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4|回复: 1

[佛法知识]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13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请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佛经的文字体裁有两种:长行和偈颂。长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散文体裁,句子有长有短,我们前面讲过的经文就是属于长行;偈颂就是韵文的体裁,有四字一句、五字一句,也有七字一句、八字九字一句的,都是四句合为一偈。偈颂有很多种,第一是重颂,佛菩萨在讲经的时候,有的听众可能来得晚一些;也有的会中间缺席;已经听过长行的人,可能对经文所诠释的义理领悟的不够深入;所以佛菩萨就会以偈颂的形式,重说长行中所讲的道理,这叫做重颂。第二种是孤起颂,就是长行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以偈颂特别提出来宣说,叫做孤起颂。第三种是复颂,有的道理在长行中讲的比较深,有些听众不能完全的接受,所以要用偈颂来浅显的再说一下,这样浅显易懂,使得听众都能够了解,这叫复颂。第四种是广颂,就是在长行中说得简单,再用偈颂加以详细说明。第五是略颂,在长行中说得已经非常的明白,在偈颂中简略地再说一遍。第六是结颂,总结的结、结颂,因为长行说的内容太多,人们记不住,就以偈颂的方式,将长行中主要的内容总结复述一遍,便于人们记住。第七是超颂,有的偈颂是在长行的前面,这叫超颂。第八是追颂,就是偈颂在长行的后面,这叫做追颂。
  尔时,就是普贤菩萨说完十大愿王的功德,并劝众人受持流通之时,要用偈颂重复宣说前面长行经文中所讲的义理。普观十方,是说普贤菩萨以法眼观察十方世界众生的根机,根据众生的根机来说下面的偈颂。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是重颂,重颂第一愿礼敬诸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这是所礼之境。狮子是百兽之王,佛是九法界之尊,人师子就是指的佛。所有十方世界中,这是指一切空间,三世是指一切时间,普贤行愿所礼敬的一切空间一切时间,行遍十方竖穷三际,所礼敬的时间空间一切的诸佛。
  我以清净身语意,是能礼敬之人。我,是指普贤菩萨以及修学普贤行愿的菩萨、人,也包括人,初发心的菩萨。礼敬诸佛虽然是以清净身业为主,但是清净语业和清净意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礼敬诸佛的时候,只是注意身体的端正这还远远不够的,心念一定要至诚、一定要清净,口要称佛名号,不说闲话。所以真正的礼敬,一定是身口意三业清净。
  一切遍礼尽无余,是说明周遍礼敬一切诸佛没有遗漏。普贤行愿威神力,是说明能周遍礼敬诸佛的原因,原因就是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三句是显示遍礼诸佛之相重重无尽。修学普贤行愿的人,由于普贤行愿的大威神之力,不但能普现一切如来前,遍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且能一身复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而且这么多身的每一身,都能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佛。就是说,一一佛所各有多身,一一己身能起多礼。《文殊师利发愿经》中说:“一一如来所,一切刹尘礼”由此可显示出,能礼所礼都是重重无尽。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这是重颂第二大愿称赞如来,前面的四句: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是所赞之佛,这四句是所赞之佛;深信二字是说能赞之因,能赞之因是深信;后面: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是能赞之人。所赞之佛非常之多,多到什么程度?在一粒微尘中,就有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每一尊佛都安住在诸菩萨围绕的众会之中,不但一粒微尘中有佛刹极微尘数这么多的佛,无尽法界碎成众多的微尘,微尘无尽,每一粒微尘也都有一一佛,一一充满佛刹微尘数佛。深信,我们刚才讲了,是能赞之因,只有深信无尽法界中的每一粒微尘当中,都充满无量尘数的诸佛,才会去称赞如来。
  我们这里一定要注意,虽然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见到这个现量的状况,但是学佛最重要的就是深信,深信诸佛所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的。如果我们今天对佛所讲的只是口里说信,其实心里疑惑不信、或者半信半疑,这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现。我们对于佛所讲的,虽然不能现量去证到,但是一定要仰信,要有信心。对于法界中的每一粒微尘都能充满无量尘数诸佛,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一定要深信不疑。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由于普贤菩萨深信诸佛充满于尽虚空遍法界中,所以他能在每一尊佛的面前,发出自己的音声来;这赞佛的音声如海潮之大、如海水之多;赞佛的言辞也非常的美妙,无穷无尽。尽于未来一切劫,是说赞佛的时间不是一个短的时间,不是一会儿赞佛,是尽于未来一切劫,是这么长的时间。赞佛甚深功德海,这是说佛的功德极深极广。普贤菩萨以一切音声海、无尽妙言辞,尽未来一切劫,来赞叹佛甚深广大、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是重颂第二大愿广修供养。这一个偈颂里面有三个偈子,前两个偈子的前三句都是说明供养具。我们看看,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这是第一个偈子的供养具;再看第二个偈子,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这是前两个偈子的前三句说明的是供养具。第四句就是正申供养,也就是说第一个偈子中的“我以供养诸如来”,第二个偈子中的“我悉供养诸如来”,都是正式申明供养,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解释。
  花鬘、伞盖这个是属于色尘,伎乐属于声尘,涂香、末香、烧香这属于香尘,最胜衣服是属于触尘,用种种香油做灯烛来供佛这是味尘,这些殊胜美妙的供品非常多,堆积起来像须弥山一样之高,普贤菩萨用这么多殊胜的供具来供养佛。其实佛本来是不需要供养的,以香花、灯、衣服这等等的供养具来供佛,是为了让众生修功德。所以我们修菩萨道要成佛,就必须来供养佛,以供佛之心来长养我们的性德,我们这样才能和性德相应,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菩提之道。
  第三个偈子: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是说明能供之因和所供之境。一切三世佛,这五个字是所供之境,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在前面的长行中,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前面的长行中说,“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说的是先信后解,而这里说的是先解后信。众生对于佛法,或者先解后信,或者是先信后解,各有其义。先信后解,是对初机的人来说的,从信起解,以解成信;而上根之人,要先解后信,以解促信,信得更加坚固彻底。普贤菩萨以广大胜解心,深信十方三世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中,都充满极微尘数佛,那么凭借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就能普遍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以说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在此供养中,显示三重殊胜:第一、以深信胜解心供养,这是显供养心殊胜;第二、以最胜最妙的物品供养,是显供养具殊胜;第三、以诸佛如来为供养的对象,是显供养境殊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是重颂第四大愿忏悔业障。第一句我昔所造诸恶业,这是标示所要忏悔的业障。我们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所造的一切,有漏业、有恶业也有善业,但是比较起来,所造的恶业多善业少,现在要忏悔的是恶业。我们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中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那么这么多的恶业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第二句接着就说了,皆由无始贪嗔痴,这是说明所造恶业之因,造作恶业的根源就是贪嗔痴三毒。由于众生内心贪嗔痴烦恼的推动,而从身口意造作杀盗淫妄等等的恶业,所以说从身语意之所生,就是由身口意这三业所造的恶业。身口意所造种种的恶业,不但会招感苦果,而且会障碍修学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学佛,就是要成就无上佛果,就应当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将恶业忏悔清净。现在我们学佛,我们学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成佛,所以说我们现在都把学佛的终极目标,没有明确的树立好,学佛的虽多,但是为了究竟成佛的少之又少的。一问学佛是为了什么?学佛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口意,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如果要是为了我们的终极目标圆成佛道,我们就要将身口意三业、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忏悔清净。

  现在一说你是业障所造成的这些痛苦,大家都会非常的烦恼,你怎么说我有业障?都不肯面对。不肯面对、认识不到自己的恶业,那我们想想,我们怎么忏悔清净?怎么没有障碍?你回避恶业,你的恶业永远忏悔不清净,忏悔不清净,你永远是被恶业、被业力所干扰,永远活在障碍重重之中。我们忏悔业障,就是要将业障忏悔清净,大家一定要面对的,这不但是你们,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是往昔所造诸恶业,都是有业障的。没有业障我们早已成佛,我们本来是佛,就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恢复清净的佛性。因为我们有身口意三业,我们现在就要将恶业忏悔清净,使得烦恼不起、恶业不生,恒住于诸佛净戒,自然灭罪生福、积聚功德、速证无上菩提。下一次师父再说你们都是恶业众生,你们一定要起欢喜心,因为有善知识时时刻刻的在点醒你们,在帮助你们忏悔业障,帮助你们忏悔清净,没有障碍。你们只想身体好,只想事事顺利,但是不想面对业障,生活肯定就会有障碍的,我们怎么能速成菩提?这里我们再重复一下,我们学佛一定要明白我们学佛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就是速证圆满菩提,度化利益一切的众生。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这是重颂第五大愿随喜功德。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大家注意了,到这个地方,所有功德是说明所随喜,后面三个字皆随喜是说明能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这是指六道一切众生,这是随喜六道众生的功德;二乘有学及无学,这是随喜二乘的功德;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一切有学及无学,也包括辟支佛了。一切如来与菩萨,这是随喜大乘佛及菩萨的功德;大乘的佛及菩萨,所有功德这四个字,总括四圣六凡各各具有的功德。我们学佛的人,不但对佛菩萨、二乘圣人的功德要随喜,对于六道所有众生的功德同样也要随喜,随喜所有众生的丝毫之善。

  大家一定要注意随喜众生的丝毫之善。不如你的人我们也要随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修种种功德的时候,不但不能生起嫉妒的心,不能去障碍别人,还要发自内心的去随喜赞叹。心里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勉强,嫉妒心是我们修学佛道的一大障碍,因为嫉妒心作祟,我们的心量就小了,我们自私自利了,我们就会造作种种的恶业。大家知道这个恶业,你的嫉妒心就会造作种种的恶业。有了嫉妒心我执就重,扰乱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如心量大自自在在的。随喜别人的功德,由内心而发出欢喜去随喜别人,你的心量大了,你自己也自在了。现在我们修学普贤行愿的随喜功德愿,真心诚意的随喜他人功德,这样就能转嫉妒为随喜,转自私为博大,消除业障,精进修学佛道。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这是重颂第六大愿请转法轮。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这是所劝请之境。世间灯是佛的德号之一,大家都知道灯能破暗,无论是什么地方,无论有多黑暗,只要有了灯的照耀,黑暗立刻就会消失。佛出现于世教化众生,能破众生内心的无明黑暗,为世间带来光明,所以称为世间灯。十方所有世间灯,就是指十方所有一切诸佛,这是说所劝请之境非常的广大,非常的广大殊胜。

  最初成就菩提者,这是指佛初成道之时就要请转法轮,不是等佛成道很长之后,不是等佛涅槃之后,而是佛初成道之时就要请佛来转法轮。让众生能有机会闻到佛法、了脱生死,劝请佛为众生来说法。

  我今一切皆劝请,这是正明劝请。普贤菩萨以及修学普贤行愿的发心菩萨们,对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不管是东方世界有佛成道,或者是西方世界有佛成道,都会恭敬殷重的去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这是劝请之事,妙法轮指的是佛法,佛法就像车轮一样,能摧毁碾碎一切惑业,碾碎一切的迷惑,运载一切众生到涅槃的彼岸。普贤菩萨以及修学普贤行愿的发心菩萨们,劝请十方一切诸佛,为众生故,转无上法轮,使众生体悟真理,能够离苦得乐。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这是重颂第七大愿请佛住世愿。第一句诸佛若欲示涅槃,这是请佛住世的原因。佛在世间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就会示现入灭,但是如果有人至诚劝请,佛仍然可以住世来为众生说法。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阿难尊者,如果阿难尊者当时不被魔所迷惑,他能请佛住世,佛就会住世一劫,让所有众生能够有依怙、能够跟随佛学得到法益。所以在诸佛即将示现涅槃的时候,一定要以最真诚而恳切的心来请佛住世,不要入涅槃。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这是请佛住世的目的。唯愿诸佛能够久住世间,经刹尘劫,以这么长的时间来为众生说法,让一切的众生都有机会能够听闻佛法,并且依照佛的教诲去修行,最终能够了生脱死,成就无上菩提。这是重颂十大行愿的前七愿。

  后面的三愿,我们在前面讲过,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都属于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这三愿互有关联而不相舍离,所以下面的偈颂,不是按照十大愿王的顺序,重颂前面的七愿以后接着是第八愿,不是这样的。而是先以一个偈颂的总的标示来回向,然后再分别说明后面的三愿。就是说我们刚才重颂的七愿,先作一个总的回向,回向完以后,再分别说明后面的三愿。

  好,我们来看:

  所有礼赞供养佛,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这里面的礼就是礼敬诸佛愿。所有礼赞供养佛,礼是礼敬诸佛;愿就是称赞如来愿,赞就是称赞如来;供养佛就是广修供养愿,这是三愿。请佛住世转法轮,就是请佛住世愿和请转法轮愿;随喜忏悔诸善根,就是随喜功德愿和忏悔业障愿。这是七愿。以上七愿所修善根功德,如果不回向,虽然也得利益,但是只是得人天功德,或者是二乘小果,所以必须回向众生方证菩提。第四句接着就是回向众生及佛道,就是将前七愿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全部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佛道,使得一切众生都得善根功德,一切众生都能早日成就佛道。回向众生也就是回自向他,回向佛道也就是回因向果。

  这里大家会问了,怎么没有提到回向实际?也就是我们的最后普皆回向,还有一个回向实际呢?其实真如实际它是离一切相,已经周遍含摄在众生和菩提中了,离众生相、离菩提相就是回向真如实际。所以这里略举出回向二处,其实回向实际也包含在内了,也只能这么说,因为回向真如实际离一切相、离众生相和离菩提相。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这是重颂第八大愿常随佛学。第一句我随一切如来学,标示这是常随佛学愿。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这四句是正明随诸佛学。

  天人师,是佛的十种德号之一,天有多义,第一、天是昼的意思,昼夜的昼,天上白天长晚上短,所以称为天;第二、天是无忧愁烦恼的意思,因为天人们常常感受快乐;第三种意思,天是明灯的意思,天人身上有光,能破黑暗;第四是破恶的意思,因为能破恶业得于善业而生天上。

  人也有多义,我们对照一下。人,第一、能多恩义,人有情有义,也就是有深厚的情义;第二、身体和语言柔软,相对于三恶道来说;第三、有我慢的心,自以为是、有我慢的心;第四、能破除我慢,虽说有我慢,但是能破除我慢。

  有人会问,诸佛是一切众生的大导师,是六道一切众生的导师,九法界的导师,为什么称为天人师呢?这是因为在诸众生中,只有天和人容易发起菩提心来,容易修十善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证无上菩提,这是人道和天道比较容易修行,容易发起菩提心来。那么我们再来看,佛教化的主要是天和人,所以称佛为天人师。

  这四句是说,普贤菩萨以及修学普贤行愿的人,都发愿跟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修学。第六句,一切意乐皆圆满,这是常随佛学的原因。意乐就是内心的诉求、内心的希望随顺佛学能够获得,一切意乐皆圆满。这个意乐圆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使自身的意乐实现,第二是使众生的意乐实现,第三众生的意乐实现了,佛的意乐也就实现了,是这三个总括意乐皆圆满。第七句,我愿普随三世学,这是结成常随佛学的心愿。第八句,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是常随佛学的目的,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我们刚才讲过。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这是重颂第九大愿恒顺众生。第一个偈子,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是标示能利益众生的诸佛。第二个偈子,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是说明所利益的众生。

  可能有人心里就会疑惑,这一愿讲的是恒顺众生愿,为什么先说到诸佛呢?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说:“以顺众生即顺诸佛,故先举诸佛,”因为随顺众生就是随顺诸佛,所以先举出诸佛。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这两句是说明刹土庄严。所有十方一切刹,就是所有十方一切世界的意思,所有十方一切的世界,诸佛所居住的十方一切世界,极为广大清净而且极为妙庄严。广大清净妙庄严,是显示出依报所具有的功德。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这是说主伴庄严。佛坐在菩提树下说法,有听法的大众围绕。就像《文殊师利发愿经》中说:“如来坐道场,菩萨众充满,令十方众生,除灭诸烦恼。”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偈子的第一句,十方所有诸众生,这是所随顺的众生。所随顺的众生,这里包括了十方世界,所有三界六道一切的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三句是讲恒顺众生的目的。普贤行愿的恒顺众生,目的是让众生得到利益,那么众生能够得到什么利益呢?在这三句中讲了所得的四种利益。

  第一种,利益离忧患,远离生活中的一切忧悲苦恼,以及种种的过患;第二种,利益是常安乐,众生能够获得身心安乐自在;第三种,利益得正法利,众生能依于正法修行,得到正法的利益,不再被错乱的思想或者相似法所迷惑;第四,灭除烦恼,能将烦恼灭除得干干净净。发心行菩萨道的人,要想成佛,除了要修自利的法门,一定还要修利他的法门,真正做到利益众生。要想利益众生,首先要恒顺众生,因为对于一切众生,以平等心来看待,就能成就圆满大悲。

  好,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