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同修甲:老师,读诵《普贤行愿品》有啥仪轨?如何回向,直接念就行吗? 老师:《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中的一品,就像《心经》是《般若经》的一小段一样,所以没有一般经文那样的前后仪轨。如果你是初学,《普贤行愿品》读两遍就可以暂时放下了,不必关注仪轨等等。 同修甲:感恩老师。 老师:不问为什么吗? 同修甲:是啊,老师,为什么? 老师:对初学而言,“普贤十愿”没有入手的契机,就算我们读了、学了、明白了,做不了。 老师:佛教治病的点在于你能“如说修行”去改变你自己,而不在于你到底读了什么。如果没有落脚点,没有入手的地方,读也只是读,有加持,但极其有限。 老师:不都是,你想一想,还有什么? 同修甲:行善,慈悲心。 老师:不都是,你想一想,还有什么? 同修甲:消业,没了。 老师:你上面提到的都是针对自我的,只有“消业”是面对外力的。如果不提外力,只谈自我,这个答案再丰富也不可能圆满。 学佛的本意是什么?改过的本意是什么?如之前我说,儒家讲的“五常”,其实就是在各个环境都保持和谐。学佛到最后,改过到最后,也必然会达到和周遭和谐相处。只不过佛教讲戒律,讲更多的具体方法,让我们和六道众生和谐,最后回归“一真法界”。 同修甲:感恩老师开示。 老师:和谐了,就不会有病了,懂了吗? 同修乙:老师,请问什么是“一真法界”? 老师:“一真法界”啊,就是《金刚经》里提到的“一合相”。你学佛多久了? 同修乙:老师,末学《金刚经》没有读懂。 老师:如果你学佛不久,就当听到一个名词就好,没必要了解他;如果你学了有十年了,我应该告诉你“一合相”是什么,“一真法界”是什么? 同修乙:请老师开示。 老师:佛在《法华经》里说:“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也就是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一路成佛的路子,没有什么凡夫、圣人的本质差别,也不存在人天乘、小乘、大乘的什么隔阂。这些所谓的分别隔阂,只是为了行走方便而设立。就像楼梯,就像缓步台一样,它是在楼宇里,但它属于三楼,还是属于四楼呢?就是为了方便而设立的。 佛陀的立意,菩萨的努力,最后的目标是:一切众生究竟解脱。“究竟解脱”,在地藏菩萨看来,那就是二王发愿里的那个:这个众生成佛了,他才是“究竟解脱”。所以才有阿难的:“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桓。” “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本是“一真”,“一真”里包含了十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站在佛菩萨那个高度,毫无分别地看待十法界的运转及一切;“一真法界”就是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随即大悟而三叹奇哉:“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分别,不能证得。” 所以十法界的所有众生,本具如来德性,也就是在本性上没差别。差别在哪里?在所含有的妄想、分别和执着上!对此拥抱得越深,越处在轮回的底层。所以,十法界的圣凡分别从哪里来?从所携带的妄想、执着、分别的不同而来,都没了,就是佛。但“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可不是我们听说的:“言下大悟”,然后就如入无人之境了,这是不对的。事上的修行要次第地走,你急不来,也急不得。 “一真法界”就是道理上可以大悟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没有圣、没有凡、没有内、没有外、没有高下种种的分别,没有这些,自然不会有牵绊纠缠,不会有烦恼痛苦。所以,“一真法界”也就代表着:究竟悟,究竟解脱。只不过,还是要强调:事须渐修,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出来。对当下的我们而言,这最重要的一步是去极乐,而不是开悟,不是见性,更不是什么入菩提,显智慧。 如过你学佛有段时间,可能听了这些能有收益;如果刚刚开始学,就当听了一个名词解释就好。就像说完这些,我们应该想:我要去极乐才对!好像各位没听懂啊?! 同修乙:感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