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851|回复: 2

[其它话题] 杯渡禅师及其与湖北监利天竺山北洲寺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杯渡禅师及其与湖北监利
天竺山北洲寺的故事

作者:任茂礼

杯渡禅师为南北朝刘宋时期来自天竺的佛教僧人,“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大藏经·梁高僧傳·卷十》)。而“杯渡”与湖北监利却有一段特殊因缘,据清同治《监利县志·北洲寺碑记》载云:“迨后西竺僧普慧杯渡江上,飞锡峰头,炉无火而自燃,泉有宝而常聚,迄今乡人犹啧啧以为美谈。此天竺山北洲寺之所由名也。”这段记载至少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和留下了一个悬念。
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杯渡游方监利不是无缘无故而来,而是运用神通有所指向而来。碑记“飞锡峰头”,是说杯渡用神通导向来到天竺山北洲寺的。据说杯渡游化四方,凡测度胜地的时候,常用“飞锡”神通,就是把袈裟包裹锡杖扔向空中,锡杖飞向之处便是游化之胜地。杯渡禅师既然“飞锡”而来,天竺山北洲寺必是胜异之地。此外,“炉无火而自燃,泉有宝而常聚”,也是说杯渡运用神通的事,据监利县《周老嘴镇志》记载,天竺山北洲寺至今有“百宝泉”遗址尚存。二是北洲寺古为“马伏波祠”(祭祀汉“伏波将军”马援),自杯渡驻锡后遂更名为“北洲寺”;北洲寺所在地更名为“天竺山”,且天竺山所在地亦取名为“天竺村”,一直沿袭至今已1600余年,纪念天竺圣僧杯渡的文化主旨鲜明久远,说明杯渡曾在这里游戏神通,传播佛法的影响之大。
至于一个悬念,即天下之大,天竺圣僧杯渡禅师为什么要“飞锡”来监利县天竺山北洲寺呢?有何大事因缘?恐怕至今世人不明。其实答案早已于1560年前伏笔在杯渡的传记中。《大藏经·梁高僧傳·卷十(神异下)杯渡》:“至南州杯渡,期当骑兰之日。尔日早出,至晚不还,陈氏明但见门扇上有青书六字云:‘福径门,灵人降。’字劲可识。其家杯渡遂绝迹矣。”“南州”,指楚南之地,晋时荆州亦称“南州”(见《晋书·羊祜传》)。监利旧时属华容县,华容属荆州,旧华容县的县城古名容城,就在天竺山西南。20185月,天竺山北洲寺出土石碑一块,碑铭文云:“天竺山北洲寺,古名容城北门古寺。”因此,此“南州”当是指杯渡驻锡天竺山北洲寺附近的荆州华容容城古治一带,且杯渡于荆州其他地方并无行迹。“福径门,灵人降”,径,疾也。灵人,指大福大德的人,也指神仙。是说大福很快就要降临这户人家,出一个大福大德如神仙般的人物。“陈氏”指陈姓人家,具体陈姓名谁没有记载也无从考究。“杯渡遂绝迹矣”,是说杯渡在为陈氏人家作“福径门,灵人降”之悬记后便离开了。由此可见,杯渡之所以“飞锡”天竺山的“大事因缘”,就是为容城古治陈氏人家将有大福大德的雄杰出世而“显现神奇,遥记方兆”的。因此,杯渡在完成了为灵人降世提供必要环境,传西域佛法,建佛教伽蓝,并“遥记方兆”后即行隐退了。就在百年后的梁武帝大同四年(538),果然有人天景仰的高僧,人称“东方小释迦”,后成为佛教天台宗祖师的智者大师在容城古治陈氏人家降诞,法名智顗,俗名陈德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云 :“天台山修禅寺智者禅师,讳智顗,荆州华容陈氏子。”
陈母智者大师前,曾夜梦五彩祥云萦怀,又三梦口吞白鼠。智者大师诞生之夜,室内无灯自明、光照粲然,直到隔天早上。正当陈家为再度添丁、准备杀猪宰羊大事庆祝一番之际,意外发现火灭汤冷,始终无法生火烧开洗猪羊的用水。适巧,当时有两位僧人扣门相告,对陈父起祖公说:善哉善哉府上公子宿植德本,日后将出家为佛门龙象。大师相好天生,眉分八采,目耀重瞳,有古帝王之相自幼卧便合掌,坐必面西。稍长,大师一见佛像便虔诚礼拜,每逢僧人必恭敬以待。七岁时,大师随母北洲寺礼佛,得寺僧口授《普门品大师将读过一遍即能背诵,开显宿慧!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净土宗十三祖师印光大师说:智者大师乃“古佛应世”。天竺僧杯渡禅师飞锡天竺山北洲寺,可以理解全程是为了智者大师“古佛应世”而来。而且据杯渡传记记载,杯渡禅师在来监利天竺山之前,还专程去过浙江天台山。至于为何去天台山,去天台山干了什么均无记载。但天台山是智者大师的成就之地,归宿之所。天台山定光禅师曾于数十年前,即智者大师尚未出家时,就梦境中予其悬记:“汝当居此,汝当终此”。杯渡禅师之诣天台山,莫不也遥知智者大师的全部生命轨迹,从遥记降诞到兴建伽蓝,成就法缘,到中兴天台,殁于天台,与之作个从始至终的前导与关怀?
总之,杯渡禅师与监利天竺山北洲寺的这段特殊因缘神奇而瑰丽,惜文献资料甚少,民间逸闻也尚待挖掘。故就《大藏经·梁高僧傳·卷十(神异下)杯渡》整理的白话故事辑录如次,供相关文化爱好者参考,冀有所裨益。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杯渡这个人,不知他姓啥名啥,因为他常常凭借一只大木制杯子渡河,所以都称他为杯渡。当初他住在冀州(今河北、河南一带),行为举止不拘细节,有着超凡的神力,谁也不知他是什么地方来的。
他曾在北方寄宿在一户人家,这家有座金身佛像,杯渡未跟主人招呼,拿到后要带着出走。主人发觉后便去追他,见他走得很慢,但是马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到了孟津河(今河南孟县境)时,杯渡把木杯漂在河水上,自己就凭着杯子过河,用不着风帆与船桨之类,行驶起来却轻快如飞,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对岸,来到了京都。当时他有四十来岁,穿得破破烂烂,真可谓衣不蔽体。言谈举止,喜怒无常。有时凿开冰冻用冰水洗澡,有时穿着草鞋爬山,或者赤着两脚逛闹市。他除了带着那个芦草囤子外,身上别无他物。
他曾到京师(今南京)延贤寺法意道人那里居住过,法意把他安置在另外一间寺房内。后来他要去瓜步江(属南京),到了江边,跟船夫说自己要渡江,船夫不愿意让他上船,他只好又将双脚放在木杯里,顾盼自如谈笑风生,杯子自然地向前飘行,直到对岸。登岸之后向广陵(今扬州市)走去,路上遇到姓李的村舍,李家设八关斋,杯渡过去并不认识李家,他进院之后直奔斋堂里面坐下,把那个芦苇囤子放在院子中间。大家因为他形貌难看,都无恭敬之心。李见芦苇囤子挡道,欲移到墙脚下,但是好几个人都拿不起来。杯渡吃完饭之后,提起来就走,而且笑着说:“四天王李家!”这时有个仆人瞧见囤子里有四个小孩,都是几寸高,生得面目端正,衣服鲜艳洁净。于是就追了出去,但追不上,不知他到了何处。第四天,见他坐在西边的蒙龙树下,李便客客气气地把他请到家里,天天供给他好吃的。杯渡不太讲究戒规,喝酒吃肉,以至于率辛辣腥荤,都跟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百姓将这些东西送给他,愿意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
沛郡(属安徽)人刘兴伯是衮州(属山东)刺史,派人邀请杯渡,杯渡带着芦草囤子就来了。刘兴伯派遣的那个人仰着脸看,见杯渡比十多个人叠在一起还要高,刘兴伯自己看时,则只看到一件破僧衣与一只木杯。
后来李家又请他回去住了二十多天,一天早上他忽然说起,想要一件袈裟,并要他们中午时必须办到。李即令人赶紧操办,到了中午也没办成。杯渡说要暂时出去一会儿,结果到了晚上也没回来。到处都闻到有一股奇异的香味,人们怀疑杯渡在作怪,四处寻找他,只见在北面山岩下面,他身上盖着破袈裟,躺在那里死了。在他的头前脚后以及背上,生着莲花,极为鲜艳、芬芳,经过一晚上又枯萎了。村里的人一起把他殡葬了。第三天,有人从北边回来说,他看见杯渡背着芦草囤子,正往彭城(今江苏徐州)走。大家去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到里面有杯渡穿的那件破衣服。
杯渡到了彭城后,见到一个叫黄欣的平民百姓,黄欣虔诚地信奉佛教,他向杯渡行礼拜见,请他到了自己家里。他家极穷,只有糊口的米饭而已,但杯渡吃起来很坦然、很有滋味。住了半年后,杯渡忽然对黄欣说:“你去找三十六只芦草囤子,我要使用。”黄欣答道:“我家里能有十来只,又没钱去买,恐怕弄不到这么多。”杯渡说:“你只管去找一找,把家里有的都拿出来。”黄欣便去到处搜拾,果然找到了三十六只,都摆在院子里。数量虽然不少,只是大都破败了。杯渡让他挨个看一看,一个个全已变成了新的。杯渡将囤子一个个地封闭好,然后告诉黄欣去打开,便见里面都装满了钱与绸缎,能值一百来万。一个有见识的人说,这是杯渡使用分身法,到别地方化缘得来的,又转手送给了黄欣。黄欣接受了这些东西,都捐给了寺庙。过了一年多,杯渡向黄欣辞行,黄欣便为他准备了干粮。第二天早晨,见干粮都放在那里,杯渡却不知哪里去了。
过了一个来月,杯渡又到了京都。当时潮沟有个叫朱文殊的,年纪轻轻信奉佛教,杯渡经常来到他家。文殊对杯渡说:“弟子死了之后,愿您能够救济我的灵魂,如果脱生在好地方,来生我愿成为一个僧侣。”杯渡没吱声。文殊很高兴,以为佛法使其沉默,就是已经应允了。
杯渡后来东游到了吴郡(属浙江江苏),路上遇见个钓鱼的,便向他要鱼。钓鱼的给了他一条死鱼,杯渡放在手上弄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里,这条鱼便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又看见一个用网捕鱼的,又去跟他要鱼。打鱼的骂了一顿不给他。杯渡便捡起两块石子扔到河里,立即有两头水牛在那个人的鱼网里顶起架来,网碎了,水牛不见了,杯渡也已经不见踪影。杯渡走到松江,便仰卧在水上,漂流到了对岸。路过会稽(属浙江)剡县,登上了天台山。几个月之后又返回了京都。不久,他又到处云游,去什么地方,住在哪里,都不一定。有人邀请他时,或者去或者不去,也不一定。
当时南州(指荆州或江南一带)有一家姓陈的,衣食丰足,杯渡到了他家,很受欢迎与优待。听说京都城里也有一个杯渡,陈家父子五人都不相信,便到京都去看个究竟,果然看到城里那个与自己家里的杯渡一模一样。陈家父子买了一盒蜜姜给城里这个杯渡吃,还给他准备了刀子与陆香之类,只见他把蜜姜全吃光了,其余的东西仍然放在面前,父子五人怀疑他就是自己家里那个杯渡,便留下其中兄弟二人住在京都守视这个杯渡,其余三人立即赶回了家,见家里的杯渡还与过去一样,并且面前也有陆香与刀子等,不同的地方只是他还没有吃蜜姜。他对陈氏说:“刀子太钝了,给我磨一磨。”留在京都的哥儿俩回来说,城里那个杯渡已迁移到灵鹫寺去了。家里这个杯渡忽然要了两张黄纸,在上面写了些不成文字的东西,将两张黄纸的背面合在了一起。陈氏问他写的是什么文章,杯渡没有回答,一直不知他这是什么意思。
当时吴王的部属朱灵期出使高丽(古朝鲜)回国,途中遇上大风,航船漂荡了九天,到了一个岛边,岛上有山,山非常高大,朱灵期等上山捡柴,见路上有人家,他便领着大家沿路乞讨。走了一千多里远,听到钟磬敲的声音,又见香烟缭绕,于是都说有佛寺在此,要去礼拜。不一会儿,便见有座寺庙出现在眼前,寺庙辉煌壮丽,多由金银玛瑙等七宝镶嵌而成,极为庄严。又见寺庙前面有十多个石人,他们都进行了礼拜。往回去不多远,听到诵经的声音,回头一看,诵经的好像就是那几个石人。朱灵期等互相说:“这一定是得道的僧人,我们是造业障的人,所以看不见他们。”于是便竭诚地忏悔了一番,再往前走便见到了真的人。他们为朱灵期等准备好了饭,吃起来味道就是普通的菜,但比普通的菜香美多了。大家吃完了,都叩头礼拜,请求帮他们尽快返回故土。其中有一个僧人说:“这个地方距离京都有二十多万里,但是只要心诚,就不愁不能迅速回去。”他问朱灵期:“认不认识杯渡道人?”答道:“非常熟识。”他便指着北墙——那里有一把壶,挂着锡杖与钵子——说:“这是杯渡住的地方,现在托你把钵子带给他。”他还写了封信装在信封里,另外还有支青竹杖,一并交给朱灵期,对他说:“只要把这支青竹杖扔进船前面的水里,闭上眼睛静静地坐着,不用费力就能叫你们很快到家。”于是辞别,叫一个小和尚送他们到门口,告诉说:“沿着这条道走七里就能到你们停船的地方,不用从原先的路回去了。”照他的话往西转,走了七里左右便到了船上。又按他的要求一一照办后,只听到船从山顶树上飞过的声音,根本听不到水的响声,经过三天,到了石头淮便停了下来,那支竹杖也不见了。船入了淮河,行驶到朱雀口,便见杯渡骑着大航兰,用木棰敲着它说:“马儿呀,你为什么不走!”围在岸上看热闹的人非常多。朱灵期等人站在船上远远地向他行礼,杯渡便自行下到船舫,来拿书信和钵子。他打开信来看,上面的字没有人认识。杯渡大笑道:“让我回去呢!”他拿起钵子抛向天空,又伸手将它接住,说:“我不见此钵已有四千年了!”杯渡经常住在延贤寺法意那里,当地人们以为这只钵子是奇异之物,都争着去看。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灵期的船漂到一座穷山下面,遇见一位僧人走来,自称是杯渡的弟子,从前拿着师父的钵子死在冶城寺里,如今托你(灵期)把钵子送还师父,只要叫一个人擎着钵子坐在船的前面,就能安安稳稳到家。朱灵期照他说的办,果然全船人都安全地回来了,船至南州看到杯渡时,正赶上他骑兰的那天。那天早上杯渡从陈家出来,直到晚上也没回去,第二天天亮,陈氏只见门上写着六个黑体字:“福径门,灵人降。”笔体苍劲有力,可以认定是杯渡写的。陈家那个杯渡于是绝迹了。
京都那个杯渡往来于深山与城邑之间,经常念诵神咒。当时庾家一个长年丫环偷了东西逃跑了,四处抓不到,便去询问杯渡,杯渡说:“此人已经死了,在城外江边的一座空坟里。”到那个地方一看,果然跟他说一样。孔宁子当时是黄门侍郎(皇帝侍臣),因患痢疾待在家里,他派人请杯渡治病。杯渡念完咒语后说:“很难治愈,现在有四个鬼缠着你,都是被砍残了的。”孔宁子哭泣着说:“当初孙思(五斗米道首领)作乱,他家被军人攻破,父母及叔叔都被砍死。”孔宁子果然死了。又有个叫齐谐的,妻子胡氏的母亲病了,许多人治疗都没治好,他便请僧人念经还愿,其中一个僧人劝他去请杯渡,杯渡请来后,念了一遍神咒,病人立即痊愈了。齐谐把他当师父服侍,于是为他作传,传记中写他始终这么神奇,具体事例无法一件件都写进去。
(南朝刘宋)元嘉三年(426年)九月,杯渡辞别齐谐要去江东,留下一万钱的东西放在齐谐家,请他为自己营造 房子,于是就走了。去到赤山湖(今江苏句容市)时,因患痢疾而死了。齐谐立即为他造好了斋堂,并把他的尸体接回来,安葬在建康(南京)覆舟山上。
到了元嘉四年(427年),有个吴兴(属浙江)人叫邵信的,虔诚地信奉佛教,他染上了伤寒病,没有人敢给他看病,他便悲泣着念叨观音菩萨。忽然看见有个僧人走来,说是杯渡的弟子,跟他说:“不要忧虑,我师父一会儿就来给你看。”邵信答道:“杯渡早已死了,怎么能够来呢!”僧人说:“他要来,又有什么难的。”便从衣带的一端取出一盒左右的药面,给他服了下去,顿时病就好了。又有个叫杜僧哀的人,住在南岗下面,过去长时服待过杯渡,他儿子现在病得很厉害,思念起杯渡来,遗憾杯渡不能来为他儿子念神咒。第二天,突然看见杯渡来了,说话跟从前一个样儿,当即给他念起了咒语,病重的儿子便痊愈了。到了元嘉五年(428年)三月,杯渡又来到齐谐家,吕道惠、闻人恒之、杜天期、水丘熙等(当时的名士)一起见到了他,都很惊讶,急忙站起来向他行礼。杯渡告诉众人,说年内会有大灾祸,要殷勤奉佛与积功德。法意道人很有德性,可以去找他。修缮原来的旧寺庙,以求免除灾祸。不一会儿,门口有个僧人召唤他,杯渡便告辞而去,临行时说:“贫道将要去交广(交州广州一带)之间,不再来了。”齐谐等人频频致礼,依依送别,杯渡从此绝迹。不久,世间也有传说时常有人看见他的。
(据《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十八胜迹略云:杯渡“憩邑屯门山,后人因名曰杯渡山。复驻锡于灵渡山,山有寺,亦名灵渡寺。”“新安县”即今深圳市;“屯门山”即今香港青山。“杯渡仙踪”曾列入新安八景之一。青山禅院位于香港屯门区,寺内的遗迹有杯渡庵、杯渡禅像等。)
2019年8月于深圳龙华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杯渡后来东游到了吴郡(属浙江江苏),路上遇见个钓鱼的,便向他要鱼。钓鱼的给了他一条死鱼,杯渡放在手上弄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里,这条鱼便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又看见一个用网捕鱼的,又去跟他要鱼。打鱼的骂了一顿不给他。杯渡便捡起两块石子扔到河里,立即有两头水牛在那个人的鱼网里顶起架来,网碎了,水牛不见了,杯渡也已经不见踪影。

以上两处杯渡游戏神通度化捕鱼人的故事烩炙人口,以下《荆州记》、《水经注》两则有关荆州地名的古文记载,似乎是对杯渡故事的极好印证,且作者盛弘之、郦道元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与杯渡在荆州同时代,有很强的真实性。特录于兹:

《荆州记》:“燕尾洲南,有龙宠二洲。二洲之间,旧云多异鱼,而投罟挥网,辄便挂绝。有水客沉而视之,见有石牛二头,常为网者绝焉。”《荆州记》的作者是南朝宋的盛弘之。此书南北朝齐、梁、西魏间著述中颇见注称,唐、宋地理典籍中尤多征引。

《水经注》:“江陵下有龙洲,洲东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历网,往往挂绝,有潜客泳而视之,见水下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敌渔者莫不击浪浮舟,鼓枻而去矣。”《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