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9|回复: 1

南师:虚云老和尚是我的皈依师父,...这本书牵涉到打坐修行、修定修慧、怎么了脱生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从年轻出来,这个事情也摸了几十年了,我把这几十年经验,讲给你们做参考。对不起啊!千万不要认为我教你们什么,我没有,我只是做一番报告。
        昨天你们那个方丈师父讲:“老师啊!你的著作影响很大啊!”我说那些都不算
        我的著作一大堆,真正写的一本书是《禅海蠡测》,你们看到过没有?尤其看懂了吗?我想你们一个都看不懂。所以你们要真正了解南怀瑾,连一本《禅海蠡测》都没有看懂,还谈什么呢!所有的书都不算数,就是这一本。
       为什么出这本书呢?这一本还是专门对付日本人讲禅宗的,现在一讲都五十年了。这是我们 到台湾以后的事。日本自从二战被美国人打垮了以后,要用文化来征服别人,所以有意培养了两个人,叫他们到美国去弘扬禅宗。一个是禅宗和尚宗演,当时八九十岁;一个是居士铃木大拙。日本政府每年津贴铃木大拙不少钱,要他在那里提倡禅宗。他讨个美国太太,所以英文很好,在美国大弘扬禅宗。这当中有这么个秘密,中国人不知道。
       我们这里呢,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被打昏死了以后,重新活转来了。他是我的皈依师父,当时虚云老和尚在重庆,我们两个曾在重庆相处几天,他的首座叫做显明法师,现在还在美国,九十多岁了,他是东北人,天台宗四十五代的传人,我帮他办好手续到美国去的。他曾告诉我说,你回中国,我就跟你回去,现在他还没跟我回来。
       讲到《禅海蠡测》这本书的内容,是我当时为了对付铃木大拙;他曾批评中国的学者胡适不懂禅。可是我没有批评人,只把中国禅宗东西拿出来,这是我真正的写作,且牵涉到中国的儒家道家;牵涉到打坐修行,修定与修慧;牵涉到生死问题,怎么样了生脱死;牵涉到科学、哲学、宗教等等的问题。现在看起来都很简单,可是当年我初到台湾,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可怜,手边没有参考书啊!
        所以有个学者问我:南老师啊,你写书,《五灯会元》《传灯录》都不引用,专门引用《指月录》,为什么这样推崇《指月录》呢?唉哟!大家不知道,我有个痛苦,初到台湾,什么书都没有,只有一本《指月录》,而这本《指月录》还是我买的。      
        时张学良关在台湾,我还在成都。张学良突然要学禅宗了,看守张学良的那个将军叫刘乙光,湖南人,叫我师兄,他也暗中在学佛。当时我在成都,他写封信给我,要我赶快买一套禅宗最好的书,寄到台湾来,因为张学良要学禅宗。我接到信,正要离开成都,我笑了,凭张学良他有资格谈禅宗?可是刘乙光叫我买,我不能不买啊,到文殊院的印经处,给他买了一套《指月录》,寄到台湾。
       天下的因缘很奇怪,台湾根本没有禅宗的书,那个时候什么书都买不到。我到了台湾以后,碰到刘乙光,我说:“张学良还在学禅吗?”“唉呀,他学个什么禅啊?他怎么学得进去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叫我买书来给他?”“他要学什么,上面就叫我办,我只好给他买啊!他现在研究明史了,上面找了一个学者周念行教他明史,而且信基督教了。”这位姓周的也是我们的朋友,书读得好,一目二十行。南方福建、浙江,“二十”音“念”,所以我们叫他“二十行”。
       我说:“这样啊,正好我没有书,你把那套书还我吧!”所以我手边只有禅宗一套《指月录》,其他的没有几本参考书,就凭记忆写。所以讲写作做学问,教你们读书要背才行。我那个时候很可怜,还有两三个孩子,太太还在等米下锅,怎么办啊?摇篮里一个孩子,这个脚在推摇篮,旁边站一个孩子在哭,手里抱一个孩子,还在写书。在这么穷苦的环境下,三个月当中,每天写六七千字,写完了几十万字;现在做不到了。你们年轻出家的注意啊,天天说读书,现在要你们一天写两三页报告给我,都很痛苦,不是没有东西写,是写不出来,不会写。
        禅宗究竟要不要打坐?禅宗与修禅定有什么关系?禅宗究竟讲不讲气脉?禅宗是不是要参话头?禅宗能不能修密宗?同密宗什么关系?同道家什么关系?在这本书里,全部都讲了。现在你们都说看过南怀瑾的书,那我请问你们,哪个看过这一本?你这一本书都没有看懂,还说是在修行。禅宗很多真正的东西在这本书里,可是你们看不懂,这是禅。呵!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从上一次开始,办了父母跟孩子的亲子活动,我都赞成,这是好事。那么这次又办活动。不过现在一听,发现原来诸位是对打坐修养身心这一套有兴趣,这是个很严重的事了。全世界只要讲到修身养性的道理,都很容易迷到人的。我怕大家走错路,牵涉到大家个人的身心修养,这当然也是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但你搞大了,麻烦也大了,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啊!
         我年纪大了,直话直讲,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不起,先请大家原谅,我这个人讲话很直爽,我认为现在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传统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发展弄迷糊了,整个国家上下近一百年来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没有方向了。现在是跟着利益跑,唯钱主义,有钱就好。我们居然走上这样一条路线,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无可奈何。
       我发现大家有个错误观念,以为南怀瑾是个学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学一点修身养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这个观念错了,不是这样一回事我从昨天晓得以后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马虎了,这活动本来是个好事,可是搞严重了。
        大家真的要学,就千万不要认为这一套是长生不老之学,什么健康长寿、成仙成佛,不要存这个希望。我活到九十多岁,一辈子都在找,也没有看到过仙佛。那么有没有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
       仙佛之道在哪里?今天正式告诉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学修养身心,重点是两本书,请诸位听清楚,一本是《论语别裁》,讲圣贤作人、做事业的行为。书名叫作“别裁”,是我客气谦虚,也是诚恳真话;我不一定懂得中国圣人之道的传统,不过是把我所了解的解释出来,其中有许多解释与古人不同,有的地方推翻了古人,很大胆,因此叫作“别裁”,特别的个人心得。譬如一块好的布,裁缝把它一块一块裁剪了,重新兜拢来做成衣服。我在序言里也讲到,我不是圣贤,只是以个人见解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做人做事是这样的。所以你不管学佛修道,先读懂了《论语别裁》,才知道什么叫修行。
        现在有个流行的名称叫“粉丝”,据说外面我有很多粉丝,其实都是假的,他们自欺欺人,我也自欺欺人,他们连《论语别裁》都没有好好看过,好好研究过。因为我这一本书出来,之后外面讲《论语》的多起来了,各个大学都开始讲《论语》,我也很高兴。《论语》真正是讲圣贤做人做事的修养之道,也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在印度讲就是佛菩萨,在外国就叫作先知,在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传统上,只把大成至圣孔子看作是一个人,不必加上神秘外衣,他就是一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论语别裁》是我很重要的一本书,另一本非常重要的是《原本大学微言》。诸位如果说对我很相信,请问《原本大学微言》读过吗?不要说读过,翻过吗?看得懂吗?要问打坐修行修养之道,《原本大学微言》开宗明义都讲到了。
       今天我仔细反省的结果,不要给大家一条错误的路线,因此发给大家《大学》的这一篇你要先把这个搞清楚。我从八岁起就读《大学》了,从这个宗旨来讲佛的道理不离它的。
       (师朗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第一节,要会背,你们教孩子要会背,自己也要会背。每个人朗诵着读,不是唱给人家听,朗诵的时候自己要晓得。
         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中国古代的传统,周朝以前的教育是八岁入小学,到了十八岁由童子变成大人了,开始教大学,教你如何做一个人。
         我刚才读的《大学》第一节有三个纲要,叫作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么解释呢?我们几千年来很多人解释这一本书,在中国文化中,它是内圣外用之学,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样,仙啊,放光啊,神通啊,都不谈的,只是说如何作一个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是明德呢?明德就是得道;明德以后去修行,起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入圣,变超人,天人合一了。这是讲从一个凡人成为知道生命来源的圣人的三个纲要,叫三纲。
        大家要学佛,对不起啊,我请问一个问题,不是质问,是请教。哪一位朋友简单明瞭告诉我,什么叫佛?想学佛嘛,佛学要懂哦!先要知道什么是佛。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作佛。
        “佛”在印度文叫Buddha,现在的翻译叫佛,老的翻译叫佛陀,也就是我们唐朝的音,意思是明德,亲民,至善,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功德圆满,智慧成就。不懂这些基本原理,一味盲目的打坐修行,你成个什么佛啊?
        “自觉”是自悟,自己悟了,所谓证得菩提就是悟了,找到生命的根本;“觉他”是度一切众生。
         在《大学》呢?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
         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叫作觉行圆满,就是佛。换句话说,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圆满,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以佛学跟《大学》所讲的一模一样,不过大家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中国本来就有的啊!讲佛也好,神仙也好,都离不开它的范围。
         自己没有中国文化根本的基础,想去成仙学佛,搞打坐,那是干什么呢?自误误人。
        不过反过来讲,学打坐也对啊。
        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怎么明呢?道怎么得呢?怎么明白生命的根本意义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是都讲得明明白白吗?就此一路过来得到那个明德,得道了。好!你看他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静、安、虑、得”,一共七步功夫,七证。所以后来佛学说修禅定,这个禅定的翻译就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来的,用《大学》的啊,所以禅定,也叫作静虑。
         这一段,大家要背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修养功夫的程式,也就是求证大道的学养步骤,都跟你讲完了,一步一步,就得到道,得到明德了。这是讲内圣之学,自己内在的修养功夫。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