净的,就是用清净心面对一切。不要贪嗔痴慢疑,不要怨恨恼怒烦,心要觉知,不执着相,总是保持清净心。清净心、清净相、清净念,清净行,不住念。因为念本空,那念念清净,不要让无记心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何名无记心?”什么叫无记心呢?如果有无记心,那就是涅槃中病,就是解脱生死的病,那是个障。 “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沉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五祖弘忍大师就开示,说:修行想持这清净心的人,叫诸摄心人。为了摒弃外缘,不住外境,这个时候,还是把相当相的,不能做到念念无住,想让这妄想心停下来,因为相是幻,想不住幻,就想把住幻的心停下来,使内在的真心显现着。心一时还不能完全清净,遇到境相,有时候还当真实的有,有时候还有点纠葛,于行住坐卧中,因为总想修,总想见这个清净心,还没有熟透,这时,总在那儿守着。有一种修法叫反闻闻自性,这个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是闻到了之后,一切都是清净的,不住,性成无上道。如果就在那儿守着,屏蔽了外境,一碰上外境就不行。一碰外境,马上就认为不清净了。有一部分行者在这儿卡住,守这个清净心,因为有的是用的意识定控制着,认为这就是自性,就在那守着。实际这样久了,就出病。因为是想的,有念住,一碰境就爆炸,有的一碰境就难受,一碰境就不清净了。那么,祖师开示的清净、不生不灭的心是色即是空,一切法空,然后持住这一法,这一法是不住相,不坏相,也不做屏蔽。因为相本空,不住就是清净心,一切就是这一个心,这个心不生灭。所以,不能落到无记心上。还有一部分,持持的对外境什么也不知道了,这个也是病。如果这样的话,是生了无记心,生死的病没去掉,因为有住。何况总也不守这个清净心呢?所以,真正的守是啥也不守,啥也不守的意思是明白色是空,不住,念念不在相上打纠葛,念念归空,念念清净。这个清净的心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是觉知一切的。所以,不要无记生心,无记生心是修行的病。如果无记生心了,这个人就沉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这样就白修了。因为这样修不是真的。所以,应当努力精进,在空正见的清净心上精进。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云:众生若情诚不自内发者,于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经是这样开示的,一切众生如果这个真诚的清净的心,不能从内在真的发出来,即便是遇到了三世诸佛也没有办法。因为回不到真的清净心上去。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色即是空,直了就相信色是空了,那一切在这位行者的心上就都是空的,这个相显在这儿,他对这个相是没有意见的。这个相怎么表演,心不会纠结,这是真心,不偏。色即是空,那一切法就是空,那这位行者的心就应当是清净的,对相、对人事物就不纠结了。这个清净的心是平等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心。“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经是这样开示的,一切众生认识了自己的心就得自度了,佛不能度众生。看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之后,五祖弘忍大师,上船了,五祖弘忍大师拿起橹来要摇,想划船把他摆渡到南岸,然后赶紧让他走。六祖就把橹接过来了,说:“应当我摇这个橹。”五祖说:“应当是我度你。”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就是我迷路的时候,我不知道的时候,显然是需要师给我指道,现在我已经知道道了,师就不能替代我了。想到目的地,得我自己到,是顺着师指示到。所以众生应当认识这不生不灭的本心,持自性清净心就叫自度。得持着清净心,否则的话,诸佛诸祖给我们开示清楚了,我们也知道了,不落实有没有用啊?没有用。诸佛诸祖开示的法是法药,我们有病、有烦恼、有痛苦,在生死轮回之中,那就是大病。如果能把这法药吃下去,那病就好了。至关重要的是得把法药吃下去,把它消化了。如果不吃、不消化了,那病不能好。保持清净心就是消化了诸佛诸祖开示的解脱烦恼、痛苦和生死轮回的法药。这样,就叫佛不能度众生,得自度才行。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有时也叫迷的时候佛来度众生,悟到了、明白了,众生来度佛,外界显现的所谓一切都来度我们的自性佛。那怎么度呢?面对啥境心都清净,就被度成佛了,是心是佛。不起动怨恨恼怒烦了,也没有贪嗔痴慢疑了,也不看人错了,也不生气了,也不争执了,也不纠结了,也没有嫉妒心了,也没有啥牵挂了,那就是众生度佛了。这回度吧,是不是?回家了,家里那些境来度我们这自性佛,得小心别被度走了。面对一切人事物,包括佛友或者世间的事,因为不可能离开世间,都得接受度。不能在这儿接受度,在那儿就不接受度;在此接受度,在彼也得接受度;面对任何人事物都得接受度,就是剔除我们心上着相、分别、执着的杂质。就像要想成就纯金,得把杂质剔出去。要看破了,真修行人就能快速度尽,有的一念就度尽了。因为心就是一个心,境是无量的境,如果总持这一个清净心,无量的境不还是一个心吗?用这一个清净心就把一切境给化掉。弘忍大师进一步开示说:“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沉没苦海。”祖师慈悲,直接指示我们自性清净心是佛。因为诸佛都是明白了这个清净的、不生不灭的心而成佛,诸祖也是如此。诸佛诸祖都是开显一切众生本具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使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所以就不让我们着相了。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就是没有明心见性,真实修行的至诚心没发出来,没真实修法。在相法上没下来,坐着船靠岸没上岸,然后就总在那儿打转,这游游,那荡荡,就是不上岸,沉沦生死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幸,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五祖弘忍警示我们一定要勤求本心,不要住妄想漏失了清净的真心。过去心不可得,已经成梦幻泡影,现在当下的身是三生有幸,闻到不生不灭的微妙法。祖师殷勤明了地劝导我们,一定在语言的当下决定,丝毫也不怀疑清净的心是佛,自心是佛。相不是相,相本空,性本空,性相皆空。一切法空,丝毫也不怀疑了,在此清净心得决定。这时就彻底知道守自性清净心,就是无上道。唯一佛乘,就不再虚妄分别了。“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如果没有成就佛道的至诚心,就会执着于世间的人事物,不撒开,就无法解脱生死轮回,也就没法得到自在和快乐,以至于就会随顺世俗贪求名利,着相、分别、执着,将来就会掉到大地狱之中受种种苦,那时候怎么办呢?来不及了。所以,看有好多学佛的,年龄稍微大点的就说:“不行了,我来不及了,我再不念佛不行了。”如果勤求出离生死轮回的心真能发出来,把世间的事一放下,决定能往生净土。关键的关键,是要把世间的人事物在心上淡掉,就不能再抓和执着了,得看破放下。如果这边不放下,那边干着急,一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呢?这边业牵着呢,那边想跑,等于自己弄个绳栓桩子上了,想跑跑得掉吗?诸位,千万别这样干,观察观察就这么回事。有佛友说:“我经常送往生,怎么感觉不像那回事呢?好像不对劲。有的还没等往生呢,各种颠倒的情况就显现出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消业往生,就是世间的事啥都抓着,啥都放不下,那边说想往生。命终的时候,这句佛号,念不住不行了,这得平时做功夫。平时咋做功夫呢?念佛是让我们心清净的,心清净就是要把世间的事淡化,叫心清净。如果世间的事什么都放不下,等于这边埋个橛子,栓个绳,然后把自己绑在上面,然后想跑,跑得了吗?那个橛子和绳子在那儿牵着呢。所以念佛,得明白怎么念,用什么心念。念佛法门是万人修万人去的法,要看破、放下,清净、平等、觉,就是用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念佛,万人修万人成。说:“那世间的这些事我咋办呢?”世间的事,不执着就行,得把它淡化下去。家里所有的人,说啥,都随顺,别起怨恨恼怒烦,别起贪嗔痴慢疑,别生气,别总挑别人毛病,别总想给别人做主,别有嫉妒心,不要去争谁对谁错。如果年龄大了,孩子给你买什么东西来了,就别使劲说他。不如自己意,就说:“乱花钱呀……”要不动情绪还行,告知:“以后不要再买了,衣服够穿了,吃的也不缺,看买了,吃不了,浪费了。衣服也是,穿不了都浪费了。”告知一声就行了,听不听别有意见,如果一生气,完了。有没有那样的?生气,孩子跟着也生气。本来好心好意给买来的,结果弄一肚子气,劈头盖脸。这就变成业了。那咋办呢?啥事别当事,多就多了,别做多想,反正也没贪心。少就少了,别做少想,别怨别人。就这一个心,不取不舍,这个心实际上不在事里,不在相上,那就解脱了。要持得住,看普贤菩萨十大愿,一句阿弥陀佛没念,就那十大愿,命终的时候,净不净土?面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诸大菩萨都围着,为什么?心成佛了,菩萨是在相上呢。成佛了,就是那一个性,一切的相能离开性吗?是不是都围绕那个性呢?所以应当是回归清净心。我们现在就应当消业。怎么叫消业呢?知道相不是相,不住相,就没有业,别分别、别执着,不取不舍,无是无非,就没有业,这就叫守本真心,是心是佛,持住。所以守心第一道,否则的话就不好办了。三界六道就是我们的心念变现的,掉里了再往上爬,那就费劲了。“奈何!奈何!”这怎么办,这怎么办呢?“努力!努力!”趁着现在还没掉进去,如果明白过来了,赶紧把桩子上的套解开,把自己先放了,放生。先放谁?是把自己先放了。若拽着别人,别人就拽着你,两头拽,哪里跑?能跑出去吗?业在那牵着呢。所以,祖师是慈悲的,弘忍大师进一步开示说:“但能著破衣,餐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祖师给我们开示成就解脱的诀窍,想成就解脱之道怎么办呢?著破衣,就是别分别好不好,和我们穿的这件衣服是新的、旧的没有关系,那就叫著破衣。饮食上叫餐粗食,就是别挑拣食物好吃不好吃,那这食物就叫粗食。对于饮食不分别、不贪住,就叫食粗食,这得解真实义。不管是粗粮、细粮,如果有执着了,那就不成。要了然守本真心,还是得持自性清净心,不管面对什么都得是清净心。佯痴不解语,就是不要总去说,心明白就得了,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比如有一位老人家,儿子、媳妇上班去,她天天在家做家务,一天很少说话,和外境也没啥交往。有一天,她把饭做好了,儿子和媳妇回来吃饭了,她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先吃吧,不要等我了。”儿子、媳妇说:“知道了。”她就回到自己的屋里,往床上一倒。儿子和媳妇吃了一会,都快吃完了,说:“妈咋还不过来呢?”过去一看,老人家躺在床上已经往生了。她自己把一切都弄得规规矩矩的,一看就是有准备的。这位就是佯痴不解语,平时没有啥说的,最省气力,该干啥干啥,这是大精进人。如果我们在任何人事物的当下都是这个心,比如我们把弘法利生当做老人家做饭,无怨无悔,清清净净的心面对一切众生,行不行?行。那就是精进,那就有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于无明心中,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注意观察,祖师开示我们什么呢?着相、分别、执着造善也是一样,还是不能解脱。说那不是得行善吗?行善是不住相行善,行善不做行善想,不碍显现善。恶心得去尽,一丝一毫都不能有,连个念都不能起来,面对啥境都不能起来。别管那个境是怎么回事,就是不能向外投射不好的念头,乃至于怀疑都不行。起疑就是妄想,那都属于恶。所以,要恶心去尽,善心是满的,不住相善,不碍显现善。如果着相、分别、执着,即便是广修相善,多涉艰辛,还是无明心,还归生死。“若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者,是有力菩萨。”如果能不失去正念,就是用清净心,清净念,真诚利他,能够度众生,那是有力菩萨,也叫大力菩萨。大力菩萨就是法王子,快究竟圆满了,行圆满了就成佛了。就像普贤菩萨,十大愿行就圆满成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祖师开示我们,说:分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已经告知大家了,应当守心,这是第一道。如果不勤守,就是愚痴的。如果现在不肯一生忍苦,因为我们会遇到各种境,有一部分行者会有逆境,就是原来向外分别、执着的太重了,那就会遇到这样的境。现在要忍住,不要再起波澜了,就不要再纠结了,不要再是非了。顺了吧,认了吧,没意见。如果不这样隐忍下来,那将来就会受大苦大果报的。“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称之为八风,面对这些境,心能保持住清净不动,那就叫八风吹不动。这个心是清净的,是定,那就叫珍宝山,是真的宝山,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河沙作用,巧辩若流水,应病予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这是在说若对一切境能显现一切用,讲经说法如云如雨,叫巧辩若流水,都能说通。应病予药,根据众生的病开法药,吃上就好。即便是这样,自己的心还是不住这些相,叫妄念不生,我所心灭,没住在能和所上,显现是一切功德却没有贪著的念。不会认为“我有功德,我比别人高了,我有多大的能力了,”然后,再添一个别人不行,乃至于最后搞了一个“我成佛了,你们都不成佛,你们都是众生。”那就变成大妄语、大我慢了。那就危险了,心里有这一个念都不行,都是涅槃中病。如果没有这些,那就会具有一切智,具有无量的慈悲。心清净,语清净,行清净,真是出世丈夫,能度一切众生解脱成就。“如来在日,叹何可尽。”即便是如来在世,也赞叹不尽。因为这位是出世的大丈夫,众生的导师,佛当然赞叹不尽了。“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现在说这些话,就是真诚心劝导诸位,不要生虚妄的念想,不要着相、执着,应当是我所心灭。要想我所心灭,一定要明白色即是空,显现的一切相都是虚空花,虚空本来没有花,就是清净平等不生不灭的心。这个心没有能所,不住能所,那就是出世之士,就出离了三界六道和生死轮回。 “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什么叫我所心灭呢? “答曰: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五祖弘忍大师回答说:心上有一丁一点、一丝一毫认为超过别人的心,有这一个念,自己念想:“我能如此,我能这样,”是我所心。这就是有我有所了,有能所相对了,是二法,是虚妄的,是涅槃中病。涅槃就是一切没有来去生灭,想成就不生不灭的涅槃,出离生死轮回,有这个病,就不能真涅槃了。“故《涅槃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趋金刚三昧。”所以《涅槃经》是这样开示的,我们的本心像虚空一样能容万物。虚空虽然能含容万物,但是虚空自己不说也没有“我能含容万物。”的念想。也就是说,这个心多么的广大,也不能说“我能含容一切,”不能有这个念想。因为这个心是清净一味的,是没有能所的,究竟上不立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所以就叫我所心灭。没有高低,没有此彼,没有远近,没有古今,没有来去,没有生灭,这就是金刚三昧,因为此心是不动性。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乐世间无常粗善,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就此行人沉没之处,若为超脱得到无余涅槃?愿示真心。”这个问比较长,但是问的都是很关键的,都是修行人必须了达的。问什么呢?说一切修行的人想求真常的不生不灭,但是却贪乐世间无常粗善,就是着相造善,执着造善是佛法,不喜欢空性、清净心、平等心,没明心见性,不明白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不生不灭?什么叫净土?只是想起心去缘不生不灭。有心想要,但行与想要到的目的相违,不一致。就是心想往南去,实际却往北走。思觉心起,就是开始想象了,这就是漏心。一想像就是住那个相,就是住幻了,就是住能所了。有的就想把这个心压住,不想让它动,认为清净心是不能动的,就想压住念,那就与理不相应了。想要清净,实际却不能清净,心不能直接安住在清净、不生不灭上,用想空定压住自己的念。这样虽然是个人身,但行的时候没有智慧。不是清净心觉知一切,行而无行。如果这样修就没有定慧方便,定慧是一个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是能显现一切法的,显现一切都是方便法,方便不离究竟,还是究竟,叫理事无碍,也叫一切智、自然智和无碍智,这个心是具足的。不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行了。如果不能定慧方便,定慧等持,那就没真解如来真实义。这样行,就沉没在生死轮回之中了,那怎么能超脱得到无余涅槃呢?如果这样,就不能得到无余涅槃。请您开示真心。 “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五祖弘忍大师就回答说:如果体会到了,丝毫不疑,信心具足,决定愿意成就,不要着急,可以让心逐渐逐渐的清净下来,再重教你:“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稳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则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閦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看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要好好闲静身心,不执着于相,淡化对人事物的分别、执着,不起是非,就能缓缓净心。这就得把世间事放掉,闲下来,别去攀缘,啥都不攀缘了,然后端坐正念。如果在屋子里打坐,就得正坐,不要歪着、倒着,不要那样,因为要用对治法修。善调气息,不要执着呼吸,呼吸自然就均匀了。这时候观察心在哪里,看不见心,这个心不在里,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找一找?看能找到心吗?找不到。找不到,它就无处不至了。因为它不在里,不在外,不在中间,那这个心就不是相。仔细这样看着,就不住相了。这时候,有的就会看到心念动就像意识流一样,咋动的都能看到。比如起个念自己心能知道,这个念中间又变化了,一开始是这么想的,中间又变成其它想法了,变来变去,都能知道。从心念开始生起来,到最后这个心念结束整个过程,都是清楚的,叫犹如水流、阳焰,波动不住。这个时候,就会见到这个识,意识的识,发现它也不在里,也不在外,要仔细的观察它,这种方法这叫唯心识观。唯心识观,就是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下心里都清楚。比如,起个好念:“那个人现在需要帮助,我得去帮助他。”这个念自己知道不知道?知道。接着,走到半道,又想:“我别帮了,帮了之后,人家不愿意咋办呢?”这个念这么变,心知道不知道呢?知道,就是这些念都得清楚。之后又想:“算了吧。”就把这个念撒掉了。如果去帮了,心也是清楚的。“整个过程,心都是清楚的,这叫唯心识观。就是念念都清楚,从头到尾怎么变化都清楚。有一部分行者,直接.开示真如识观,能直接契入,就不用再修唯心识观。啥叫真如识观呢?心清净觉知,在这个基础上,明白一切都是空,不住在念上,就总是不生不灭的心,就总是觉知一切而不住一切的心,就不用再去观了。唯心识观是对治法,但有一部分行者必须用对治法。如果直接能受持真如识观,就不用再对治了。怎么受持真如识观呢?佛说色即是空,一切都是虚空花,虚空本来没有花,“歘”一信,一信就是了。信了之后,对一切境没有意见了,当下就叫真如识观。一切法没有来去生灭,一切境不能障清净心。就不用再去观察自己的想法了,那叫随事行、随识行、随如行,事当体即空,识当体即空,那就是如。这时就不住因、果、识了,这是佛在《金刚三昧经》中开示的。五祖弘忍大师开示我们,要先用唯心识观修,修来修去,就住不上了。一开始就得观察清楚,总这样总这样,心相对清净,最后一瞬间明白了,“歘”,那个识就灭了,知道是空了。这就叫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十地菩萨还有念住著,那就是障。如果不住这个住着的妄识,那就直接入如来地了。这个识灭了,就是不住妄识了,这个心才是清净的、不动的,这时候才安了。因为就剩这一个清净心了,不妄分别了,就定了。吾更不能说其形状,因为它没有形状,怎么能说呢?说不出来了。如果想体会、悟到这个心,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閦佛品,看这两部经的这两个地方。五祖弘忍大师就这么修过来的,所以就告知看这两部经的这两部分,仔细用心去体会,看熟了,心真的明白了,就安稳了。外境显现的所谓五欲的境界,心是不能被扰动的。所谓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不会动心了,不会被境转。这个人梵行已经成就了,梵行就是一体空性了,定慧等持,这时就没有什么再需要修的了,就不住生死里了。因为这个心已经超越了生死,已经离相了,不住在相上了,在相就离相了。什么叫五欲呢?“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在五欲尘中都能保持住清净心。什么叫八风呢?“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要想成佛成道就得在这些境界的当下来成,不能躲境,就得在这些境上,面对色,眼见色而心清净不住,不是不能见,也不是不知,就是没有任何纠结。所以得在任何境界的当下来修,这个是行人磨炼佛性之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千万不要对这些境有想法,认为这也奇怪,那也奇怪,显现啥都没啥奇怪的。这样心就没事了,那就解脱了。就得在境上修,这不就是理事无碍吗?否则的话,怎么能自在呢?“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经是这样开示的,世间没有佛住的地儿,为什么呢?佛不住相,念念不住,所以佛不住世间。菩萨也不贪住这个当下,所做福德也不贪住,所以叫不得现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脱此报身,”我们现在如果不明心见性,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那就叫业报身,是业牵引来的。如果想要脱了这个业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不要去分别谁高谁低,那没法判断。“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如果是上上根的人,一句话,一明白,一瞬间一念就解脱成就了。如果着相、分别、执着非常重,念念都着相,念念都执着,不撒开,那就无量劫。“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如果有力量,是大力菩萨,那就随众生性,随众生性啥意思?不坏事相,叫和光同尘。但是心没住上,内在的心是清净的,是自利利他,不住自他的。总是自性清净心,叫庄严佛土。心是净土,是心是佛,就叫庄严佛土。实际佛土是自庄严,是本庄严的。“要须了四依,乃穷实相。”这时一定要明了四依法,依法不依人,就是不着相心清净。依义不依语,不执着语言文字相,明空性,不住相,那就是明白真实义了。依智不依识,明白色是空,相空,性空,没有一法不空,那就是般若的智慧。不用坏相,不用动相,只要心明,一切法清净、平等,没有来去生灭,这叫依智,般若智。不依着对错、是非、好坏、应当不应当的想法,不依着自己认为的。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什么叫了义经呢?前三相明白了,这个心就是了义了,这个心就是经,没有一法不经此心。因为心是空,一切相不出此心,心就是了义经。如果从分别上,从世俗谛的相上说,佛所宣说的经法,一佛乘通通是了义经,在佛那儿没有不了义的。因为佛就是一体空性,没有不了义。是从众生位上有分别,事相上的,那个就叫不了义经。但是在不了义经里是含着了义的,关键是能不能解真实义。如果能解真实义,一切经法没有差别。如果不解真实义就会虚妄的分别,就会出现不了义的问题。注意观察,从显现上佛动用语言,像《无量义经》这样的经就叫了义经了,为什么呢?佛直接开示,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那不了义吗?没有一法不空,那不就叫清净平等吗?如果丝毫也不怀疑就叫觉,就是觉。然后对境没有纠葛,那就穷达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如果依着文字,执着于文字,研究琢磨文字,妄想、分别、执着不断,不契入真实义,那就迷失了清净、真实的本性。“诸比丘!汝等学佛出家修道,此是出家修道出生死枷,是名出家。”五祖弘忍大师是出家人,出家人讲法更多的是给出家人讲,当然也给在家人讲。所以这个比丘就是指凡是修学佛道,想要解脱生死的人,都可以这样叫。既然是学佛出家求道,什么是真出家呢?出生死枷,生死是枷锁,能把这个生死的枷锁打碎,那就叫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正念,即得成佛。”明白空是一回事,在对任何境的时候,不能有畏惧心,不能害怕。所以五祖弘忍大师开示给我们,要有正念,就是空正见,即便是把身体肢解了,遇到割利王来割也没事,什么意思呢?就是遇到任何事都别当事。无论是身体上的、生理上的,还是外境显现出来的事,不如意的,不顺我们意的,都别当事。也别管还有什么事,终究一闭眼睛啥事也不是事。提前明白过来,啥事都不是事,那闭眼睛的时候不就真不是事了吗?临命终时,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还在,持住这个清净心,没着在虚妄的相上,没有虚妄的分别,即得成佛,那就成佛了。 “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五祖弘忍大师谦虚地自称是弟子。因为就本师而言,都叫弟子,如果从根本的法性上来说,都叫弟子,因为毕竟是现出相来了。所以叫弟子以上集结了这个论——《最上乘论》,只是我对这个是心是佛信心足,这也是引导我们一定要相信,要真信,信到底,信到丝毫也不怀疑。五祖弘忍大师说,我这是依文取的义,是依着文字见真实义,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实非了了证知,因为不生不灭的心不是文字,祖师是证到的,然后用文字表达。就像佛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后,用语言表达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一样。“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如果我讲的这些和诸佛诸祖的圣理相违背,不一致了,我愿意忏悔除灭这个罪。圣理,就是法身之理。“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如果这个论符合于正道,闻者顺着这个论能够明心见性,那就把这个回向给一切众生。谁闻到了就解脱成佛了。普愿一切众生都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当下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如果谁闻到了,就应当这样持,一定能成就佛道。成佛了,就可以度一切众生。成佛就有能力了,因为有解脱知见,有如来知见,把这个知见开出去,哪位众生一明白,也就解脱成就了。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又提了一个问题,说这个论从头到尾,全都显现的是自心是道,不知道果和它的行是怎么一个路径?因为得通过行来得这个果,行就是次第,通过次第来得果。 “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五祖弘忍大师回答说:此论显一乘为宗,实际就是一佛乘,这个就是宗旨。“然其至意,导迷趋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然而它究竟的真实义是引导迷惑的众生了达自性,了达不生不灭的心,顺着引导明白过来了,就自免生死了,这样才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 直接说的就是自利,因为直接明心见性就解脱成佛了,和其他没有关系了。但是能不能利他呢?能,显现利他不作利他想。作利他想不有能所了吗?法就是一佛乘,就是一个心。“约行门摄。”这就是行门。就是一个不生不灭的心摄一切行,一切行都是这一心,所以明心了,一切就圆满了。要想成佛,成就不生不灭的道,就得明空,一切法空;得明无相,无愿。一切法空,无相,无愿,这就到如来地了。说那不得发愿吗?发愿是往如来地修,如果到如来地了就不用再修了,安住在如来地就是了,就不用再发愿了。就像我们想到一个目的地去,我们没去的时候,说:“我得到那个地方去。”这就叫发愿了,然后往目的地走。我一定得到那个地方去。继续发愿,继续行。如果到目的地了,就不发了,再发就是妄想了。“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如果有人依着这个语言和文字的指引,依照这个论来行,直接就能见自心、见自性,那就能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五祖弘忍大师大慈大悲,说:如果我要是欺骗了你,将来我就掉到十八层地狱里。指天为誓,发誓了,就是说论说的所指示的是真的,按照这个行,真成佛。如果不相信我说的,那世世都会被虎狼所食。虎狼指的是什么?在三界六道之中就有生死,生死就是总被吃,有生死,就等同于被虎狼吃了。 所以,我们应当相信祖师开示的是真实语,我们也就能随顺祖师的开示明白色是空,一切法是空,一切本来就是清净的,一切本来就是圆满的。因为一切就是一个心,心没有来去生灭,是心是佛。  感恩诸佛加持。 《最上乘论》 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