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34|回复: 10

[其它]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我们昨天也提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然诸位同修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三天不听经,不亲近善知识,三天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妄想纷飞。所以确实没有所谓的没进步也没退步,一定要不断的熏习,长时熏修才行。所以「学贵自知之明」,我们真正了解到末法根器比较不好的时候,才能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希有难逢的念佛法门。所以古代人说的「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尤其当在谈论的时候,对方假如对我们自己的善知识、师长又有了一些怀疑,这些话一听会不会受影响?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只要听到这些是非,我们应该怎么做?马上制止。假如不适合制止,马上离开现场,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当然我们身为长者,也要保护下一代的清净心。怎么保护?一来对于这些污染他的讯息,包含电视、计算机,要极力把它排除掉。另外一方面,要赶快把他的根基,德行的根、是非判断能力的根要扎稳。当我们花五年的时间给孩子的根基扎稳,这是非常高明的生涯规划,五年可以省下几十年的忧愁、烦恼,可以有清净的日子过。假如这五年的扎根我们没有教,这一生要为子女,甚至于孙子辈要担心多久?诸位同修,担心多久?一辈子!可能眼睛快要闭上的那一刻还不得清闲。所以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出来?在取舍先后顺序上。

  有三个朋友他们一起出游,刚好在出游的过程遇到海难,三个人都掉到海里。幸亏他们的老祖宗有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没死,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就过着很困苦的生活,突然看到了一个神灯,诸位同修,看到神灯要怎么办?不知道?你们从小就一门深入,真是善根深厚。我们还看了一些污染的书籍,这个童话的书看到神灯要擦一擦,结果一擦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你有什么吩咐?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但是因为我学过数学,你们有三个人,三除于三等于一,所以每个人只有一个,你要考虑清楚。

  第一个朋友他就提到:我是开出租车的,半夜还要熬夜开车,才能够维持家计,我觉得这样太辛苦,可不可以给我几辆车,让我当老板把车租给人就好。那精灵就说:小事一件!咻,他就回去当老板了。第二个帮人家看杂货店、看商场的,他也觉得要三班轮值很辛苦,所以他就提出来:可不可以我有一家店,请人家来看就好了?当然精灵也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咻!你们都有神通。第三个,他因为小时候父母告诉他,只要考及格就好,所以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所以想半天想不到什么志向,想不到什么愿望,他就说:唉!其实这个荒岛也不错,不过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我希望前面两个回来陪我。所以,咻,有没有听到两个哀号的声音?

  我们跟初中生讲这个故事,他们笑得很开心,我们就问他:请问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突然左看看,右看看。你怎么样判断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帮忙,可是当我们力量还不够大的时候,这颗石头三十公斤,我们只能提十公斤,能不能去提?不能,那可能都被压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敬而远之,以免自己被拖下水。

  怎么样判断应该敬而远之?又怎么样判断应该好好亲近跟他学习?这个判断的标准在哪里?我们接着就跟初中生讲:判断的标准就在经典之中,就在《弟子规》之中。你把《弟子规》学好了,你就能够判断什么样的人值得学习、效法。你只要看他孝不孝顺,有没有礼貌,有没有处处替人着想;还是不孝顺,常常会欺负别人。你从《弟子规》一对照,就知道该敬而远之,还是该好好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跟学生也讲到,《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把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们效法也可以显现出来。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以后出去随身带一本《弟子规》,然后在旁边偷偷照一下,看看是魔还是佛。

  当然,要照别人,先照自己。我曾经看过一个广告,就是卖刮胡刀。一个老的军官正在那里刮胡子,后来浴室里面进来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军官,这个年轻军官刚刚上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走起来就雄赳赳气昂昂。然后到长官的旁边,正准备洗手的时候,长官就对他说: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净。虽然他是卖刮胡刀,但是也颇有哲理,我们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每天所见所闻可能都是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从这个广告当中,我们也想起《论语》里面有一句教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们自己做得很正确,又是好榜样的时候,虽然没有规定孩子,虽然没有规定学生,他也会遵守。但是假如我们自己说的都没有做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使我们规定了一大堆,小孩跟学生也会阳奉阴违,甚至于私底下还会有很多的闲言闲语,「老师自己都不做,还叫我们做」。一个老师教导他的学生不可以随地吐痰,有一天他看到四下无人,就往旁边吐了一下,突然从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你怎么吐痰?那个老师马上汗都怎么样?很有可能我们几个月建立的老师形象,可能一个言行不一致就会毁了。所以「守成不易」,一个人的名声要守也不容易,应该时时谨慎。

  孟夫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奉以事奉父母为最重要、最根本,所以人一生第一件重要的事,一定要落实孝顺父母。「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声、自己的德行守好,这样能够成就自己,能够光宗耀祖;假如不守好,可能毁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于会让祖宗都蒙羞。所以我们谨言慎行重要。其实《四书》,还有圣贤经典,我们也发现到很多的重要道理,都是苦口婆心的提醒,而我们要真实受益也必然要好好落实才行。个人学问、道德的成就,必然都是从自己开始做起,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确实经典是好老师,我们就能以经典为友,以经典为我们的好老师。《论语》就代表孔老夫子的教诲,我们只要好好深入《论语》,深入《四书》,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将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

  所以亲仁重要,要心跟,不单只是身跟,我们的圣贤人也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在儒家,孟子学孔子,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了,孟夫子的至诚感通超越了时空,他学得相当的好,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也入了圣人之域。还有司马迁,他跟谁学习?跟左丘明学习,学左丘明的《左传》,他也学得相当好,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史记》。所以也都显现到,我们要用一分真诚心去学习,可以超越时空。

  当现在我们就有这么好的师长可以学,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要非常感谢去把握住,甚至于会觉得很幸运。所以诸位同修,有没有晚上在睡觉的时候还会笑到醒过来?有没有这个经验?欢喜之外,要好好把握机会才行。我们佛门也有这样的例子,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时候也已经不在了。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假如学不好就不应该了,我们更没有借口学不好,因为师长时时刻刻都可以直接教导我们。只要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打开计算机,打开电视、VCD,就可以就教于我们的师父上人。

  除了善知识是老师,恶人是不是老师?也是老师,也让我们了解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佛要当好佛弟子,而佛弟子的本分就是要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如何转?你一定要了解现在人的恶在哪?而且不只是了解他的恶果,还要把恶因找出来。透过接触他们,我们更了解到,应该怎么样讲出契理、契机的佛法来帮助他们。所以他们虽然在受苦,而他的苦却成就了我们的一种观机能力,我们更应该用功、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转恶为善,能够彻底离苦得乐。所以恶人也是老师。

  之前我们也提到,当我们看到人做出不好的行为,我们马上告诉自己,不是他错,而是我错了。其实这样确实是正确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绝对不愿意自甘堕落,绝不愿意自取其辱。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气做主,他无法控制;另外一个原因是好榜样太少了,所以善根无法被唤醒。善根好的榜样太少,这是我们圣贤弟子跟佛弟子应该要反省、检讨之处。当我们演得好的时候,确实感应就非常快速。

  所以一切人都是老师,一切万物也应该都是老师,善财童子为什么可以一生成佛?他是将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菩萨,而他自己一个人是学生。我也曾经在一次机会当中问学生,我说:我们看到这些竹子,我们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诸位同修,您看到竹子,会体会到什么人生态度?它被列为四君子,代表有君子之风,有什么特质?昂扬直立而不屈,让我们一看就体会到做人应该要正直不阿。还有没有?有节,就是要守住做人的本分,有气节才行。还有没有?中心是空的,代表我们要时时虚心、时时学习。

  诸位同修,悟性很重要,因为夫子也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而温故知新可以为人师,温故知新就是同样的经典却有不同的领会跟契入的境界,这代表悟门已经开了。我们也要开自己的悟门,从万物去反观内省、去学习。刚刚我们提到,看到竹子要想到自己要正直,看到竹子要有气节,要虚心受教。还有没有?我们看着竹子一节一节长上去,就好比人生的旅途当中,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很难突破,就像那个节一样,但是我们要咬紧牙关把它突破,就会又有顺势了。但是挫折必然会有,挑战也可能会在过程当中屡屡出现,但是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当作消业障,当作修忍辱、精进,修六度行的好机会。也时时提起夏莲居老居士的教诲,「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很多时候跟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可能你想都没想到的,所以教学相长,可能学生还助了我们一臂之力。他说到「竹子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说:老师你看,竹子的根,竹笋可以煮来吃,竹子可以拿来盖房子,竹叶可以拿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用,不能为人服务,你看彻底的牺牲奉献。诸位同修,可以人而不如竹子乎?我们从这里就可以去体会到。为什么《诗经》里面有这么多虫名、鸟兽之名?那么多树木、花草这些昆虫、动物?为什么要拿这些万物来写文章?那都是老祖宗的高度的善巧方便。

  比方说,今天有个朋友告诉你:你怎么可以对你太太这么不好?你会怎么接下一句话?你一定说:要你管!我们家的事。因为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你直接指出他的缺点,没几个人受得了。我们要顾及他人的面子,因为现在面子行情太高,一斤多少钱?所以学道首先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我会拿一张桌子在那里做生意,因为我的习气还没断,还想做生意,待会诸位同修可以卖给我,我会高价收买。古代这些圣哲人,他体会到不可以让人难受,要顾及他的面子,所以我们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了代表用这个「关雎」之词来形容男女追求,形容夫妇之道,因为它是五伦最重要的一伦。为什么找关雎?因为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以后,终生不换。所以用这个诗词,一来告诉我们夫妻之间要忠贞,二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代表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要有贤德的女性。

  诸位同修,引导孩子要「慎于始」,慎于一开始,因为假如他认知错了,都找那个漂亮、身材姣好的,那他一生可能就麻烦了。所以有个朋友听完我们提到的「关雎」的课,他就走过来,他说:蔡老师,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是娶了一个很漂亮的老婆。但是好看怎么样?因为太重视外表的时候,她的时间都耗在哪?每天化个妆不知道化多久,每天保养一下都快到十一、二点去了,她还有时间来学习吗?她还有时间来尽本分吗?所以不要娶个花瓶回家放,花瓶里面的花能维持多久?没有根,德就是根。这个朋友他跟我讲完以后,他也提到一个点,他说:我现在既然已经娶了,我就不能离婚,从我自己开始做起。我们听了也很欢喜,因为他也很受教。

  「关雎」后面又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荇菜」是指祭祀祖宗的时候所要采的植物。为什么讲到这个「荇菜」?因为要去采荇菜的,都是媳妇去采,这个很有意义。因为媳妇假如贤德,然后采得这个植物去奉事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也会非常欢喜。俗话又讲,娶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个不好的媳妇,同理可证,要败三代,所以我们不娶个好老婆,就对不起列祖列宗。我记得我小时候写日记,也提到以后找对象要很孝顺,要很有德行,我小时候就这么写,所以我现在还嫁不出去!我还记得我们老师把我叫过来,他说:你标准这么高,以后娶不到老婆。果然老师一语成谶。但是面对婚姻还是要谨慎,宁缺毋滥,因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族的事情。我们既然已经学佛,找的对象一定要是志同道合的。

  记得我每次去见我爷爷的时候,他一定第一句话会跟我提什么?我爷爷看到我就开始摇头:唉!这个时候不能被境转,很多人就很怕见长辈,愈逃避,情况有没有改善?没有。对!愈逃避那长者都误会佛法:你看,愈学愈不听话。这个时候我们要历事炼心,还是要保持微笑,然后我就跟我爷爷说:爷爷,我不是不找,我很努力找。我这么一讲,他也很专心听我讲,我说:假如我找不好,我们要败三代,那我怎么对得起你?我爷爷说:对!你能够如如不动,就不会被境转。

  从中我又体会到另外一件事,就是当爷爷身体比较不好的时候,他一看到我,就不是叫我娶老婆了,看到我就:来,过来,帮我按摩一下。所以诸位同修,一个人到最后最难放下的是什么?还是自己,还是这个身,还是我,还有我的什么。所以这些执着要放下,要趁早做准备,要勘验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诸位同修,现在阿弥陀佛来了,要接你,你去不去?去!打勾,一百分。要时时做准备,「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念佛人要绝对不怕死。而且经句里面也告诉我们,「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你们都背得很熟。师长也说,核子弹炸下来,要当作看烟火一样,这是个目标。把这个身放下,了解到真相只是一件衣服,把它放下再换一件更好的,换一件「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的好衣裳。

  我有时候问朋友,说现在佛就来接你,你去不去?他们一听会马上怎么样?迟疑半天,「可是我女儿怎么办」?所以确实人生每个缘,我们要在当下尽心尽力,可是尽完力以后心里不能有罣碍。我接着跟他说,我说:你现在有没有他心通?他说没有。所以你现在女儿需要什么,你知不知道?他说不知道。甚至于没有学还会误导孩子都说不定。但是假如我们往生以后会有六神通,能力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个时候你可以随便变一棵树木给你儿子看,他马上开悟:竹子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你马上变成一潭清水,他一看要「清净如水,洗诸尘垢」,因为你跟他的心可以感应!所以真正往生以后,你才能够帮助累世的所有父母,当我们时时准备好要往生,时时心就能够清净不执着。

  当然,当你有这样的心境的时候,诸位同修,你也死不了,因为你有这样的境界,在现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苦难的众生。以前这些祖师大德入这个境界,为什么他们就走了?一来给后世做最好的模范,不要再沾染这些名闻利养;而另外一点,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缘度众生,往生以后可以遍游十方佛剎去帮助众生。而现阶段我们都看清社会动乱,这个时候要「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要赶快推展《弟子规》,赶快推展《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把这个根基扎稳,我们再介绍《无量寿经》,成就他们往生的大事。

  所以在《诗经》里面屡屡提到这些万物,都是要点化我们,要提醒我们。这个善巧非常高明,听懂的人,马上「我不能比不上这些动植物」;听不懂的人,你也没有跟他结冤仇。提到物质,我们也很熟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表的德行很值得我们去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看到任何一个物质都需要水的帮忙,请问诸位同修,有没有看到水自己在收水费?没有!所以它帮了人不求回馈。诸位同修,水还有什么样的德行值得我们效法?心地清净。所以我们佛门在供奉诸佛菩萨的时候,在佛像面前都会放一杯水。这杯水的作用是什么?是不是给佛菩萨喝?不是,是提醒我们要记住,常保清净、平等的心。还有没有?水之德。水善利万物,滋润万物都能得到生命的成长,水有德,而这个德是不分别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习对一切人都能保持慈悲,保持爱护。

  有德的人面对一切人,一切国家、种族、宗教都能一视同仁去帮忙,师父上人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当我们在对待别人起了分别心,要马上观照,马上放下这个分别。很多同修也都认识杨老师,认识卢叔叔,认识我身旁一些善知识,他们一见到我,都会跟我说:你跟杨老师有缘,你跟卢叔叔有缘。这句话诸位同修要「听思聪」,我们听出什么?听出分别,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我也遇到一些佛友告诉我:阿弥陀佛最疼你。我说:你诬蔑佛陀。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心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有的众生都是他的子女,都是一视同仁。「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哪有分别?所以问题在哪?能感是我们的心,所感才是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我们要观照自己,我们的恭敬、真诚不够,才没有办法赢得这些善知识的提携。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七集)  2005/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很多的道理确实必须我们用真心、用一个谦虚的心才能够感受得到。当我们内心很焦躁,内心还有懈怠、还有贡高我慢,很多真相确实很难体会得到。体会不到,生了烦恼,还可能把责任推给诸佛菩萨、推给善知识,自己就可能堕落了。因为我在接触几位长辈的过程,确实感受到他们很平等心,只要每位走到他面前来的同修、朋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帮助。当初也有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都遇到了卢叔叔,但是后来真正得到很大利益的人占了极少数。我们从观察当中,确实看到圣贤人的存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德行人的存心,而学习圣贤最快的方法在哪里?直接从心、从存心学起。

  诸位同修,今天我在这里讲课,也是有个目的,就是抛砖引玉。我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是当面,因为发了一篇作文范本,上面写着「蔡蓉青」,是我的二姐。所以老师接着摇摇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这样的话语会让一个学生怎么样?丧失信心,还有可能会有更不好的副作用,是对老师怨恨。当对老师怨恨的时候,孩子自己就遭殃了,他有没有可能把学问学好?就很困难。我们在初中时候,老师会处罚,结果打得太凶了,反效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老师确实也是为我们好,但是太过以后,学生并没有感谢老师的教导,反而记恨老师,而这分记恨也毁了我很多的同学。所以我自己从事教育的时候,就要先确定一个重点,学生是不是信任我们?学生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确实对他有爱心?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不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自己是在从事教育以后,才深刻感觉到家庭教育影响甚深。老师这样说我,我并没有怨恨,朋友这样说我的不是,甚至于侮辱我,我也从来没有怨恨过,所以心里面找不到一个敌人。这是个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就深刻体会,人格的根在家庭。我回想到父母在对我们的言谈当中,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批评他的朋友,没有。家里面那个气氛就是很和谐的气氛,所以我们三个孩子人际关系都不错。还记得我姐姐的班上开同学会,两个姐姐开同学会跟我开同学会都是在我们家开,我父亲也很好客,都会招待他们。父母的处事待人的态度,确实会直接影响小孩,所以我们没有起怨恨,不然就糟糕了,只觉得自己程度太差。

  又有一次考试的时候,题目是写着「老气,一、横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诸位同修,答案是多少?你们不要客气,答案多少?三。回答「三」的人都可以起来讲经说法,程度都比我好。我在那里挑半天,还唱了一首歌,点到最后才「好!就这一个」,结果还是错了,被打两下。我们那时候考试很严格,退步一分打一下。结果老师一讲,那次我考一百,所以我下次一定被打,所以考一百很痛苦。我还记得下一次考了九十一分,被打了九下。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孩子美好的回忆、感念的回忆,不是这些回忆。

  我在初中语文很差,上了高中恶运也没有减少,那个时候没有得到圣贤教诲,又迷上了连续剧,看了「东邪西毒」、「华山论剑」。其实电视剧里面那些好戏,怎么演都是别人的,痛不痛快?一点都不痛快!什么样才会痛快?自己当主角,好好一连串演他几十年的大好戏,你会痛快,旁边的亲友也会很痛快。那时候因为迷了,又要考试,时间不够,到底是准备数学、英文,还是准备国文,那时候我就要取舍了。因为比较惧怕国文,所以我就准备了英文、数学,结果国文没念。因为国文老师又是我们导师,一发成绩,数学、英文加起来是全班前几名,我好多同学都过来祝贺我,「你这次一定会名列前茅」,我的脸都快要绿了。后来发国文,四十四分,全班倒数第二名,我的老师大发雷霆:你瞧不起我的国文吗?这真不是我愿意的,结果上课的时候老师有一次,「你给我站起来,你假如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害我还要练什么功夫?练眼皮不要掉下来。

  不过说实在的,那些古文真是太好了。虽然我只有闪了两次亮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只要老师真正把这些圣贤的风范告诉我们,我们正值年轻气盛,听到这些德行,听到这些孝悌的故事,听这些礼义、道义的故事,绝对会燃起心中的热情。那时候也没把文天祥的气节,范仲淹的义行好好给我们讲清楚。解释这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位同学,什么叫「丹心」?「丹」是红色的意思,就是热忱的心。「汗青」是什么?是史册的意思。有没有背下来?期中考要考!我们无法感受圣贤人存心,就不得其门而入。

  是因为师父上人把老祖宗的恩德,把文言文的价值,帮我们开显出来,我们才如醍醐灌顶,好好忏悔,转变心念。当我们深刻感受古圣先贤先贤、佛菩萨的存心,当我们在看经典的时候就会非常相应。所以杨老师在前年,几个月当中讲了《德育故事》,虽然数目不是很多,几十个故事,而我每一次坐在底下都是痛哭流涕。那个眼泪不是伤心的眼泪,是什么?太感动了。内心一股声音一直冒起来:做人应该这样才痛快!我是哭到旁边一个香港的男同修还把卫生纸推过来,怕我不好意思,不敢看我。所以在那段时间,虽然杨老师没有讲《论语》、没有讲《大学》给我听,但是我感觉到她把圣贤的精神已经传递在我们的心中。

  后来我在讲课当中,常常能够引经据典,这不是硬背起来的。我常常跟很多老师分享,我说:现在我们两个来背经,你保证背得比我还多。因为很多人《四书》都背完了。我就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被我骗了,其实我就会那几句。但是我们看了那几句以后,深刻感觉圣贤人太慈悲了,这个教诲一定要赶快放在心上,然后赶快力行,自利利人。所以虽然背得不多,但是句句话都是用心领受,就能够用得出来,做得出来。所以,学圣贤一定要从存心下手。

  师父上人也把心法全盘托出,告诉我们要时时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来观照自己,一有偏离这五个心,当下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赶快修正过来。所以我们只要时时想着,李老师讲经数十年,到九十七岁还讲;师父上人讲经已经四十七年,年近八十都不辞劳苦、不疲不厌。我只要常常想到杨老师早睡早起,我只要常常想到卢叔叔从早讲到晚,只为了成就我们这些年轻人,讲得都快沙哑了,我这个当晚辈的就不敢懈怠。

  卢叔叔他教导很多年轻人,告诉他们一定要从孝顺父母做起,一定要从承担责任、处处谦卑开始,不然年轻气盛很容易跌跌撞撞。也有些年轻人跟他很久,很多年了,但是情况并不是很好,就是不够受教,这个时候善知识还不得不现怒目金刚相。所以诸位同修,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善知识、老师、师长肯凶我们,那真是我们的福报,就是师长觉得我们还可以调教,不然他觉得宁可不要结恶缘。所以当师长、善知识在骂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领受,那会得莫大的利益。

  卢叔叔就曾经对一个年轻人,就告诉他:你不要跟我学了,你这样阳奉阴违,不会有结果。结果这么一个怒目金刚,把这个年轻人唤醒了。他知道卢叔叔差不多五点多一定会带着一群年轻人去爬山,他就等在山口,跪在那里认错。结果当卢叔叔走过以后,对着他深深一鞠躬,「阿弥陀佛」,接着就爬上去了,这位朋友哭得更伤心、更忏悔。所以我们要了解,善知识所有的做法都是要成就我们,我们绝对要从这个态度去领受,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利益。所以当师父上人在开示,在提醒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不能说:那都是讲别人,不是讲我。在我们所有推展中国文化的老师当中,有个老师进步很快,他就跟其它的老师说到,他说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都觉得每一句都在讲他,所以他进步的特别快。

  所以水有德,能够滋润万物,而且是平等滋润。当甘露水下下来,雨水下下来,有没有说要给大树多一点,要给小草少一点?有没有?没有这个分别。分别在哪?分别在缘,因为大树根深蒂固,所以吸收的雨水就多;小草的根才一点点,它当然吸收的就少。所以要当大树还是当小草,根源还在我们自己。当我们有立定志向,要能够「如尼拘树,覆荫大故」,我们希望能够树立一个榜样给后人效法,能够有很大的树荫庇荫后代,当我们有这样的志向,你的根就会扎得深,你的吸收也会很好。所以我们中心的老师有两句口头禅,第一句叫「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第二句口头禅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水除了滋润之德,还有什么样的德行值得我们效法?我们从水当中可以领受到它还有哪些德行?没有障碍,这边把它堵住了,它从两边流开了;这里没有缘,他方又有缘,所以没有障碍,一切随缘去做。它心地清净,但是顺势而为,哪里成熟了,它也会当仁不让,确实水是无碍。所以,我们也不能障碍自己,自己设限。在《礼记.学记》里面有讲到,「学者有四失」,一个学习的人很容易犯四个过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学习很可能一开始态度错了,学习效果就不好。有的一开始贪很多,多就怎么样?心就乱了、就杂了。

  很多人听完课非常激动,回去以后,把书柜上面的书都挑下来,《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统统出来了,摆一堆。然后发奋图强,这一个月要把它看完,可能到下个礼拜气就快消完了。因为学习要掌握纲领,要「教之道,贵以专」,「教」跟「学」是一桩事,有教、有学,有学才有教,同一桩事,所以「学之道」也要「贵以专」。这时候一定要依法不依人,依经典教诲来修持就不会有错。《三字经》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诸位同修,《小学》是什么?朱夫子编的,但是离我们比较远,清朝李毓秀夫子非常的慈悲,他把《小学》的精髓浓缩在《弟子规》里面,而这个纲领也是顺着孔老夫子的教诲。所以第一本就是《弟子规》。「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学习的次第,其实都已经在上面了,我们不要杞人忧天。

  诸位同修,我们这八天学了《弟子规》,除了学《弟子规》,诸位同修,我们还一起学习了什么?我们不要想我只学《弟子规》,佛佛道同,经典跟经典都是完全相应的。诸位同修,我们有没有学习《大学》?有没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我们想到「一人贪戾」,想到哪个故事?纣王的故事,送给妲己那一双象牙的筷子;拿了象牙的筷子,要用什么杯子?犀牛的玉杯。拿了犀牛的玉杯,要用什么样的盘子?金盘、银盘,对!所以一个奢侈就可以看出要亡国,「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当我们用《德育故事》跟《弟子规》、跟《四书》来相互学习,效果很好,因为《德育故事》就是表演,经典是理论、方法,学起来就特别解行相应。

  所以诸位同修,我们有没有学习《中庸》?有没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我们也了解到事情的成败,根本原因在哪?真诚,真诚心是本体,《中庸》也告诉我们了。又提到求学问应该要「登高必自卑」,从低的地方开始爬起;「行远必自迩」,登高地一定从低处开始,要走长远的路,也应该从底下的第一步开始踏起。人不能急躁,不能急功好利,不然欲速则不达,所以《中庸》。

  再来,我们有没有学习《论语》?有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接下来,回去的时候要能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所体会到圣贤的教诲这么好,那是你的体会!回到家里面,回到公司里面,他们能不能跟你有同样的体会?能不能?比较没有那么容易!这个时候你不要非常的热情,然后看他们的表情都没有跟你配合,你到时候不要整个热忱都被水浇熄了。不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更重要的,成人不会听你说什么,成人只会看你做什么。所以我们欢欢喜喜回去表演好戏,那就是在转《论语》。

  再来,《孟子》有没有?有,哪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重点,时时能用这句话观照,儒家学说会学得非常好。当然佛家、佛法亦如是,因为这一句经文也跟佛法里面提到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相应。我们也了解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凡事要从自己开始检讨。这是孟子的教诲。孟子又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世出世间要能有所成就,一定要把人和、把人缘处好,所以得人意便是好功夫。我们也从中看出来,当我们能处处跟人和睦相处,也代表我们的心能时时提起替人着想,能时时提起宽恕,这样我们的功夫也算有所进步。

  除了《四书》以外,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其它的经典?像弘一大师他搜集了非常精华的中国《格言联壁》,录成《格言别录》,句句对人生都是很重要的提醒。所以我们很幸运,有这么多的圣贤人帮我们的大忙,我们要读,只要从这些精髓去读,很快就可以掌握所有圣贤人处事待人的原则、态度,这样学就快。所以凡事从存心开始看。

  所以「或失则多」,不可以贪多,要掌握纲领。「或失则寡」,他就觉得:我学这样就够用了,就满意了!一般假如觉得学这样就好了,可能是因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一个人有志向,看到本分的时候,他就会自我去砥砺、去突破。「或失则易」,这个「易」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释:一个是看得太轻易了,虽然我们念佛法门是易行道,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是要老实修学才行,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另外一个,「易」是变化,换的意思,就是今天学学这个,明天学学另外的,这样常常换来换去。就好像在凿井一样,今天这里挖一下,明天那里挖一下,绝对无法挖到水源,绝对无法开显智慧。唯有从一开始挖到底,当挖到水源,这个水源就通所有的水源。

  第四个「或失则止」,这个「止」就是画地自限。我们也听一些同修提到,他说:《金刚经》是给大乘菩萨学的,我们不用学;这是大乘经典,我们的根器学不会。这个态度对不对?我们在修学过程愈来愈体会到「慎于始」,当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观念,对于我们整个道业太有帮助了。因为一开始我学佛就是跟师长学习,常常面对问题的时候,师长的教诲就会跳出来,把我们这些分别、执着就伏住了。我记得师长有一次在讲课的时候就提到,假如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的经典,讲完以后对我们说「这个你都做不到」,那岂不是跟众生开玩笑!所以佛陀讲的都是契理、契机的经典,只要我们有心去学都可以学得好。而且「本觉本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画地自限。所以学习要懂得不要自己制造烦恼,要能无碍。

  水还有哪些德值得我们学习?水是清澈透亮,万物于水中都能洗去污秽,洁净自生。所以水是好的老师,它很会教化,所有的万物它都帮它洗去污垢。所以水又是「善于教化」。还有没有?诸位同修,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常常能够动脑筋,我知道你们也是很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升学主义之下上来的,很习惯答案都只有一个。有没有这个倾向?真是如此!学历都很高,思惟能力不强。常常去上课的时候,老师站在上面,「诸位老师,我们一起思考一下,一起讨论一下」,所有底下的老师头都低下来。但是这些低头的老师只要站到小朋友的面前,一定会告诉小朋友:小朋友,求学要好问,有什么问题要问,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这样有没有言行一致?

  其实我们可以去观察,从源头来,水从源头流过来了,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我都作弊了,你们还不知道?源头!「饮水思源」。再来,它继续流下来了,相续不断,太好了,「净念相继」。柔软,滴水可以穿石,代表「柔弱胜刚强」的一个质量。再来,这个柔软不只可以滴水穿石,怎么样?可以大声一点,没关系。太好了,这也是柔软,能够随缘不攀缘。你把它放在四方形的容器,它就在四方形;你把它放在圆形的容器,它就在圆形的容器。所以俗话说,「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绝对不会只有一种用途,他绝对不会说他只能当哪个官,其它的官他当不好。不会的,因为他掌握了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你把他放在哪,他就会把它做好;就像水,不管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它都可以适应。

  诸位同修,你们每天有没有睡好?有没有认床?没有。那你有水的功夫,能够随顺环境,这很重要。刚好要往生的时候,那张床你不大喜欢,怎么办?所以分别、执着要随时炼!总不可能临终的时候都是你所预期的,什么样的位置都给你摆得好好的!所以时时历事炼心。杨淑芬老师每一次我陪她坐飞机,她坐飞机,飞机还没飞起来,她已经睡着了,然后飞机一下来,她又醒过来了。我好羡慕她,多好!任何一个环境都给它作最好的利用,这样才能够随时有精神办事情。所以我也开始练,一上飞机赶快读书,读累了赶快休息。因为现在该做的事太多,不可能我们生活有太多的要求,这样反而会障碍事情的推动。这是它不受环境限制,它的柔软功夫。

  还有没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去争夺,这个太重要。当一个人时时想着都是施予而不求回馈,那他每一天都在断我执,都在与大乘佛法暗合道妙。滋润大地,那就是有德,有德润物。还有没有?不断升华,蒸发了。所以这也是适应任何一个环境,它假如不蒸发,又如何回来滋润万物?所以这个也属于它到任何一个环境当中都能够去适应,都能够顺势而为。但是虽然它在变化,它变成了水蒸气,变成了冰块,但是它始终本质不变。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水也做到了。还有没有?海纳百川,但是海却是在最低的位置。谦卑与道相应,所以要处处谦卑低下,自卑而尊人。而《华严经》五十三参也教导我们要「谦己推胜」。

  还有没有?饮水思源,就是源头,知恩报恩。诸位同修,这杯水待会我一定要把它喝下去,它的结晶一定很漂亮。它说:怎么这么多人把我的价值都说出来了!它一定会生大欢喜,它说:我这一生死也瞑目了。还有没有?你看水是不是一直流到底?它都是弯弯曲曲,也代表人生的路途难免有曲折,我们要用平等心去看待。虽然它有百转千回,可是却始终往它的志向去流。所以我们的黄河、我们的长江,不管怎么弯都向哪里?向大海,融入大海,入道!所以「志」也很重要,一个人道业的成败就是要不放弃志向。

  还有没有?你看水从峭壁当中下来,它完全没有退却,好似游泳,它面对千尺绝壁一往直前,冲!诸位同修,你不要回去就说:冲!要冲以前,我们先要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赶快准备好。等你准备好了,不要担心,佛菩萨会发信件通知你该出来了!所以《中庸》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居易以俟命」,只要我们真正有心要为佛法、为众生,当我们的能力、因缘具足了,佛菩萨自有安排;这个「俟」是等待的意思。所以我们为众生做事绝对要用理智,而不是一时的情绪跟意气而已。

  还有没有?水中月,代表「空有不二」,而且虽然是幻相,但是它也同时告诉我们,有没有真实的月亮?确实存在,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而也就在这个「有」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都是真心所化。当我们看一切人皆是佛菩萨,也代表我们的心契入境界了。当我们看到周围都是妖魔鬼怪,怎么办?赶快从心去找答案。

  中国也有很多的教诲跟水有关,其中也提到了「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从这里我们也要念念念恩,念着父母恩、念着亲友恩,绝对不能自己飞黄腾达了,都把恩忘掉了,到时候可能会落个众叛亲离,而且终究会再跌下来。而这个跌下来,不单只是财富的损失,因为这个过程又造作重罪,往后又得堕三途,所以不得不谨慎。俗话也说,「罪孽皆是盛时所造」,人所造的罪孽往往是在他很顺利、很得势的时候才会造。所以今天纵使我们在社会、在道业当中有些增长、成就,也要念念谦卑。祖师大德也给我们非常好的模范,印光大师自号「常惭愧僧」,大师的德行是全国不管出家、在家人都非常的尊崇,而老人家却取了这一个字号来提醒我们这些后世的子孙、佛弟子,我们也要感大师的用心良苦。这个都让我们了解到「水之德」。

  诸位同修,还有没有?大海里面的生命无奇不有,代表包容,代表平等心,不会分别。为什么?诸位同修知道、体会到要讲出来,因为这是法布施的机会。刚刚有讲到水无碍,所以我刚刚提的意思就是说,很多机会只要我们能处处替人着想,你就会掌握这个机会。所以我都跟我们中心的老师讲:赶快把好的例子告诉我,我去帮你们讲出来,这样你就布施一切人类众生,这么好的机会不容错过。当人念念想着成就别人的法身慧命,做好法布施,我们就能得聪明智慧。

  大禹治水,运用了什么方法?疏导,而不是防堵。所以我们也要顺水性而为,当你把水挡住,它会不断凝聚力量再把你冲破。所以不要强加于人,应该因势利导,这样就会自他圆满,主伴圆融。所以一切人是老师,一切物是老师,一切事情也是老师,我们昨天也提到,「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定慧」,都是要历事炼心。所以不管顺境、逆境,都是好老师。当我们面对顺境、逆境,当下要提起什么?提起师父上人哪一句教诲?「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逆境、顺境都是菩萨学处。

  所以确实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到很多地方,我都会先去了解当地的人文,因为当地只要出一个圣哲人就会教化一方,而这些人民也会以他为榜样,以他为模范。记得我到福州去讲课,福州是林则徐先生出生的地方,他们就问我希不希望到哪里走走,我都说就去「林则徐纪念馆」。我到了海口,也自己骑着脚踏车去了海瑞墓,真的都很有收获。这些圣哲人他们也是念念为后人,一定会把他体悟很深的人生哲理传下来,我们把他们几十年的智慧愿意去领受,你人生就得大利了,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就更远」。

  当我一进门,看到第一句对联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能够利益国家的事情,纵使他的生命有危险,他也绝对不会去逃避,会去承受。诸位同修,我们今天推展中国文化,有没有生命的安全问题?绝对没有。所以,圣哲人连生死都可以看淡,都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们推展正法不用舍生命,甚至于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这么好的事情,自利利他,更应该积极来做。

  我们看到很多林则徐的事例,他的一些经历也很感动。他发觉到,中国人假如不把鸦片收掉的话,这个民族会灭亡掉。那时候已经连贵族、连朝廷的人都在吸鸦片,在这么危急之下,林则徐做了一次全世界最大的鸦片销毁的动作。而且我们去了之后才了解到,鸦片销毁完全循着物理方法,没有污染到大自然,非常高明。诸位同修,林则徐为什么可以做得出来?根源在哪?根源在他有处处替人民着想的心。所以当中国人真正能够提起为人、为国的这种心境的时候,我们的科技也能够突飞猛进。而且这个科技的突飞猛进不会有副作用,因为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出发点假如为了自私自利,这个科学会毁了地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现在这个结果已经摆出来了,科技只要是为了自私,人遭殃,地球都遭殃。所以老祖宗知道要道法自然,要用物理的方法,不能用化学的方法解决;化学方法一用,可能就难以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了。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八集)  2005/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8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早上提到,在各地都有很多在历史当中留名的圣哲人,也代表那个地方的人文的风气,所以我也很习惯到一个地点去,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圣哲。到福州的时候,去参观了林则徐的纪念馆,早上我们也提到,林则徐用物理的方法做了一次相当大规模的销烟行动,把这些鸦片都销毁掉,所以只要有心,他的科学也会进展的很快。而且林则徐他对于水利方面相当在行,后来他被流放到边疆一带的时候,他并没有颓废丧志,反而能够「素患难,行乎患难」,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当地的人民,从事水利的建设。所以林则徐的水利建设,至今还影响着边疆一带的人民,很好运作。

  林则徐当初带兵的时候是在东南沿岸,军队也带得相当好,英法联军到了东南一岸,不敢跟他们直接对打,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而绕到北方的港口去打仗。所以他们也很害怕林则徐。但是因为当时朝廷比较腐败,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城的时候,林则徐就被换掉,后来就被贬到边疆去了。所以说实在话,其它的国家再强,只要自己国家内部不乱,人家也无法欺负。就是因为那时候朝廷整个腐败现象严重,才使得民不聊生。

  林则徐在他的人生历炼当中,写下了「十无益」,告诉我们,人生只要你没有从根本来下手,会空忙一场,会过得非常的空虚,所以这十件事值得我们去思惟。「十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从这「十无益」我们也感受到,林则徐也强调人生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重空乏的外表。

  第一个,「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于布施很多钱去建寺、建庙,有没有用?没有用!最重要的要依照圣贤、依照这些神哲的教诲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间一切事迹的圣哲,所有的教诲一开始绝对是强调以孝道为根本。所以儒家讲「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从第一福「孝养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从孝道开始扎根,而德是万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从德行当中建立起来。

  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跟兄弟姐妹都不懂得互相友爱,互相提携,有没有可能出了社会以后,马上跟朋友相处的很好,有没有这个道理?凡事心行是一如,这个行为在家里如此,他的存心亦如此,绝对不会说踏出这个家门就变另外一个人,那可能就是有附身的状况才有可能。一般正常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去观他的心,而那个行为最真实的就是在家庭当中的表现。之前我们也提到,日本在选拔人才,要重用一些重要主管的时候,他们有个法宝,就是看他孝不孝顺父母,再来看看他有没有照顾妻儿,有没有友爱兄弟。所以「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所谓「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而福田是靠心耕,当我们念念善心,已经在积累自己的福分、功德了,所以莫向外求。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经济愈不好,算命的风气就愈盛,甚至于现在很流行改名字,一改还不是一个人改,全家都改。所以现在人不懂道理,很可怜,花了一大堆钱没什么效果。而当他这样花钱的时候,请问给了他下一代什么样的榜样?迷信。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我们这一颗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我们从根本来经营生命,不要迷信、不要追求这些不实的东西。

  其实外在物质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方说,我们到了一个很乱的房间里面,你的心情好不好?当然会受影响。但是当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恭敬的时候,遇到这样杂乱的环境,我们会怎么样?一定会动手把它弄整齐,那风水当然就随着人心转变过来。所以中国话讲,「福地福人居」,因为福人居福地的时候,他的心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懂得惜福,懂得爱惜物品,希望生活能够干净整洁,当然他一住进去整个环境就变掉了。所以风水也是动态的,命运也是动态的,光看我们如何去用心、如何去转化。

  第四个,「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当孩子的言语、行为不端正,假如他《四书》都背起来了,会有什么结果?相不相应?不相应。所以有个孩子他母亲批评他,因为他书背很多,他马上跟他母亲讲:妈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假如你没有,你也没资格说我。「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书读愈多愈傲慢,所以读书的根本基础在谦卑、在恭敬,一切的学问都从孝敬心中发芽,这两个根不扎好,读的书再多,祸患无穷。所以读书的次第很重要,林则徐先生就求学问,也给了我们两点非常中肯的劝告,第一个,一定要从孩子的生活行持当中去历炼,从生活行持,对长者、甚至于对所有万物都应该恭敬,然后内化成他的存心。所以,第四点跟第五点都是读书的正确态度。

  第五点提到「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慢心一长,道业即失,所以我们也要观察到孩子有没有处处谦让,处处谦卑,这个就很重要。在海口有个孩子,他也是很早以前也读了两、三年的经典,他母亲在这些方面就特别谨慎叮咛,这个孩子见到每个老师都是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也看得出来孩子这个鞠躬已经内化成他的存心。当他母亲经典有什么不会,都把他找过来,「来,这一段背给我听」,当孩子背完以后,母亲感谢他,他也是很谦恭说「不客气」,不会产生傲慢。

  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师还有这个孩子一起到深圳去,我们去讲课,这个孩子也去听课。刚好有一盒饼干,里面有十块,大家都分完以后还剩下一块,刚好九个人分掉了。这个孩子吃完,本来在房间里面,他觉得很好吃,他就走出来,他说:这个饼干很好吃,还有没有?我们就看着那块饼干,也都没说话。这个孩子一看剩一块,马上趋向前来,把这个饼干拿起来,然后走到我的面前,说到:这块应该给蔡老师吃。然后他就进去了。第一个,孩子一点都不贪,第二个,他还知道饼干要先拿给谁吃,他很会去了解到进退应对的分寸。所以说实在的,学中国文化绝对不会学呆,这些礼仪当中都让孩子非常灵活,懂得怎么样去变化。

  刚好在去年有一次海口防空演习,老师也不慌张,因为每个状况出现都是一个机会教育点。所以老师马上就跟孩子讲:当防空演习的时候,你们应该带一些随身必须要的东西,其余不要带太多。就看到每个孩子开始收拾行李。有些孩子收了一大堆,提都快提不动了,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内心怎么样?很没安全感。这个孩子,他没有整理什么东西,跑到一个地方把抽屉打开来,那抽屉里面放着一张孔老夫子像,他看着他的老师说: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带走!他的老师当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诸位同修,他在危机之下,第一个念头是要带走孔老夫子的像,相信这个孩子往后的人生,面对很多挑战,孔夫子的教诲一定会从他的脑子冒出来,进而从这些态度去处事做人。所以这两点,我们为人长者也要谨慎,去建立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来,「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当做事的时候不循着正道去走,不循着圣贤教诲去做,只是耍耍小聪明,那迟早会闹出一些状况出来。毕竟做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德、有福分,虽然我们用小聪明可能一时间有个蝇头小利,但是终究折掉福报,到头来还是会败丧掉。所以贪图这个蝇头小利就好像是「刀头舐蜜」,看到蜂蜜很甜,但是这个蜂蜜却是在一支刀子的前面,虽然我们舔了一下确实很甜,但是之后舌头也可能被割伤、割掉了。但是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孩子是理智多,还是小聪明多?小聪明。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小聪明,很多孩子在耍小聪明,大人还笑得乐呵呵的,有没有?所以教育要敏感,当孩子不老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严肃的去引导。

  还有些爷爷奶奶,小孙子抱在手上,不懂事,动手给他打一巴掌,这个奶奶还笑得很开心说:你看,孙子打我。孙子看她笑成这样,左脸已经打了,连右脸再打一下。这都是教育敏感度不足,这个相当值得我们为人长者谨慎。因为孩子的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应该让他中规中矩,一些对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塑造起来,当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规蹈矩。这个功夫不在小时候做,大了以后就很难扭转。当然假如他已经大了,这时候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用德行再去转化,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第七个,「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当时节因缘不成熟,我们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当时节因缘不具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时缘成熟了,再好好发挥,好好把这个事成就起来。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机缘来了就能够展得愈高。

  第八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第九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非常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着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最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所以诸位同修,假如我们现在还很年轻,要好好努力造福社会,不要现在三十出头就在那里看弥陀村在哪里比较好!要福慧双修。年轻人有福,晚年迟早佛菩萨自有安排,现在不要操那个心。这是提到第九点「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最后一个,「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欲望,我们的言行非常的错误,造了很多的罪业,纵使祖宗有再多的阴德,也会在短时间内统统折掉。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让我们经营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则徐的「十无益」也是从孝悌开始扎根起。

  所以「亲仁」,一切人事物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要让孩子有亲近仁德之人的判断能力,也要从他的德行下手,只要他有德行,他就能取舍、认知是非善恶跟好坏。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有一天晚上他们的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这六个孩子有一个讨论,在这里我念给诸位同修听。我们看看读了两年左右经典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

  好心是什么?一位同学说到,「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想要的话,就让给别人」,这是打断悭贪的根基;第二个,「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这些话都没有加任何一个字,这都是他们原文讲出来。第三个孩子提到,「对佛恭敬,做到《弟子规》的心是好心」;第四个孩子讲,「做到《孝经》第一到第十八章,听老师的话,做到《常礼举要》的心是好心」。诸位同修,从这段话我们也知道他现在在学什么?《孝经》跟《常礼举要》。而且从这几位孩子的回答当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他们对于学问强调的是什么?做到。你看好几个孩子都强调这个。

  再来,下一个孩子说,「智慧的心是好心」;再来,「做好事的心是好心」;还有一个孩子写到,「不用督促去做事的心是好心」。所以孩子已经会看他的存心,父母叫他的时候,他是不耐烦去,还是主动去?一些应该做的事,是自己主动做,还是别人去催促?他可以从这些生活,还有自己的存心去观照。老师也每个礼拜抄一句话给他们,当作一种做事做人的态度,其中有一句就提到,「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自己应该做的事,绝不让人操心」。可能这个礼拜这一句话对这个孩子有影响,所以他提到不用督促就去做事。下一个孩子讲到,「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心是好心」,所以这个孩子读过《无量寿经》。下一个孩子提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再来,「懂道理的心是好心」。看到这里,我们有没有觉得面对未来比较有信心一点?江山代有贤人出。

  再来,提到坏心。小孩子说,「不帮助人的心是坏心」。下一个说,「欺骗别人、浪费的心是坏心」。然后又提到浪费什么?浪费电、水、生命、物品、人生、时间。这个孩子,我去深圳讲课,他几乎都有来听,而且有时候还听得在那里哈哈大笑。我记得有一次跟同修们讨论修学的事情,我们就提到李炳南老师曾经跟学生讲到,「你学佛,这一生就得作佛」,非常的坚定、笃定。这个孩子听完以后,他就说到:老师,学佛不作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干嘛学!所以孩子很单纯,也很直接,我们不要搞得太复杂。

  下一个说,「侮辱别人是坏心」。还有,「开玩笑过火,祸从口出,这是坏心」;再来,「怨恨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生气的心是坏心」、「别人对他好,他对别人不好,没回报的人,忘恩负义,这样是坏心」;再来,「记仇的心是坏心」。诸位同修,我们假如把《弟子规》拿来对照一下,他们常常放在心上,「恩欲报,怨欲忘」,「己有能,勿自私」,都是教诲。下一个提到,「小气的心是坏心」,「别人指出缺点,却坚持错误,是坏心」。所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群孩子只要别人举出他的过失,他会对他说: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刚好我们那时候从外地演讲回来,有一位老师就指点了一下一个同学的错误,这个同学马上跟这个老师鞠个躬,我们当场都觉得很汗颜,真是后生可畏。

  下一个说,「没爱心,害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没慈悲心,知道应该做好事,还做坏事,这个是坏心」;再来,「对孔子像不恭敬是坏心」。因为他们一进门,挂着是孔老夫子像,他们都要说:孔老夫子,我回来了。这个叫「事死者,如事生」。下一个说,「怕吃苦的心是坏心」。因为老师有一个礼拜写到,「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这些人生态度确实从小扎最好。再来,「对佛不恭敬的心是坏心」,还有,「表面做好事,心里做坏事」,他们观心为要,会从起心动念修。再来,「不孝顺父母的心是坏心」,「破坏的心是坏心」。下一个说,「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不做到《弟子规》,是坏心」,「本来可以做到,但老想做不到,是坏心」。下一个说,「己所不欲施于人,是坏心」。

  诸位同修,你不要小看这些孩子,这些孩子现在可以拿着《德育课本》讲课给我们听,因为文言文只要长期接触就会很熟练。而孩子的悟门也很强,这个孩子,有一天我们讲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跟他母亲说:妈妈,「学如斜坡骑车,不进则退」。所以孩子确实「本觉本有」,我们只要尽心尽力教,他们必有好的成就。下一个说,「高声喧哗,打扰别人,是坏心」。再来说,「倘揜饰,增一辜,所以掩饰的心是坏心」。当我们时时能够以《弟子规》、以《十善业》为标准,就能够判断好坏对错,也能够有能力去抉择,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效法,什么样的人应该敬而远之。

  我们也看到,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但是诸位同修,只要人学过《弟子规》,邪师说法对他不起作用。但是邪师很厉害,他讲一百句话,九十句是真的,十句是假的,可是这十句就可能让人万劫不复。所以我们明白到这个实际情况,我们也非常心急,希望《弟子规》赶快推开来。因为当人的心空掉的时候,邪师很容易入侵,这时候理智要赶快建立起来。很多的人很有向道之心,只因为没有遇到正法的因缘,当他遇到邪法还觉得邪法是正,还为了邪法要结束生命,这种向道心强不强烈?强烈!我们有没有他这种心?没有!对!但是他没有缘。所以我们要赶快把《弟子规》、《十善业》、《无量寿经》推开来,可能就救了一个人、救了一个家的命运,也可能成就一个人当生成佛的因缘。

  我们接着进入《弟子规》第七个单元,「余力学文」。前面所谈都是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当然《礼记》讲的「曲礼曰,毋不敬」,面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面对学问也要恭敬对待。怎么样学习才是正确的心态,在这篇我们就可以深入来探讨。「做人」先学好了,再有其它的时间一定要「深入经藏」,古代人说,「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章最重要的一定要把宇宙人生真相写出来,以便利益后人。现在的人写文章是什么样的存心?大部分第一个念头会想着,可以赚多少版税。当他的念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请问他写出来的书跟性德相不相应?不相应。所以我们也要去判断书籍。今天我们看这本书,看完以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过失,也知道下手之处,马上可以怎么样提升自己,这本书就很值得我们去念。

  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师父上人的《认识佛教》,你把整本书看完,内心怎么样?法喜充满,看到了过失,也了解到下手之处在哪。很多书籍是你看完以后,只觉得这个作者学问真好,然后你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那我们来看看,师父上人的文字看起来比较简单,另外一个人他写的文字可能是让人家觉得程度很深奥,可是真正能得利益的是哪本书籍?是《认识佛教》。所以重点在哪?重点在讲经的人、写书的人,他的念头是要卖弄学问,还是要念念利益众生?当他是念念利益众生,他一定会观察众生的根基。师父上人从这样的存心,才能够讲出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的经教。

  我们选书,一定要选看了以后能够让自己得利,知道如何去落实的书。不然我们有很多的同学、朋友也都很喜欢念书,到他们的家里面去,书柜里面排得满满的。诸位同修,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但是很奇怪,看愈多思想愈复杂。很多忧郁症的病人,书都看很多,没什么看书的都不会得忧郁症,有没有这个倾向?所以这个时代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就曾经问过同修,我说一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你要看哪一本?六十岁!四十岁?诸位同修,看哪一本?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判断力以前,不知道读过多少邪知邪见,好可怜!我们不要再把这个遗憾给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也有朋友他是读哲学的,在读哲学的过程当中,他的心里都拿不到一把是非对错的尺,愈读心里都慌张起来。

  诸位同修,很多人说读这个六十岁人的书,因为他人生比较有经验。那他八十岁又写一本,你要看哪一本?而且很多心理学家后面写的书是否定前面的理论,有没有?有!你已经把人生都押在他上面,结果过了二十年,他说「对不起,我说错了」,那你能不能把脑子里的东西清出来。这些东西又教给你的孩子,那可是无法扭转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不得不谨慎!年纪愈大不代表愈有智慧,因为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反而二十岁比较单纯一点。心理学强调的是意识、是情识,在情识里面怎么打转都是妄心,提不起理智,所以都是症状解除。

  诸位同修,我们从各方面的角度来了解东西方的差异在哪?中国人的思惟强调的是「根本解」,不管是中医,不管是道德学问,不管是做人的态度,都是求这里。西方他们求的是功利主义,快速达到效果,所以是「症状解」;不管在医学方面,还是在解决企业问题,甚至于是写的这些心理学的角度。所谓「万法由心」,当心追求是情识,自然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个结果;但是心假如是理智,是往真心、真性去发展,所呈现出来的行为、学问就会不相同。很可惜,因为近代一百多年的中国人,没有深入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所以自信心丧失了,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情势一定要赶快扭转回来。

  所以看书要谨慎,其实我们现在看书也不用烦恼,因为师父上人讲经已经四十七年了,我们这辈子看都看不完。只要我们持续深入经教,好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相信一定会烦恼轻,智慧长。也由于我们对现在社会的状况理解到,所以我们时时要把法宝放在身旁。只要他人接受了这些正确的思惟,要赶快让他继续熏习,他才能够有无间缘来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也可以做他的增上缘,从中关心他、协助他。当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一个朋友的时候,我们也要恭敬、真诚,所谓送佛要送上西天,给予他一些鼓励,给予他一些推力。

  诸位同修,你不要看到他很能接受,你这个十来本书一次就给他推出去了;他一看十本书,心脏都跳得特别快。我们可以先一、两本基础的书给他看,当他真正知道受益无穷,兴趣提起来,自然而然我们再把这些书送给他;甚至于是把净宗学院、净宗学会的住址告诉他,他自己就能够去取法宝。我们看经文,我们来念一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8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