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0|回复: 0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成观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7
  「念」—忿[,不忘也。念心所的体性是:「于曾习境,令心明记」而不忘也。「曾习境」,即曾经学习或经历的事,或者是惯习、或串习之事。对于这些事,都能念念不忘失,这就是念心所的体性。念心所的业用是:能作「定」(三摩地)的所依。亦即,若有「念心所」现前,即得念念不失正念,便能依此正念之心而得定;反之,若失正念之心,正定即无所依,便不能得定。因此,要得定,必须先有正念的「念心所」,作为定之所依。这就是为什么在正教中,佛教弟子修三昧时,必教他们先修「念」—田正念摄心,以念正而不乱,是故得定。因此,「四念住」的念,念佛、念法、念僧」的念,「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舍、念戒、念天)的念,或「八念」(六念再加念无常、念死)的念,或「念佛」的念、「念咒」的念、「念经」的念等等,都是在修习、熏习这「念心所」;念心所成就,即是「正念成就」;正念成就,便能引发正定,故成唯识论说,为何念心所能为定之所依呢?因为这念心所「能引定故。」可见「念心所」在修行中的重要。
  「定」:梵语三摩地(Samadhi),义为等持、或正定。定心所的体性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意即,这「定心所」,它能令心在所观的境界上,专注不散。故大乘广五蕴论说:「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心一境」即是专注一境不散之义。定心所的业用是:能为智慧之所依,因为「依斯便有抉择智生」(成唯识论),意即,若依于定,便有能抉择的智慧生起,此智慧因为依于定,与定心相应,与清净心相应,所以是真智,而不是散慧、染污慧、黠慧、或邪慧。反过来说,若无定,则慧无所依,无法生起。因此,以论证经,楞严经说:「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可知,欲求无上正智,须先离于散乱、杂染、摄念入定,方有慧起。也就是说,欲求正智,须从正定入手。若得正定,慧即有所依。
「慧」:慧即是智慧,此指正智而言,非世智辩聪之黯慧。慧心所的体性是:于所观境,能作拣别抉择。亦即法华经所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的善分别:以有慧之拣择力故,于一切法之体、用、性、相,乃至因、缘、业、果,善、恶、无记等,皆了了分明,不为外相所迷、所惑,故是有慧之用,即称为「能善分别」。又,今人常迷惑,以为「无分别智」的「无分别」,是凡事笼统、迷糊,不辨是非、善恶、正邪,叫作「无分别」——错了!那是愚痴无智、无明合钝,不是佛所说的「无分别」;佛说之真「无分别」是指不妄想分别,不依我执、我见、我慢等而生「妄分别」 ,但并非没有依于正智,而于一切法了了分明、且能抉择之「善分别」。这种当今流行的错误观念必须纠正过来,否则将会搅乱修行,因为「以愚为智」故。其次,慧心所的业用是:能断疑惑,尤其是对正法,若有种种疑网、或犹豫不决、或不信、或迷惑,以有慧心所起,便能
以此慧力,观了抉择,而断除其疑。因为「疑」是六根本烦恼之一,且是障碍修行之大者,因此,疑若不除,无法起真修。(心若有疑,即不能全信,即不能安心、全心全意地修行) 。故知断疑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楞严经中所谓「咨决心疑」,即是断疑。但若无慧,即无断疑之用。又,断疑即是修行中「断惑证真」的「断惑」之第一步!若于正理疑心、犹豫不断,即于真修行上,第一步都无法踏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