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8|回复: 14

[佛法知识] 五重唯识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 13: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五重唯识观
“五重唯识”观以有为、无为一切法为所观境,以慧心所为能观体;以三自性理论为观法之总纲,以五法理论和心识结构理论(唯识四分说)为观法之具体展开,破遍计所执性,层层遣依他起性,最终证圆成实性。






发表于 2019-4-3 13: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唯识观是慈恩宗的观行法门。
五重是:一、遣虚存实识,二、舍滥留纯识,三、摄末归本识,四、隐劣显胜识,五、遣相证性识。
何为识
这五重里面所说的识,是唯识观的简称。这个观法是慈恩宗著名的学者窥基法师,按照《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的纲格(对唯识性次第悟入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三性),采集《解深密》等经,《瑜伽》、《成唯识》等论的义蕴而组成,并为实践的方便区分作五重步骤,详见于他所撰述的《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义林》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
“五重唯识观”之观法
是简择一切万法而实证唯识的道理。它的能观体,是五位百法心所别境中慧,如《法苑义林章》说,“能观唯识以别境慧而为自体”,又《心经幽赞》说,“以闻思修所成妙慧而为观体”。此即于所观察的境界简择分别,获得决定,断除疑惑的作用。它的所观体,是一切诸法,即遍、依、圆三性真妄境。
发表于 2019-4-3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重唯识观
——遣虚存实识,先就一切诸法所具有的遍(虚)依圆(实)三性,分别遣虚和存实。观察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皆同龟毛兔角,只从虚妄分别生起,体用都无,所以应当正遣除作空。观察依他起性是依托众多的因缘而生起的事相,是后得智的境界,圆成实性是圆满成就真实的体性,是根本智的境界,都不离识,所以应当正存留作有。所以起此第一重观,是由诸有情无始以来,执遍计我法为有,拨真俗事理为空,所以用遣虚观对破执实我实法,用存实观对遣拨无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象这样,观察空有,遣除有空,所以叫作遣虚存实。这是空有相对的观法,它的典据是《摄大乘论》的“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文,《成唯识论》的“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文。诸经论所说“一切唯识”、“二谛”、“三性”、“三无性”、“三解脱门”、“三无生忍”、“四悉檀”、“四嗢陀南”、“四寻思”、“四如实智”、“五忍观”等,皆摄于此观。
发表于 2019-4-3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重唯识观
——舍滥留纯识,依他起的诸识中,有相、见、自证、证自证四分,相分是所缘境(滥),后三分是能缘心(纯),心只内有,境通内外,所以只说唯识,不说唯境。但是所谓外境,是遍计所执,亦即独影境,所以说它作外,并非其体实有。象这样,相分是依他起性的内境,和遍计所执性的外境即执着心外有实法不同,然而都属于所缘,恐怕互相杂滥,所以舍弃所缘相分的内境,只就纯属能缘的后三分观察唯识的道理。这是心境相对的观法,它的典据是《厚严经》的“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文,《华严经》的“三界唯心”文。
发表于 2019-4-3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重唯识观
——摄末归本识,见相二分都依自证分起,即不外自体分上的能所缘用,是所变,叫它作末。自证分(本)是体、是能变。假如离开作为本的自证分,就没有作为末的相见二分,所以摄用归体即摄末归本,只就自证分观察唯识的道理,这是体用相对的观法,它的典据是《解深密经》的“诸识所缘唯识所现”文。
发表于 2019-4-3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重唯识观
——隐劣显胜识,八识的自体分中,各有心王(胜)心所(劣)的分别。而心是所依,如主;心所是能依,如臣。所以以心王为胜,心所为劣,只说唯心,不说唯心所。如此,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只就心王的自体观察唯识的道理,这是王所相对的观法,它的典据是《说无垢称经》(旧译作《维摩诘所说经》)的“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文。
发表于 2019-4-3 13: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重唯识观
——遣相证性识,八识心王的自体分是依他起的事相,而其实体则是我法二空,即离了遍计所执所显的圆成实性。因此,更进一步舍遣依他的事相,只就圆成实性的法体求证唯识理。前观察依他,遣除遍计的知解,如起绳的知解时遣除蛇的知解;今观见圆成,遣除依他的知解,如更见绳的实质时遣除绳的知解此即《摄论》遣除唯识想而悟入唯识的当体(不借助于唯识想而得的实证),叫它作遣相证性。进入此第五重观时,根本智先证真如理,后得智次了依他法,理事既彰,我法二执自然息灭。这是事理相对的观法,它的典据是《胜鬘经》的“自性清净心”文。
以上五重观法中,前四重就依他识相观察唯识理,后一重就圆成识性观察唯识理。如此,空有、心境、体用、王所、事理五种,从粗到细,展转相推,到第五重,实证唯识妙理,于是进入理智冥合的境界。
发表于 2019-4-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唯識很好,贊!
我剛發一篇阿含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4 11:40
发表于 2019-4-4 11: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俊儒 发表于 2019-4-4 11:22
這篇唯識很好,贊!
我剛發一篇阿含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4-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4-1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新作“中觀”,謝關注

点评

请师兄把您的这个帖子顶上来,我还没有看呢,就找不着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3 07:08
发表于 2019-4-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聽說你辭去義工了?

点评

是啊,后学请辞义工了。 后学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多学习学习。 师兄学养深厚,等师兄的积分攒够1000分,期待也师兄去申请义工,为论坛带来活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3 07:07
发表于 2019-4-13 07: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俊儒 发表于 2019-4-12 22:52
聽說你辭去義工了?

是啊,后学请辞义工了。

后学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多学习学习。

师兄学养深厚,等师兄的积分攒够1000分,期待也师兄去申请义工,为论坛带来活力。
发表于 2019-4-13 07: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俊儒 发表于 2019-4-10 18:58
我有新作“中觀”,謝關注

请师兄把您的这个帖子顶上来,我还没有看呢,就找不着了。
发表于 2019-4-1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