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2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1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劳民伤财!他要把那些钱财拿来做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哪一个老百姓不感激他!他下一次再选举时,「我愿意出来」,大家都投他票。他也不要活动费了,把这些活动经费多做点好事,多做点慈善公益事业,不要浪费在选举上,这又有什么不好!
我们再看这一段批注:
【此可与美玉章参看。子贡以沽、与藏,为问。夫子再言沽之。只是待价二字,便与寻常沽法不同。今子禽以求,并与,为问。子贡亦言求之。只是说出温、良、恭、俭、让五字,便与寻常求法不同。若竟说不求不沽,则与巢许何别。若竟说求之沽之,则与功名之士何别。若知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颜子居陋巷,而非置斯民于度外。则知富强礼乐,春风沂水。合则双美离则两偏矣。】
「此可与美玉章参看。」美玉章里面也是子贡说的话;这一章是子禽问子贡。这两章意思是很接近,所以大师提出来叫我们参考一下。
「子贡以沽、与藏,为问。」这讲美玉!我们是要把它藏起来?还是要把它卖掉?这是比喻什么?比喻孔老夫子!「老夫子,你有这样的德行,有这样的才华,你是自己藏起来?还是你卖给帝王之家,出来替老百姓办事」?用美玉做比喻,是说这个意思。
「夫子再言沽之。」夫子听了这个话,当然懂得他的意思。「我不藏,我要卖」;要卖,他要卖。
「只是待价二字,便与寻常沽法不同。」孔老夫子一生没有作官,只是待价而估!不轻易的出来,所以「便与寻常沽法不同」。
我们中国这个大贤确确实实是如此。周朝的姜子牙(姜尚),这是大贤,文王要不亲自去拜访他、请求他,他不会出来的。诸葛亮是大贤,刘备三顾茅庐,那么样的诚意来请他,他才答应。这都是孔夫子的态度,待价而估!你没有这一番诚意,而这个诚意是对事,不是对人的。文王确确实实有德于天下,刘备也是一心一意想把国家治好,是为国家、为老百姓求贤!决不是为自己的富贵功名。为一己的富贵功名,他们决定不会出来;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态度,也就是圣贤人的态度。
这一段说:「今子禽以求,并与,为问。子贡亦言求之。只是说出温、良、恭、俭、让五字,便与寻常求法不同。若竟说不求不沽,则与巢许何别。若竟说求之沽之,则与功名之士何别。若知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颜子居陋巷,而非置斯民于度外。则知富强礼乐,春风沂水。合则双美离则两偏矣。」
这一段的大意,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也曾经为诸位说过。在《二十五史》里面,《二十五史》是我们国家的正史,里面有一篇叫「隐逸传」,那些人都是贤人,有学问、有道德、又有能力,一生不出来作官,他们作隐士。对国家、社会没有贡献,为什么历史上还要留他的名字?诸位要晓得,表面上好像没有贡献,实际上有很大的贡献,那些人潜移默化,影响大众。教人什么呢?「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他不要用一句言语,他自己身体所做的,就做到了这十二个字,这是教以身教。诸位想想,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够效法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这个国家怎么不太平!这个社会如何不安定!所以他们有很大的功德。
至于出不出来做事?个人机缘不相同。孔子跟周公是同样的程度,一个是有机会为国家主政,周公在世的时候,就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院长,他有这个机会替国家做事、替老百姓服务。孔老夫子求不求?求;但是求不到,没这个机会,回过头来教学。所以在中国私人办学,从孔老夫子开端!两位都是圣人,一位是代表在位,一位是代表不在位,功德是一样的。
我们佛门里面也有这个例子,所以这个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在位之佛,维摩长者示现不在位之佛。一个示现出家的,一个示现在家的;一个示现出家人的模范,一个示现在家人的榜样。两个都是佛,没有差别,地位是平等的。诸位去读《维摩诘经》,佛的出家弟子,这些大比丘、大阿罗汉,到维摩长者那里去,一定还是要听他的教训,到那里去还是要顶礼,跟佛一样的看待;并没有说是在家人,矮了一截;没有,地位是相等的。
所以在佛法里,诸位好好的去念欧阳大师的「支那内学学院院训释」,佛法里面只有师,只有尊师。在家人是师,出家人还是要尊重他,没有两样。尊师,显教里面没有这些明确的规定,密教里面有明确的规定,密教里面归依三宝,还有上师。上师是本师,在三宝之上,他的地位在佛之上。如果这个上师是在家人,你要归依他的时候,那他的地位在佛之上。对不对?对的。诸位要晓得,密如是,显也如是,有什么两样!
为什么说这个师在佛之上?诸位要晓得,佛是我们的原祖,师好像是父母。佛是祖父母、曾祖父母,他是很上,但是我们依靠父母第一!靠祖父母,祖父母不在了,靠不住了!所以就现前环境来讲,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在祖父母之上。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我们才能真正谈得上尊师重道,才能够谈得上学术的成就。
这些话在今天要提出来谈:一般人去提出来,遭惹是非的,那是免不了。欧阳大师提出来,说话的人比较少一点。为什么?大家晓得这个人对于佛法、世法都是通达之人,他不随便说话的;而且人家说话,举出许多经论来做依据,不是随便说的。所以他告诉我们,佛门只有一个根本,就是老师。
这一段的大意,就是说世出世法都一样,只是际遇有所不同,在我们佛法讲个人的因缘不相同。拿我们讲堂我们所读的《坛经》来说,难道达摩祖师不如六祖吗?慧可、道信、僧灿、弘忍,都比不上六祖吗?给诸位说,没有两样!那为什么到六祖这个时候,佛法在他的手上大大的兴旺起来呢?这是个人际遇不相同。达摩那个际遇连五祖都不如!五祖在黄梅道场,还有一千多众!达摩祖师一个都没有,只好面壁,在少林寺后山上山洞里面面壁九年!没有人找他。这个我们讲他没有法缘,所以只传了一个徒弟、一个学生,就是二祖慧可。个人机缘不一样。机缘不一样,对他的德行有没有损失?没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