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上自下然和尚宣講 ~ 2019年8月11日 「講義」 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
愛染無明悉因顛倒,鼓慢天豐羽,搧欲感快意。
撲一時過癮,旋焚身之輪。
用谷響言音。論四生妍醜。
以妄想心鏡。現三有形儀。
「视频文字稿 ~ 南行法務組 騰字」 昨天講到用無明貪愛之翼。今天講到用谷響言音,論四生妍醜。谷響言音,就是覺心墮在感受之時,都是一切現前的種種彼此對待。用對待的種種心裡面的種種雙峯,夾道的雙峯,在這邊起成的種種回響,就是谷響言音。因為那種心中隨著現在種種阻障之中所激發出來的種種聲音,都叫做谷響言音。 論四生妍醜,這個論,不單只是我們現在彼此互相的談論,而是你根本覺心從此以後就淪為如是四生妍醜。你就淪落在四生妍醜之中,隨他起成種種心中的以為認知,那就是論。妍醜就是好壞,也就隨這四生之中起成種種是好壞的種種彼此的輪迴,彼此的流轉。覺心隨緣到最末梢時,就是如此。因為末梢當前,就是現在隨種種纏境界知,能夠呈現種種境界的種種現前,塵中境界的種種現前。塵中境界的種種現前一定是隨著心中,你隨緣一直隨緣之時,在緣感,在這些世間種種塵緣當前,你發現你心性之中就是如是造作的種種勢力。造作的勢力,永遠難出胎、卵、濕、化,就難出胎、卵、濕、化。 胎、卵、濕、化種種相,大覺心體甘心隨緣之時,就好像你入胎一般,從此以後就好像能夠隨其種種緣分滋生一切感覺,那就是胎。住在如是胎中,如何被如是感受所裹縛,包裹起來?就是卵相。然後你的所有一切感覺就從這邊開始滋潤,在這邊流潤滋發,就是濕相。從流潤滋發之時,就起成化現種種感受,呈現種種感覺、直覺,就是化。 雖然我們隨著胎、卵、濕、化,現在似乎好像報相不同,但是所具的四生之中,但在哪一生中都具足胎、卵、濕、化心中流轉的業力,你當前就具足如是業力。只是哪一方業力強時,你似乎就隨種種胎、卵、濕、化隨他的種種業緣現生,只是如是而已。隨他業緣現生之時,你就以為當下就是什麼?就是有如是實在,就是如是事實,叫論四生妍醜。是好是壞,是現在感覺到的種種阻障,還是現在種種的心裡面的順應,其實都已經是谷響言音,都是背覺以後的谷響言音,從此就在這個上面起成種種沉淪,覺心就是如此。 覺心到末梢時,你就會發現他就是這種相。但是這種相這麼強烈處,如何跳出這些眾生四生之中的種種業力感覺?你要永遠都會明白那就是覺心的作用。因為你永遠不明白是覺心時,但要是背覺,就從此受其勢力。眾生墮在這樣的業感勢力之中,要如何回頭?但要只能肯對面對於大覺,直下都在哪裡?就在認本達本中參。若不是達本,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達本就是什麼?照了自己所有覺心的本來面目。 就類似我講的鏡子照色之時,鏡子一定能夠隨種種緣,起成種種鏡色最末梢的種種舉體呈現。哪怕鏡色末梢就具足四生,種種業感,似乎就有業感的因緣,就有受入胎,就有如是裹袱,就有如是流潤,就有如是化現,就是如此,就是如是業力的這種狀態。 鏡色起來之處,在這種狀態中,業感當前,你要如何消除鏡色的種種這些業感的勢力?明白鏡體就好。當明白鏡體時,你就自然知道鏡色隨緣時就是如是相,就是如是法。古德講:千變萬化,而未離真際。任其變化,任其講到說你到最末梢時,用谷響言音,論四生妍醜,你就不能夠說把你自己就定形在這業力了:「我現在可憐,我就是凡夫現在如是的闇障。」 《諸法無行經》云,眾生過去凡夫之所以不能夠回頭,不能夠發起菩提心,就是因為常常心中有如是的言音。什麼聲音?就是一直告訴自己:「我就是如此,我就是這樣。凡夫就是如此,凡夫就是這樣。」你一直向現前的業感肯定。 什麼人才能夠真正走出過去你以為感覺到,雖然常常告訴自己是無始劫來的種種惡業糾纏?這麼樣強烈的無始劫來的種種惡業糾纏,其實你要跳脫如是惡業,也在當前這一念,當下而已,就在於你肯不肯於面對。是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力量?你可以於當前的這一念就可以從此跳出,從此解脫?那是因為一切法中根本都沒有離開過你本來的大覺清淨。假如一切法中不是從你的覺心之中之所呈現的,你也不可能知道有一切感覺。就算你能夠明白一切感覺,你就永遠也不可能是解脫之相,因為找不到解脫之法。念頭解脫之相、解脫之法都沒有,念頭之中連解脫這兩個字都不可能有,何況你還想要求得解脫? 凡夫眾生之所以心裡面還有在一些苦難之時,心中還有一念善心,一念良知,想要自我求得解脫,是因為他根本心裡內心深處良知、良能從來不肯承認,他就是現在這種窘困的地步,才有那種解脫的發心。所以永遠要記住眼前的千變萬化,講出任何名字,祖師講出這種聲音是告訴你業力的現象,而不是只是告訴你,你只是墮在這裡,這麼可憐。但講到業力的現象,你要是只認業力,不認覺心,當然就違背宗鏡二字,你就不懂古人、祖師跟你講宗鏡是什麼意思。 既然要跟行者講的宗鏡,告訴你達本的法門,告訴你你現在當下的業力呈現,你就要在如是業力當前,就路還家。怎麼樣就路還家?就不同一般過去的凡夫,或者是外道,或者是二乘之人,就路還家就是因為這是業力,所以要改變業力,我要走出這種業力。你想要改變業力,也是業力所起的改變的方法,那你改變的方法也是從這個業力之中所生,其實業運,運氣跟業中的力量還是一樣。佛門中的改變,不是隨你現在的種種妄想妄執妄認,還在上面多增種種造作叫改變。佛門中的改變已經告訴你,你要認得你的本來面目。 為什麼認得你的本來面目?因為你現在會沉淪,都是因為背覺所起的種種妄想,種種造作。你將來要從沉淪之中,在流轉當下能夠跳脫出來,但要從當前的業力之中你要念念之間至誠懇切,你要發出那種願心,發出那種勇氣,告訴自己其實就在這麼強烈的業感當前,他的本體就是你的大覺心體。你只要願意向大覺心體去認,現前的種種業境幻影自然消歇。當他消歇之時,不是說從此以後就像一般人解釋一樣一切都無,消歇之時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會現出這麼樣的境界,原來就是覺體隨緣法爾如是。 鏡子現鏡色時,鏡子從來非色。鏡子從來非色,鏡子跟鏡色從來其實就在那一點上,但是鏡子現鏡色,明明在那一點上,可是會讓你感覺到整個鏡子託起的就是鏡色。你看到鏡色之時,就看不到鏡子。看到鏡色之時,就看不到鏡子,因為你找不到鏡子在哪裡了。其實這就是什麼?這就是鏡性的清明。過去跟你講說你找不到鏡子,你認為好像叫迷失了吧?將來你會知道,原來找不到鏡子,整個舉體,鏡體舉體都成色,這就是鏡明性,鏡子的明性就是如此。 鏡子若是照色之時,還有一個鏡子在那裡,還有一個色,那是二法,就亂了。鏡子為什麼會舉體作色?因為鏡子跟鏡色就在那一點上,根本就是一體,就是一如,當然舉體。說舉體就是告訴你,你要永遠不要只認鏡色,所以方便說舉體。其實舉體都是多餘,因為他本來就是一體,幹嘛說舉體?正在舉體作色之時,你就仿佛好像就到了色的最末梢,就剛講的胎、卵、濕、化,感覺到最色的最末梢,就是隨種種現前鏡色的緣起,種種因緣,呈現種種鏡色中的因緣境界,那種境界,那種感覺就是什麼?就是谷響言音。因為每一個鏡色之中都是夾著他現前的業感變化而問的,那不都是谷響業因嗎?他傳達的都是谷響業因,都是一個一個差別業力之中的呈現,一個一個差別業力之中的強烈。 強烈又何妨?不能現強烈還是鏡色嗎?還是鏡子嗎?每一個呈現時,你就在這感受之中似乎就整個鏡體就舉體就現出差別的種種鏡色的種種氣氛境界,那叫做論四生妍醜。是好是壞,你不就在上面論嗎?在這邊呈現就是論。論,用在這裡講,用在你心性中講,論不單只是講談論,而是論就是告訴你現在沉淪在其中,從裡面所作的一切心中的認為認知。你就是在上面論四生妍醜! 事實上鏡體到了最末梢,其實都是什麼?你要怎麼樣走出鏡色這麼樣強烈的差別?明白鏡子就好了,誰讓你走出來?有東西可以走嗎?有東西可以走,就是二法。有東西可以走,鏡子跟鏡色過去根本就沒有關係。就不怕有任何煩惱,也不怕有任何境界,就怕你不知道是覺心。在這一點上就知道古人講的宗鏡是什麼意思?就是念念達本為宗。 昨天有小菩薩問我:「什麼叫達本?」我也跟他講:也只有中國這些老祖先,儒家啦,老莊思想啦,一直到中國 佛教,佛教到了中國以後。當然大乘 佛法在印度也是講根本本來的自性,但是誰在哪裡開始真正闡明如是達本?是中國佛教,真正發揚光大。因為中國人,中國我們老祖先的心性裡面,流淌的就是念念之間就在達本的智慧之中,為自身建立所有一切中華文化。 什麼叫達本?達本我們不要講得太抽象,達本另外講到一個世間的作用,就是念念可以成就自心,那就是達本。譬如說你看到大山,不要講大山。你看到一個聖賢,看到一個善人,當你看到時,心中起成心裡面的這種好樂,起成的這種景仰,景仰跟好樂其實他就是什麼?他就是一種啟發唉!當你對他有景仰時,表示你心裡面已經對他立了一個目標,那個目標就是本,就是人有所本。本什麼而來,人有所本。這個本,跟達本,跟佛門講的自本來面目那個本相同,只不過一個是出世;一個在世間。在世間的本就是告訴你,當你立一個目標時,就心中必定有本。所以你在聖人面前一瞻一禮,你看到是一瞻一禮,他念念之間潛移默化的將來就能夠轉凡入聖,他能夠成就你現在所瞻禮,所有一切聖賢的一切功德。 你或許頂禮的是孔子,雖然孔子姓孔,但你頂禮孔子的種種過去聖人的種種智慧跟性德,你將來成就也是能夠聖人的智慧跟功德的,你雖然不叫孔,但可以叫孟聖人,可以叫孫聖人,姓氏雖有不同,聖人法中絕對是一。 什麼叫不達本?同樣的一個地方,你看到神明,一瞻一禮,永遠他就是他,你就是你。你瞻禮他,你永遠變得更委屈,更柔弱,只能等著他依賴,這叫做不達本。你成就不了你心中的嚮往,你成就不了你心中的目標,只能阻礙你,那就不叫達本。中國人講的信仰,信仰兩個字,中國人講得最直接了,信必能進,有信一定能進取,仰而能止。你心裡面所崇尚的,所敬仰的,將來你會發現,我所謂的敬仰,不是虛狂的敬仰,是真正發心敬仰的,你將來心性就能夠跟他合二為一,就能夠成就,叫止,叫仰而能止。這是什麼?這是你覺心之中,本來眾生心性中的必然,是根本你覺心之中一定有的作用,這叫性用,自性的性,就是如此。 什麼叫迷信?明明有信的相,就好像你信有國王,信有神明,一瞻一禮之中,雖然有信的相,卻啟不了「信必能進,仰而能止」的作用,你只能在瞻禮之後反而越覺得卑屈,越覺得委屈,只能起無盡的等待,無盡的期待,無盡的仰賴,就失去了性中應該有的作用跟性用,那叫迷信,就是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