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3|回复: 1

[其它] 子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52)》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有德的君子他事奉他的君王,『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而这个进退从他在朝为官,「进」就在朝廷的时候能尽心尽力辅佐君王。「退思补过」,他回到家退朝了还在推敲,还在尽力去谋划国家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皇上、君王有哪些不妥的地方,他想着如何来善巧的规劝,这个都退思补过。进退也有延伸到,比方在朝廷为官是进,是「尽忠」;被贬官了,离开朝廷退思补过。我们看范公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进退也有可能是在朝,或者在地方为官,不在君王身边,也是想着退思补过。没在身边,还是发现君王有过错的,也要劝谏上奏,奏书。补过当中也有自身在事奉君王过程中,在进退是不是有不妥当的地方,自己也尽心的来反省。有可能我们虽然劝谏领导道理都讲得很正确,但是在态度上语气太强烈、太强势,甚至自己有动怒,那上位者他感受到的是情绪,他就不容易接受我们的话。所以这也要非常冷静的来观照自己的心态,这也是补过的部分。

  再延伸开来,甚至于是像姜太公当时候商朝末年,纣王不能接受大臣的劝谏,这服务国家的时机就不成熟,所以太公在渭水钓鱼,其实也是等待时机,等待明主,这些圣贤人时机不成熟他也不攀求。这里我们看「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也就是念念都想着如何为国家、为国君着想。『将顺其美』,对于君王的优点、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促成,给予发扬;『匡救其恶』,对于他的缺点、过失要赶紧帮他匡正。而这一分心时时都体现在与君王的相处,君王感觉到了,也会非常感恩这样的臣子。我们看太宗皇帝多次在面对大众群臣的时候,都会说到,他贞观之治的功业,他感激魏大人的帮忙,您看那种君臣之间的相知相惜。所以上下能相亲,最重要的就君臣是同心同德在为国为民,同心了能够相亲相爱。

  而这一段在《孝经》里面,是引《诗经》的话做结尾,「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内心时时不改这分真诚、这分忠诚,哪怕离君王很远,这个心都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孝子思念父母如此,忠臣辅佐君王亦如此,所谓「移孝作忠」,这是尽忠的存心。而假如是在地方为父母官,那尽忠就是表现在尽心尽力爱护老百姓,把政治办好。爱护老百姓更重要的,就是要把他教育好,老百姓有道德,他的家庭幸福,社会就安定。所以为父母官者,要把教化人民摆在第一位。我们看清朝陈弘谋先生他走过十几个省,都留下好名声,其中他在江西为官的时候重视教化。后来他去世过了一百多年,又去了另外一个官员,这个官员非常震撼,陈弘谋先生一百多年前,给老百姓的教育,在一百多年之后,还深深影响着当地的人民。所以《礼记.学记》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在隋朝时候,有一个官员叫梁彦光,他到相州为刺史,那个地方的人心比较险恶、比较苛刻。当我们为官者、为上位者,看到底下的人是这个状况,我们不只不能指责,反而还非常怜惜,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他们现在居然偏颇成这个样子,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不只不能指责,反而要进一步爱护、帮助下面的人。所以梁彦光看到这个情况,赶紧请到很多有学问的大儒设立学校,来教化老百姓,非圣贤之书不在当地流传,这保护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经过一段时间,整个风俗就转变成重视礼义廉耻,重视道德,所以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其中有一个老百姓叫焦通,他不孝父母,他的堂兄弟就举发他,说他不孝请官府治罪。结果梁大人没有马上治他的罪,因为不教而杀谓之虐,还没有教育他就处罚他,这就变成苛虐了。

  把他带到孔子庙,孔子庙当中有韩伯俞孝行的一幅图画,是他的母亲打他,因为打得不痛,伯俞就痛哭。从小到大,母亲处罚他从来没有流过泪,可是这一次居然痛哭,母亲也很诧异:你从来不哭,怎么今天这么伤心流泪?伯愈告诉母亲,以前打都感觉到很痛,今天感觉不到痛,代表母亲力量小了,身体弱了。所以儿子想到母亲年老,体力比较衰,一想到这里就难过,不知道还有多少岁月,可以尽心奉养老母亲。梁大人用这一幅画,把这个故事给焦通娓娓道来,讲的过程,焦通也忏悔、也反省,最后痛改前非也成为当地的善人。所以爱民,进一步教化人民,让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人心都得到圣贤的教育,这个影响的,可能是这一地方好几代的人。

  我们接着看第六十六句,进入另外一个单元,是为人臣要尽到「劝谏」的本分,这六十六句我们稍有调整,是在第九册的一千二百一十二页。在《群书治要》当中有提到,「为君难,为臣不易」,这为人臣子也是不容易的,比方说劝谏这也要相当的智慧、相当的勇气。臣子之难在哪里?我们先看,这一千二百一十二页的中间部分,有提到「人臣之患」,人臣的祸患,他的忧患,「常立于两罪之间」,臣子他的罪常常都是在这两罪当中。哪两罪?接着说了,「在职而不尽忠直之道,罪也」。他在位却没有尽心遵守忠直之道,没有尽心尽力,该讲的、劝谏的时候又没有劝,这样是罪过,这等于是尸位素餐,这是罪过。

  接着,「尽忠直之道焉,则必矫上拂下,罪也」。而他尽了忠直的为臣之道,那必然会,矫上就是要纠正君上,好的君主能接受;君主修养不够,可能就怪罪于他,可能就把他贬官。而拂下,你都是大公无私,很可能这些既得利益者就会跟你对立,就会找你麻烦。尤其这个大臣,他底下很多各部会的官员,你非常正直,底下要谋私利,你就把他私利给挡住,这个时候可能他们就会借题发挥来陷害毁谤。而当下都须谨慎一言一行,才不至于遭到这些诬陷,所以谨慎也很重要。罪也,因为尽忠直之道必然会招来君王,甚至于是同僚之间的责难、责怪,但这个也必须承受。所以孔子《论语》一开始就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五伦关系当中,为父母好,
发表于 2019-10-2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7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