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6|回复: 0

慧律法师:十方诸佛皆由此经出;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六(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温州遇安禅师,常阅《楞严经》,又名楞严禅师。一日阅《首楞严经》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之句,乃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乃悟。有人语师曰:“破句了也。”师曰:“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此后列十对法阐述障碍即究竟觉。佛证觉心,心无取舍,诸法普同,是谓圆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第一识与智对。觉则离念,念则不觉。无念则得正念。是智。有念则为失念,是识。念本自空,本来无念,无非解脱,即究竟觉。佛法到了上乘根性的时候,它不否认世间的任何东西。一切都是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它是绝待圆融。所以,不用智与识或者明与无明来对待理解它。而智与识、明和无明的本体都是佛性,在无上乘密法中对这个的解释特别明显。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第二成与破对。众缘相会是成。缘离离散,是破。一切因缘,皆无自性,成法破法,都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第三愚与智对。《大宝积经》说:“痴从分别生,分别亦非有。”痴性与佛性,平等无差别。愚痴与智慧,只在一念差,一念识转智,通为般若智。“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第四邪与正对。《思益经》说:“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住正法而无执,入外道而不迷,二者都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第五真与妄对。《涅槃经》说:“无明本际,性本解脱。”迷时真如是妄想,悟时妄想即真如。六祖的解释为:“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无明真如无异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烦恼即菩提。烦恼是未觉的状态,菩提是觉醒的状态,烦恼和菩提在佛性上,乃至在事项上是没有差异的。众生没有意识到二者同源而强行逆行取舍,就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对立,就开始感受到分别所带来的苦。真正到实相状态时,轮回和涅槃是不二显现,平等一如。为了让众生从二元对待法中超越上去,所以密乘就讲了很多方法,让我们超越凡夫知见。例如,在二乘法高度,我们探讨众生的修行,造作贪瞋痴所产生的是轮回烦恼,勤修戒定慧所获得的就是解脱涅槃。而到了真正无上乘的时候,戒定慧和贪瞋痴同样都是佛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为了让还未达到这种高度的众生方便起修,藏传佛教中就用了很多方便的图像、真言、修法,来令众生从自我狭小的“我法二执”中超越出来。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第六染与净对。夫戒定慧对治淫怒痴,三毒本空,元是梵行。《诸法无行经》说:“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事中,有无量佛道。贪瞋痴我们称为烦恼,戒定慧的梵行我们称为解脱,而贪瞋痴的当下和戒定慧的当下两者体性是一如的。例如“贪”,因为一切都是佛性显现,所以贪的那一刻也是佛性显现。
  就像阳光透过玻璃投射到墙上,无论是玻璃上画了个什么图案投射到墙上,这里画了个乌龟,这里画了个人,它们的体性都是阳光的体现。我们不能在这里认为这个人很好,那个乌龟很讨厌,它们两个是同一体性的。如果回归到光之本体,就会发现:其实都是阳光的作用而映现的。同样,贪瞋痴当下的能量是来源于佛性,戒定慧的能量也是来源于佛性。如果我们在现象中的时候,我们假立名相说,这个不好,那个好;当究竟一如的时候,它们两个都是一样的,都是佛性光明。
  比如说这灯,灯泡的能量,我们打开它,它就放光了。空调,我们打开它,它就散热了。不论是空调散的热,还是灯泡发的光,它们体性上其实都是来源于电。当我们安住于电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两个所产生的作用,产生的妙用,都是电的作用,电的妙用。众生往往卡在这里,认为灯泡的功德大,空调的功德小,就会卡在事相上,而忽略了它本体的佛性妙用。为此,密宗和禅宗都明确提出来“烦恼即是菩提”,轮回和涅槃不二,是指体性一如。
  密宗中讲到了,贪也是佛性显现,瞋也是佛性显现,痴也是佛性显现。为此,藏传佛教建造的佛像很微妙,众生的贪一般是贪财贪色,藏传佛教中就有种喜乐佛像,一尊男的佛抱着一个女的明妃,这个叫喜乐本尊。所以说,众生虽然贪,但那是喜乐本尊的化身;瞋是愤怒本尊,青面獠牙现愤怒相的佛像代表瞋,瞋的本体也是佛性的显现,所以叫愤怒本尊;痴就是安详寂静,我们用寂静本尊来表述。因此,无论是喜乐本尊、愤怒本尊,以及寂静本尊,他们都是佛性显现的不二化身。
  众生的任何一个形态显现,其实都是佛性不二的在其身上的一种正常显现,戒定慧和贪瞋痴同是如此,是同一能量的体现。大家看《西游记》,表现的就是贪瞋痴之妙用。猪八戒代表了贪,孙悟空代表了瞋恨,沙僧代表了愚痴。但是,贪瞋痴却不离佛性,只要发起菩提心,此三者当下就能成就波罗蜜,而唐僧就代表菩提心。在佛性显现中,在我们凡夫来看,贪瞋痴不是好东西。但是,具有了菩提心的时候,孙悟空所代表的瞋恨现愤怒本尊,降伏魔障,取得真经,成就斗战胜佛。猪八戒所代表的贪财好色,显现为喜乐本尊,充满了喜乐色彩,而且把关系融合得很好。唐僧不高兴的时候就把孙悟空赶走了,赶走了不行啊,猪八戒再把美猴王请回来。所以,他起了和谐的作用,喜乐的作用。沙僧所代表的愚痴,话也说不好,仗也不能打。但是,他规矩能干,牵马挑担,任劳任怨,成就忍辱波罗蜜。
  他们三个在没有发起菩提心的时候,会惹事生非,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骚扰嫦娥,沙僧工作失误打碎了琉璃盏。当用菩提心来引导的时候,他们当体就是佛性显现,最佳拍档,完美组合,建立了完善的团队,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是比喻,众生了知自己是佛性的不二显现:当你贪的时候,你是修喜乐本尊;你着急发脾气的时候,是修愤怒本尊;你发呆的时候,修寂静本尊。你只要了知佛性,贪瞋痴当体都是修行之真实妙用。这是密宗非常高端的直指修法。因此,我们说贪瞋痴和戒定慧在同一佛性的体性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的。
  《大智度论》中记载的故事:
  一日,文殊菩萨给释迦牟尼佛说了一个故事:当时,有两个菩萨比丘,一个叫喜根,一个叫胜意。
  喜根法师行住坐卧端正诚恳,对于世法不离不弃,而且对于善与恶不起分别二念。喜根的弟子都很聪明,喜闻佛法深义,但是喜根对于弟子的修行,无论是寡欲知足的,还是那些精进持戒修行的头陀,都不多加赞赏,只是与弟子们宣讲开示诸法离一切相,不住一切相,不生不灭的实相清净法。
  喜根菩萨常常对他的众弟子说:一切万法,贪嗔痴三毒相,这些诸法相都性本空,但是都有被蒙蔽的真性,修行人见证诸法实相,不要落入对于“相”的我见与法见中,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挂碍。所以喜根就在诸法实相上为弟子说一切方便法,从而教化他们证入“一相智慧”,就是不生不灭的无碍智慧。当时喜根的很多弟子都能做到对于万有万法没有嗔心,也没有悔心,都能达到菩萨生忍的境界,因为得生忍所以进而可以得法忍,在实相法中心不动如山。
  而当时的胜意法师则不然。这位法师严格持戒,清净修行,并且修十二头陀的苦行,成就四禅、四无色定的境界。胜意的很多弟子根性暗钝,我执很重,执清净相,因为心经常处于“分别”二见中,所以经常动转。
  有一次,胜意到喜根弟子的家中造访,给喜根的弟子称赞持戒、清心寡欲、知足、苦行、禅定的修行,并诋毁诽谤喜根说:喜根讲的法将人都带入邪见中,他宣说的淫、嗔、痴和无挂碍诸相,不是纯净的修行人。
  喜根的这位弟子已经得了“法忍”,听到胜意这样说,就问他:“大德,您说我老师说的淫欲法的法相是什么?”胜意说:“淫欲的相是烦恼相,是无明烦恼。”弟子问:“这个淫欲的无明烦恼,究竟在哪里,又因何而有呢?是在身体内,还是在身体外呢?”胜意回答说:“淫欲的烦恼即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在体内,那就是本来就有的,本来就有的就不会依靠因缘而发生,但淫欲我们知道是依靠因缘发生的。如果淫欲的烦恼相不是体内本有,若果在体外,那么就与我没有什么干系了,但是如果没有干系,就不会烦恼,所以淫欲相即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
  喜根的弟子说:“既然如大德所说,淫欲相即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空间,遍求一切处去寻找这个烦恼的实相,结果是不可得不是吗?所以淫欲相性本空,本来不有,所以不生不灭。如果没有生灭相,空无所有的这个法相,又如何能让人起分别烦恼,让大德您作恼呢?”
  胜意听了喜根弟子的回答,心中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反驳,只对这位弟子说:“喜根菩萨欺骗信众,进入邪道中去了。”
  当时胜意菩萨虽然已经证到了四空定,但是因为他未深刻了知诸法实相,所以只要听到是佛说的言语就心生恭敬欢喜,听到外道说的就心中忿忿;听到言语行意不好的就不开心,听到好的就生大欢喜心;听到生死就忧愁,听到涅槃就高兴,住在生灭分别的二见中,不能有正知见、正行。
  胜意菩萨回到自己的精舍,对弟子说:“你们一定要知道,喜根菩萨不能如实修行,欺诳众生,从而将他们带入恶见恶行中。为什么呢,因为喜根给弟子讲贪嗔痴的三毒相,以及一切诸法无碍相。”
  喜根菩萨听到胜意的说法,心想:这个胜意,嗔恶分别心太重了,心被业所缠缚,恐怕会造大罪。我应该对他讲说甚深微妙无相的法理,即使今天他不能有所证悟,但是却可以给他未来世种下佛道的善根因缘。于是,喜根就对弟子说了首偈子:
  “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若有人分别,淫怒痴及道,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淫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计吾我,淫将入恶道。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喜根说完,当时就有三万诸多天子证得不生不灭的无生法忍,不着一切法相,而得到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