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77|回复: 1

尔时世尊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讲记三十七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世尊。四众围遶。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在别序里面,经文分为五段,第一段就是大众的集结,第二段是如来现瑞,第三段是菩萨疑念,就是起疑,第四段这是发问,第五段是答问,所以在发起序里头一共有这么五段。刚才念的这是第一段,就是大众的集结。这段文虽然不长,可是意思含得很深。前面两句是说明威仪,后面两句是说的供养。『世尊』是对佛十种德号的总称,为世出世间最尊、最贵,天上人间共尊敬仰。『四众』,在一般讲法都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我们称之为「四众」,出家二众说的比丘、比丘尼,在家是优婆塞、优婆夷。这是一般的讲法,这个讲法意思比较上窄。但是在此地的意思是非常的广大,那是讲这四众里头每一众里面又有四众,这意思就宽广。这个四众是说哪些?第一个是讲发起众,发起大经因缘的。第二种叫当机众,就是讲经法会正适合他的程度,正契合他的机缘,他能够在言下大悟,这是当机众。第三种叫影响众,这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影响别人的,拿现在来讲就是他是来护持道场的。第四种叫结缘众,结缘众是怎么说?这是人数最多,他自己学问、道德也不够,听这大经也不懂、也不能悟,可以说他欢喜,我到这里来结个法缘,我虽然不懂,我多多熏习几遍,只要有机会他就来听,这结缘众。所以由结缘才能够到当机,证了果之后才能称为影响众。

  这就讲出家的比丘里面有这四众,比丘尼里面也有这四众,男居士里头有这四众,女居士里头也有这四众,这意思就宽广得多!在四众当中,诸位要晓得,这个里面功德最为殊胜的是发起众,如果这个法会没有人发起,大家都得不到利益,所以这个发起众这是功德第一,最为殊胜。佛弟子应当常常存发起佛法之心,有这个机缘我们就要发起,发起讲经、发起印经、发起法会,这是领头发起。因为大家纵然有善根,有的时候他迷得深,他这个念头兴不起来,没有这个机缘,你这一发起,给大家都有这个机缘,成就一切众生。在本经里面这些四众我们能看得清楚,到后面诸位再细看,哪些人是属于哪一类的众。

  「四众围绕」,围绕是一种礼节,也是景仰的意思,就是念念不忘,我们俗话常讲的留连忘返,这是表示心地的诚敬。佛初出世的时候哪个人晓得?没有人知道佛,没有人知道那谁跟他学?所以释迦牟尼佛初出现的时候,净居天人就化成人的样子到人间来,那是变化人。净居天是什么样的身分?就是经里面常讲五不还天,在四禅天里面五不还天。要以小乘来说就是三果的圣人。他们有悲心护持佛法,到人间来示现人的身分亲近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一切众生做个榜样,他来亲近。到佛的面前就是右绕,绕佛之后再礼拜,拜完之后再坐下来恭恭敬敬的听法。他们做这个样子,以后别人看到都照这个样子模仿,就把这个好像变成一个仪规,这个仪规是从这来的。对佛如此,后来对老师也是如此,你看我们在《坛经》里面,永嘉禅师他见到六祖就是围绕三周,绕佛,这个礼节是这么来的。所以这两句是说的威仪、仪式,这是表敬。

  下面这说『供养』,「供养」诸位要记住,并不仅限于财物的供养,最重要的是要三业都供养,这就是讲的身口意三业的供养。如果对于佛、菩萨、善知识没有供养,诸位要晓得,他就不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生活。譬如从前出家人托钵,我们这个地方的人都不供养他,他在这里托不到饮食没饭吃,他只好到别的地方去。这些人是教化师,他在哪一方哪一方的人有福,哪一方的人得他的教化。所以对于这样的善人,智慧之人、道德之人,我们都应当供养。供养,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四事供养,不让他有缺乏。四事里面第一个是饮食,他所需要的不让他有缺乏;第二个是衣服,这衣食是最重要的;第三个是卧具;第四个是医药,他有病了要供养他的医药,所谓是四事供养。也就是说,在生活起居上我们要发心照顾,使他在生活上没有忧虑,纵然是清苦,能过得去,这样才能够安心的办道、安心的教化。真正修道人实际上他也只需要这些,其余的则一无所求,衣穿得暖就行了,食吃得饱就行了,不可以积蓄,积蓄怎么样?就要操心,心就有牵挂,心有牵挂道业就受了障碍。

  在从前生计比较艰难,物资缺乏。诸位晓得,从前这个衣服是人工织的,一件衣料一个人要织好多天才能够织一匹布。所以饮食得来容易,衣服得来不容易。出家人的衣服怎么样?人家布施,说是拿一匹布来布施,在过去那确实不容易。所以以前布施什么?家里的旧衣服、破布,一小块、一小块的布施这一块。出家人的衣服,你看拼拼凑凑的叫福田衣,这家给一块、那家给一块,回来之后剪一样大再缝起来,才成一件衣,所以衣不容易。不像现在,现在是用机器织布,一匹布,一、二分钟就一大匹出来,比从前容易得多。现在是衣食住行比过去统统方便,所以真正要是办道的人,在资生之缘上来讲,比从前人方便多了。

  可是方便虽然方便,现在的心不安在道上,一有急需就贪心增长,看看穿的衣服,人家那个新的料子又出来,我这不行了,妄念就动了。你看看古人那一件衣服穿破了再补一块,破了再补一块,一件衣服穿三十年、四十年,没有妄念,心都在道上。道是什么?清净,心永远是清净的。所以出家人不麻烦在家人,他不多求,饮食所需很简单,也很容易。我们现在出家人素食,大家在一块共同生活,大概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有一千块钱差不多就够了。所以这样的数字并不难求,容易得到,为什么心不放在道上?古人难求他都有成就,现在易求反而不成就,这要怪自己,不能怪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们必须要提高警觉的。我们有多余的得要供养缺乏的,多余的不能积蓄,积蓄则丧道。

  『恭敬』非常重要,为什么?唯有从恭敬心当中才能入道。『尊重』,「尊重」是要自尊尊人,最重要的是讲自尊,自己要尊重自己。什么叫尊重?专念、专心就是尊重,依教奉行是尊重。『赞叹』,「赞叹」是以美名、美言赞叹诸佛菩萨、赞叹善知识,其目的是叫一般人听到这个赞叹,对佛菩萨、善友起敬仰之心,发心来修学,用意在此地。所以赞叹就是代佛菩萨招生。佛教跟外教不一样,他不拉人,但是他招生,叫你自己来。怎么个自己来?就是你赞叹,他听到佛菩萨功德这么好,某善知识这样有学问,他就来了,是这个方法。你给他做个因缘,叫他自己发心,而不是劝他来,不是拉他来,这是一种方式,激发道心,叫他自己向往。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八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文件名:08-001-0028

  请掀开经本第五页第五行,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