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4|回复: 2

[佛法知识] 「自然和尚」《略講宗鏡錄序》第四講(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自下然和尚宣講 ~
2019年8月10日
「講義」
約依處則分二十五有。
論正報則具十二類生。
皆從情想根由。
遂致依正差別。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自生繫縛。
境雖緣改,從不境遷,自覺背覺,虛有輪迴。
解脫無脫,對纏方說,在纏出纏,愚者繫圍。
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
春蠶為化蛾而作繭,蛾者虫我也!
秋蛾以逐明而赴燈,明者見咎也!
以二見妄想之絲。纏苦聚之業質。
凡所二見不出我人,著情想證悟,吐交感蛛絲。
覆惱觸深淵,報難解惡質。
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
愛染無明悉因顛倒,鼓慢天豐羽,搧欲感快意。
撲一時過癮,旋焚身之輪。

「视频文字稿 南行法務組 騰字」
永遠沒有離開過這十二類生,背覺就是十二類生,這不必細說。就講到皆從情想根由。這些都是從情想根由,從情想中變,情想根由在哪裡情想?有的人說既然從情想根由,我又如何斷了情想?你想斷了情想嗎?這一念是不是情想?隨你所指,哪一個能夠跳出情想?都是情想,怎麼斷情想根由?但要知道是覺,覺可以現情想的名字,你怎麼只住情想呢?你要知道他本來面目就是覺,叫斷了情想。
覺一定可以現情想的種種相,覺不會不知道情想的相。不知道情想的相,叫什麼覺呢?但要在覺中現出情想的相,也不是情想,那叫斷了情想。情想就是覺;覺就是情想,那是一如。跟你背覺以後,情想是情想,覺你根本找不到。不是覺是覺、情想是情想,情想就是情想。所以才會跟你講如那些外道小種,一定要熾喧,在那鬧啊,去求靜去靜幹什麼,都在情想。還有一種外道,盤腿打坐取得寧靜,以為入種種禪定,情想,五百世以後再來輪迴。「誰覺得靜?覺得靜的是誰?」
禪門之中打坐,是讓你知道覺靜,覺靜還是情想。你感覺靜,都要告訴自己:「覺靜的是誰?」不住於靜。靜都可以不住,將來慢慢就會發現,你覺得亂,也知道「覺亂的是誰?」你也不隨於亂。將來慢慢自心所起的一切動靜都一如,你才慢慢體會什麼叫做禪境界。也就是《楞嚴經》講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現在教你什麼叫做冥想,很多現在教人打坐參禪的,冥想。還冥想?冥想不情想?就算想到你現在人都會飛起來,你覺得會飛啊?將來就覺得會沉。外面現在不一天到晚在教冥想,或什麼境界嗎?還要幻想練氣,小周天,身體輕安,都是想啊!,練氣練到最後,會有剋傷的,因為你以為你在練?《法華經》講,眾生處處著。你以為在提氣調氣,其實已經動到意根,一直在訓練、一直在放縱意根在那邊帶著他。剛開始從意根帶氣,你以為氣很順,其實是意,你還順你的意而已。將來要不順意時,因為你把意根跟氣都搞不清楚了,將來不順你的意時,氣就亂了,所以有很多調氣練氣的,最後都氣血狂亂生病。突然發現,因為過去就是一直用這種情執。
佛門之中,真正道家里面,練氣不是提氣的。誰跟你說周天是提的?他心平氣和,你心平之時,氣脈之中凝結,你都不會妄住氣脈,那就不是帶意了。還有還著意根之中那種蠢動的,都不叫做調氣,你叫做放縱於意。現在練氣的,根本不知道我們過去祖先,就是道家真正明白如是氣的人,他們過去是怎麼調身調氣的,何況還會知道佛門中講的心地?那是很可怕的。
光一個氣跟意都搞不清楚,同樣的,你以為情想修行,什麼打坐參禪,完全動的就是意根。你不過意根給自己一個相,那叫什麼?那叫清淨。意根一直抓著一個相,叫清淨。那你就一直在潛在意識,就是在滿足,就是在圖謀,就是一直不斷在這上面貪婪,在這邊浸婬如是清淨的感覺而已。總有一天,感覺越來越膨脹,越來越膨脹,你突然找不到那一念清淨時,你就突然心中狂亂而亡。所以為什麼講說,修外道定的,說他覺得有所清淨,突然一念狂妄之時,直墮地獄。
一心想:「他修這是福報啊,至少有福報,幹嘛直墮地獄啊?」跟福報不福報兩碼子關係,他心中一下子突然大亂,那種就是地獄,跟他有沒有福報沒關係。守不住,心中大亂,突然找不到心中清淨,就馬上大亂。這種譬喻大家都知道,平常生活之中,你看過去皇宮貴族,生在皇宮裡面享福享慣了,突然國家要是變動了,兵亂了,他碰到動亂,叫他出來逃難的時候,上廁所吃飯都覺得不方便,好辛苦喔!這麼辛苦!這種苦給一般老百姓他都不覺得苦,他們還覺得去郊游呢!但他們覺得好苦,備受煎熬。
有的時候你沉迷在一種境界裡面,其實你已經動到了意根,一直在享濁心裡搞不清楚了,都叫做情想根由。遂致依正差別。導致你依正差別。像剛剛講的十二類生,胎、卵、濕、化,你也想到,他就是情想根由不同,你就發現這些依着,依就是依報,正就是正報,就有如是差別。因為胎、卵、濕、化都有如是差別,就如是胎中,就是胎中的氛圍,胎中的感召;卵中就卵中的氛圍,卵中的感召;濕就濕中的氛圍,濕中的感召,濕中的世界,就如是起成依正差別。你在心性之中感受的胎、卵、濕、化四相裡面都能分別將來的氣氛氛圍,甚至於在氛圍裡面也能夠體會變相,變相就能夠感受世界的種種作用,世界交替界限的作用。
明白世界作用,你才會真正知道你現在看的世界到底在哪裡,將來的世界又在哪裡?不就是你心中一直執著的如是交替,那種界分,那種所習慣的那種氛圍,雖然那種氛圍還沒有現前,你還不認他是世界,可是將來現前的時候就是你眼睛看到這一切國度。你說:「這些國度是世界嗎?也不盡然,因為你的業報不同,感受不一樣。我們同樣對著國土,但我們業報不一樣,我們看的國土還不一樣,還有別業。所以永遠知道世界是假,你現在心中的作用是真。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自生繫縛。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根本不遷境。不要說覺心之中能夠立一切境根本不遷,也告訴你境從來也不遷。為什麼境不遷?境不是境界在遷境界,境界哪有遷?境界就是一個一個現在你說的一切覺心隨緣的任何境界,他就是一幀一幀現前的境界而已,哪有遷?下一個呈現時,你以為有變?你以為有變,你以為是上面變到這邊的嗎?上面根本不會變到那邊,上面會變到這邊因為上面已滅。
古德肇祖,就僧肇祖師講的物不遷論。就告訴你根本靜,哪有遷?但是我們老是覺得境遷。不但覺得境遷,「境遷」兩個字在我們心中起成多少剛強的業感,就老是以為我在轉變境界,一直極力我被境界轉變。在這上面永遠難脫於現前於種種眾生國土世界,難脫如是種種縛著,業感眾生,就永遠在這上面,業感於眾生相中、於國土相中永遠以為是實,因為一直是在境界上面為自己所遷,或自己來遷種種境界。這三因不生,三緣斷故。菩提心自然顯現。
所以就在這上面你以為有境遷?境根本不遷。不要說你覺心不遷,覺無所謂遷不遷,覺在覺這個境,跟在覺那個境,覺都是一覺,從來不是二覺,所以覺不能夠遷。現出的境哪裡有遷?現出的境,他現這個境時就是這個境,下一個境現前時,雖然似乎有變,但是下一個境就是下一個境,他不是從上個境遷的。不是從古而來;也不是從今而去。不是從古來,也不是從今去,所以遷。
不遷之中你卻妄起遷動,妄起遷動就是什麼?就是妄生相續,妄生相續就是妄生繫縛。要你知道不遷是什麼意思?讓你知道不遷,是知道當下覺心的靈敏,覺心的作用,覺心的擔當,那叫達本,那叫悟宗。
悟宗就叫宗鏡,明白如是宗鏡,就根本的鏡體之中能夠現出種種鏡性莊嚴,但是任何的鏡性千變萬化一切莊嚴,都要向你的根本的宗本上認。所以講宗一定要講鏡,宗鏡錄的這兩個字。鏡是什麼?鏡一定有萬化存在,鏡一定有照臨當下。要講到覺,覺鏡呢?知道萬化才知道照臨當下。
聽這麼多這種聲音有什麼意思?聽多了你就能夠老老實實就在你現前的變化裡面,願意肯於思惟宗鏡,願意在根本宗,本來面目上的宗,念念起成大照,已經起成鏡性了,然後看盡千變,然後能夠擔當萬化,你是深入宗鏡的人。
現在有人說:「佛法不是宗教。」對吧?現在有很多人都講:「佛法不是宗教,他是個教育。」胡扯!佛法是宗教!他才不是教育,你說他教育誰?他叫你達本。這個宗不是宗教,連中國字都沒有讀好。宗者,本也,叫你認本為宗。佛法不是本嗎?一切聖賢,教育一切眾生所有的行持,但只達本,本立而道生。不立本,妄說教,什麼教育?你能明白本義後,才能夠起成種種教授,那才叫做宗教。達本而教,叫做宗教。一切世間其他的所有一切民間信仰,他不能堪稱宗教。唯有佛教,唯有老莊,唯有儒家,可以但稱宗教,只有佛家叫圓滿宗教。
連名字,中國字解釋都錯了。我們還有祖宗,我們人倫之中還會認祖歸宗,認祖歸宗的意思在人倫之中,你就能夠秉承家業。佛門心性之中也要認祖歸宗,認什麼祖?認你心性之中的根本作用,認你心性之中的本來面目,認祖歸宗,那是真宗教!不認如是本,根本起不了任何教育。離開本中才說的教育,那是什麼教?教到最後,連比丘應該是誰薙的都不知道,韓館長可以薙比丘?一個在家女眾可以幫人薙度作比丘?這就是那些人所說佛門不是宗教,是教育,教育出來的邪魔外道。
他說:「我沒有收過徒弟,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收徒弟,所以跟我在一起的悟字輩的我的徒弟,那些比丘是韓瑛韓館長收的。」從年輕講到現在。光講這句話,你等於是在羞辱印光大師唉!印光大師會跟你講在家女眾可以收比丘?因為不達本故,最後念佛都會認為是基督耶穌,穆罕默德,阿拉。你為什麼還有基督耶穌、穆罕默德或者是阿拉呢?潛在意識一定還向心外的種種力量攀緣,老是把攀緣的種種怪力,以為就是你現在認為的種種佛名!你根本不知道佛名是以心印心的根本達本的教授。
用這種人的知見說佛門不是宗教,那真的是從此以後,中國字的宗教二字從此被人曲解,以為那些民間信仰叫宗教。光宗教的名字,名跟字都曲解了,你說將來大家在一切字相之中還能找到什麼道理?一切經文沒有離開過字相。這是帶過來的話,意思就告訴你佛法是宗教。
佛法是宗教,師父不是叫你們去跟別的什麼聲音死磕,跟他們在那邊鬥爭,而是要你堅固相信這是宗教。因為相信這是宗教,從此以後念念告訴自己:「我學佛法是宗教。既然叫宗教,達本惟要,其他根本則非真。」這是真宗教。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自生繫縛。我解釋:境雖緣改,但從不境遷。他不是從緣改的,不是從境遷的,他不會變。自覺背覺,因為你忘記了覺心,才虛有輪迴。一直在這邊以為是受這些境界的種種牽引相續。解脫無脫,解脫跟無脫兩句話,有解脫跟無解脫。對纏方說,是跟纏縛的人說的,說有解脫或無解脫。在纏出纏,愚者繫圍。說你是在纏還是出纏,不過就是什麼?就是愚者,還在這邊不斷地相繫,不斷地自己在這邊圍繞而已。
那什麼意思?就告訴你將來解脫、不解脫,說在纏、不出纏,不是真有個纏可出,有個出纏的境界,或真有一個纏幫你綁縛在一種纏中纏裹的境界,而是要在是纏,是出纏,你都知道是根本覺體的境界。你明白是覺體的境界,叫念念達本。給你一個名字,叫做纏縛,你也要達本;給你一個名字,他突然變化一個名字叫做出纏,你也要達本。你不但不被好像出纏,或者是解脫的名字被他蒙蔽,將來也不會被纏縛,或者不能解脫,無脫之中還受他的妄想。
這就是《楞嚴經》中說的:自心不取自心。你自心再也不能夠為你作障,自心所起一切都不能為你作幻。為什麼能夠自心不取?自心不取不是有個力量說:「我不取。」我想要什麼,說:「不取。」有個念頭起來:「我不要,我要棄捨。」有的人說:「你心裡想什麼,不要理他。不要理他就好了。」假如不要理他是大教的話,大家早就「不要理他,不要理他」,都已經成佛了。你能有辦法不要理他嗎?你有什麼方法能夠在你感受最濃的時候,業力最強的時候,捨棄每個念頭都不要理他?不可能!怎麼可能不要理他?因為他已經完全佔據你現前的種種心意識了,怎麼不要理他呢?「不要理他」都是理他。就如《楞嚴經》講的無著,無著就是因為著,你才說無著。「不要理他」你都自在,不必迴避於他。
怎麼樣才能夠真正去參呢?從剛開始理他、不理他,甚至於講到不要理他都知道「覺得不理他的是誰?」然後你好像整個被他占據,你也是咬著牙體會「覺得的是誰?」還有一個就是不能夠臨時抱佛腳,平常在一切動作之中,哪怕是吃飯,哪怕是摸冷摸熱,哪怕是行持的時候是軟是硬,你都要提起一個「覺得的是誰?」假如你真的不能那麼微細,那我只能教你最快的方法,捷之又捷,就是能夠幫助末法眾生最大的方便,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一定要注意,你念的時候怎麼念?要清清楚楚看到你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
這樣講完,聽得懂的就已經知道,方法其實都是一樣的。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潛移默化,因為念的是聖人的名字,所以當下可以幫助你在凡情之中潛移默化,更增具聖人的氣氛,他能保護你。再一個就是明明白白看著這一念阿彌陀佛時呢?就類似我明明白白看著冷熱一樣。總有一天,你心中所念的佛,因為明明白白看著,將來明明白白的心要是慢慢慢慢在你心裡面慢慢清楚,慢慢慢慢的體會強烈時,突然會發現,你會站在明明白白那念心看著所念的佛,所以才會有最初念佛的時候那句話,原來有一個「能念的我」跟「所念的佛」,那就是最初的出離,那是最初的根塵,那是最初的能所。
現在跟你講的一切感受吃飯完全一樣,中午吃飯不是講過什麼香道、茶道,如何在舌根之中辨析味塵?作用一樣,只是用其他的方法,你要用自力不斷的堅持成就。唯有念佛,還有他力護持,沒有完全是他力,因為赤誠是自力,但是念佛當下,那佛號名字之中還有潛移默化,他還能保任你,這個才是至誠懇切老實念佛。這念佛之中沒有半點委屈。不是等著佛來接,絕對不是這個意思。你明白如是念佛之時,就會發現他是以覺印覺,在你心中就能潛移默化。將來你在明明白白心中他就不是在過去只是永遠墮在塵中的執著,他都根塵分離。你能夠最初體會到根塵分離,能夠照見能所時,你都已經不是一般的凡夫只是認為「哪個人來接我」這種作用。因為你那一句「還有個佛來接我」,就知道這一句話之中,說「我、佛」的那塵中的氛圍跟卑微有多深厚?那叫成鏈幻想。
念念之間心中的提攜,念念之間這一句佛號之中不斷在你智慧的長養,那不叫做諸佛來接嗎?那才真是諸佛來接,那才是真接引法門。所以,大覺心性之中就有一種相,叫做接引。覺心要是不能接引,叫做覺嗎?覺心你看到大山,心中不能起成大山的氣氛,叫做覺嗎?覺心看到聖人的名字,你心中不能起成聖人的覺照,叫做覺嗎?
只是一般凡夫,過去貪、瞋、癡三毒重故,明明覺心之中早具接引功德,但因為三毒太盛,你自閉如是接引作用。所以有的人看到大山,只覺得卑微,只覺得望塵莫及。有的人看到大水,只能覺得太浩瀚了,我可憐。這裡面沒有接引作用!為什麼沒有接引作用?這叫覺心闇昧。要是覺心不闇昧的人,就有接引。你看到大山,應該潛在意識就有大山那一念中的洗禮,怎麼會沒有呢?這都還不要講得太深太玄,明白心理學的都知道,應該有啊?那是真接引法門。
要是真的明白如是,你會好好老實念佛,再告訴你就要明明白白看著這句佛號。古德不都叫你這樣嗎?叫你這樣明明白白聽著這句佛號。為什麼叫你明明白白?因為一般末法凡夫,只是叫你念佛,雖然他能潛移默化,能開你智慧,但是一般凡夫因為自心的障閉太深故,一時難以體會。但有一點點佛名之中的一些潛移默化的世間感中福德的轉變,但於出世法中的當下體會似乎不太可能,遙遠,所以更加方便叫你看著那句佛號。
你要是真正老實這樣子體會,總有一天,就像平常南傳修的法門是一樣的,就是我們平常參禪,在那參誰說誰受是一樣的作用,你突然就會站在明心之中。因為過去看的時候,以為現在都是念佛,後面提一個看著的心,將來久而久之,突然後面提的看著的心會力量比較強,念佛的心變成平常。再久而久之,就會全住在能看的心,看你念的佛,你居然可以看到你覺心之中有一個能念的我,跟所念的佛,當下能所都清清楚楚。剛開始知道能所清楚時,反過頭來,也就是初機行人最初體會根塵剝離時,剝開時。根塵剝開還是最初,將來告訴你根塵還是虛妄,但這後面再說。
今天不管將來我把這經講完以後,你說:「師父,我要怎麼用功?」聽經,目的只是要你習慣師父告訴你,你心中應該有的一些理路架構,平常用功,念佛!這也是我一直教你們的念佛。因為念佛,可以保任。就算你今生發不了很大的決定心,因為常念聖賢名字故,他的心裡面還會有如是氣氛,那叫什麼?那叫如染香人,你還能染到如是香,將來還能起成如是香光莊嚴。你去染啊!過去染是流轉,現在是教你如何向聖性去染,因為能染都是覺心的作用,妙性,就是要讓你如是作。
下面你會發現那一念心中,我說的發心是你要觀察那一念心中,在塵相之中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他如同春蠶一樣作繭,似秋蛾赴燈,我解釋:春蠶是為什麼作繭?為化蛾而作繭。蛾是什麼意思?虫我也。虫是什麼意思?蠕動為虫。蠕動什麼?你老是在用「我」字上面蠕動,你就是個虫我。我們念念心中潛在意識就有一個虫我,一天到晚就在一個自己把自己裹起來,自己作繭自縛,都像化蛾。化什麼蛾?化我中,圖那個我,越來越卑劣的我。你的心裡面不都是這樣子的嗎?你每個念頭都在作繭。每個念頭作繭的目的是什麼?都是執著我,化下面那我,化蛾為我,化虫我。春蠶為化蛾而作繭。
秋蛾以逐明而赴燈。秋蛾呢?以逐明而赴燈。秋蛾現前,我現前處,你覺得有明的,現明白的,就追逐你心中以為的種種感受清亮。逐明而赴燈,然后被清亮所燒燃。清亮,其實心中感受的清亮,用中醫來看其實就是什麼?你身中的慾火啊!你老是捉著感受之中以為清亮的追逐,中醫就告訴你將來一定上火,就是如此,你會發現心中就是如此。
以二見妄想之絲,纏苦聚之業質。我解釋二見都不出我人,就是「我」字,就是我人。我人就包括斷見、常見,有見、无見,都是二见。但斷見、常見,有見、无見,誰在分斷常?誰在分有無?就是我之中的我想、人想。人想不是真的不是別人想,就从我想。我想分人,分種種對待,就是人。就算是無二見,那个丝是吐絲,就像作繭一样的吐種種絲,然後把自己裹在一起,纏苦聚之業質。
苦聚,哪個是苦聚?妄執為苦,因為明明之間就在這些妄想之中你一直執著,那就是苦。所以,四聖諦之中苦、集、滅、道。苦諦,不叫你知苦、斷集。知苦怎麼知苦?現在的人告訴你:「哎呀!現在的人間好苦哦,我不要再來了,你就要知苦啊!」這叫知苦啊?這叫委屈,拿這種委屈心向大道啊?誰跟你講這叫苦?「我人間好苦」這一念心都是妄執。
知苦、斷集的知,既然叫勝諦,一定不是凡夫動用的任何凡情知見,那又如何吃苦呢?你要觀每個念頭起處,明明是覺,你就起成妄執,在妄執之中起成種種諸蘊,感覺有種種力量的諸蘊,那就是苦蘊,那就是苦執,所以我才知道苦是從這裡來的。然後就從這些諸蘊,諸蘊之中苦苦相逼,就是力量一直不斷的相逼,苦就在那裡,那叫知苦。假如你真正知道這叫知苦,就那一念「人間好苦哦」,這一念你不知道你還有苦蘊嗎?
誰告訴你用這些聲音叫知苦的?是要你剖析心境,剖析現在所有的一切情想,知苦吧?明白苦蘊,明明是覺中起成的念,你卻忘記覺時念就變成了種種力量的蘊集,種種執著的蘊集,那是知苦的開始。明白時,從此以後在覺心現感覺時,你不是像過去一般的不斷的積聚如是力量,不斷的集中如是力量,所以知苦受當下一定斷集。你心中就不是這樣子招感,就不是這樣子醞釀,就斷集。
要知道不是如是斷集時,覺心現出念時呢?覺心現出念就是覺。覺心雖然現出念,彷彿就有念頭的名字,其實念頭的名字就是覺。所以你已經不會墮在苦中的妄執,也不起成妄執以後根本無明的種種蘊集,那就是證滅,從此寂滅。
體會出覺心的根本寂滅以後,在每一個念頭起處,你才能夠堅守你根本心中的清淨,念念回入你本來的面目,修道。
四聖諦中連道滅都還不知道,根本不能修。反過來說假如現在在一切法中,連覺心清淨的感覺,一點最初的認知都沒有,你根本起不了信心,永遠起不了信心。你問:「師父怎麼起?怎麼能夠有認知?怎麼能讓我知道覺心的清淨?」沒有人能夠幫你,如人飲水,你自己好自參之,參久了就是你的。我已經告訴你覺心都在,你只是習不習慣回頭去參。回頭去參,不是有個東西被你參來,而是你回頭去參,認本而已,本來就在,從來不離開你。只要肯認,你就能夠品出滋味來。不肯認,你永遠就是凡夫。不肯認就一個相,不肯認時就是打散在現前感受,你永遠告訴自己:「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會。」你就永遠不會,你知道嗎?誰讓你不會的?覺心很公平,老老實實,你願意不會是不是?覺心就會為你呈現「你永遠不會」。覺心幫你呈現「你永遠不會」,覺心也不是「我不會」這句話。可你卻一直甘心就在這些話中永遠流轉,那叫可憐!
我講到:凡所二見不出我人,著情想證悟,吐交感蛛絲。著着情想之中的證悟,證是明明白白,心中有所體會。你拿著情感當成心中有所取,有所得,叫情想證悟。然後一直不斷的吐,在裡面吐,交感,互相交感的蛛絲,就像蜘蛛絲一樣一直排一個網,把自己網羅其中。你現在就是這樣,每一個念頭都是如是。
覆惱觸深淵,永遠墮在惱觸的深淵,然後報難解惡質,報得的就是難解惡質。只要覆惱觸深淵,背覺就是惱觸。有的人說:「釋自然,你講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就那幾句,你要體會得了,我就不講。就那幾句就是一直不斷的體醒你,有的時候我講了下一句你就忘記了我前面講過哪一句。
像《楞嚴經》講的十二類生裡面,不是常講到蒲盧跟螟蛉子,蒲盧是蜂,螟蛉是蛾。蒲盧不會產子,抱的是螟蛉的卵,他不會產卵。抱回去以後,蜂對著這個卵用念力告訴他:「類我!類我!」就是:「像我!像我!」類似的類。「類我!類我!」這個卵孵出來就是蜂,所以叫螟蛉子。他沒有抱回來,生出來就是蛾,就是蟲子——娥,就是螟蛉。這就是十二類,世間上有這樣的生物,表示什麼?表示你心中就有如十二類生,你一天到晚這種聲音告訴自己:「我不會,我不會,我不會……」本來是靈明的覺性都被你變成了不會。換過來呢?反過來呢?你不但把那些煩惱的種子到前面來告訴自己:「我要覺悟,我要覺悟,我要覺悟……」總有一天,就在這煩惱的這卵子上面開出來就是覺悟的種種成就,意思就是你自己不出如是聲音,不出如是願力,所以甘心永遠流轉。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緣,還有最後咱們僧俗、師徒一場,假如這樣聽完還不用功,將來生中不知道還能見不能見?你說:「用功好像很抽象,或是怎樣用功?」你只要提起一句,你只要提起兩句,從開始一句兩句不斷地每天有個聲音告訴自己:「要提起!」你現在覺得茫然中,總有一天會打破這茫然的。你回去一句都不提,只想著「怎麼用功啊?」這一句永遠讓你茫然,你就是那個永遠抱過去就是生那個,你把什麼聲音抱過去就生那個:「我怎麼開始啊?」你永遠不會開始。你永遠不會開始,有大過失啊!將來你到閉眼睛都不會心裡面覺得坦然、覺得自在的,所以一定要做!
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都用無明貪愛,永遠飛撲在無明貪愛,就像秋蛾一樣,無明貪愛之翼。翼,從羽從變異的異,才能夠羽,羽化的現象,都從變異中變化。中國人有時候用字,光這個字,不要只想著異,翅膀而已,飛撲的翅膀,那羽異之中有種種差別,羽化當前有種種變化。就是遨遊在如是變化裡面,你似乎才有感受到叫做無明貪愛之異。在這上面,撲生死之火輪。永遠就在這貪愛之翼,永遠找到只是感覺之中的靈明,感覺之中的光芒,那種惡毒,那心中的溫度,其實都是將來焚身之火,其實將來都是要你法身慧命的種種烈焰。後面叫做撲一時過癮,撲你一時當下的癮,然後旋焚身之輪。
解釋這個完了,似乎我講的解釋,用這個名字解釋以後,又把你帶進了好像只是在對你述說眾生的這一些無明,好像你又帶進只是在解釋?錯,用這種聲音,我只是讓你習慣,當我在為你述說眾生這些可憐無明時,你要回過頭來馬上擔當,原來現無明那些可憐就是你的根本本來面目,忘記了他,就是種種貪染貪愛之翼;要明白覺心之時,就知道覺心隨緣到末梢處,就如是種種變化。
要怎麼樣走出現在的無明貪愛之翼?就要在無明貪愛之翼當前,還他本來面目,就跳出無量劫來這種千古沉冤。你自己搞錯了,所以永遠受如是冤屈,流轉至今。將來明白是覺時,你一樣知道覺心到前時就是如是相,他能變化成,似乎就有染著,就有取著。覺心要是不能取,叫做覺嗎?覺一定能取覺。覺心要是不能染,叫做覺嗎?覺一定能成染。
就好像心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過去講這染是流轉,將來你要是證得菩提時,不能夠在覺心上擔當他能染成諸彩色,根本還叫做是凡夫,你根本不證菩提。過去成就諸彩色就是流轉,將來成就諸彩色叫做大智。那時候成就諸彩色時,他一定知道成就什麼?什麼顏色是惡;什麼顏色是善?什麼顏色惡中就是地獄;什麼顏色善中就是天堂?為什麼能夠成就種種彩色?能夠成就如是色彩的,非天堂非地獄,但他會跟你講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那不就是分布諸彩色嗎?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其實你覺心是哪個報?你的根本大覺是哪個報?
你不能說:「根本大覺不是什麼報,所以我就不怕惡報。」那你就是地獄眾生,誰跟你講不怕惡報?誰告訴你背覺你就一定是善惡?明明白白分布諸彩色,種種色彩。你要明白是覺,當然根本不墮善惡。根本不墮善惡,也就根本不必跟你說。但是明白是覺,一定明白善惡。不是說明白是覺,善惡無所謂,混濫!越明白是覺,行為越謹慎。我說的謹慎不是刻意的約束,是真正流露流出之時,你就會知道他就像伏羲跟女媧一樣如規如矩。
老子也講,真正大道,正道之人,你所見他之時,舉手投足都是善法,舉手投足都攝人心,舉手投足都成規矩。不知道原來他是道心的人:「哦,原來這是規矩喔?我要開始學他規矩。」你只是學他形狀,亂之始也!學他形狀沒有用啊,學他形象,最後只是樣板,最後沒有用,還是流轉。
明白大道一定懂得規矩,是好是壞不是分佈諸彩色嗎?我能知道什麼惡就有惡報,但我明白是不是我墮惡道,我明白是不是我還在這邊一直擔心流轉於惡,我還有半點希求,或半點染造於惡,根本沒有染造、沒有希求才叫明白。這是你將來要知道覺心的清淨,覺心應該是這樣子:明白之時,就像鏡子照色,叫鏡明處。鏡子照色的鏡明處,他有半點鏡色的種種希求跟流轉嗎?沒有,但是這沒有半點鏡色希求跟流轉的鏡明處,處處是色,他能知道一切色。處處是色不是讓你流轉在色,他是讓你明白呈現惡有惡色;善有善色,所以後面講不是不報,因緣未到。一定報,為什麼?覺心一定報。
《楞嚴經》才會說,釋迦牟尼佛過去敲魚頭三下,今日頭痛三天。過去讓出家人吃馬麥,所以今天他受馬麥三月。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還是如此唉!所以說他受報嗎?你不能妄說釋迦牟尼佛有受報。覺心要證得如是覺,叫做大覺,叫做成佛。覺心看到頭痛之時,覺痛、覺不痛,就是頭痛跟不痛是不是都是覺?他已經證到覺,在現痛現不痛時,根本不是墮在痛跟不痛中說痛不痛的吧?所以不能說這覺,這叫做佛,這叫釋迦,你不能說釋迦在受,但是因為他是覺心,所以他會跟你講為什麼他現在現痛?過去敲魚頭三下,今天現痛。但我們有這種智慧嗎?你現痛就是痛,現不痛就是不痛,永遠就是分別。
為什麼維摩詰說世尊現病,你不能說他有病?為什麼聖人叫示病?他就是示病啊,因為覺心覺得有病之時是覺,覺心無病還是覺,永遠就是在覺心看有病、無病,你不能說覺是病非病。因為覺不是病,不是不病吧?但他一定能現,為什麼能現呢?過去因緣,就算你成為無學,必還生人長期宿債。只是還的時候,我要是真正已然證得如是菩提,證得如是大覺,你還的時候還是拿你現在還債的這些作用,本身故事教化於人,告訴你因果絲毫不爽,一定會現。不是你成佛之時就不現,照現。只是你成佛之時,覺心不能說他墮,不能說他受,但他一樣給你現,為什麼?你過去造的業一定要現。
安世高祖師,還人三條命。你說他真有還嗎?夢中似乎有還三條,當然要還!但是這夢中的過去託夢中的夢因,一樣在夢中要現,還是要還吶。意思就是告訴你,你不要以為說覺心,這惡就可以做,做了就受,照受。不是你明白覺心,善惡自在,你就不受果報,錯了,照受!就怕果報現前時,你根本不知道是覺心,不要太過瀟灑。
現在那些人講的:「要敢修大圓滿,要敢承認自己叫混蛋。」這胡說八道的事,幹嘛要承認自己是混蛋?混蛋就是混蛋,幹嘛要敢承認?真正向道的人,不要說向道,向善的人,知道自己是混蛋,他就一定痛改前非,不要做混蛋。從來沒有說一個向善的人,從此以後我甘心叫我是混蛋。完全是不同的心性中的造作曲解,但是現在有多少人喜歡這種聲音?太自在了啊!這個人,我不怕他罵我,我每一次都講他的名字,把他的名字搬出來——宗薩欽哲!他現在很有名,香港或其他地方,外國人很多人學他的,他也不是出家人,在家人,叫仁波切。這次大寶法王出事情,就是他在中間作皮條客的。但是現在都學這種法,跟這種聲音相應的太多了。
今天跟大家講的就是,永遠要相信,漢傳佛教講的大乘佛法,直下要在心性之中現前的每一個業力因緣之中,直下去體會業感因緣。你要真正知道虛妄根塵,你要知道這些煩惱的根本,在哪裡說顛倒的?怎麼樣輪迴顛倒的?明白如是虛妄根塵,就連後面「承認自己是混蛋」這句話虛不虛妄,自己都知道。他在哪裡顛倒,你自己都能分別得出來。
這句話之所以會顛倒,就是什麼?根本沒有修過心,根本不認覺,根本不在覺性上參。你要真正明白是覺時,覺得混蛋、覺得不混蛋,你早就超越混蛋與不混蛋的名字,幹嘛還要自己承認自己是混蛋?他早就超越混蛋與不混蛋的業力,早就不在受如是過去的纏縛,你幹嘛還要向回頭去認?要向回頭去認,那完了,假如有的人有一點世間的四禪八定,突然能夠知道他前生三生之事,他前生是一只豬,那完了,下座以後,到處跟人家介紹:「我是豬。我自己承認我是豬。」那是夢啊!人家就會告訴他:「法師,過去是豬不可怕,現在你是豬啊,那才可怕!」你現在比豬還要豬嗎?那才是真可怕。
這是要大家自己仔細去體會發心思惟的,不是在真正覺心上體會的任何聲音,講的那些好像自在瀟灑的聲音,都是惑著,都叫魔說。真正懂得向道的人,只有老老實實,根本不會好樂這種無明聲音。假如對這種無明聲音,突然覺得歡喜,你要警惕。要為自己冒冷汗,我怎麼還有如是業力?這才是你自己才能夠保證這一生的善根,不被魔力所侵蝕!

阿彌陀佛!

「補充教材」
《楞嚴經》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自心不取自心。
僧肇祖師云:物不遷論。
心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