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3|回复: 0

慧律法师:十方诸佛皆由此经出;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六(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各位善男子,有所观照,有所觉悟,都叫做障碍。因此,菩萨们应当恒常安然于本来的觉性,心中没有丝毫的住着和牵挂。一切所观照的境界和能观照的我,都自然而然地同时消融于寂灭无形了。就好比有人用刀砍掉了自己的脑袋,当脑袋被砍掉以后,也就没有能砍脑袋的那个人了。菩萨们以分别观察之心,来消灭自己心中的分别妄想,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分别妄想被消灭干净以后,也就没有什么能分别观察的菩萨了。菩萨修行到如此地步,就会彻底明白,如来所宣说的殊胜教法,就如同标示月亮方位的手指头一样。一旦顺着手指的方向见到了月亮,才知道手指头不是月亮。甚至,所标示的东西也根本不是什么月亮。乃至于三世一切如来,对于菩萨们的种种语言开示,都是方便善巧而已。道理是一样的。这叫做已登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们,随顺悟入圆满觉性的境界。
  已经证得入地的菩萨凡有照有觉,都是法障,所以菩萨常觉不住。这里讲的是时时在觉,不再着意于觉照,能所既空,无照与照者,同时空灭。“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所以已入圣地的菩萨时常洞察万物,可是他内心不执著任何见解,所以不会成为心智的障碍。当他在洞察万物时,他不见有能洞察的自己存在,也不见所洞察的外物存在。所洞察的万物与洞察者本身同时不存在。
  如来的一切经教,“如标月指”,都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假如我们看见了月亮,我们就彻底知道指向月亮的手指根本不是月亮。“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所有智慧圆满的大圣者,用种种方便的话语和譬喻,把道理讲给菩萨们听,也是同样的情形。实际上,佛菩萨、善知识并无实法与人,但因病施药,方便对治。所以,六祖说:“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这与《金刚经》“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同一旨趣,同一法味。总之,如果我们能以“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日经》),离指见月,不生执著,可得法益而解法缚;一旦我法双空,并空亦空,则无尽烦恼自然化为大光明宝藏了。这样,一切固执法见,舍本逐末,甚至争论胜劣、高树慢幢等现象,自然“可以休矣”。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是禅宗的鲜明特色。中国禅宗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楞伽经》如来藏思想与六祖惠能大师依《金刚经》般若空性思想而创立的宗派。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禅宗从创立之初就不拘泥文字。《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世尊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涅槃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得佛心印,流露法喜,这种传法,被禅宗推崇。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三叹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灵山会上又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真理。如来的净智妙慧一切功德,就叫作正法眼藏。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叫作正法眼藏。什么是涅槃妙心呢?也就是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这个真如妙心,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它是不变又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随迷缘,就做六道众生;随悟缘,就成四圣法界。这就譬如冰与水一样,随冷气之缘,水结成冰;随热气之缘,冰化为水。这个真如心叫作妙心,妙字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实相就是无虚无妄真实之相,这就是妙真如心,实相无相。无相就是无有一切千差万别虚妄之相,唯是真实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微妙智慧德相。这正法眼藏是依照真心的大用方面来说,涅槃妙心就是按照真心本体方面来说,实相无相是按照真心德相方面来说,合起来就是根据真如妙心的体、相、用三个方面道理来讲,这个妙真如心真是一种幽微奥妙秘密的无上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叫作法界大总相法门。它是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如来智慧德相。这种智慧德相,不但是佛有,我们众生也有,即心即佛,即佛即心,这就是佛教禅宗的殊胜见地。
  我们要知道,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要我们从眼根与耳根方面,能够得个消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到了摩诃迦叶破颜含笑以后,佛开口说了几句法语,这是以言遣言,无言之道。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有一次,孔子对几位弟子说:“余欲无言。”弟子说:这怎么办,如果夫子你不开口讲话,我们这些小小的弟子们,就得不到教益了。孔子说:不要紧,你们看看天,它日日夜夜也没有讲话么。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走得很好嘛!它一天到晚也没有讲话,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说,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到了第二峰头,才说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尚未悟道的人须凭藉圣者的教法才能断除心智的障碍。等障碍都除去了,也就同样用不着言教了。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各位善男子,一切逆境与障碍,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正念现前和妄念纷飞,无非都是解脱。事情成功或者不成功,都叫做涅槃。智慧的心和愚痴的心,通通都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所成就的法门和外道所成就的法门,同样是觉悟之路。无明和真如,并没有什么两样。那些所谓的戒定慧,和淫欲,嗔怒,愚痴一样,都是清净的梵行。芸芸众生和山河世界一样,有着同样的法性。地狱也罢,天堂也罢,都是本来的净土。有佛性也罢,无佛性也罢,终将一起成佛。一切烦恼,本来就是解脱。以法界本有的宽广如大海般的智慧,照彻一切境界,犹如虚空一样毫无真实可言。这叫做如来随顺悟入圆满觉性的境界。
  这一段,堪称当空雷震,惊世骇俗。我们把这一段和《六祖坛经》中薛简启问六祖的一段经文一起参照学习,看看六祖对此的讲述: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薛简问:“如何才是大乘的见解呢?”六祖说:“明和无明,在凡夫看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有智慧的人了达它的性体没有两样,这无二的性体,就是真如实性。所谓实性,在凡愚身上并不曾减少,在圣贤身上也不会增加,住于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处于禅定之中也不滞空寂,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没有来也没有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一如,永不改变,称之为道。”
  这里,六祖把所有的对待法都回归空性一如的本源,万法自然就和谐起来。就像我们看到《楞严经》中讲到,如来藏到底是空的还是不空的?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都是要超越的。你用任何一种概念,任何一种定量把它标准化的时候,就认为别的是不标准的。而在佛性的状态,没有一个是标准不标准的概念。当你建立一个标准的时候,你就否定了和这个不同的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