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6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3-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法中的主要禅定以及由禅定引发的五眼六神通
杨宁(学习佛法)
一、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是指“色界四禅定”和“无色界四空定”,佛陀在证道和涅槃时都用过它,是小乘佛法禅定的基础。
佛法中“四禅八定”的境界包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在佛法中,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色界有十七处天,其中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此三层天的天人生来就有初禅的定力。(欲界有二十处众生,但因为有对身的执着和种种欲求,所以,连初禅的定力也没有)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此三天的天人生来就有二禅的定力;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三天的天人生来就有三禅的定力;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想天、无热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八层天的天人有四禅的定力。
无色界有四处天,分别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我们把色界天人与无色界天人具有的这些定境合称为“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虽属色界天人与无色界天人的定力,但我们人道可以通过修证获得这些定力。在人道,证得“四禅八定”之力的行者可以在某种状态下自由出入每一层禅定境界,心神不散乱,对此世界的种种烦恼、苦痛的承受力和回避力常人不可测知,而且具有一定的神通。
但只靠“四禅八定”之力还不能出轮回,因行者还未证得时空的虚幻,仍有三界时空的束缚和困惑。这个禅定也不是佛教独有,佛陀在世时,印度的其它门派也修持。佛陀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当时他的弟子有很多来自印度的其它宗派,他们已有修证“四禅八定”的体验。佛陀只能在他们已有的体验和觉受上,进行佛法“正知见”的指导,让他们放弃色界和无色界的种种乐受和体验。先证入“寂灭为乐”的境界,后再晓以大乘,证入“无生无灭”的如来之境。行者在欲界修证“四禅八定”,因为身心的历程要经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境界的超越,行者与这三界众生的种种因缘都要呈现,这些因缘会通过行者的身心转化示现出来。小乘行者靠“戒”来避开这些“缘”的障碍。如:我们在人道时,众生的“喜悦”是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分别以及欲望的满足来获得。它的“喜悦”是短暂而且浮浅的,像昙花一现。因无定力,依恋的环境一变,我们的快乐就消失了。而行者修禅定进入色界后,会体验到色界天的众生在定力下持久的欢娱。因色界天众生还有微细的“身执”,故修行者并未完全忘身,但已无欲求,以禅悦为乐,他的身心可以体验到“微细的快乐”,这是欲界众生无法体验到的。它从行者的气脉所发,因气脉的能量转化为色界之光。这种“乐”使行者感到绵、软、喜悦、轻安从他的每个细胞中透出,行者可以“沉醉”在这种“禅乐”中,生不起任何清明的觉知和行动力。这种乐使人失去人身的粗重感或暂时忘身。如行者能从此乐中走出来,进入“无色界,脉之光明如如不动”,行者可气住脉停,一切自然沉寂,很久生不出一念,久久住于定中,已超越身心的喜乐觉受。如果行者常在此定中不出,就无法出“无色界”天了。而阿罗汉在佛陀“人无我”见地的指导下,整个修证过程中,彻底放弃自我的种种觉受和对体验的执着,完全舍弃身心的欲求,直入“寂灭定”。如他不出定,就可以不在三界轮回,叫“请长假”。但他总有出定的缘,那时又入三界轮回。
“四禅八定”之力是色界、无色界众生具备的定力。我们人类与他们不同之处,即是人有种种欲求和对身心的执着。如果想具有他们的能力,则离情去欲,舍弃身心的觉受,避开红尘外缘的干扰是最好的修证途径。又想要满足身心的欲望,又想获得四禅八定之力是不可能的。除极个别特殊根器或上师、佛菩萨加持者另当别论,修证者各有各的因缘。
二、四果阿罗汉和寂灭定
阿罗汉根据其修证解脱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
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
初果阿罗汉达到不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境界,但还要受七番生死轮回。
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向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
三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阿那含也是梵语,译为“不来”,即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还未了。因为阿罗汉不知“三界”如幻,本“无生”何来“死”!所以有了“生死轮回”这个见地,还非究竟的佛智,因见地不圆满故果位不圆满,并不能真正的从轮回中彻底解脱。故他们的涅槃之境叫有余涅槃。
“寂灭定”是指在“四禅八定”的基础上,受佛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的教授,在“人无我”的正见下,舍弃三界种种身心欲乐、觉受和体验的一种定态,可以住几万大劫的时间。
三、自由出入时空的菩萨游戏三昧与十地菩萨
在大乘佛法中,菩萨在修证成佛的整个路途中,有十次比较重要的质变,称为菩萨的十种次第修证境界或果位。即从初地到十地菩萨,它们的名称是: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从初地到十地,证到每一地,修行者对身心的执着和时空都有不同的重点突破,每一地的菩萨都可以在所证得的果位境界中或比他低的境界中自由出入,不受时空的限制。如证到十地菩萨后,可以自由出入从初地到十地的境界,
由于每一地菩萨的修证境界都对应不同的时空,当然也对应不同时空中的众生。所以,登地菩萨可以在自由出入证入的境界中做度生事业。大乘佛法中,把菩萨的这种自由进出禅定普度众生的境界称“菩萨游戏三昧”。佛法中有形容八地及以上菩萨的境界:“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四、无进无出的如来空定与三身圆满
佛的三身成就是指法身圆满、报身圆满、化身圆满。佛的三身是相对于三界六道众生的分别而划分的。其实对圆满的佛来讲,法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见一即见三。
在人道,法身成就是指在意境上的彻悟;报身成就是指行者不只在心性上彻悟空性,而且把凡夫的肉体也转化为光明体,可以在人间示现神通变化;化身成就是指佛可以在不同的时空,同时化现不同的形相。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阿罗汉相,度众生。
一位圆满的佛不管在任何时空示现,他存在的状态都是“空定”的状态。这种“定”不像阿罗汉和菩萨的“定”那样有进有出有修证次第,它是佛本来的身心存在状态。我们把这种状态在人间的示现称为“如来空定”。“如来空定”包含的境界和智慧不可思议,这种生命状态对三界六道众生的加持和摄受也不可思议。所以,有时即使佛陀在人世间沉默着不说一句话,也能有无边众生从中得度。
在佛法中,由“禅定力”可以引发五眼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天眼通:行者拥有隔物透视的功能,视线无有障碍。如透视人体脏器,地下埋藏物等。远距离遥视,放大、缩小所透视物体。
天耳通:能听到正常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超过正常人耳可听到的频率以外的声音。远距离闻声,甚至听到未说出来的心声。
他心通:能知道别人心中所想。
宿命通:能知过去发生的种种事,并预测未来。
神足通:能时空移动,不行而到。如:我们想去普陀山,意念一动,普陀山即在行者面前。但其他人看到的是行者在普陀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